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W.US
Hywin faces redemption issues

这家聚焦房地产相关资产的财富管理公司,其分销的部分产品可能难以兑现收益承诺

重点

  • 海银表示,正处理其分销的一些资产抵押产品的“赎回问题”,引起公司股票被大幅抛售
  • 公司一直依赖与房地产相关的理财产品,并尝试转移至医疗保健服务等其他业务

    

梁武仁

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正迅速影响中国其他经济领域,过去二十年房地产市场一直蓬勃发展,其它行业为了获利,都在房产或相关方面进行投资,现在要承受其结果。部分痛苦正由中国庞大的影子银行体系传播,后者利用理财产品等工具跨行业转移资产。

上周四,提供这类财富管理服务的海银控股(HYW.US)通知股东,正处理自己分销的一些资产抵押产品的“赎回问题”。它表示,“这些产品的资产管理人,无法与相关客户达成延期赎回协议。” 这表明,海银向其客户分销的部分理财产品,缺乏足够的现金来兑现付款承诺。

尽管海银只是分销商,但相关产品的实际持有者,现正向该公司追讨资金。虽然海银没有给出相关产品的太多详细信息,但媒体报道显示它们与房地产公司有关,而房地产公司历来是该公司的主要业务重点之一。

海银的声明并未解释它在此事中的责任。但媒体报道称,其分销的部分理财产品的持有者未能收到付款,这些产品通常是承诺固定收益(类似于银行存款利息)的资产抵押产品。简而言之,产品背后的资产(很可能是房地产)没有足够的现金向投资者支付承诺的收益。于是,现在投资者要求负责分销的海银还款。

虽然尚不清楚涉及多少金额,但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一戏剧性事件,迅速让该公司陷入危机,导致其股价在事件曝光后的两个交易日内下跌了28%。由于市场上流传有关该公司问题的传言,该股甚至在公告发布之前就已经遭受重创。

海银称,“如不能恰当处理这些赎回问题,可能会对公司的声誉、客户关系、业务、财务状况和前景产生严重的影响”,并接着表示,它成立了一个专项小组会来调查此事。

海银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抵押理财产品分销商之一,截至今年6月的12个月里,房地产抵押理财产品占,该公司理财产品总价值的28%。这个比例虽然很大,但实际上和两年前的逾58.2%相比,已经大幅减低,反映公司减少对中国房地产行业敞口的风险。

海银分销的产品通常由第三方公司开发并由房地产资产支持。基础资产可能包括房地产或建筑公司的证券化应收账款,以及房地产项目中的实际股权。

在2021年初,首次公开募股前夕,海银广泛宣传其与房地产巨头中国恒大(3333.HK)的关系,而因为行业不景气,恒大目前濒临破产边缘。如今,与房地产行业的关联几乎不再是公司想要讨论的卖点。

充满风险的房地产业务

在讨论截至6月的财年年度业绩的电话会议上,海银的首席财务官乐伟似淡化了公司因大力参与房地产行业而面临的风险。他强调,公司不会投资其分销的产品,也不会对不良资产进行杠化押注。但他没有谈论如果公司分销的理财产品出问题,公司客户可能遭受的损失。

理财产品是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处在官方监管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外的巨大灰色地带,增长迅速。一般情况下,需要新资金的公司,会以有吸引力的收益率(通常超过10%)吸引投资者,而收益往往是以房地产项目所产生的资金支付。

对于那些可能难以从银行借款,或利用传统资本市场的企业来说,理财产品作为一种融资工具,尤其具有吸引力。

由于库存过剩和资金不足,房地产开发商难以完成手里的项目,资金短缺影响他们向理财产品的投资者的兑付能力。最近一个备受瞩目的例子是,恒大在8月宣布,由于缺乏资金,无法兑付理财产品。大约两年前,该公司也曾拖欠付款,引发投资者的抗议。大约在同一时间,另一家房地产开发商佳兆业集团(1638.HK)也陷入了类似的困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海银一直尝试摆脱房地产抵押的产品,实现多元化。其中一个新领域就是医疗健康服务,海银自己也在直接投资这一领域。

这一新的押注能否带来回报,还有待观察。至少目前,海银医疗保健业务的一个大问题是,它的成本很高,所以根本谈不上盈利。今年前6个月,由于高昂的管理成本和其他各种费用,海银医疗健康服务方面的亏损是该业务收入的两倍多。

自首次公开募股以来,海银的股价已缩水约四分之三,往绩市盈率不足4倍,远低于诺亚财富(NOAH.US; 6686.HK)的7.2倍。后者占有中国独立财富管理市场20%的份额,并一直在积极发展离岸业务。

最近的困难很可能会为海银敲响警钟,提醒它加速从房地产业务的转型。只有这样才可以证明它可以在房地产市场以外的其他领域赚到钱,海银才能慢慢重建其作为财富管理公司的声誉和估值。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宝尊电商第三季度同比续亏损

电商软件提供商宝尊电商有限公司(BZUN.US; 9991.HK)周二公布,随着核心电商服务重返盈利轨道,新兴品牌管理业务亏损又收窄,第三季度营收实现增长。 公司表示,截至9月的三个月内,营收同比增长4.8%至21.6亿元,经营亏损则从去年同期的1.15亿元收窄至2,560万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亦从去年同期的6,680万元收窄至4,020万元。 宝尊电商业务本季度实现经调整经营利润2,810万元,较去年同期2,980万元的亏损成功转盈。品牌管理业务(含在华运营Gap服装门店)的经调整经营亏损,从去年同期的5,530万元收窄至3,870万元。 财报发布后,宝尊纽约上市股票周二下跌5.8%,香港上市股票周三下跌4.9%。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诺亚控股上季纯利大增62.6%

财富管理公司诺亚控股私人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NOAH.US; 6686.HK)周二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收入6.329亿元(约8,890万美元),按年下跌7.4%,净利润达2.18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2.6%,经营利润1.719亿元,则较去年同期下滑28.6%。 截至9月30日,Noah注册客户数为466 ,153人,同比增长1.3%;活跃交易客户数为10 ,650人,同比大增35.5%。本季产品分销规模达170亿元,年增19.1%,其中海外产品分销86亿元,增11.2%。资产管理规模维持稳定,截至9月30 日合约管理资产为1,435亿元。关联公司投资权益变动的公允价值增加,则带动公司净利润增长。 公司指出,收入下滑主要受到一次性佣金减少、保险产品分销疲弱所致。本季度,公司取得了美国经纪交易商牌照,亦开始在各业务流程整合人工智能技术,以改善获客能力、提高效率,进一步强化全球布局与科技能力。公司表示,其强健的资产负债表为未来投资提供坚实基础。 诺亚控股港股周三早盘无涨跌,至中午休市报17.99港元,该股过去6个月累升约1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万国数据押注AI新周期 在扩张与去杠杆之间找平衡

人工智能点燃中国数据中心新一轮建设潮,万国数据一边将资产以REITs模式上市、一边抢搭AI算力快车,但这样的平衡能否持续 重点: 第三季度,公司收入28.87亿元,按年增长10.2% 资产注入C-REIT带来13.69亿元终止合并收益,期内录得净利润7.29亿元   李世达 对中国数据中心产业而言,2025 年很可能会被视为一个分水岭:一方面,人工智能训练与推理需求掀起新一轮基建周期;另一方面,中国首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Infrastructure REITs)上市,让这个向来高杠杆、重资产的行业出现新的财务工具。 这就是万国数据控股有限公司(GDS.US; 9698.HK)的写照,既受惠于大型科技公司新一波人工智能建设,也受制于多年积累的财务压力。 根据公司公布的最新财报,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万国数据录得28.87亿元(4.06亿美元)收入,按年增长10.2%,连续第二季维持双位数增幅。公司透露,今年前9个月新签订单达7.5万平方米,相当于约240兆瓦的新增装机容量,全年有望逼近300兆瓦,其中约65%与人工智能相关。 新订单增速放缓 这显示人工智能需求正在驱动新一轮算力投资,但企业本身其实并未完全掌控节奏。管理层在说明会中坦言,第二季之后的新订单步伐较前期缓慢,意味明年的收入增速未必会延续今年的强度。此外,续约谈判仍令单位收入每月下降约3%至4%,反映人工智能需求虽强,但传统互联网业务的降价压力并未消失。 尽管万国数据享受到人工智能点燃的需求红利,但供给侧过去几年的高速扩张,使得承载人工智能的空间不再稀缺,谈判力反而下降。 更重要的转折,是万国数据今年将一批项目注入中国首批数据中心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资产总额约24亿元。交易带来约13.69亿元的终止合并收益,使公司期内录得净利润达7.29亿元,实现由亏转盈。 生存模式改变 但REITs的意义不在于一次性盈利,而在于它完整重塑了公司的生存方式。万国数据过去十年依靠大量借贷、买地、建机房进行高速扩张,当信贷环境宽松时,这套模式行得通;然而,中国信贷收紧之后,重资产模式不再具备可持续性,杠杆开始反向压缩公司空间。REITs提供的,是一条能让万国数据既扩张、又不必完全依赖举债的现金流管道,维持规模循环。 这也为公司带来了财务结构的改善,财报显示,净负债与年化调整后EBITDA的比率,已从2024年底的6.8倍降至2025年第三季末的6倍,平均借贷成本下降到3.3%。在中国融资环境趋紧的情况下,同时降低杠杆与利息成本并不容易,这更突显REITs对公司运作的重要性。 万国数据的业务模式高度依赖电力供应。公司目前拥有约900兆瓦具备电力指标的土地储备,这让它在人工智能需求爆发下仍能快速落地新项目。管理层也在说明会中点出:“具备电力指标的土地正变得极度稀缺。”人工智能确实带来增量需求,但供给端——土地、电力、审批、建设速度,正在变得更竞争、更受政策影响。 海外数据中心平台DayOne也是未来伏笔。该平台在亚太与欧洲虽具潜力,但今年第三季仍录得4.61亿元亏损,短期内仍会拖累整体利润。公司需要持续证明其开发、运营与出售资产的能力,而不仅仅依靠人工智能需求本身。 目前万国数据市销率(P/S)约为4.15倍,大幅低于Equinix(EQIX.US)的8.42 倍与Digital Realty(DLR.US)的9.31倍,但高于仍处于重组期的世纪互联(VNET.US)的1.99倍。这显示尽管中国市场更为波动,但万国数据的规模、客户质量与资本循环能力仍被看好。 今年以来,万国数据在港股累升约30%,与大市相若,但过去一个月有约 7%回调,股价30.1港元较52周高位48.9港元低约四成。在估值仍具折价、AI驱动需求未减的背景下,似乎存在合理布局区间。作为热门的AI基建标的,当人工智能需求维持强劲、REITs资产注入顺利时,相信市场愿意提高估值, 但仍须留意政策面的变化。简而言之,万国数据正在穿越一个全新的算力周期,随着估值与市场预期的提升,意味着已没有太多犯错空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佑驾创新配股 折让一成集资2亿港元

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31.HK)周三公布,将配售约1,401万股新H股,每股配售价14.88港元,较周二收市价16.53港元折让10%,亦较过去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17.3港元折让14%,配售股份占扩大后发行股份约3.33%。 是次集资净额最多2.04亿港元,约70%用于发展L4无人物流车,包括研发新一代产品、升级运营平台及拓展销售网络;约30%用于升级基础研发平台,包括提升数据闭环体系的效率,高效赋能前装,以及发展L4无人车多产品线。 佑驾创新周三开市跌2%至16.2港元,股份由过去一年高位下跌近6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