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750.SHE
CATL has filed for a secondary listing in Hong Kong

宁德时代赴港上市,不仅是资本市场的重磅大戏,更是中国新能源龙头在全球布局加速、寻求突围的重要一役

重点:

  • 公司强调,被美国列入CMC名单对公司业务无任何重大影响
  • 受到碳酸锂价格下滑影响,公司预料2024年营收减少8.7%至11.2%

  

李世达

复苏的港股市场正在向所有雄心勃勃的中国企业招手,继去年顺丰美的等各自行业的龙头赴港第二上市后,全球动力电池的王者——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50.SZ),也正式向港交所提出上市申请。

宁德时代是特斯拉、大众和其他众多电动车品牌的供应商,据SNE Research报告,2024年宁德时代全年装机量同比增长31.7%至339.3GWh,以37.9%的市占率连续八年稳居全球第一宝座,紧随其后的分别是比亚迪(1211.HK;002594.SZ)和韩国的LG新能源(373220.KS)。

去年12月,市场已传出宁德时代拟赴港第二上市。根据董事会随后批准的上市计划,公司在港上市股份最多不超过其总股本的5%,但承销商可启动超额配售选择权,额外发行最多15%的股份。目前,宁德时代赴境外上市的备案仍待中国证监会批准。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称,公司计划筹集至少5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则估计,宁德时代上市可筹集约68亿美元至77亿美元,这一金额将超越2021年快手(1024.HK)上市集资62亿美元,成为近年港股市场集资规模最大的企业。

海外扩张的障碍

根据申请文件,美银证券、中金、中信建投国际与摩根大通为宁德时代的联席保荐人。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国防部于今年1月将宁德时代纳入中国军事企业清单(CMC清单),被认为与军方有联系,尽管如此,美银证券等美资机构仍争相参与其上市交易。

宁德时代称,公司从未从事任何与军事相关的业务或活动,将他们列入清单是错误的,并强调该清单并不限制公司与少数美国政府部门以外的其他主体展开合作,因此对公司业务无任何重大负面影响。

公司表示,筹集资金将重点用于海外产能扩张、国际业务拓展及境外营运资金补充,为长期国际化策略提供资金支持。根据申请文件,目前公司已在德国图林根建成电池生产基地,同时正积极推进匈牙利生产基地、与Stellantis(STLA.US)合资的电池工厂,以及印尼电池产业链项目的建设筹划。

“谁到海外,谁就是公司的英雄,走出去,到海外去。”据称这是宁德时代员工计算机桌面的标语,显示出公司对出海发展的渴望。

据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宁德时代在全球的市占率提升至37.9%,但在中国市场以外的市占率却从2023年的27.5%下降至27%,显示其海外扩张有点停滞不前。

与此同时,2024年11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口量为12.5 GWh,同比减少22.8%,这已是连续第五个月同比下降。与之相较,去年中国动力电池整体出口量仍维持增长,而宁德时代却跟不上整体增速,显示其在国际市场面对的挑战。

出口量大幅下降反映出海外市场供应模式的变化——“出口贸易”正在转向“本地化生产”。

尽管全球推动碳中和的趋势并未改变,但中国企业在北美和欧洲等重要市场的拓展,正面对前所未有的阻力。欧美地区出于对本地供应链的保护,正在筑高关税壁垒与加强进口限制,因此赴当地合资建厂的模式将会越来越普遍。

不过,海外建厂需要更多钱。

尽管宁德时代市值高达万亿,手上现金多达千亿,但截至去年6月,公司的美元及欧元余额分别为67.4亿美元及38.6亿欧元,显然跟不上其海外拓展的脚步。而香港上市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更容易吸引海外投资者,而且香港汇兑成本更低更便利,也能减轻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压力。

领先者的危机感

随着中国电动车市场渗透率已超过50%,动力电池的增长周期也迎来转折点。高盛报告指出,到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总产能将达到3,000GWh,而国内需求仅约900GWh,相当于产能过剩2.3倍。

而制造动力电池的重要原料碳酸锂在价格上的波动,也为电池制造商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受到锂价下跌影响,宁德时代相应降低产品价格,虽然销量有所增加,仍导致2024年预期营收减少8.7%至11.2%,至3,560亿元(489.5亿美元)至3,660亿元之间。公司预估去年全年股东应占溢利区间为490亿元至530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11.1%至20.1%,这亦是公司自2019年以来最慢的盈利增速。

宁德时代赴港上市,不仅标志着港股市场迎来近年最大规模的新股集资活动,更凸显了其海外扩张战略的迫切性。尽管盈利增速放缓,作为行业龙头的宁德时代仍对投资者具备很高吸引力。

宁德时代A股市盈率约在20倍左右,公司市值约1.18万亿元。虽然中概股赴港第二上市通常存在折价,然而在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的带动下,海外投资者正在重新评估中国科技企业的价值。德意志银行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在高附加值技术领域的竞争力提升,预计中国科技企业的估值折价将逐步收窄。这意味着,像宁德时代这样的中国科技企业,其市场估值有望得到提升。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汽车之家第三季度盈利微跌1.5%至4.2亿元

汽车交易平台汽车之家(2518.HK ; ATHM.US)周四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收入17.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若;期内盈利4.2亿元,同比微跌1.5%。 汽车之家首席财务官曾岩表示,因在内容多元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力推动用户增长。据QuestMobile数据,公司9月移动端日活跃用户达7,656万,同比增长5.1%。另外,得益于新零售业务的强劲贡献,在线营销及其他业务收入实现同比增长32.1%。 公司在第三季度的营业成本为6.46亿元,按年大增58%。公司解释因在下沉市场拓展创新业务,加上股权激励费用上升,产生较高的交易成本。 汽车之家周五平开报48.6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23%。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Man Wah subsidiary Remacro NEEQ listing

敏华分拆锐迈科技挂牌新三板 开启智能制造第二舞台

家具龙头敏华控股将旗下智能零部件业务锐迈科技分拆赴新三板挂牌,打造“港股+内地”双平台布局,试图突破估值瓶颈、重塑智能制造定位 重点: 挂牌后锐迈仍为敏华附属公司,母公司持股超八成 锐迈所属业务收入录得下滑    李世达 在中国家具制造业的版图上,敏华控股有限公司(1999.HK)长年稳坐龙头。从“芝华仕”(Cheers)沙发的家庭标配,到全球功能椅市场的主要供应者,这家诞生于广东东莞的企业几乎与“中国制造的舒适”划上等号。近日,敏华做出了不寻常的决定,让旗下智能化转型的引擎——锐迈科技,单飞赴内地新三板挂牌上市。 锐迈科技是敏华供应链中较少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却几乎支撑整个产品体验的存在。它设计并制造电动沙发的金属支架、智能电机和控制模组,决定了产品能否静音升降与在全球市场竞争力。 根据敏华2024/25年度年报,锐迈所属的“其他产品”业务,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财年中录得约16.7亿港元收入,按年下滑约8.4%,主因是内地家具需求转弱,从而导致铁架及智能家具零部件的销售下降,但毛利率仍维持约30%,按年增长三个百分点,显示出相当韧性。 智能制造的隐形引擎 锐迈的角色,其实正是敏华转型的缩影——从传统家具制造商,走向“智能家居”与“模组化制造”的高附加值路线。分拆挂牌让这个技术部门获得独立融资与估值空间,从内部支援者成为对外可见的智能制造品牌。 新三板全称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最初设立于2013年,主要为未能在上交所或深交所上市的中小企业,提供股份挂牌与融资管道。自2023年起,新三板持续推进市场分层与制度衔接改革,形成“基础层—创新层—精选层”的递进架构。 其中,精选层企业可经审核申请转板至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通中小企业从挂牌培育到公开上市的资本通道。这使得新三板的角色,从早期的场外交易市场,逐步转型为服务“专精特新”与智能制造企业的孵化与过渡平台。 双平台资本布局 对锐迈而言,这个平台恰好对应其规模与发展阶段——技术成熟但仍需研发投入、拥有固定订单但估值未被充分反映。新三板能提供人民币融资与政策性基金的对接,也为敏华建立“内地估值窗口”,更贴近中国本土政策红利与制造业资本圈,形成港股与内地资本互补的双平台布局。 公告显示,挂牌后锐迈仍为敏华附属公司,母公司持股超八成,财务仍并表。这意味着,敏华并未放弃控制权,而是在既有框架内创造新的增长空间。一方面,锐迈可借独立身份拓展智能零部件外部客户,甚至进入更多家具品牌供应链;另一方面,敏华可利用子公司的市场估值与融资能力,支撑自身高端制造升级与自动化投资。 当前,敏华的基本面正面临一定压力。公司截至2025年3月底的财年,主营收入按年下滑8.2%至169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更按年跌10.4%至20.6亿港元。整体毛利率由39.4%升至40.5%,反映成本控制改善,但内地房地产与家居需求疲弱仍拖累主营业务表现。管理层指出,将持续透过自动化与智能制造提效,而锐迈科技的独立融资则有望为制造端升级提供新动能。 敏华股价自2024年底以来呈震荡回升格局,过去六个月虽累升约15%至 4.7港元,但年初至今仍跌1.6%。近期多家券商,包括瑞银与里昂,均上调评级,认为内房地产市场疲软的预期已充分体现,虽然美国关税带来不确定性,但也可能创造股价上涨机会。 目前公司延伸市盈率约为8.9倍,低于同业如顾家家居(603816.SH)的16倍,与恒林股份(603661.SH)的17倍。这样的差距反映出港股市场对内地家居需求疲弱的审慎态度。不过,若考虑敏华的全球品牌布局、稳定现金流及智能化升级潜力,现时估值水平已接近历史低位,提供一定的修复空间。 随着锐迈科技分拆后在新三板建立人民币估值窗口,若能带动集团制造端盈利改善与资本市场关注,敏华的估值中枢有望逐步回升。对中长期投资者而言,当前股价或许正处于“估值重构”前的低档蓄势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文远知行港股首挂破发 全日收跌近一成

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商文远知行(0800.HK, WRD.US)周四在港交所首挂低开7.8%,随后跌幅扩大,至中午休市报24.4港元,跌9.96%。 已在美国上市的文远知行公布,此次发行8,825万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72.44倍超购,触发回补机制,最终配发占比增至20%,国际发售占80%,获8.85倍超购。最终发售价为每股27.1港元,净筹约22.64亿港元(2.91亿美元)。 公司表示,集资所得约40%用于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另外40%用于加快L4级车队的商业化量产或运营,约10%用于建立营销团队和分支机构,余下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近两亿元,同比增长32.8%,亏损达7.92亿元,按年收窄约10%。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定价远低目标 小马知行午收仍跌13%

自动驾驶出租车营运商小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2026.HK, PONY.US)周四首在香港挂牌,开市报124港元,较招股定价139港元低近11%;中午收市报121港元,跌13%。 自小马智行在上月28日在港公开招股后,其在美上市的存托股份持续受压,周三收市报16.25美元(126.75港元),过去一周下跌23%。 小马智行经调整后的发售量为4,824.9万股,招股价最高不超过180港元,是次定价远低于目标价近23%。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近15倍,国际配售超额6.7倍,集资总额67亿港元 公司在中国4座一线城市提供L4自动驾驶服务,现时拥有自动驾驶的士超过720辆,另有170辆自动驾驶货车。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升43.3%至3,543.4万美元,但亏损按年扩大87.2%至9,608.6万美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