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7.HK
This pharmaceutical company posted an 11% rise in half-year revenue, helped by growing income from innovative medicines, as it pivots away from the generic drug business.

中生制药上半年收入158.7亿元,同比增加11.1%,但净利润却大增1.4倍至30.2亿元

重点:

  • 中生制药上半年创新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4.8%,期内有四款创新产品获批上市
  • 该公司一边加速剥离仿制药资产,同时通过自主研发加合作引进的方式,拓展创新药版图

 

莫莉

在中国政府加大医药行业管控的背景之下,老牌药企近年来逐渐有序退出仿制药领域,全面转向创新药研发和生产,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1177.HK)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这间曾经的仿制药巨头,最近发布了今年上半年财报,包括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在内的创新产品贡献的收入占比达38.6%,份额比2023年同期的22.9%大幅增加。

财报显示,如果剔除非持续运营业务,今年上半年中生制药收入158.7亿元,同比增加11.1%,净利润则大增139.7%至30.2亿元,主要得益于今年3月出售了研发骨质疏松症及海洋药物的子公司正大青岛的股权,所产生的16亿元盈利。

扣除这笔交易后,中生制药上半年录得净利润15.4亿元,同比增长14%,以行业今年的景气度来看,表现已属亮眼。资本市场对此给出正面反应,财报发布后,中生制药股价连续三天上涨,累计涨幅约11.5%。

中生制药主要专注抗肿瘤、肝病、呼吸和外科/镇痛四大治疗领域的新产品研发,其业务可以分为两大板块,以仿制药为基石,创新业务为驱动。当中,备受重视的创新产品上半年贡献收入61.3亿元,同比增长14.8%。

报告期内,中生制药旗下主攻创新药研发生产的子公司正大天晴收获颇丰,共有四款创新产品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贝莫苏拜单抗于今年4月获批用于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富马酸安奈克替尼亦于4月获批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另外两款则于6月获批上市,包括当前最火的GLP-1产品利拉鲁肽注射液。这些新产品获批较晚,相信对上半年财报的贡献有限,未来将进一步迎来收成期。

在仿制药领域,中生制药旗下年收入5亿元以上的仿制药产品已全部纳入集体采购。由于价格大幅收缩,该领域的营收近年来表现不佳,以曾经的王牌产品润众为例,这是乙肝药物恩替卡韦在中国获批的首个仿制药,在2010年上市后,润众曾经为中生制药带来巨额利润,在2015至2017年间,润众的年均销售额超过30亿元。然而,在2018年集采开标中,润众需降价94%,导致毛利大幅下滑。

中生制药近几年没有披露润众的具体销售额,所在的肝病用药分部贡献的营收占比也从2017年的45%,一路下滑至2024年上半年的12.8%。今年上半年化学仿制药贡献收入97.4亿元,同比增长9%,上半年有11款仿制药产品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公司管理层表示,预计今年收入将实现双位数增长,创新药物的销售额达120亿元,相当于下半年的收入将同比增长10%,野村证券的研报认为,该增幅在去年同期的低基数下是可行的,多间投行给出中生制药“买入”评级。

创新药赛道入正轨

创新产品如今已经成为中生制药收入增长的重要动力,不过与其他主攻一类创新药的公司相比,中生制药的管线中,也包括不少生物类似药和同类仿创药,这些产品获批上市后,可能会遭遇更为激烈的竞争。例如,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均为2023年获批的生物类似药,市场上已有多款同类产品,中生制药作为后来者,要扩大市占率需要更高的营销投入。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及分销成本约58 亿元,同比增加11%。

财报显示,公司有在研创新产品76 个,还有65 个在研仿制药产品。2024 年上半年,研发费用25.8 亿元,其中76%用于创新药研发,24%用于仿制药研发。

目前中生制药一边加速剥离仿制药资产,同时通过自主研发加合作引进的方式,拓展创新药版图。今年4月,公司与跨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合作,共同在中国内地研发和商业化勃林格殷格翰的多个处于临床阶段的管线。中生制药在第 42 届 JPM 大会上亦表示,外部合作是公司将最重要的增长动力之一,今年的目标是完成 5 笔授权引进或转让交易。

中生制药管理层提出,2025年至2026年的收入及盈利,要达到双位数增长目标,因为预计创新药物销售占这两年总销售额约45%及50%。中生制药当前的市盈率约为13倍,同样为仿制药转型创新药企的石药集团(1093.HK)市盈率为10倍,显示投资者较看好中生制药前景,随着未来创新药业务逐渐成为主导,其业绩表现可望继续上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国泰十月客货运量齐升

国泰航空有限公司(0293.HK)周一公布十月份运营数据,国泰航空及香港快运于上月共接载逾320万人次旅客,按月增21%;货运量则超过15万吨,按月增长12%。 国泰顾客及商务总裁刘凯诗表示,受惠于国庆黄金周及中秋节等多个假期,十月初由内地前往香港及全球各地的休闲出行需求显著增长。加上香港举行多个大型展览,吸引来自多个长途市场的入境旅客。公司在十月的载客率高86%﹐创近年同月新高。 国泰航空于本月开通每日往返长沙的直航服务,以及每周三班往返澳大利亞阿德莱德的季节航班;而香港快运将于本月下旬,开通每日往返沙巴的航班。 周二国泰开市升0.8%报11.69港元,过去一年股价由低位升4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he dream of five post-80s founders: CRP bets on welding robots for Hong Kong listing

五个八十后的梦想 卡诺普借焊接机器人闯港交所

乘着资本市场对机器人青睐有加之际,相关公司蜂涌到港上市,主打工业机器人的卡诺普,成为最新一家抢上港交所的机器人公司 重点: 公司去年在制造焊接机器人的收入位列全国第一 盈利仍不稳定,去年亏损1,294万元   刘智恒 内地红得发紫的机器人企业宇树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近日表示,如果说过去十年是机器人的“萌芽与探索”期,那下一个十年将是"生长与绽放”,机械人将从“能运动”走向“能做事”,从“行业工具”升级至“生活伙伴”。 机器人仿佛已成为未来不可或缺的工具,在资本市场上,相关企业炙手可热,一家接一家抢着到香港上市,令机器人逐渐成为港股一个重要板块。眼见机不可失,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也不甘后人,近日已递交上市申请。 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5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6%,更赚844万元。相比众多香港上市的机器人公司,表现可算不俗;毕竟在港上市的同类公司,能有盈利的简直屈指可数。 卡诺普的业务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及具身智能机器人。当中又以工业类的焊接机器人为主,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以2024年的收入计,在焊接机器人上排名第一,另外在金属及机械加工行业机器人应用方面,在中国亦属领先企业。 梦想成真 卡诺普的成立,是五个八十后年轻人梦想成真的故事。2012年,当时工业机器人主要靠海外入口,邓世海与四名朋友深信,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本土制作的机器人将成未来主流,于是拼凑起50万元资本,头也不回就向梦想直奔。 由于资金紧绌,他们选择在成都龙潭大学生创业园的一个小间开展起业务,并以零部件为起步点,专注于业机器人控制器。经多次尝试、失败、摸索,卡诺普的控制器渐渐得到市场认可。但长久做零部件始终不是办法,要突破,就要转型做整机(即制作整台机器人)。 当时几位创始人也曾为此争论不休,毕竟要转型,除了放弃现时的舒适区外,更要斥重资冒险,一旦失败,似乎就无路可退。可幸这一役押对了注,公司在焊接机器人方面做出成果,亦先后获四轮融资,让卡诺普茁壮成长。 业绩起伏不定 卡诺普在一众规模庞大的对手中取得盈利,在资本市场亦属一卖点。然而,细心分析,其业绩极为波动。2022年取得盈利2,826.5万元,但2023年就跌到168.8万元,去年更加录得亏损1,294.4万元,今年上半年则能扭亏为盈。可见公司在业务上仍未能企稳阵脚,能否持续稳定有盈利,尚属言之过早。 至于公司的现金流,表现亦不稳定。2022年经营活动所得的现金流达2,670万元,但2023年及2024年分别流出3,088万元及1,775.6万元。直至今年上半年,才有现金流入888万元。 另外,占公司超过五成收入来源的焊接机器人业务,市场增长并不十分吸引。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中国焊接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70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8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只为4.4%。预计市场从2025年的93亿元,增长到2029年的15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亦只为13.4%,别忘记这个还属估计数字。 未具绝对优势 事实上,卡诺普即使位列全国焊接机器人制造商第一位,但其营业额亦只是1.37亿元,紧随其的第二及第三名,分别收入1.28亿元及1.2亿元,与卡诺普的差距十分接近。因此卡诺普在行业中,并非占据一个绝对优势,随时可被对手超越。 相反,卡诺普另一强项的金属及机械加工工业机器人,虽然在中国市场位列第三,但第一位及第二位的对手,收入分别是9.39亿元及7.33亿元,业务规模远远抛离卡诺普,相信要赶上首两大竞争者并不容易。 香港上市的纯机器人公司中,规模较大的优必选(9880.HK),去年收入13.05亿元,市销率达44倍;极智嘉(2590.HK)去年收入24亿元,市销率12.3倍。与两家公司比较,卡诺普的收入相对少得多,即使因目前炽热市况而给予其25倍市销率,市值亦不到50亿港元。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huangxin does resources like aluminum

简讯:创新实业首挂收升32%

电解铝生产商创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788.HK)周一在香港首日挂牌,股价大幅上涨。公司以每股10.99港元发行5亿股,位于发行价区间上限,共集资53.1亿港元。 该股开盘报15.2港元,较发行价上涨38%。在周一午盘交易时段,股价虽有回落,但收市仍升32%報14.59元。本次公开发售,香港本地投资者认购部分超额逾400倍,国际配售超额认购约为18倍。 创新实业披露,今年前五个月,实现营收72.1亿元,同比增长22.6%。但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盈利同比下降14.4%至8.56亿元。公司计划将约半数集资用于扩大海外产能,包括建设铝电解槽熔炼设施;另有40%资金将用于建造绿色能源发电站及采购相关设备。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huangxin does resources like aluminum

简讯:博泰车联悉售阿维塔股权 套现6,244万元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889.HK)上周五公布,旗下非全资子公司湖州创晟驰铭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已与芜湖恒和三号创投基金签署协议,出售所持电动车制造商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0.24%股权,作价约6,244万元(877.84万美元)。交易完成后,博泰将不再持有阿维塔任何股权。 此次交易是公司过去半年连续数次减持阿维塔股份的延续。博泰在今年港股IPO前后,分别出售合计0.67%及0.04%股权,加上是次出售,累计已处置0.91%持股。公司表示,交易可锁定投资收益并改善现金流,同时降低因公允价值波动对短期业绩带来的不确定性,并将所得款项用作一般营运资金。集团预计出售税前亏损约834万。 阿维塔科技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聚焦高端智能电动车的制造企业,核心股东为长安汽车及宁德时代,华为则作为合作伙伴,为期提供智能辅助驾驶算法、智能座舱等智能化部件。早前有媒体报道,阿维塔曾计划今年10月在香港递交上市申请,但并未实现。 博泰车联周一低开,至中午休市报179.4港元,转升5.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