去年以更大幅度降低成本之后,水滴和众安的估值超过了竞争对手泛华

重点:

  • 由于积极削减成本,水滴公司去年第四季度净亏损大幅收窄
  • 降低了运营费用占收入的比重之后,众安去年首次录得保险承保的年度利润,总利润翻了一番还多
  • 泛华在削减成本方面落后于另外两家公司,第四季度营业利润仅小幅增长

梁武仁

在中国不断发展的保险市场,保险公司的“减脂”能力与保单销售同样重要。中国三大在线保险商水滴公司(WDH.US)、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060.HK)和泛华联兴保险销售股份公司(FANH.US)的最新业绩,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三家公司中,只有在线业务的水滴和众安在控制成本方面要比老派的泛华更加成功。

归根结底,这三家公司都意识到了投资者可能喜欢不断增长的保费、客户和收入。但它们更喜欢高利润——尤其是公司核心保险业务的利润不断增长。大举投资寻找新客户的同时,这一点可能很难做到,尤其是中国的环境变化无常,频频出台的新规有时可能会让整个市场感受到短期的寒意。

上周三,纯在线保险中介商水滴的业绩显示,去年四季度净亏损较上年减少了逾80%至7,100万元,净营业收入也下降了27%。该公司通过大幅削减运营费用取得了这一进展。

水滴公司管理层在讨论最新业绩的电话会议上说,该公司在该季度的成本削减行动包括裁员,以及减少使用第三方渠道来引导流量。因此,公司能够在这三个月使运营费用降低近40%。营销成本较上年降幅更大,达到60%。

水滴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大规模降低成本,很大原因在于它是一家以科技为导向的网络公司。削减网络营销支出相对容易,而人工智能这样的新技术可以让更少的雇员,以实现更大的成效。

然而水滴去年全年的净亏损仍然扩大,因为成本的增长远远超过了收入6%的微弱增长。因此,我们不得不拭目以待,看看新的一年它是否会继续削减成本,或者四季度只是代表了一种短期趋势。

除了在竞争激烈和快速变化的行业面临的其他挑战,中国的保险公司——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还必须应对通常不可预测的、迅速的,并且可能对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监管变化。

一个最新的例子是,中国在2020年11月推出了与重大疾病保险有关的新规,让保险商在不到三个月时间内拿出符合新要求的新产品。其他变化还包括,对轻度疾病的保险支付额设置了上限,扩大了保险覆盖的疾病范围。

这些变化触发了新规生效前短期内保险销售的激增,此后整个寿险行业的销售迅速下降。

举步维艰

与许多同行一样,成立于1998年的中国首家上市保险中介泛华去年全年都举步维艰,它努力快速降低成本,以弥补销售的急剧放缓。

该公司周一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其净收入总额同比下滑约6%,至8.03亿元,降幅远小于水滴。但同时走线上和线下渠道的泛华,仅将运营费用减少了7.7%,而一般费用和管理费用实际上还增加了。

结果,其营业利润仅小幅增长,不到15%。更糟糕的是,该公司旗下一家子公司当季录得亏损,导致净利润下降。与此前12个月相比,泛华2021年全年的收入和总运营成本基本没有变化,而由于子公司的亏损,净利润有所下降。

尽管整个行业面临着种种挑战,2021年对众安保险来说仍是辉煌的一年。它是中国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由阿里巴巴(9988.HK; BABA.US)旗下的蚂蚁集团、腾讯(0700.HK)和平安保险(2318.HK; 601318.SS)于2013年创建。经过多年相对默默无闻的耕耘,众安保险去年展示了一家公司如何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下,既能削减成本,又能产生新的收入。

与水滴一样,众安也是一家纯数字企业。但它创造和销售自己的保险产品,而不是像水滴和泛华那样充当中介角色。众安在与水滴同一天发布的最新财报中称,去年它首次从保险承保业务中实现年度盈利。

尽管众安支付了更大一部分收入用于索赔,但它还是实现了这一里程碑,这是由于产品销售和处理索赔的技术进步,运营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有所下降的结果。

在产品方面,众安也比专注于人寿险和健康险的水滴和泛华更加多元化。众安在成立之初,因推出淘宝上退换货的运费险而广受欢迎。但它现在提供各种各样的保险方案——这比它的两个互联网保险同行更容易做到这一点,因为它直接提供自己的产品。

其中,与健康和“数字生活方式”相关的保险产品,包括电子商务和航空旅行,去年的总保费(相当于保险承保人的收入)出现了可观的两位数增长。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消费金融公司的保险销售额也增长了一倍多。

此外,加上逾60%的可观投资收益,众安2021年的净利润同比飙升了110%。在这三家保险公司中,众安是唯一一家在发布最新财报后股价开盘上涨的保险公司,尽管后来回吐了大部分涨幅。

众安的市盈率超过27倍,高于泛华的约9.7倍。该指标不适用于水滴,因为它还没有实现盈利。按市销率计算,基于2021年的收入,众安约为1.6倍,同样高于水滴的约1.2倍和泛华的0.7倍。

除了强劲的业绩外,众安保险的估值可能也高于其他两家公司,部分原因是该公司在香港上市,与在美国上市的两家公司相比,目前香港投资者对中国公司的态度更为友好。

在美上市的中国股票最近遭到严重抛售,因为投资者担心,由于一项法律要求中国公司必须向美国当局提供审计信息,这些公司可能会被踢出美国的交易所。中国目前禁止此类信息共享,但两国监管机构目前正就相关协议进行谈判。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万国数据营收增长 国际业务拆分上市

数据中心运营商万国数据控股有限公司(GDS.US;9698.HK)周三公布,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9.1%至26.9亿元,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从30.7亿元收窄至1.73亿元。 公司同时宣布,完成对国际业务的新一轮融资,该部门已从原"GDS International"更名为DayOne Data Centers Ltd.。融资完成后,万国数据在DayOne Data Centers的持股比例,从原来的52.7%降至35.6%。万国数据表示,随着持股比例下降,不再将DayOne Data Centers的财务业绩纳入自身财报。 财报发布后,万国数据美股周三跌14%至30.61美元。受人工智能应用需求增长推动,投资者对数据中心运营商热情高涨,该股在过去52周内已累计上涨近三倍。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研发收入减少 和黄医药去年少赚63%

长和实业(0001.HK)控股的生物制药公司和黄医药(中国)有限公司(HCM.US;0013.HK; HCM.L)周三公布去年度业绩,公司录得收入6.3亿美元,按年减少24.8%,股东应占溢利达3,772.9万美元,按年减少62.6%,但实现连续两年录得盈利。 公司称,连同日本武田在海外销售,该集团在肿瘤产品的总销售额增长134%至5.01亿美元,另达成协议以6.08亿美元出售合资企业上海和黄药业的部分股权。收入下降主要来自合作伙伴的研发收入有所减少。其中来自武田药品的首付款、监管里程碑及研发服务收入从2023年的3.459亿美元减少至2024年的6,700万美元。 另外,和黄医药与信达生物(01801.HK) 联合宣布,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FRUSICA-2中国II/III期研究已达主要终点。周四,和黄医药港股高开3.7%,至中午休市涨幅扩大至9.41%,报26.15港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YK Medicines

头对头试验胜过“肺癌药王” ?同源康医药临床结果引争议

同源康医药公布重大利好消息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也是该股被纳入港股通名单生效的第一天 重点: 同源康医药并没有公布临床试验的详细数据,阿斯利康回应称无法就现有信息给予反馈 在TY-9591主攻的肺癌脑转移领域有其他产品抢得先机,同类产品市场竞争激烈    莫莉 在医药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每一次新药披露临床试验数据都可能意味着现有药物市场格局的改变,如果一款新药能够通过“头对头”试验胜过现有的重磅药物,其商业前景将不可估量。当中国创新药企同源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410.HK)宣称,旗下核心管线TY-9591在二期临床的“头对头”试验数据优于已经上市的“肺癌药王”奥希替尼时,投资者不禁要问:价值千亿的肺癌靶向药市场是否将迎来新的搅局者? 3月9日,同源康医药发布公告称, TY-9591在关键二期临床中,一线治疗EGFR突变的脑转移肺癌患者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和重大临床获益。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披露的二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终点是颅内客观缓解率(iORR),在这一指标上,TY-9591对比奥希替尼显示出统计学显著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明显改善。 “头对头”试验是指采用临床上已使用的治疗药物或方法作为直接对照,在同等试验条件下开展的临床试验,是两种药物效果的直接对比。 TY-9591是一种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是通过用氘取代奥西替尼中的某些氢原子进行改良,来减少或减缓奥西替尼的分解,目的是提高其安全性,允许更大的给药剂量,从而有可能提高疗效。同源康医药表示,计划于近期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提交新药上市申请。 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突变是最常见的突变之一,约占整体患者的三分之一,因此EGFR成为靶向治疗的常见靶点。阿斯利康(AZN.US)旗下的奥希替尼是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代表性药物,相比于前两代EGFR-TKI具有更强的耐药性及单药疗效更优,是当前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一线用药。2024年奥希替尼的全球销售额达65.80亿美元,同比增长16%,奥希替尼也因此被称作“肺癌药王”。 公布重大利好消息的第一个交易日,同源康医药的股价早盘一度上涨50%,最终全日收涨16.18%。有趣的是,这一天也是同源康医药被纳入港股通名单生效的第一天,当天该股票的成交量高达339万股,而该股此前的单日成交量长期在20万股左右徘徊。不过,资本市场很快冷静下来,在随后的三个交易日里,同源康医药股价接连回调,累计跌幅达到21.23%,股价甚至低于二期临床数据公布前的位置。为何在短短四个交易日内,同源康的股价会发生如此巨震呢? 临床结果含金量存疑 在这份公布在港交所的公告中,同源康医药并没有公布临床试验的详细数据,仅表示将于近期在国际或国内临床学术会议上公布。阿斯利康在回应媒体时亦表示,由于该研究目前披露的信息比较有限,无法就现有信息给予反馈。 更重要的是,在癌症药物临床研究中,试验终点至关重要,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无疾病生存期 (DFS)是常用的主要终点,而同源康医药选择的客观缓解率(iORR)并非行业金标准。这项临床试验仅纳入244例受试者,未来还需进行更大规模的三期临床试验,届时TY-9591的疗效能否胜过奥希替尼暂不可知。 此外,在TY-9591主攻的肺癌脑转移领域,已经有其他产品抢得先机。2024年11月,晨泰医药与阿斯利康合作研发的佐利替尼片在中国获批上市,这是全球首个针对肺癌脑转移的EGFR-TKI产品。 同源康医药是一间成立于2017年的创新药研发公司,2024年8月在港股上市。当时的招股书显示,除了进展最快的TY-9591之外,其余10款候选管线大多处在临床前研究阶段。由于缺少自主造血能力,公司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第一季度分别净亏损3.12亿元、3.83亿元和1.08亿元。在IPO之前,公司财务状况亦相当堪忧,截至2024年3月底,公司净负债9.34亿元,持有现金7,720.8万元。 在第三代EGFR-TKI领域,中国已有至少六款产品上市,还有多款同类在研产品进入三期临床,贝达药业(300558.SZ)、正大天晴、君实生物(1877.HK)、齐鲁制药等药企也已启动第四代EGFR-TKI的临床试验,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在一片红海的的市场环境中,同源康医药如何能突出TY-9591的自身优势获得商业化突破,仍有待时间来验证。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手游发盈警料蚀22亿元

游戏运营商中手游科技集团有限公司(0302.HK)周三发盈警,去年净亏损按年扩大57倍至22亿元,2023年的亏损为3,800万元。去年的收入亦按年下跌25%至30%。 公司表示,业绩下滑主要因新游戏延迟推出,而期内推出的部分游戏表现未达预期,至于已推出一段时间的游戏,部分也开始到达周期的末端。 非经营开支上,亦由2023年的1亿元,大幅增至去年的17亿元。主要因若干投资出现减值亏损,以及知识产权、内容供应商牌照及研发开支等无形资产出现减值。 中手游周四开市跌14%报0.43港元,股价在过去半年下跌逾7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