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防晒产品销售额接近40亿美元,为传统户外用品生产商和不断涌入的新来者提供了新的沃土

重点:

  • 中国的防晒市场已经从一个小众行业发展成为一股重要力量,每年的销售额达到数十亿美元,并吸引具有健康和时尚意识的消费者
  • 该行业为Columbia和The North Face等既有品牌提供了新的增长领域,也催生了蕉下控股和三夫户外等本土新企业

 

林雅欣

这是7月中旬的一个上午,骆言在9点开始了她每天例行的防晒工作。首先,这个22岁的本科生取出了专为敏感皮肤研制的防晒霜,慢慢均匀地涂抹在脸上和胳膊上。她今天穿的是白裙子,于是她挑选了一件相配的米色防晒衣,和一个可以起到衬托作用的玫瑰色防晒口罩。打开遮阳伞后,她出发了,路上遇到了一波又一波像她一样撑着伞的年轻学生。

“我要保护皮肤,”她说,语气非常严肃。“对像我这样的敏感皮肤,‘硬’防晒比‘软’防晒更重要。”

骆言只是中国高歌猛进的防晒市场中的一份子。据灼识咨询称,2021年,该市场仅在中国的规模就高达270亿元(1,860亿元),它预测防晒销售额的年增长速度将为9.4%,到2026年达到958亿元。

这种爆发不仅催生了新一代防晒服装和其他产品,也为传统户外用品生产商以及一些新入局的玩家带来了大量收入。前者包括Columbia(COLM.US)和The North Face所属的VFC(VFC.US),后者则包括去年申请在香港上市的蕉下控股,以及三夫户外(002780.SZ)等国内品牌。

随着更多公司入局,并带来产品升级、整合营销和其他更专业的操作,传统上本是“夏季”生意的防晒,正在慢慢变成一个四季通吃的行业。2021年蕉下在产品研发上投入了7,160万元,而推广方面也花了不少钱。

骆言说的“硬”防晒和“软”防晒概念,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因为更多的人意识到紫外线可能会导致晒黑、衰老、皱纹甚至皮肤癌。防晒霜帮助人们用一种相对“软”的方式避开阳光,而口罩、防晒衣、帽子和手套等防晒饰品,则被认为是对抗阳光有害影响的“硬”措施。

在中国和其他东北亚国家,白皙的皮肤非常令人向往,符合大众审美的标准,而这种偏好可能源自社会阶层的差异。皮肤越白的人,越不可能从事户外体力工作,尤其是涉及长期暴露在太阳下的活动。因此,皮肤好成了生活更优越的象征。

随着中国富裕水平的提高,新兴中产阶级花在琳琅满目的产品上,希望借助更佳防晒效果保持白皙皮肤的可支配收入也水涨船高。

新类别

最初的小众市场已经发展到不仅包括口罩、打底裤和马丁靴等新的产品类别,还包括防紫外线面料等“未来”技术。除了功能性之外,新的可穿戴设备厂商和越来越多销售此类产品的企业,还通过迎合人们的审美品味来获利。骆言说,她去年夏天买了三个防晒口罩,就因为喜欢它们的功能性和时尚设计。

社交媒体营销助长了这种爆炸式的增长。除了不断更新产品以吸引消费者外,品牌还通过与关键意见领袖合作、名人代言等手段,来打造品牌形象。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6月底,被称为“中国户外防晒第一股”的蕉下与1,577名网红合作推广形象,这个数字是2021年底的2.64倍。其中,近200名KOL的粉丝数量超过100万,发布的相关内容总阅读量达4.5亿。

另一个名叫高资的品牌在去年5月,正好赶上夏天宣布找来王俊凯做代言后,单日销售额超过900万元。这使得高资的“小黄帽”喷雾在注重防晒的人群中大受欢迎。出生于1999年的王俊凯是一名歌手、演员,在微博上拥有8,200万名粉丝。

虽然美白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也并非毫无争议,这是防晒产品制造商可能需要注意的一个潜在问题。薇薇安是一家公关公司的高级客户经理,她说自己绝对不会口服任何美白产品,这是她对美白文化最后的倔强,还说有时会故意去晒太阳。“这对我的健康有好处,”她带着一丝微笑说道。

她的观点有一定的科学基础,因为适度暴露在紫外线下,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事实上,维生素D缺乏症与骨骼代谢异常、肿瘤和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疾病密切相关,这意味着过度保护可能会加剧这些疾病。另一项发表在著名学术期刊《细胞》上的研究论文也发现,适当的晒太阳可以提高学习和记忆力。

虽然新一代防晒产品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精心营销的结果,但专家表示,过度晒太阳的危害不应该夸大。他们说,人们应该接受正确的资讯,了解阳光的作用,并做出合理的应对。一位姓崔的医生表示,过度防晒会适得其反。他说:“夏天的时候,室外温度很高,如果你穿得太厚、出太多汗的话,有可能中暑或长痱子。”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This biotech company, which focuses on the R&D of stem cell drugs, has filed for listing on the 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hoping to get a slice from the hot stock market.

欠收入亏损扩 泽辉生物求上市注资

这家主要专注于干细胞药物研发与生产的生物科技企业,趁港股转旺申请在港交所上市 重点︰ 泽辉生物今年上半年亏损同比增加逾两倍,达2.37亿元 公司暂时只有四款产品,当中仅一款处于临床研究第二期,距离商业化尚有一段距离   裴梓龙 中港股市在官方“组合拳”救市下,表现再度活跃起来,踏入四季度,越来越多企业希望趁旺势到港交所上市集资,希望能乘上这股市狂潮,获取更高估值。 成立于2017年、主要专注于干细胞药物研发与生产的生物科技企业泽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9月最后一天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由中金公司作为独家保荐人。 与大部分早期生物科技公司一样,公司目前暂没有商业化产品,意味公司未有营收。据招股文件显示,公司在2022年录得约1.73亿元亏损,翌年扩大至1.96亿元,今年上半年的亏损更高达2.37亿元,比去年同期激增210%。 亏损大幅上升,主要因为今年上半年行政开支由去年的1,837.4万元,大幅增加至1.43亿元,当中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达1.14亿元,而过去两年并没有该支出;其次,泽辉最主要负担是研发开支,2022年花了6,631.1万元,去年增至1.03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已高达5,851.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1.4%。 泽辉主要业务是开发治疗多种疾病的多能干细胞(PSC)来源的创新细胞治疗产品,属于中国以及全球最早批开展PSC来源细胞治疗产品研发的公司之一。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公司是中国首批获得PSC来源细胞疗法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批准的公司,以及中国唯一一家目前有多项PSC来源细胞治疗资产处于II期临床试验的公司。 招股文件显示,泽辉目前的产品组合包括核心产品ZH901以及主要产品ZH903、ZH902及ZH906。ZH901属一种M细胞治疗产品,正在研究用于治疗损伤及炎症以及退行性疾病,它在中国针对各种适应症的临床开发已进入第二期,已有约100名患者在多项临床试验中通过静脉输注或膝关节腔内给药,接受了ZH901治疗,而所有患者均未出现ZH901导致的严重不良事件。 至于ZH903、ZH902及ZH906都处于早期临床阶段。ZH903是治疗帕金森病的开发中的mDAP细胞治疗产品;ZH902是治疗干性AMD的开发中的RPE细胞治疗产品,能改善患者视力问题;ZH906是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开发中的CEnC治疗产品。 另一方面,泽辉还开发了一个多能干细胞来源的细胞治疗产品研发平台(PROF),由多能干细胞种子细胞平台(PROF-seed)、关键功能细胞筛选研发平台(PROF-function)及处方优化平台(PROF-formulator)组成,属公司独有的技术平台,有助公司更有效研发产品。 为支持未来商业化,公司已在北京设立总建筑面积约2,380平方米的工厂,可以年产约3.5万支细胞疗法产品注射液,支持公司进行的临床开发及早期商业化;同时,公司也在计划在广东省中山市建立制造工厂,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预计年产能约50万支细胞疗法产品注射液,以支持商业化生产,将于2030年正式投入生产。 而泽辉这次上市集资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建设中山工场,另外还有用于产品研发及临床实研等。 现金只余7,800万 泽辉急于上市,最主要是资金已难以支持研发支出,截至今年6月底,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剩下7,826万元,比去年底大幅减少53%,然而去年全年的研发开支已达到1.03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已花了5,852万元做研发。由于仍未有商业化产品,同时今年上半年也没有政府补贴,要维持研发,就只能靠上市在市场获取资金。 此外,前期投资者也需要平台套现。据招股文件显示,公司于2019年展开天使轮融资,投资者包括中科创星、西安众合、西安赢实及山东颢杨,每股成本3.87元,获取1.5亿元资金;一年后再进行A轮融资,每股成本增至8.3元,再获得约1.6亿元,投资者包括国科鼎智、元清本草、北京赢实等。 而由2022年至今年,公司再进行B轮、B+轮及B++轮融资,每股9.38元,投资者包括北京赢晟、嘉兴宸玥和北京携泰等,三轮融资获得6.56亿元资金,所有前期投资者都有180天禁售期。 以北京携泰在B++轮投入约2,000万元,持股为0.89%计算,该公司估值约为22.5亿元,约24.9亿港元。不过,目前在港股上市的生物科技股份众多,投资生物科技企业,就是在赌公司的产品最终能否通过临床实验,并成功商业化。 目前港股气氛炽热,新股市场也活跃起来,加上8月上市的生物科技股同源康医药(2410.HK)至今已累涨约150%,如果泽辉能通过上市聆讯,说不定可以吸引追逐短期盈利的投资者认购。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证监批闪回科技申港上市

中国证监会 (CSRC) 周二在其网站发布闪回科技有限公司的香港上市申请,批准其上市计划。据中国证監会网站公告,闪回科技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 (IPO)发行最多6,770万股。 据去年推出的新监管框架,所有准备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都必须向中国证监会正式注册其 IPO计划。 闪回科技上个月提交香港IPO申请,但尚未透露计划筹资金额。公司成立于2016年,其闪回收平台促进二手智能手机和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的交易。公司报告称,今年上半年亏损 4,010万元,营收为5.77亿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SPC develops, produces and sells its own innovative drugs. Its growth has been sluggish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 due to a slowdown for its finished drug business.

快讯:石药荨麻疹药物获批商业化

最新:石药集团有限公司(1093.HK)周二公布,旗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药物注射用奥马珠单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上市许可批准。 利好:该公司指出,该产品的获批将进一步丰富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产品线,而其他适应症的上市工作亦在积极推进中。 值得关注:随着该款新产品获批上市,日后与销售相关的商务团队人员薪酬及宣传推广开支,或会导致该公司的成本增加。 深度:石药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创新驱动型制药企业,过去三年,由于成药业务板块增速放缓,以致整体业务增长乏力。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营业收入162.8亿元,仅按年增长 1.3%,净利润则微升2%至32亿元。上月,该公司聘任在创新药商业化领域拥有资深经验、以及具跨国药企的人脉关系的刘勇军为执行总裁及全球研发总裁,有分析认为,此举将有助加快石药的产品商业化进程。 市场反应:石药周三股价下跌,中午收市软6.1%至6.61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间水平。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ynagistics nears completion of HK SPAC listing

Synagistics若成功合并 能否振兴香港SPAC市场?

这家由阿里巴巴支持的东南亚电子商务公司,正透过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完成借壳上市 重点: 由香港金管局前高管支持的一家SPAC的股东,与新加坡电商公司Synagistics的合并将于10月25日进行投票 此笔交易将标志着香港刚起步的SPAC市场完成首宗借壳上市。自2022年初推出该机制以来,市场一直没有进展 梁武仁 香港推出近三年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机制,可能出现首宗成功合并个案;但讽刺的是,利用这个SPAC机制上市的公司来自新加坡,而不是中国,后者是港交所新股发行的主要企业的来源地。 香港汇德收购公司(7841.HK)是一家总部设在香港的SPAC,它获得了香港金融管理局一位前高管的支持,该公司上周四宣布将于10月25日召开特别股东大会,与主要面向东南亚的新加坡电商公司Synagistics Pte. Ltd.合并的计划进行投票表决。 与传统的IPO相比,该交易让Synagistics能够更快地登陆香港交易所,在与香港汇德收购签署合并协议三个多月后,它正朝着终点线前进。根据香港交易所的一份文件,Synagistics的估值为35亿港元,作为该方案的一部分,双方还从10个投资方那里获得了5.51亿港元的承诺。 自2022年初推出以来,香港SPAC市场一直难以发展,因此港交所迫切期待更多类似的交易。SPAC是没有实际业务的上市空壳实体,主要作为实体公司通过反向兼并上市的工具。简而言之,SPAC交易允许私有公司通过借壳的方式实现公开上市。 近年来,通过SPAC上市在美国变得非常流行,特别是在资金匮乏的科技初创公司当中,因为可以绕过漫长繁琐的传统IPO过程。香港和它长期的区域竞争对手新加坡都寻求加入这一行列,各自均在差不多的时间推出自己的SPAC框架。 然而,两者都未能取得美国那样的成功。在进入SPAC游戏的三年里,香港和新加坡的证交所都只有了了数笔SPAC上市交易。更糟的是,香港尚未成功完成一宗SPAC并购,即所谓的de-SPAC交易,而新加坡仅完成了一笔。 许多因素可能是导致香港和新加坡SPAC市场不景气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可能是亚洲投资者普遍保守。押注寻求通过SPAC交易上市的公司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因此类上市可以逃避传统IPO所需的严格审查。 17Live Group Ltd.是唯一一家通过SPAC合并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其股价跌幅超过70%,这也导致无法说服投资者冒险选择这种类型的股票。过去两年,在美国通过SPAC上市的中国公司也表现不佳,包括奢侈品制造商复朗集团(LANV.US)和餐厅运营商Tims天好中国(THCH.US)。 更糟的是,在中国经济放缓的背景下,自香港推出该机制以来,香港市场的整体投资情绪一直低迷。这种疲软也抑制了传统的IPO市场,使得SPAC上市变得更加困难。 背靠阿里 鉴于其背景,Synagistics选择香港而不是老家新加坡作为上市地点是件有意思的事情。但当你意识到它背后是一家非常熟悉香港的强大公司时,这个决定就变得合情合理。这家公司就是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该公司目前通过一家新加坡子公司持有Synagistics约47%的股份,合并后将保留控股权,不过股权会被稀释。 鉴于这家中国公司在电子商务方面的专长,Synagistics与阿里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财务上。除了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外,阿里还运营着多家全球电子商务网站,其中包括广受欢迎的全球速卖通,这是一个向外国买家提供中国商品的平台。阿里还拥有Lazada,和Synagistics一样,它同样专注于竞争激烈的东南亚市场,该市场的其他主要参与者包括Shopee(SE.US)和Tokopedia。 与Lazada和Shopee相比,Synagistics更为专业化,它运营的电商平台专注于美容、身体护理和婴幼儿产品,通过与网络营销公司和社交媒体网站合作,直接向消费者销售。 阿里巴巴可能尤其有动机支持Synagistics,帮助它分散对中国本土市场的严重依赖。Synagistics的核心东南亚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其有利条件包括经济快速增长、年轻人口众多、富裕人群日益增多,以及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加速普及,这让该公司看起来前途无量。 尽管如此,Synagistics已经经营了10年,收入基础仍然相对较小,且增长速度也不尽如人意。它去年的总收入约为1.27亿新元(9,700万美元),较2022年增速一般,只有12%。 公司的盈利能力也不会让投资者感到惊艳,尽管随着公司的成长和规模经济的实现,这种情况可能会改善。去年,其毛利率下降约2个百分点至25%,这对一家科技公司来说并不算优秀。相比下,阿里的毛利率超过35%。Synagistics的运营支出也抹去了它所有的毛利,因此与盈利仍有距离。更糟糕的是,去年的净亏损大幅扩大。 尽管Synagistics有着良好的增长前景,但它能否释放潜力,实现盈利还有待观察。这可能是香港汇德收购的股东,在本月晚些时候召开会议时要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尽管此类合并交易一旦签署就很少被股东否决。如果获得批准,将标志着香港SPAC市场取得重大突破。除香港汇德收购外,只有另外两家香港SPAC找到了并购目标,但这两家SPAC都尚未完成交易。 总而言之,Synagistics的命运将取决于它能否在潜力巨大但竞争激烈的东南亚,开辟一个赚钱的市场。但至少,如果成为首家通过与SPAC合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它将留名历史。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