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88.HK
ZLAB.US

这家创新药企去年亏损收窄,随着产品收入前景乐观,预告两年后扭亏为盈

重点:

  • 再鼎医药计划在2025年底前上市另外至少8款产品,今年将有多款产品迎来里程碑事件
  • 该公司手握10亿美元现金储备,可能会继续引入更多管线

 

莫莉

在中国创新药行业中,再鼎医药有限公司(ZLAB.US; 9688.HK)以独特的轻资产运营商业模式而着称。与一般创新药企投入重金自主研发药物不同,该公司采用的是VIC模式(VC+IP+CRO),即通过资本支持获得药物授权,引入创新产品管线,凭借研发团队的合作继续推进产品线,一旦成功获批上市,再以研发外包的形式生产药物。

再鼎医药这种商业模式,一度因引入授权开支过大而被市场诟病,不过,随着商业化药物的销量大增,其亏损正在大幅收窄。其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杜莹在3月初公布的全年业绩报告中透露,正计划在2025年底前上市另外至少8款产品,实现企业整体盈利。

财报显示,再鼎去年总收入为2.15亿美元(14.9亿元),同比增长49%。期内研发支出大幅缩减50%至2.86亿美元,主要由于新的授权引进协议预付款减少,因此全年净亏损减少37%至4.43亿美元。

业绩公布后,再鼎的港股当日微涨1.7%,翌日下跌6.1%,但第三日又忽然飙升10.8%,这或许显示投资者对其业绩表现见解不一,以致股价反复波动。

迎来更多里程碑

再鼎目前共有4款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均为授权引入后上市,其中核心产品“则乐”是卵巢癌特效药。市场此前担心,“则乐”于2021年12月进入了中国医保目录后,价格下跌将影响整体收入。不过,财报数据缓解了投资者忧虑,去年则乐的销售收入为1.45亿美元,同比增长55.2%,占总收入达67.5%。

至于肿瘤电场疗法“爱普盾”的年收入为4,730万美元,同比增长21.6%,这是一种便携式的癌症治疗方案,使用特定电场频率干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1月5日,再鼎与合作伙伴Novocure(NVCR.US)宣布,“爱普盾”联合标准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三期关键性临床研究达到总生存期(OS)的主要终点,与单独使用标准疗法相比,总生存期在统计学上有显着且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预计将在2023年下半年向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提交该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同时在欧盟申请合格认证(CE)标志。

再鼎另外两款上市产品的销售规模不大,胃肠间质瘤创新药“擎乐”的年收入为1,500万美元,同比增长28.7%;2021年12月才上市、用于治疗细菌性肺炎等疾病的“纽再乐”亦贡献收入520万美元。今年1月,擎乐和纽再乐获纳入了中国医保目录,虽然价格或有所下调,但预计将对今年的销售额带来正面作用。

除了上述四款产品外,再鼎今年可能会有多款新产品获批上市。其中艾加莫德(Efgartigimod)用作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新药上市申请,于 2022 年 7 月获中国药监局正式受理,该药物于 2021 年 12 月已获 FDA 批准上市。马吉妥昔单抗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也于 2022 年 1 月申请上市获受理,而舒巴坦钠-度洛巴坦钠(SUL-DUR)也在2022年底向中国药监局提交新药上市申请。

股份去年“摘B

再鼎成立于2014年,以其VIC模式迅速吸引资本关注,公司先于2017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20年再在港交所挂牌,至今已完成19项授权引入交易。凭借大规模管线储备,以及在临床开发、注册审评和商业化方面的高效执行速度,该公司已经快速跻身中国生物科技行业的前列,港股市值一度超过千亿港元。

根据联交所上市规则第8.05(3)条规定,满足年收入大于5亿港元(4.4亿元),市值大于40亿港元条件的生物科技公司,经港交所批准可移除“B”的标记,即等同于常规下在主板上市。去年11月,再鼎港股名称后的“B”字正式取消,成为6只“摘B”的生物科技股之一,意味投资潜在风险较低。

由于授权引入模式在引进时,需要支付高昂的首付款,在产品研发的关键节点需要支付里程碑费用,同时上市后的销售分成亦会降低产品毛利,市场曾对再鼎的引进模式充满担忧。相比之下,采取自研模式的创新药企拥有更深的技术护城河,在产品上市后能获得更高毛利,亦有望授权海外权益,可是研发周期长、费用高,也存在研发失败的风险,可说是一把“两面刃”。

再鼎的管理层亦尝试洗刷授权引入的市场标签,公司在去年首季财报中,强调采用“外部合作+自主研发”的双轮驱动模式,更声称授权引入只是公司成立初期实现短期目标的方式。不过,该公司去年已暂停了两个自研项目,当前的自研管线中,仅有一款ZL-1102进展较快,预计将在今年启动全球二期临床试验,其余管线均未进入临床阶段。

在港股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中,绝大多数创新药企业是以自研为主,市场估值较理想,以百济神州(BGNE.US; 6160.HK; 688235.SH)为例,其港股市销率高达18倍,而再鼎的市销率更达19倍,反映其估值已比肩行业龙头。当前再鼎手握10亿美元现金储备,或将继续引入更多管线,随着重磅产品的里程碑一一兑现,市值或有望再度攀升。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GDS bets on new AI cycle while balancing expansion and deleveraging

万国数据押注AI新周期 在扩张与去杠杆之间找平衡

人工智能点燃中国数据中心新一轮建设潮,万国数据一边将资产以REITs模式上市、一边抢搭AI算力快车,但这样的平衡能否持续 重点: 第三季度,公司收入28.87亿元,按年增长10.2% 资产注入C-REIT带来13.69亿元终止合并收益,期内录得净利润7.29亿元   李世达 对中国数据中心产业而言,2025 年很可能会被视为一个分水岭:一方面,人工智能训练与推理需求掀起新一轮基建周期;另一方面,中国首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Infrastructure REITs)上市,让这个向来高杠杆、重资产的行业出现新的财务工具。 这就是万国数据控股有限公司(GDS.US; 9698.HK)的写照,既受惠于大型科技公司新一波人工智能建设,也受制于多年积累的财务压力。 根据公司公布的最新财报,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万国数据录得28.87亿元(4.06亿美元)收入,按年增长10.2%,连续第二季维持双位数增幅。公司透露,今年前9个月新签订单达7.5万平方米,相当于约240兆瓦的新增装机容量,全年有望逼近300兆瓦,其中约65%与人工智能相关。 新订单增速放缓 这显示人工智能需求正在驱动新一轮算力投资,但企业本身其实并未完全掌控节奏。管理层在说明会中坦言,第二季之后的新订单步伐较前期缓慢,意味明年的收入增速未必会延续今年的强度。此外,续约谈判仍令单位收入每月下降约3%至4%,反映人工智能需求虽强,但传统互联网业务的降价压力并未消失。 尽管万国数据享受到人工智能点燃的需求红利,但供给侧过去几年的高速扩张,使得承载人工智能的空间不再稀缺,谈判力反而下降。 更重要的转折,是万国数据今年将一批项目注入中国首批数据中心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资产总额约24亿元。交易带来约13.69亿元的终止合并收益,使公司期内录得净利润达7.29亿元,实现由亏转盈。 生存模式改变 但REITs的意义不在于一次性盈利,而在于它完整重塑了公司的生存方式。万国数据过去十年依靠大量借贷、买地、建机房进行高速扩张,当信贷环境宽松时,这套模式行得通;然而,中国信贷收紧之后,重资产模式不再具备可持续性,杠杆开始反向压缩公司空间。REITs提供的,是一条能让万国数据既扩张、又不必完全依赖举债的现金流管道,维持规模循环。 这也为公司带来了财务结构的改善,财报显示,净负债与年化调整后EBITDA的比率,已从2024年底的6.8倍降至2025年第三季末的6倍,平均借贷成本下降到3.3%。在中国融资环境趋紧的情况下,同时降低杠杆与利息成本并不容易,这更突显REITs对公司运作的重要性。 万国数据的业务模式高度依赖电力供应。公司目前拥有约900兆瓦具备电力指标的土地储备,这让它在人工智能需求爆发下仍能快速落地新项目。管理层也在说明会中点出:“具备电力指标的土地正变得极度稀缺。”人工智能确实带来增量需求,但供给端——土地、电力、审批、建设速度,正在变得更竞争、更受政策影响。 海外数据中心平台DayOne也是未来伏笔。该平台在亚太与欧洲虽具潜力,但今年第三季仍录得4.61亿元亏损,短期内仍会拖累整体利润。公司需要持续证明其开发、运营与出售资产的能力,而不仅仅依靠人工智能需求本身。 目前万国数据市销率(P/S)约为4.15倍,大幅低于Equinix(EQIX.US)的8.42 倍与Digital Realty(DLR.US)的9.31倍,但高于仍处于重组期的世纪互联(VNET.US)的1.99倍。这显示尽管中国市场更为波动,但万国数据的规模、客户质量与资本循环能力仍被看好。 今年以来,万国数据在港股累升约30%,与大市相若,但过去一个月有约 7%回调,股价30.1港元较52周高位48.9港元低约四成。在估值仍具折价、AI驱动需求未减的背景下,似乎存在合理布局区间。作为热门的AI基建标的,当人工智能需求维持强劲、REITs资产注入顺利时,相信市场愿意提高估值, 但仍须留意政策面的变化。简而言之,万国数据正在穿越一个全新的算力周期,随着估值与市场预期的提升,意味着已没有太多犯错空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佑驾创新配股 折让一成集资2亿港元

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31.HK)周三公布,将配售约1,401万股新H股,每股配售价14.88港元,较周二收市价16.53港元折让10%,亦较过去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17.3港元折让14%,配售股份占扩大后发行股份约3.33%。 是次集资净额最多2.04亿港元,约70%用于发展L4无人物流车,包括研发新一代产品、升级运营平台及拓展销售网络;约30%用于升级基础研发平台,包括提升数据闭环体系的效率,高效赋能前装,以及发展L4无人车多产品线。 佑驾创新周三开市跌2%至16.2港元,股份由过去一年高位下跌近6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乐信完成业务调整 三季度收入跌盈利升

在线信贷平台乐信(LX.US)周一公布,由于贡献公司约四分之三收入的信贷中介业务收入下跌11.9%,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6.7%至34.2亿元。 尽管营收下滑,公司当季利润同比大增68.4%至5.21亿元。 董事长肖文杰表示:“三季度我们高效完成业务调整,已顺利实现转型以符合新监管要求。自2025年10月1日起,所有新发贷款年化利率均设定在或低于24%。” 财报发布后,乐信股价周一大涨8.2%收于3.78美元。该股较3月末峰值已腰斩,年内累计跌幅达35%。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优必选折让11.4%配股筹31.1亿港元

机器人制造商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0.HK)周二公布,配售3,146.8万股新H股,相当于经扩大已发行股本的6.3%,配售价为每股98.8港元,较前一日收市价折让约11.4%,筹资总额31.1亿港元(4亿美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75%将用于投资或收购集团业务价值链中具潜力的上游或下游目标企业,或与相关行业整合或成立合营实体,15%用于业务运营及发展,10%用于偿还贷款。 2023年上市的优必选,今次已是第六次配股集资,前五次共集资43亿港元。今年7月,公司完成第五次配股集资,所得净额为24.1亿港元,截至11月24日,未动用余额为15.12亿港元。 优必选股价周二低开,至中午休市报112.1港元,转升0.54%。该股今年至今累升约10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