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计划以1.22亿美元收购武汉奇致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85%的股份,这将是新氧自2019年上市以来最大的一次收购

重点:

  • 新氧1.22亿美元收购一家激光医疗设备制造商,是其2019年上市以来最大的一笔投资
  • 这样的投资可以帮助推动新氧的增长,尽管它需要向投资者更好地阐述其收购战略 

阳歌

专营医学美容的新氧科技有限公司(So-Young International Inc.,SY.US)或许是希望,宣布自2019年上市以来的首次重大收购会让投资者觉得它更“美丽”。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此举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当然,或许新氧可以更好地包装这则周一发布、看起来相当耐人寻味的公告。最有意思的是这项投资的巨大规模——确切地说,价值7.91亿元人民币(1.22亿美元)。

但在这份简短的公告中,新氧完全没有提到它所收购的武汉奇致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也没有从更宏观的角度来阐述这次收购的意义,例如和之前的并购规模所做的比较,或者这一投资和它整体战略的关系。

没有交代上述这些背景,那么新氧公告当天股价收平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将试图通过提供一些缺失的信息来弥补这一空白,这些信息似乎表明,这次收购代表着新氧在中国利润丰厚但也高度分散的医美市场上迈出了相当大的一步。

但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新氧周一发布的这则简短公告中的基本信息。该公告称,公司已同意以上述7.91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购买武汉奇致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比例不明的控股权。它还说,该笔交易应该在第三季度完成。

“我们相信中国的医疗美容行业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我们特别看好非手术医疗美容,”董事长金星在伴随公告的一份声明中说。“我们希望我们对武汉奇致的战略投资将使我们能够继续抓住行业的机遇,为我们的股东带来更大的回报。”

公告中丝毫没有提到武汉奇致激光到底做什么,也没有提到它与新氧宏观战略的联系。新氧运营的网络社区(同类中最大的之一)把对整容感兴趣的人和提供此类服务的公司连接起来。新氧约四分之三的营收来自向用户提供行业相关信息,其余来自人们通过它的平台预订医美。

在线搜索显示,武汉奇致激光成立于2001年,在北京交易量不大的“新三板”市场上市。它主营通常用于整容手术的激光医疗设备的制造。该公司也发布了自己的公告,明确指出新氧将通过直接持股和投资第三方也持有武汉奇致激光股份的公司,最终控制该公司84.5%的股份。

武汉奇致激光的主页显示,它与中国的医疗界有相当不错的关系,产品用户超过一万名,并与许多医疗专家和医美提供商有联系。因此,从战略角度来看,通过这一收购,与武汉奇致有关的许多公司和专家看起来会成为给新氧推荐客户的一个重要来源。

大交易

这块拼图缺失的另一个部分是,对于2019年5月在纳斯达克上市、筹集了1.8亿美元的新氧来说,这究竟是多大的一步。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该公司尚未宣布过在相关领域的任何其他重大收购或投资。

看看它最新的年报就会发现,新氧确实在其他公司有一些投资,尽管规模几乎都很小,而且大多是咨询类公司。其中最大的一笔是2019年以人民币1750万元(不到300万美元)收购北京一家健康咨询管理公司35%的股份。

如果新氧披露的投资规模都很小,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最新的这次是该公司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收购,或许预示着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投资。 

新氧的现金相对充裕,其最新季度业绩显示,截至3月底,该公司拥有相当于近4亿美元现金。同样重要的是,该公司的现金数字相对稳定,与一年前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要归功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新氧大体上是盈利的,虽然受疫情影响,有几个季度出现了亏损。

金融分析师预计,该公司今年晚些时候将出现强劲反弹,重回盈利状态。如果它能达到今年每股盈利41美分的平均预期,那么它的市盈率(PE)将达到23倍。相比之下,在美国上市的以色列医美设备制造商盈美特(InMode),根据分析师对今年的预测,其PE为35倍。

这似乎表明,投资者目前低估了新氧的股价。目前,它的交易价格较2019年IPO时低了约30%。

事实上,中国的医美行业规模相当可观,但也非常分散,需要新氧这样的企业出来进行市场的整合。今年早些时候,在纽约上市的医美运营商医美国际(Aesthetic Medical International)发布了一份行业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的医美行业目前每年价值约300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 

新氧最新的季度报告显示,它应该能够超过行业的增长速度。今年前三个月,该公司的收入达到3.6亿元,大约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去年同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与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第一季度的2.06亿元人民币相比,最新的季度数据依旧增幅显著。

现在,新氧只需要找到一些更好的方式来告知投资者它的增长战略,包括重大并购策略在未来的作用,像是最近收购武汉奇致激光。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晶泰收购新颖分子研发企业LCC

AI药商晶泰控股有限公司(2228.HK)周四宣布,已收购专注创新分子研发企业Liverpool ChiroChem Technologies Ltd.(简称LCC),本次交易未披露收购价格。 晶泰表示,LCC已开发出一个“结合AI软件与自动化技术,能够在上亿个分子的手性化学库中进行虚拟筛选目标分子,并在自动化装备的帮助下,高效完成合成并投入实体测试。" 公司称:“透过收购项目,集团在化学空间探索领域的技术实力持续增强,并且在服务本地及国际客户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周四晶泰收升近4%,报6.07港元,较一年前每股5.28港元的公开发行价上涨约15%。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行业新闻概要:初代Labubu拍出108万元创纪录

风靡全球的潮流玩具Labubu于永乐2025年北京春拍中创下新高。6月10日举行的全球首场“初代藏品级Labubu艺术专场”拍卖会上,一尊高131公分的薄荷色初代Labubu PVC雕塑以108万元(15.03万美元)落槌,连佣金以124.2万元成交,不仅刷新Labubu成交纪录,也创下其创作者、香港艺术家龙家升(Kasing Lung)的个人拍卖新高。 据财新报道,这件作品为龙家升在与泡泡玛特(09992.HK)签约前创作,为“全球唯一一只”,以无底价起拍,最终由网上藏家竞得。同场另一尊160公分棕色Labubu、限量15版,也以93.4万元成交。整场拍卖共上拍48件作品,全数成交,实现“白手套”佳绩,总成交额达372.54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曾于5月苏富比香港以约18.6万元成交的Labubu“三博士”作品,仅隔不到一个月即在永乐再现拍场,最终以58.65万元成交,价格翻逾三倍,显示市场热度持续升温。 Labubu之父龙家升1972年生于香港,自幼移居荷兰,其创作深受北欧精灵传说启发,自2011年起推出绘本与人偶作品。2020年起在当代艺术界崭露头角,2025年春季更首次以画作登上佳士得夜拍,创作力与市场潜力备受肯定。 Labubu IP现为泡泡玛特旗下,该公司自2019年推出LABUBU盲盒系列,2023年更凭搪胶毛绒公仔引爆话题。2024年4月,韩籍女星Lisa与Labubu合影在社交平台掀起全球热潮,带动Labubu在东南亚爆红。蕾哈娜、贝克汉等欧美名人更将其搭配爱马仕、LV等名牌包,令“奢侈品+Labubu”成为潮流密码,Labubu更被戏称为“塑料茅台”。 目前Labubu二手市场价格飙涨,有款式溢价逾24倍。据泡泡玛特2024年报,Labubu所属The Monsters系列年收入达30.4亿元,同比大增7.3倍,成为公司增长引擎。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欧化国际发盈警 料全年蚀4,500万港元

傢私零售商欧化国际有限公司(1711.HK)于周三发盈警,预计截至5月底的年度,将亏损不多于4,500万港元,对上年度则亏损2,500万港元。 公司解释,主要是24/25年度业务经营困难,导致总收入下降10%;另外亦录得减值亏损约1,700万港元,上一个年度来自减值的亏损为521.7万港元。 欧化国际是从欧洲进口优质家私作零售,主要的营业地点在香港,在24/25中期业绩时,集团已录亏损1,110万港元。 周四公司股份平报0.067港元,过去一年股份从高位下调逾四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一亩田递交纳斯达克上市申请

一亩田集团已递交纳斯达克上市申请,公司声称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B2B交易平台。在周一提交的招股书中未披露具体募资目标,但Renaissance Capital网站报道称,此次上市或募资4,000万美元。 中国证监会已于本年2月批准其上市计划,赋予一亩田自批准日起一年的IPO实施期。据披露,截至去年末,平台入驻商户超3,800万个,上架商品逾2,100万种。 财报显示,公司去年营收1.61亿元,较2023年的1.88亿元下降14%。毛利率从2023年的73.7%提升至2024年的81.0%,带动净亏损从2023年的1.056亿元缩减至3,490万元。据官网披露,一亩田创立于2011年,作为B2B交易平台起步,后逐步扩展至批发贸易领域。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