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志切筹资扩充业务中国顺风车服务平台,已经第三次扣门港交所

重点:

  • 嘀嗒出行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公司去年前9个月的净利润大挫92%,可能引起投资者担忧
  • 滴滴出行今年1月恢复新用户注册,为嘀嗒出行带来压力,因此希望上市筹资与滴滴抗衡,并可能引发新一轮“补贴大战”

 

叶天娜

2023年,中国出行界或见证“风再起时”。事因网约车龙头滴滴出行(DIDIY.US)在1月份终于完成严厉整改,获准恢复新用户注册,甚有强者回归之势;与此同时,过去趁滴滴被下架而崛起的顺风车平台嘀嗒出行,随即于2月底第三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希望尽快从市场获得资金,与滴滴再分高下。

嘀嗒的前身“嘀嗒拼车”于2014开始运营,由曾任谷歌中国唯一本地总监级商务高管的宋中杰创办,该公司最初推出服务时,并没有加入快的与滴滴的“网约车大战”,反而选择了“顺风车”服务,开启小客车合乘、车主和乘客顺路搭乘的蓝海市场,直到2017年才展开出租车业务,并在数年间迅速崛起。截至去年9月末,于全国366个城市拥有约1,240万名认证私家车车主,成为中国最大的顺风车平台。

该公司曾于2020年10月及2021年4月申请到港股上市,最后均无功而回,在更新了去年前9个月的财务表现后,嘀嗒决定第三次扣门港交所,并由中金公司、海通国际和野村国际担任联席承销人。

利润大减92%

根据招股文件,嘀嗒2020年的营收约7.54亿元,翌年小幅增长3.6%至7.81亿元,到了去年前9个月只有4.28亿元,同比下降26.6%,主因新冠疫情导致占近九成营收的核心业务顺风车乘搭次数减少。

嘀嗒虽然在2020年受到优先股公允值变动影响,导致全年亏损21.9亿元,但翌年已转赚17.3亿,然而去年首9个月只赚了7,485万元,同比大挫92%;扣除优先股公允值变动的经调整净利润则减少64.6%至6,540万元。究其原因,除了受新冠疫情影响用户出行次数、令公司收入减少外,当中也因为公司为加强市占率而提供补贴,以致盈利表现受挫。

时间回到2015年的情人节,滴滴与快的宣布合并,终结了打车及专车服务的“补贴大战”,并组成滴滴出行,业务涵盖打车、专车、代驾、顺风车和大巴服务等,可谓垄断中国出行市场。

然而,当时刚成立不久的嘀嗒,即使在面对行业巨头的劣势下,仍获得不少明星资本青睐,2014年12月获IDG旗下两家公司投资300万美元(2,080万元);2015年更获腾讯(0700.HK)入股,加上IDG合共投了2,000万美元;同年的C轮融资中,也出现了携程(9961.HK)的身影,连同IDG和腾讯合共投资2,000万美元。

到了2017年,蔚来(NIO.US;9866)创始人李斌也看上了嘀嗒,一掷就是两亿元,目前更出任公司非执行董事,负责业务及投资策略;一年后,嘀嗒再获高瓴资本、京东集团(JD.US; 9618.HK)等机构入股,合共投入约3.5亿元,总结5轮融资累计获得超过8亿元资金。

然而,在2018年,滴滴顺风车经历了两起针对女乘客的凶杀案,导致官方强势介入整改,要求滴滴暂停顺风车业务,花了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到2019年11月才重新上线。虽然嘀嗒当时也同样受到监管,但整改一周便能恢复上线,更迅速取缔了滴滴,成为中国最大的顺风车服务平台,演活“戴维战胜歌利亚”的神话故事。

财力远逊滴滴

不过,顺风车安全问题仍然受到监管机构高度关注,而嘀嗒近九成的收入来自顺风车业务,需密切关注官方政策及用户喜好,并小心翼翼地经营。公司在招股文件中也提到,“如果公众认为顺风车并无好处,或因安全开题而不选择顺风车,顺风车市场可能会停滞不前。”

嘀嗒也意识到业务单一带来的问题,所以才选择开展出租车业务分散风险,但强敌滴滴今年1月恢复新用户注册,难免为嘀嗒带来压力,毕竟双方或许会重演2015年快的与滴滴的补贴大战,但从财力上来看,嘀嗒肯定不占上风。

截至去年9月末,嘀嗒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5.97亿元;至于滴滴虽然未有公布去年数据,但截至2021年末的现及现金等价物高达434.3亿元,可见嘀嗒的资金实力远差于滴滴,因此这或许是前者再度启动急于上市的主要原因。

嘀嗒也在招股文件中明言,筹资金额将用于扩大用户群、加强营销及促销活动、提升技术能力及安全机制,以及寻找战略联盟及投资收购机会等。

目前在港股上市的网约车平台只有快狗打车(2246.HK),但该公司未录得盈利,去年6月以每股21.5港元上市后,遭投资者狠狠抛弃,本周三股价曾跌破3港元水平,最新市销率约2.3倍。以嘀嗒近期估值约42.7亿计算,以今年前9个的收入引伸到全年,市销率约4.3倍,明显较快狗存在溢价,其盈利表现较佳,或许成为估值较高的原因。

不过,从快狗打车的股价表现,已侧面反映市场并不看好打车行业的投资价值,加上嘀嗒去年盈利大挫,即使获批上市,还看管理层如何在后疫情时期协助公司重拾增长动力,让投资者相信坐上这辆 “顺风车”是有利可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乐舒适香港上市获中证监放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已正式为乐舒适有限公司的香港上市计划备案,标志这家在非洲售卖纸尿裤及卫生巾的销售商,跨过了IPO的一大门槛。据上周五于证监会官网发布的文件,公司计划在本次上市发售1.48亿股。 乐舒适今年1月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了初步上市文件,并于8月作出更新。 更新文件显示,公司今年前四个月实现营收1.6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4亿元增长15.5%。当期婴儿纸尿裤贡献71.8%的销售额,卫生巾占比达18.5%。期内的利润同比攀升12.3%,由去年同期的2,770万元增至3,110万元。 根据初步申请文件援引的第三方市场数据,按营收计乐舒适占非洲婴儿纸尿裤市场17.2%的份额,稳居市场第二。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聚水潭首挂半日升24%

电商SaaS ERP提供商聚水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687.HK)周二在港股首日挂牌,高开24.2%报38港元,至中午休市报37.96港元,升24.05%。 公司公布,此次发售6,816.7万股,发售价每股30.6港元,集资净额19.4亿港元。香港公开发售获1,952倍超购,国际发售获21.9倍超购。 成立于2014年的聚水潭,总部位于上海,据灼识谘询,以2024年收入计算,聚水潭是中国最大的电商SaaS ERP提供商,市场份额达到24.4%。 此次集资所得,将用于强化研发能力,加强销售及营销能力、战略投资,以及一般营运用途。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Kingsoft makes WPS software

政府加速替代进口软件 金山软件受惠程度有多高?

一则政府公告因使用金山的文字处理软件,带出要加快取代进口软件系统的预期 重点: 中国政府近期在一份重要文件中,采用金山文字处理软件,推动其股价上涨,公司被视为中国版Microsoft Office 尽管面临进口替代政策的东风以及积极的市场预期,金山办公软件在企业级市场渗透率仍显不足,个人用户仍占收入的66% 夏飞 中国本月强化稀土出口管制的举措,加剧市场忧虑中美贸易休战态势将会瓦解。尽管该政策信号强劲,但部分投资者更关注其传递方式背后的潜台词,政府通过何种载体发布这项最新重磅声明。 一反常态,中国商务部未采用微软PDF或DOCX格式文件,而是使用金山软件有限公司(3888.HK; 688111.SH)开发的免费文字处理软件WPS,从而生成10月9日稀土公告文件,该公司被普遍视为抗衡微软(MSFT.US)Office的中国本土方案供应商。 虽然未正式确认为新政策,但此一低调转变,标志中国在加速推进技术自主可控、对抗美国软件出口禁令的战略中再进一步。2022年9月,国资委发布的内部文件要求,其监管的央企须在2027年前完成国产替代外国IT系统的工作。 中国政府会否同步推进更多软件国产化替代,仍有待观察。 10月13日,金山沪港两地上市股票最高大涨18%,但此后回吐全部涨幅。其A股今年表现尚可,但并非亮眼,11.6%的年内涨幅落后上证综指17.7%的涨幅;港股则明显跑输大盘,年内下跌6.8%,而同期恒生指数大涨29%。 软件角力 这轮短暂涨势似乎表明,部分市场人士对政府发布稀土文件时采用金山格式的意义,仍持怀疑态度。事实上,商务部8月对加拿大豌豆淀粉发起反倾销调查时,也曾采用WPS格式发文,当时该转变未引发过多关注。 不过,宏观政策轨迹似乎未改,仍为本土企业提供追赶契机。 在华销售软硬件的外资科技企业正全线收缩,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惠普今年一季度在中国PC市场的份额降至7%,仅为华为13%的一半,更远低于联想30%的份额,而华为本不以电脑产品见长。 外资品牌不仅放弃中国作为产品销售市场,也放弃作为研发和制造基地。此趋势源于多重因素,包括中国成本上升,以及分散制造布局,以规避过度依赖单一国家风险的考量。 《日经亚洲》报道称,微软(中国营收仅占总营收1.5%)已于3月悄然关闭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并计划明年将Surface平板电脑生产线迁出中国。苹果也采取类似举措,正将更多产能转移至印度。 外资在制造端,特别是销售端的收缩,为金山等中国品牌创造了发展空间。在中国力图摆脱外国产品依赖的进程中,这些企业或正获得政府的隐性支持。 金山由知名企业家、智能手机巨头小米(1810.HK)掌门人雷军掌舵,成为中国“去美国化”战略的主要受益者之一。路透社报道显示,仅2022年,中国在软硬件替代领域投入就高达1.4万亿元(约合1,910亿美元),同比增长16.2%。 今年8月,金山办公投资者关系总监Li Yinan向投资者透露,公司WPS业务正积极参与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办公软件采购招标。此前估算显示,WPS已占据中国党政机关、国企及银行办公软件系统约80%的市场份额。 分析师普遍预期,中国加速要替代进口,将为本土软件企业提供长期驱动力。目前,分析师对金山的平均目标价定为42.30港元,较周一收盘价31.64港元有34%的上行空间。雅虎财经调研的12位分析师中,3人给予“强力买入”评级,7人建议“买入”,但其余2人持“持有”观点,显示并非所有人看好其光明前景。 消费端依赖症 金山欲将微软的战略收缩转化为实际收益,首要任务是深耕关键企业客户市场,而非依赖个人消费者与政府机构支撑增长。 这种转型迹象尚不明显,金山二季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个人客户贡献WPS业务65.8%的营收,至17.5亿元(约合2.45亿美元);该比例自2020年第二季度的55%持续攀升。 反观微软Office业务,其收入绝大多数来自企业客户。截至今年6月的六个月内,微软365商业产品及云服务营收达462亿美元,面向消费者的产品仅创收22亿美元。 金山保持增长但势头未达迅猛,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10%至26.6亿元,但受游戏业务收缩拖累,利润增速显著放缓至3.57%。截至6月30日,其WPS AI(微软Copilot办公助手的同类产品)月活用户数,由2024年底的1,968万快速增至2,951万。 复杂的定价策略与数据隐私操作引发的声誉风险,也给金山前景蒙上阴影。被“超级会员Pro/Plus/Pro…

简讯:宁德时代续领风骚 第三季盈利劲升四成

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750.HK, 300750.SZ)周一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截至9月底止收入按年增长12.9%至1,041.9亿元,盈利按年升41%至185.5亿元。 公司首三季度累计收入达2,830.7亿元,按年增长9.3%,盈利按年升36%至490亿元。 期间公司的总资产达到8,961亿元,较去年底增长13.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按年增长19.6%至806.6亿元,货币资金余额3,242亿元,按年升近7%。 宁德时代周二开盘报543港元,升2.8%。公司自今年5月上市以来,股价累计上升一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