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行业内最新的债务违约者,这家房地产服务提供商的股票几乎一文不值

重点:

  • 易居未能偿付4月18日到期的2.98亿美元的债券,尽管它在本周表示,债券持有人已经对重组计划达成一致
  •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日益萎靡之际,开发商纷纷出现违约情形,该公司是最新一例

梁武仁

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让曾经的耀眼明星纷纷陨落。

最新的受害者是易居(中国)企业控股有限公司(2048.HK),它曾经是房地产服务行业炙手可热的明星,电商巨头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是它的主要股东。该公司上周表,它未能偿还4月18日到期的价值2.98亿美元的债券,引发了与这些债券有关的其他债券的一连串的“交叉违约”。

这种相互关联的债务在中国比较常见,会让一次违约迅速演变为企业面临的更大问题。

易居首次提出可能违约是在上个月底,当时它试图让债券持有人将旧票据换成新票据,并同意修改条款。这一尝试最终在债券到期前失败了,但易居周一表,大部分违约债券持有人已经同意了一份重组方案。

不光是易居,基本上所有的中国房地产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过去20年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在中国计划经济时代被忽略多年之后,开发商无节制地借贷,以极快的速度建造新的住宅和商业地产。如今,中国政府希望放慢速度,其中一个手段就是限制房地产企业借贷,这让房企很难为新的项目融资,或者为现有的债务进行再融资。

除此之外,全球利率上升,导致借贷成本升高,限制了开发商建设新项目的能力,切断了再融资渠道。随着中国房地产公司前景恶化,全球评级机构一直在下调它们的评级,甚至撤销对它们的评级。这无异于火上浇油,导致受影响的公司在国际债务市场借贷的成本更加高昂,甚至完全受阻。

与此同时,由于新冠疫情的管控措施以及居民家庭收入下滑,中国各地的房地产销售正在大幅缩水,导致房地产开发商和易居这样依赖房地产交易获得收入的服务机构营收下降。

据说是世界上负债最多的房地产公司恒大集团(3333.HK)去年底出现了债务违约,引发了全球媒体对中国房地产公司困境的关注。恒大并不是孤例。据《华尔街日报》统计,过去一年,未能如期偿付美元债券的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已经不下十个。其他违约者包括正荣地产(6158.HK)和花样年控股(1777.HK),两家公司都在香港上市。

同样反映该行业困境的是,许多在香港上市的中国房地产公司未能在3月31日的最后期限前报告2021年度业绩。花样年就是其中之一。

一文不值的股票

开发商的困境已经传递到易居这样的公司,因为这些开发商提供的产品,是这些服务提供商的业务基础。易居去年的收入增长了近10%,在市场深度低迷的情况下,这是一个不错的成绩,它得益于易居在2020年11月收购的互联网房地产平台乐居控股提供收入。

但易居去年亏损94亿元,因为开发商未付账单的可能损失准备金飙升。由于现金持有量和业务萎缩,该公司的债务股本比从一年前的略低于65%飙升至2021年底的逾200%。

考虑到该公司的困难处境,易居的股票几乎一文不值也就不足为奇了,目前它的股价不到1港元。根据2021年的营收情况,该公司股票的当前价值换算成市销率仅略高于0.1倍。

其他违约的中国房地产公司的股价也同样低迷。正荣地产的股价今年已下跌近84%,远低于1港元,而花样年控股因未能按时发布2021年财报,停牌前只有0.2港元。

易居股票的惨状,与它2018年高调在香港上市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它于2016年从纽约证交所退市。在阿里巴巴以及恒大等20多家房地产开发商客户的支持下,易居在香港上市,当时的市值约为34亿美元。该公司最新的市值仅为上述数字的零头,按照周二的最新股价计算,其市值约为1.5亿美元。

易居或其他任何一家中国房地产公司能否重回昔日的辉煌,都是未知数。可以肯定的是,北京方面可能不希望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毁了中国经济,眼下它正因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的暴发而再度陷入困境。中国政府已经在采取一些措施,通过放款提速来拯救该行业,这表明它不会在这个行业崩盘时袖手旁观。但考虑到中国政府想要遏制房地产投机,创造一个更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它也不太可能允许开发商像2005年一样再次胡来。

不过,对易居来说,它与阿里巴巴的关系可能是救命稻草。去年11月,这家电子商务巨头在战略联盟下通过股权互换,将其在线房地产销售平台天猫好房出售给了易居。天猫庞大的用户基础也可以为易居带来更多业务,扩大在线业务。而乐居的加入已经提振了这一业务。

此外,由于易居预留了大量资金,应对可能出现拒付风险的应收款,它现在可能就不再需要继续预留这么多资金。这部分占用资金的减少,将降低公司的成本,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它慢慢恢复盈利。现在,市场只需要显示出一线生机,就能让易居和许多同行走上更可持续的长期轨道。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周杰伦进驻抖音 巨星传奇股价暴涨

短影音平台抖音周三宣布,华语流行音乐天王周杰伦正式开设名为“周同学”的官方帐号,引爆市场话题。由其亲属控股、在中国大陆经营周杰伦IP的香港上市公司巨星传奇集团有限公司(6683.HK),周三股价暴涨94.37%,收报12.44港元,公司市值突破100亿港元(12.74亿美元)。 据财新报道,周杰伦帐号在未发布任何影片下,短短10分钟粉丝即从16万激增至45万,半小时内突破百万,至周四已突破千万。市场传言,周杰伦签约费高达九位数人民币,抖音官方则予以否认,称为谣言。 巨星传奇成立于2017年。由周杰伦母亲叶惠美及经纪人等亲友创立,总部位于江苏省昆山市,于2023年在香港上市。公司主要业务为新零售与IP运营。2024年,公司总收入5.84亿元(8,100万美元),同比增长35.8%,净利润5.024万元,同比增长21%。总收入中,来自以“魔胴咖啡”为主的零售消费品收入约占45%,与IP、内容授权有关的收入约占53.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龙光21笔境内债重组获通过

房地产开发商龙光集团有限公司(3380.HK)周三公布,21笔境内公司债券及资产支持专项计划(ABS)的重组方案,已全部获相关债券持有人通过,并提供包括全额转换特定资产、资产抵债、现金回购、股票等重组方案选项。 龙光下一步将根据债券持有人会议的相关约定,就债券持有人选择的重组方案进行安排。 根据公司2024年业绩,集团的总负债为1877.8亿元,总资产为2125.9亿元,持有的现金为86.5亿元。 周四开市龙光股价升4.4%报0.95港元,过去一年股价已从高位下调46%。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emeGen’s $4.2 billion licensing deal falls flat with investors

荣昌生物公布42亿美元BD合作 为何市场不买单?

以交易总价值衡量,荣昌生物此次BD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企业BD交易总额中可跻身前五,但是与其他行业头部交易的含金量存在本质差异 重点: 荣昌的首付款仅有4,500万美元现金,在交易总额中仅仅占1% 荣昌生物短期偿债压力巨大,这笔低现金回报的交易或难以解决公司的资金链压力    莫莉 对于中国创新药企业来说,核心管线完成对外授权(BD)实现“出海”往往是重大利好消息,因为为授权交易不仅能为企业带来一笔可观的现金收入,也能为管线在海外的研发推进提供有力支持。然而,6月26日,市场期待已久的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688331.SH;9995.HK)已获批产品泰它西普的授权交易终于靴子落地时,却引发资本市场剧烈震荡,A股和H股在消息公布当天分别重挫18.36%和11.71%,这背后究竟有何争议? 根据公告披露,荣昌生物将核心产品泰它西普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授予美国生物医药公司Vor Bio(VOR.US),从这笔交易中,荣昌生物获得4,500万美元的首付款,以及价值8,000万美元、可认购Vor Bio普通股的认股权证,约占Vor Bio总发行股本23%,再加上最高可达41.05亿美元的临床注册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高个位数至双位数的净销售提成。 以42.3亿美元的交易总价值衡量,荣昌生物与Vor Bio的这项合作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企业BD交易总额中可跻身前五。但是,无论从现实获益还是交易对手行业地位来看,这笔交易与其他行业头部交易的含金量存在本质差异,这或许为市场的悲观情绪提供了解释。 从首付款比例来看,荣昌仅拿到4,500万美元现金,在交易总额中仅仅占1%,相比之下,三生制药与跨国药企巨头辉瑞的合作中,三生获得了12.5亿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最高达60.5亿美元的交易总额,首付款占比为20.6%。虽然荣昌以价值8,000万美元认股权证替代传统首付,但是这是“以产品换股权”的高风险策略。 其次,此番股价大跌也是回吐了被提前兑现的涨幅。在交易公布两周前,荣昌生物曾在公众号上高调宣称,多位跨国医药公司的商务拓展经理主动与公司交流泰它西普国际合作、技术授权等,暗示泰它西普有望与医药巨头联手,刺激港股股价单日暴涨20%。 然而,最终公布的合作方Vor Bio却只是一家“壳公司”,合作方的资质与市场预期有着巨大落差。据Vor Bio5月初披露,公司​​终止了所有临床项目且裁员95%至仅剩8名员工​​,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其现金储备仅有5,004.7万美元,因股价长期低于1美元面临纳斯达克退市警告。尽管与荣昌合作的同一天,Vor Bio也宣布完成私募股权融资(“PIPE”)达成证券购买协议,预计在扣除费用之前总融资收益约为1.75亿美元,但是以Vor Bio当前的资金实力,为泰它西普推进海外研发恐怕仍然需要更多资金支持。 后期管线出海不易? 与三生制药等管线处于早期阶段的高价BD交易不同,荣昌生物此次“出海”的泰它西普是一款已于2021年获批上市的成熟药物。​在中国市场,泰它西普已获批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以及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重磅产品。2024年,泰它西普的销售额高达9.7亿元,同比增加88%,为荣昌生物贡献56.3%的营收。 作为一款具有研发确定性的产品,泰它西普若采用传统的License-out模式,恐怕要价颇高。此外,荣昌生物已积极推进泰它西普的海外临床研究,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IgA肾病和重症肌无力三大方向的全球Ⅲ期临床试验均已获FDA批准并开始受试者入组,这意味着,如果荣昌生物将海外权益全数转让,将会期望更高的回报,而大型跨国药企往往权衡商业化投入与预期收益,双方交易可能在估值上僵持。 因此,荣昌生物选择以低现金模式与Vor Bio合作,通过换取后者23%股权深度介入泰它西普海外研发,同时依托Vor Bio引入的私募资本共担风险。若药物成功出海,股权价值将带动荣昌实现双向受益,但同时也将需承担Vor Bio的生存风险。 荣昌生物的股价在交易公布后曾连续3日下跌,但随后3日不断反弹,截至7月4日股价已经回到大跌前的高位67.8港元。当前荣昌生物的市销率约为20倍,远高于三生制药的市销率6倍,这意味着市场已经给荣昌生物较高的溢价。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荣昌生物账面现金仅7亿元,短期偿债压力巨大,这笔低现金回报的交易或难以解决公司的资金链压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峰岹科技上市首日大涨

芯片制造商峰岹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1304.HK; 688279.SH)股票周三正式挂牌,首日大涨16%,收市报139.8港元。峰岹科技通过上市集资22.6亿港元,首个交易日收盘市值达152亿港元。 香港的公开发售获得137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超额认购逾7倍。每股发行价120.5港元,共发行1,870万股股票。此次港股上市与其科创板现有上市地位形成互补。 公司专注于无刷直流(BLDC)电机控制及驱动芯片领域,此类芯片通过电磁力驱动,与传统电机存在技术差异。公司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46%至6亿元(折合8,400万美元),利润增长27%至2.22亿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