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代谢领域的创新药企目前布局了5款候选药物,但针对其中一款核心产品的研发投入比重已经超过95%,看来有点孤注一掷

重点:

  • 君圣泰目前还没有产品上市,两年亏损4.4亿元,主要来自快速增长的研发开支
  • 该公司将95%的研发开支投入一款核心产品,此次能否顺利募资,并把该产品顺利推进至上市,将对其前途起决定性作用

 

斯年

一家目标治疗“富贵病”的创新药公司近期冲刺港交所,其单一核心产品研发投入占比超过95%,由于其流动资金日趋紧张,如能成功上市,将对公司未来前途发挥决定性作用。

5月末,创新药企君圣泰医药向港交所递交初步招股文件,申请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联席承销人为瑞银集团与华泰国际。

据招股文件介绍,君圣泰是一家全球一体化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发现、开发及商业化多功能、多靶点的首创疗法,以治疗代谢及消化系统疾病,其主攻疾病领域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2型糖尿病、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等代谢类疾病。

这些病普遍属于人们俗称的“富贵病”,患者基数庞大,因为与代谢相关,彼此之间也常有关联,人们期待这一领域的创新药物,可以一次应对多种疾病,因此也对该领域出现“爆款”药物寄予厚望。灼识咨询的研究资料认为,包括NASH、2型糖尿病、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及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多种代谢及消化系统疾病,都具有庞大的商机。

例如新晋“爆款”药物、诺和诺德(NVO.US)的司美格鲁肽在治疗2型糖尿病之外,还能帮助病人减重,全球一季度销售额便超过42亿美元(299亿元),带动公司上调2023年业绩预期。前述数据显示,2022年,代谢及消化系统疾病领域全球市场规模高达3,230亿美元。

但这不代表君圣泰也一定能成为“爆款”药物的缔造者,并从庞大的市场中分一杯羹,在创新药上市前,它首先需要跨过“缺钱”的短期窘境。

两年亏损4.4亿元

君圣泰是中国代谢领域的明星创新药企之一,成立于2011年,曾历经多轮融资。2022年底,君圣泰在冰冷的创新药投融资市场中获得了2,660万美元的C+轮融资,最新投后估值为5.37亿美元,约合38亿元。

但君圣泰手头的资金仍然非常紧张。截至今年3月31日,其拥有的现金及银行结余为3.51亿元,流动资产总值约为8亿元。而2022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出总额为1.72亿元,这意味着,即使不加大研发与扩充团队,这家尚无营收的公司,现金和银行结余可能只够两年的运转。

君圣泰目前没有新药上市,仅能靠专利转让授权获得少量收入。过去两年,君圣泰的其他收入为1,382万元及2,058万元,净亏损达到2.17亿元及2.24亿元,两年累计亏损超过4.4亿元。君圣泰解释称,绝大多数亏损来自研发成本及行政开支,2021和2022年,该公司的研发成本分别为8,401万元与1.83亿元,加上每年逾4,300万元的行政开支,令其财政状况倍感压力。

君圣泰进展最快的药物目前仍然处在临床二期,距离上市还有很多不确定性,而三期临床所需招募的患者数量往往数倍于二期临床,这也意味着,如果君圣泰不削减管线,未来仍需要继续加码研发。

孤注一掷核心产品

总体看来,君圣泰的研发管线布局了5款候选药物,覆盖9种适应症,但从投入比例上看,君圣泰更像在“押宝”候选药物HTD1801。过去两年,该公司对HTD1801的研发支出达7,600万元和1.74亿元,占当年研发支出的90.5%和95.1%。

根据招股书介绍,HTD1801是君圣泰医药的核心产品,作为靶向肠道—肝脏的抗炎及代谢调节剂,可以对人体代谢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多种通路产生调节作用,包括与代谢和消化系统疾病相关的通路。HTD1801正在针对五大适应症进行开发,包括2型糖尿病、NASH、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君圣泰认为,这款药属于“异病同治”的首创新分子实体,有望成为NASH、2型糖尿病以及其他代谢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疗法。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2022年,中国的2型糖尿病患者超过1.2亿名,为全球最多,并预计到2032年将增加至1.4亿以上,而2型糖尿病和NASH密切相关,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中NASH的患病率约为55.5%,但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获批药物能够同时给2型糖尿病及NASH带来足够且综合性的治疗收益。

根据现有开发进度和时间表,君圣泰医药预计将在2025年在中国提交 HTD1801的首个新药上市申请,适应症为2型糖尿病。此外,HTD1801的另一适应症NASH,此前获得了美国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资格认定,目前已在美国完成二a期临床试验,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二期临床也即将展开。

对君圣泰而言,此次能否顺利上市募资支持进一步研发,并将HTD1801顺利推进至上市“回血”,将攸关企业发展前途。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361度去年4季度线下零售增长一成

运动服装品牌361度国际有限公司(1361.HK)周二公布去年4季度营运状况,公司表示主品牌的线下零售额同比上升10%,童装品牌按年增长10至15%。 361度上季针对冬天气候,推出多款新品,并赞助或主办国内多项马拉松赛事,同时为哈尔滨冬季运动会打造工作人员制服装备。 电子商务平台的零售表现理想,整体流水较2023年同期上升30至35%。国庆及「双十一」期间,公司持续深化电商渠道建设,通过多维度策略,提升品牌曝光和产品认可。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新吉奥首日挂牌股价急挫

休闲车制造商新吉奥房车有限公司(0805.HK)周一在香港挂牌,开市下跌23%,报价0.98港元,但随后收复部分失地。午后开市报 1.02港元,下跌约20%。按该价计,市值约9.8亿港元。 新吉奥周五提交的股票交易所文件显示,以每股1.27港元的价格出售2.4亿股,接近公司招股价1.24港元至1.64港元的低位,集资约3.05亿港元。公司在香港发行部分获1.5倍超额认购,而国际部分仅仅足额。 公司在中国生产的房车主要销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过去三年中大约翻了一番,从2021年的1,330辆到2023年交付的2,694 辆。期间,收入增长了140%,从2021年的3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7.2亿元,表明它能够凭借自己不断增长的规模和品牌知名度,增加每辆车产生的收入。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lue Moon to report first annual loss

巨额促销碰上经济下沉 蓝月亮被双杀

在直播渠道上投入巨资,导致这家领先的洗涤用品制造商自从2020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 重点: 去年下半年,蓝月亮收入增长放缓至仅5.3%,录得亏损 尽管在直播电商上投入巨资,但这家中国领先的洗涤用品制造商仍受到经济放缓和人民币贬值的打击    阳歌 最近,直播电商推动领先的洗涤用品制造商蓝月亮集团控股有限公司(6993.HK)的销售额创下新高,因为该公司投入巨资,推广针对年轻一代全新环保品牌至尊。但如此大手笔的支出效果有限,回报很快开始急剧下降——该公司周五发布的盈利预警充分说明这点。 与此同时,新预警表明该公司也受到中国经济放缓的冲击,蓝月亮称其录得自2020年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该公司可能还在质疑其用港元报告业绩的决定,尽管几乎所有业务都用人民币计价。这个决定现在正在伤害该公司,因为人民币兑港元持续贬值,后者与美元挂钩。 但蓝月亮的盈利预警充满了危险信号,包括披露收入急剧放缓,这可以归因于上述所有因素。首次年度亏损,更是无法让那些已看跌公司的分析机构安心。 接受雅虎财经调查的六家分析机构中,有四家对蓝月亮持负面评价,给出的评级不是“跑输大市”就是“卖出”,这种情况相对少见。更为罕见的是,这些分析机构对蓝月亮的平均目标价为2.15港元,实际上远低于该股上周五2.96港元的最新收盘价。 该股的市销率(P/S)相对较低,仅为2倍,远远落后于领先的瓶装水制造商农夫山泉(9633.HK)的7.8倍,也不及全球消费品巨头联合利华(UL.US)的2.24倍。但它领先于化妆品销售商逸仙电商(YSG.US)的0.74倍。似乎表明,投资者认为,在当前中国经济放缓下,水和洗涤剂等基本产品的销售商,可能会比化妆品等非必需品制造商表现得更好。 投资者对该公司最新的盈利预警当然不太满意,在周一的早盘交易中,蓝月亮股价下跌逾3%。 公司表示,预计2024年全年营收为85亿港元(10.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6%。但用公司去年上半年的年报进行一些计算会发现,公司下半年营收仅增长5.3%,至53.7亿港元,较上半年41%的增幅大幅放缓。 蓝月亮一般是上半年利润微弱——常常是亏损——然后下半年业绩强劲,完全抵消上半年的疲软,实现全年盈利。但令人担忧的是,公司预计2024年全年亏损7亿至7.5亿港元,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这将是该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按这一区间的中间值计算,公司去年下半年亏损6,100万港元,扭转上年同期盈利4.92亿港元的局面。 巨额促销支出 在中国的大部分地方,蓝月亮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以其标志性的蓝月亮洗衣液而闻名,它装在蓝色的大塑料瓶里,在传统的超商,往往放在醒目的位置。但该公司意识到品牌的许多买家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它试图通过新品牌——至尊生物科技洗衣液来吸引年轻一代,这是一种浓缩洗衣液,旨在吸引更年轻、更有环保意识的购物者。 由于蓝月亮大力推广新品牌,去年上半年其新电商渠道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4.5倍。该公司甚至号称在去年的“618”网购节期间,在一次直播中就卖出了1,000万瓶。 但在最新的盈利预警中,公司表示,其新电商渠道的销售额在2024年全年同比仅增长2.1倍,较上半年的增速大幅放缓。蓝月亮在盈利预警中提到了“双十一”,这是下半年的网购重头戏。 但与之前对“618”网购节的论述不同,其对“双十一”的论述更加模糊,没有提供任何数据,只是说“本集团于多个主流电商平台累计销售排名第一,持续保持领先地位”。没有具体数据这一点表明,公司在双十一期间的直播销售,没有像去年的“618”那样出现爆炸式增长。 尽管如此,蓝月亮仍然相信电商和直播是其业务的未来,并将继续斥巨资推广这些渠道。公司没有给出全年的促销支出数据。但在年中报告中,该公司表示,2024年上半年的销售和分销费用同比翻了一番,达到22亿港元,相当于当期收入的70%。相比之下,2023年此类支相当于收入的48%,这个占比虽然也很可观,但还要较去年中低一些。 这些都表明,蓝月亮继续在推广新品牌和直播电商方面投入巨资,尽管这部分业务的增长似乎已经见顶,并正在迅速放缓。这笔巨额支出不仅影响了公司的利润,也影响了它的现金状况。截至去年12月底,公司持有的现金从一年前的73亿港元降至53亿港元。蓝月亮在电商推广方面的回报放缓,出现了亏损,现金不断减少,这可能会让一些人质疑,它是否应该转向更为保守的战略,尤其是在周围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台湾不再对先进芯片制程赴美设限

台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郭智辉上周六表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2330.TW; TSM.US)是否在美投资最先进的2纳米制程,由企业自己决定。意味着台湾当局不再对先进制程赴美投资设限。 为保护台湾芯片制造领先地位,台湾当局过去对半导体先进制程赴中国大陆及美国设厂采取“N+1”或“N+2”的原则(差距一个世代或两个世代)。郭智辉对此表示,如今时代不同,企业应根据能否获利自己做决定。他强调,2纳米先进制程投资高达300亿美元,不确定性高,台积电将会非常审慎。 台积电计划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设立三座晶圆厂。首座晶圆厂已于今年上半年开始量产4纳米制程芯片;第二座晶圆厂除了3纳米技术,亦将生产2纳米制程芯片,预计2028年量产;第三座晶圆厂则预计在2030年前开始生产2纳米芯片。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