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社交媒体公司的高管团队,包括联合创始人兼CEO田行智,都具有中国科技和媒体公司背景

重点:

  • 面向发展中国家市场的社交媒体公司亚洲创新集团计划在美国通过SPAC上市,可能获得至多3.5亿美元新资金
  • 该公司可能是这样一批互联网新企业的代表:创始人团队具有中国血统,为了避开中国严格的监管环境,把公司设在新加坡

阳歌

今天我们暂且把中概股放到一边,来关注一种在中国互联网企业日益艰难的经营环境,可能迅速获得吸引力的趋势。在这一趋势下,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家正在打包行李前往新加坡,这里与中国相隔不远,而且由于华裔人口众多,与中国有很多文化联系。同样重要的是,这个城市国家对于各领域的公司要友好得多,包括互联网、加密货币交易和金融。

在这方面的一个重大举措是,亚洲创新集团上周末宣布,将利用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Magnum Opus Acquisition Ltd.在纽约借壳上市。

这份公告提供的财务信息寥寥,只表示预计明年一季度完成这笔交易时,对亚洲创新集团的估值约为25亿美元(178亿元)。它还提供了关于集团业务的一些比较具体的信息,其业务核心是一套针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用户的社交媒体应用程序。

但在我们看来,此次上市最有趣的地方在于,该公司的背景十分中国化,虽然它的总部在新加坡。该公司高管都是中国高科技领域的第二代创业者,其中许多人很可能在40岁上下。

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田行智的履历显示,他在纽约长大,但我们怀疑他出生在中国,后来随父母移民到美国。田行智在中国创办了一个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后来出售给了中型游戏公司Zynga,他则留下来担任Znyga中国公司的负责人。在此之前,他供职于谷歌(GOOG.US),是中国早期团队成员,帮助把谷歌的安卓手机操作系统带到了中国。

还有联合创始人、总裁欧阳云,他之前曾在腾讯(0700.HK)和高朋网担任高级职位。高朋是这家中国互联网巨头与开创了团购商业模式的美国公司Groupon(GRPN.US)创办的团购合资企业。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刘明灵曾经在中国领先的财经媒体财经网担任高管;而首席财务官黄菲曾在惠普(HPQ.US)中国个人计算机部门担任商业财务总监。

亚洲创新集团当然不是第一个为了躲避中国严格的监管环境,而把总部设在新加坡的中国团队。一个最高调的例子是老虎证券(TIGR.US),它在北京成立时,是一家帮助中国投资者购买美股和港股的经纪商。但最近该公司已经转移到新加坡,此前,中国监管机构警告它可能涉嫌非法运营。

另一个例子是贝宝金融,在北京禁止其核心的加密货币交易业务之后,它将总部迁至新加坡。还有一个相关案例是自动卡车技术公司图森未来(TSP.US),它正在把业务整合到美国圣迭戈市,准备将中国业务剥离。

瞄准发展中市场

综上所述,我们将仔细看看亚洲创新集团的具体业务,以及它对中国的风险敞口有多大。在有限的公开材料中,该公司目前并未透露它截至去年在150个国家和地区的4亿注册用户中是否包括中国人。但间接证据确实指向这一点。

该公司目前在全球设有18个办事处,其中4个位于中国大陆城市,它们是北京、上海、深圳和益阳。更重要的是,中国大陆和新加坡使用的简体中文是其应用程序支持的多种语言之一,所有这些应用程序都可以在苹果的中国应用商店中找到。

在中国运营社交媒体应用程序本身并没有什么可疑之处,不过这类运营商受制于中国严格的自我监管约束,要负责删除任何敏感的用户生成内容。美国职业社交媒体巨头领英此前曾努力在中国的监管环境和世界其他地区更开放的监管环境之间左右逢源,但最终还是在去年决定关闭在华业务。

亚洲创新集团的应用程序大多与社交媒体相关,其直播应用Uplive是在该公司成立三年后于2016年推出的。它还运营语音应用、实时翻译、电子商务、游戏和约会应用。它的主要关注点是发展中市场,这反映在它的全球足迹上。除了在中国的四个办事处外,它的其他主要全球中心包括墨西哥城、里约热内卢、开罗、伊斯兰堡、德里和雅加达。

相较于西方市场,这些市场的竞争没有那么激烈,而且也是我们之前写过的另一家公司Yalla(YALA.US)的目标,该公司总部在中东,但其创始团队与中国也有很强的联系。

至于财务数据方面,可以查到的很少。亚洲创新集团表示,SPAC合并将为其带来约2亿美元的收益,这也是Magnum Opus去年IPO时筹集的资金。该公司补充说,合并完成后可能再筹集1.5亿美元,而在上市完成后,亚洲创新集团的现有股东将拥有上市公司84%的股份。

该公司最早的投资者之一是硅谷风险投资巨头凯鹏华盈(Kleiner Perkins),而上周的新闻稿中列出的另一家投资者是总部位于中国的和玉资本。该公司表示,2021年的收入较前一年翻了一倍多,但没有给出具体数字。根据10倍左右这个相对较高的市销率(这是我们通常看到的这类高增长公司的水平),以及25亿美元的目标市值,我们可以估计该公司可能会在2022年录得约2.5亿美元的营收。不过,随着交易接近完成,我们肯定会获得一些更精确的数据。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陆金所任命新聯席CEO及首席营销官

互联网金融机构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LU.US,6623.HK)周五宣布任命两位新高管,公司正致力于恢复港交所股票交易,此前因审计机构与公司存在分歧而辞任。 由保险巨头平安集团作为大股东的企业宣布,吉翔先生获任联席CEO,吴涛获任首席营销官。吉翔此前在麦肯锡咨询公司任职十年,吴涛则曾担任汽车交易服务龙头平台汽车之家的CEO。一周前,陆金所才刚任命新的首席风险官。 因与审计机构产生纠纷,陆金所于2025年1月在港停牌,公司7月表示已新聘审计机构安永,此是恢复提交新财务报告前的必要步骤。 在美上市的陆金所仍持续交易,新任命公告后,周五股价上涨11.4%,股价年内累计涨幅达3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明略科技港股挂牌 半日升逾倍

營销软件制造商明略科技(2718.HK)周一在港交所挂牌上市,首日高开98%,其后维持升势,至中午休市报286港元,较发行价升102.84%。 公司公布,是次全球发售721.9万股A类股份,香港公开发售获4,451.86倍超购,国际发售录得12.93倍超购,发行价141港元,集资净额9.02亿港元。 公司计划将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提升技术研发能力、丰富产品组合的产品开发、营销、品牌推广及销售团队扩充及营运资金。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约6.44亿元,同比增长13.9%,经调整营运利润约为2,688万元,扭亏为盈。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比亚迪上月销售按年下跌12%

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 002594.SZ)周日公布销售数据,十月份售出441,706辆新能源车,按年下跌12%,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只有214,297辆,按年大跌45%。 今年首十个月,公司累计售出3,701,852辆新能源车,按年上升13.88%,当中纯电动车销售理想,累计售出1,828,462辆,按年上升34.5%,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则下跌2.7%至1,827,256辆。 另外,商用车上月的销售按年大升128%至4,850辆,今年首十个月累售46,134辆,同比大增2.4倍。 周一比亚迪平開报100.6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36%。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evenue rise but profit dip points to unremarkable performance; New Oriental's current risk-reward profile remains uncompelling

营增利跌业绩平平 新东方暂乏值博率

教育企业新东方公布首季业绩,收入虽然上升,盈利却微跌,整体表现只属平稳 重点: 首季度收入达15.2亿美元 公司估计全个财年收入最高达54亿美元   刘智恒 内地教育龙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9901.HK, EDU.US)刚公布2026财年的首季业绩,截至8月底止收入同比升6.1%至15.2亿美元,经营利润升6%至3.1亿美元。 各类业务中,出国考试准备和出国谘询业务的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及2%;成人及大学生的国内考试准备业务则同比增14.4%,新教育业务录得同比升15.3%。 收入虽超出早前预期上限的15.07亿美元,但纯利却轻微下跌1.9%至2.4亿美元。 盈利下跌股价急挫 由于盈利下跌,当天新东方在美上市的股价一度急挫逾9%,其后跌幅收窄,收市报58.56美元,跌3.4%。周四香港开市,在港上市的新东方股份亦同步下跌,全日收跌2.23%至43.72港元。 过去半年,公司在香港的股价从低位上升22%,若与2021年《双减政策》公布前的每股约50港元水平比较,股价已接近回到「双减」前,而2025财年收入亦已达49亿美元,超越2021财年(「双减」前)的42.8亿美元,足见过去几年,新东方进行结构性转变的成功,展现了俞敏洪超乎常人的逆境应对能力,将公司从崩溃边缘拉回来。 不过,经历一波业绩复修后,近期新东方业务开始进入瓶颈,暂难再有可观增长似乎只能缓步前行。 其中一个原因,相信主要是年初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纲举本土保护主义,开始针对海外移民及外地留学生,并提出许多限制,影响了新东方的相关业务。 对上财年的第四季度,新东方的出国考试准备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速有14.6%,但今个财年首季度只有1%;出国的谘询业务收入增速,亦由上个财年第四季同比升8.2%,跌至本财年首季度的2%。 节流为主开源无望 公司首席财务官杨志辉在最新财报上也承认:“尽管海外业务持续放缓带来挑战,我们仍实现了Non-GAAP经营利润率的同比提升,这得益于我们在成本优化与运营效率提升方面的持续努力。” 很明显海外业务持续放缓带来挑战,另一方面,公司是借效率提升去将成本优化,他续说:“我们将继续保持高度的执行力,并将在本财年剩余时间内,将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举措全面拓展至各业务。”换言之,公司本财年主要靠节流去减省开支,而非透过业务增长去支持盈利。 事实上,新东方也预计,本财年第二季度的收入将介乎11.32至11.63亿美元之间,同比上升9%至12%。公司亦再确实先前对本财年全年收入的预计,将介乎51.45亿至53.9亿美元,同比上升介乎5%至10%。 按公司给出的收入预测,全年收入增长有限,最多也不过10%。而最让人担忧的是收入即使增加,并不代表盈利可同步增长,正如首季度的情况,就出现收入增长而盈利下跌,因此难保全年情况亦如是。 美国影响萦绕不休 新东方的增长点,很大程度在新教育业务的表现,但看近期增速减慢,由上财年第四季度的32%跌至本财年的15.3%,似乎暂时未能寄以厚望。至于美国的情况,在中美争拗及贸易战下,仍然受到一定影响,即使近日双方关系有缓和,两国元首愿意会面;但特朗普的反覆无常,出尔反尔,始终令新东方业务存在不稳定性。 杨志辉在今年初的电话会议上表示,新东方预计出国考试准备业务收入,在这个财年将有5%至10%的增长;而留学咨询业务全年营收预计持平,较此前两位数的增长显著放缓。很明显,从杨志辉的预测,该两项业务本财年也难有理想成绩。 暂时看,新东方短期难有一个突破点,料本财年只属平稳,现股价在50港元水平,延伸市盈率25倍,与中教控股(0839.HK)相若,未算太吸引,值博率一般。 然而,新东方已建立一个具效率的架构及系统,有良好的营运纪录、兼具龙头品牌效应,掌舵人俞敏洪的能力无容置疑,又有超强的市场触觉,几次力挽公司于既倒;在他带领下,新东方仍是一家不可少觑的企业,长远来说亦值得持续关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