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7.HK
Clover Biopharmaceuticals posted a surge in first-half earnings after a $384 million grant for Covid vaccine development was belatedly folded into its accounts.

这家疫苗开发商预告上半年转亏为盈,主要受益于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的一笔巨额资助

重点:

  • 三叶草生物研发的新冠疫苗获得3.84亿美元资助,并获转化为上半年收入
  • 由于新冠疫苖赛道挤迫,而且需求大减,该公司将未来重点转移到流感疫苗市场

 

莫莉

即使近期新冠病毒再度活跃,但资本市场上的“新冠概念股”早已成为明日黄花,如果不能尽快转换赛道,寻找新的亮点,这些公司很容易遭到投资者抛弃。上周一,重组蛋白新冠疫苗研发商三叶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2197.HK)在港交所发布上半年扭亏为盈的业绩预告,让投资者对其信心重燃,消息公布当日,其股价上扬47%,三天内的累计涨幅高达60%。

直至本周三,该公司公布上半年净利润为6.5亿元,远胜去年同期录得的净亏损约11.36亿元。其业绩大幅扭转,与新冠疫苗的“遗产”有关。2020年5月,三叶草生物旗下在研的新冠疫苗获得了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的3.84亿美元(27.9亿元)资助,由于该资助的随附条件现已获满足,这笔递延收益转为其他收入,大大增加了三叶草生物的期内收益。

曾经,受益于新冠疫苗的研发进展,三叶草生物在一级市场备受青睐,2021年2月获得高瓴创投、淡马锡等明星资本加持,之后更在同年11月5日登陆港交所。不过,在研发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公司选择了全力押注新冠疫苗,在去年6月砍掉了三个药物研发的项目,包括曾经被公司寄予厚望的一款核心产品,还申请了一笔最高3亿美元的银行授信支持疫苗开发。

然而,直到2022年12月初,三叶草生物研发的新冠疫苗才获准上市,当时更有其他三款新冠疫苗获批,竞争相当激烈。

更糟糕的是,中国政府的新冠防控政策在去年底急速转弯后,新冠感染规模骤增,国内对疫苗的需求也大幅下滑。全球新冠疫苗市场都呈现萎缩趋势,以新冠mRNA疫苗的研发商莫德纳(MRNA.US)为例,去年上半的总疫苗销售额达到105亿美元,而2023年上半年仅21亿美元,缩水超过八成。

在最新的业绩预告中,三叶草生物并未透露今年上半年新冠疫苗的销售情况。不过,在7月上旬公司公布的商业化进展中,公司表示,正在开发新一代针对XBB.1.5变异株的新冠疫苗,开发计划在2023年下半年完成。XBB.1.5变异株是奥密克戎亚变异株的一种,主要在今年初流行。但是,新冠病毒变异速度快,近期的流行毒株已经变成EG.5变异株,目前尚未清楚三叶草生物研发的新一代疫苗,是否能覆盖更多变异毒株。

押注四价流感疫苗

新冠疫苗前景黯淡之际,三叶草生物急需新的亮点支撑业绩,他们选择了“打造领先的呼吸道疫苗产品组合”,以“引入+自研”的方式扩充相关的疫苗产品线,该公司声称将会提速自研管线的进展,优先专注呼吸道合胞病毒候选疫苗。

今年2月,三叶草生物宣布与台湾国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光生技)签订独家协议,在中国大陆分销AdimFlu-S(QIS),该疫苗曾经是唯一获批用于三岁及以上人群的进口四价季节性流感疫苗。

截至今年 7 月,中国获批上市的四价流感疫苗共有9款,研发机构不仅包括华兰生物(002007.SH)、长春生物等中国老牌疫苗企业,也包括国际疫苗巨头赛诺菲(SNY.US)。三叶草生物引进的AdimFlu-S则进展落后,公司称,预计该疫苗将于今年第三季度进口到中国大陆,并进行后续批签发检测,其后会陆续供应市场。

新冠疫情之后,大众对呼吸道传染病更加重视,流感疫苗市场空间广阔。东吴证券的研报指出,预计未来三至五年间,中国四价流感疫苗“供应天花板”约为每年2.5至3 亿剂,仍以存量厂商为主,且存量厂商具备较强先发优势。考虑到三叶草生物以往只有一款新冠疫苗进入市场,未来能在竞争激烈的四价流感疫苗市场中获得多大的收益,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对三叶草生物而言,近期可能将迎来资本市场的一场风暴。由于恒生指数公司或在8月25日公布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恒生指数系列检讨结果,部分市值不足40亿港元(37.2亿元)的港股通投资目标可能惨遭剔除。华泰证券7月公布的研报显示,三叶草生物岌岌可危,因其在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的平均月末市值仅为29亿港元。

若三叶草生物被移出港股通名单,将大大影响其流动性。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遭剔出深港通的20家公司,平均股价下跌24%,成交活跃度也普遍下降,平均成交额萎缩42%。

三叶草生物当初上市时的发行价高达13.38港元,如今股价已长期在1港元左右徘徊,投资者损失不少。虽然最新的盈利消息带来一波股价上涨,但是这笔3.84亿美元的高额收入属一次性收益,如果引入的流感疫苗商业化不顺利,其盈利状态恐难以为继,后续的研发恐怕仍将受资金不足的掣肘,投资者宜谨慎考虑其前景。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AIM Vaccine announced Friday that its shares were selected for inclusion in the MSCI Global Small Cap Index, effective after markets closed on Nov. 30.

快讯:艾美疫苗获纳入MSCI小型股指数

最新:中国第二大非新冠疫苗制造商艾美疫苗股份有限公司(6660.HK)周五公布,公司获选为MSCI全球小型股指数的成分股,于2023年11月30日收市后生效。 利好:该公司相信,获纳入MSCI全球小型股指数,将有望进一步扩展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知名度,并引入更多元化的投资者群体,以增加股份的流动性。 值得关注:一般而言,获MSCI纳入指数的公司,会获追踪MSCI不同指数的交易所买卖基金(ETF)买入并持有,但如果日后该指数出现调整,例如减低成份比例或剔出其股份,可能会引起该公司股价明显波动。 深度:艾美疫苗的上市之路并不顺利,公司2020年率先寻求在中国科创板上市,之后没有进展,2021年6月转战港交所,但不到一个月被驳回,遭港交所明确反对其上市申请。同年9月,艾美疫苗再向港交所申请上市,但其后申请自动失效,去年4月公司第三度闯关港交所,终于在9月通过聆讯,10月成功挂牌。如今获MSCI纳入旗下指数,可说是吐气扬眉。 市场反应:艾美疫苗周五股价下挫,中午收盘跌3.4%至8.49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下水平。 记者:欧美美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络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6660.HK
This former leader in online education is shedding its remaining tutoring business to concentrate on livestreaming and online product sales.

东方甄选甩“教育”标签 专注直播电商业务

这家曾经的在线教育龙头,决心成为一家专门的自营产品及直播业务运营商 重点: 东方甄选不仅以高价将教育业务卖给母公司,还向新东方配股融资16.3亿港元 该公司首创直播带货机构的付费会员制度,还宣告要做“线上山姆会员店”的蓬勃野心   莫莉 “双减”政策出台两年之后,曾经的教培领域龙头新东方(EDU.US; 9901.HK)成功转型,在直播电商道路上获得口碑和业绩双丰收。如今更是将教育业务线重新梳理,让子公司东方甄选控股有限公司(1797.HK)成为专注直播电商业务的企业。 上周二,东方甄选发表公告,表示为了更明确地划分其业务线,向母公司新东方出售教育业务,完成后,东方甄选不再经营在线教育领域,而是成为一家专门的自营产品及直播业务运营商。此次出售,东方甄选不仅可以获得15亿元现金,还将甩掉教育业务1.53亿元的净负债。 母公司新东方为东方甄选的输血不止于此。上周五,东方甄选再发公告,向新东方配股融资16.3亿港元(15亿元),每股作价31.75港元,相当于前一日收市价。交易完成后,新东方于东方甄选的持股将由54.91%增至57.08%,东方甄选计划将配股所得净额,用于经营、开发及扩展集团业务以及管理和营运开支。 对于出售教育业务,东方甄选解释称,一方面,疫情之后中国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习惯变化,导致在线及线下教育的界限模糊,同时也出现了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的新模式教育;另一方面,自营产品及直播业务已经成为该公司主要业务,出售后可以有更集中的资源分配,能让股东获得更大的财务回报。 在今年1月更名之前,东方甄选原名为“新东方在线”,这间成立于2005年的公司原本负责新东方旗下的在线教育业务,当中包括K-12教育、学前教育和大学教育。然而,2021年因政策突变,东方甄选不得不终止中国内地K-9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约三至四成的收入消失,此后开启了多种转型尝试。 幸运的是,东方甄选在电商道路上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功,8月公布的2023财年(2022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全年业绩显示,期内实现总营收45亿元,同比大增651%;净利润9.71亿元,扭转之前一年的5.34亿元净亏损。 从财报的营收构成上可见,在强势崛起的直播业务面前,教育在东方甄选的业务线之中已相当弱势。东方甄选的营收来自三个部分,自营产品及直播电商分部的营收为39亿元,其中自营产品的总营收超过26亿元。大学教育业务营收为5.9亿元,去年同期为5.18亿元,同比增长14%,该业务是为考研以及海外考试备考人士提供英语课程。机构客户营收3,816万元,同比下滑34.7%,该业务是为高校、公共图书馆等机构提供数字化多媒体图书馆业务。 新东方一方面以高价接过东方甄选的教育业务,另一方面也以配股融资加强控制权,不仅说明这两手棋是新东方内部业务重组的环节,也显示集团大力押注东方甄选的未来发展,希望以更雄厚的资金为其铺路。 推出付费会员制度 东方甄选作为电商直播公司,直播观看人数与销售额直接挂钩,能否获得稳定的流量,是能否长远发展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东方甄选去年的快速蹿红,与抖音平台的流量倾斜密切相关,但抖音的算法机制决定了流量倾斜对象会不断更迭,主播中难有“常青树”。财报显示,抖音仍是东方甄选最重要的流量渠道,绝大多数的直播电商销售额(GMV)来自抖音,已付订单数高达1.36亿张。 今年以来,东方甄选在抖音的直播间已有“过气”之势。光大证券研报显示,2023 年 5 月至 7 月,东方甄选抖音平台矩阵直播间日均总 GMV、日均总观看人数和综合转化率逐月下滑。7月底,东方甄选在抖音的众多直播账号之一“东方甄选自营产品直播间”以及相关的自营店铺突然被封,7天之后方才重新开播,更是让东方甄选与抖音平台之间的矛盾摆上台面。为此,东方甄选在7月5日开启了自营APP的直播渠道,吸引最忠实的粉丝,另一方面也在8月29日开启了淘宝直播,试图摆脱对抖音的过度依赖。 10月17日,东方甄选更是首创直播带货机构的付费会员制度,会员费为每年199元,可以获得上百款自营品88折优惠以及12张会员券等一系列优惠,宣告了做“线上山姆会员店”的蓬勃野心。山姆会员店是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WMT.US)旗下的仓储会员店,会员年费为260元,提供包括约800种自营产品在内的优质产品,在中国有超过400万付费会员。 市场对于东方甄选付费会员模式能否成功,普遍持质疑态度,原因在于作为对标的山姆会员店,不仅具备较强的选品、谈判和进货渠道能力,可以为会员提供高性价比的自营产品,其商品也是面向家庭和企业用户的大规格、大包装,因此才能获得更大毛利。 东方甄选作为备受关注的明星企业,当前的市盈率约为29倍,直播电商平台交个朋友控股(1450.HK)的市盈率为28倍,显示东方甄选略有溢价。在抖音流量疲软的未来,东方甄选能否依靠付费会员模式稳固销售额,投资者宜长期关注。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1797.HK

快讯:两只小蜜蜂明年将在全球推冬季舒适头盔 LAVA-01

最新:两只小蜜蜂--一个专注舒适头盔的品牌,在多个平台备受关注--其今年在中国新发的LAVA-01产品将于明年第一季开始在全球发售,并计划开设两个新的海外销售渠道,其母公司中国杭州蜜蜂运动有限公司在周五宣布了这一消息。 利好:两只小蜜蜂表示,该款头盔采用德国的LavaHeat黑科技专利技术,面料能够快速加热对消费者起到保暖防护。该产品可使其在冬季比竞争对手更具优势。 值得关注:虽然两只小蜜蜂在最新技术方面领先于同行,但品牌仍需要时间来打造知名度,这将要倚仗于公司对分销及营销渠道的扩建。 深度:早在推出首款产品之前,两只小蜜蜂多年来就一直致力于头盔研发。两只小蜜蜂拥有海外设计团队,与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和海外高等学府展开深度合作,其独有的LavaHeat黑科技专利技术可以在寒冷的天气下,面料能够快速加热对消费者起到保暖防护。两只小蜜蜂的研发合作伙伴,是中国最具经验的头盔制造商之一,该头盔自近期推出以来,迅速在中国引起关注,促使公司积极拓展海外销售渠道。过去两年,随着中国人安全意识的增强,以及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要求电瓶车骑手佩戴头盔,中国头盔市场开始加速成长,去年头盔销量增长了21%,达到47亿顶。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Yatsen forecasts return to revenue growth

逸仙电商最困难时期已过去?

这家化妆品和护肤品公司三季度收入下降后,表示将加大股票回购计划规模,以期提振股价 重点 逸仙电商三季度报告收入下降16.3%,但预测四季度可能会恢复增长 这家化妆品和护肤品公司,在一年前宣布1.5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的基础上,再增加5,000 万美元,其信心可见一斑       谭英 逸仙控股有限公司(YSG.US)的三季度业绩,反映总部位于广州的化妆品和护肤品公司持续受压,尤其是收入以两位数的速度下滑至7.18亿元(1.01亿美元),净亏损 1.98亿美元。尽管公司毛利下降13.3%至5.13亿元,但亏损较上年同期收窄6.1%。然而,逸仙电商要恢复收入增长及扭亏为盈仍面临困难。 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早年推出的彩妆品牌收入下降21.5%,它们约占公司销售额的三分之二。较晚推出的护肤品牌收入,约占其销售额的三分之一,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为4.1%。该公司的一个亮点是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68.9%上升至71.4%。 与很多面向消费者的公司一样,去年由于中国的封锁和其他疫情防控措施抑制了销售,逸仙电商损失惨重。虽然那些限制措施都已过去,但随着中国经济放缓,消费者日益谨慎,公司面临着新的及持续时间或更长的挑战。在这环境下,化妆品等非必需品,可能是消费者认为可节省的地方。 在这样环境下,最大问题是逸仙电商将继续下滑,还是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 上周最新业绩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逸仙电商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表现得很淡定。“近两年来,公司的销售额一直在下降。”公司首席财务官杨东皓说。“希望这种下降已经触底,我们预计销售在可预见的未来将开始获得增长。”  虽然淡定,但投资者并不买账。逸仙电商股票目前的市销率(P/S)为0.90倍,远低于法国欧莱雅(OR.PA)的5.72倍,以及国内同行上美股份(2145.HK)的2.72倍和珀莱雅(603605.SS)的6.73倍。不过,分析机构的态度较乐观,雅虎财经调查的分析机构中,三分之二建议买入,而Simply Wall Street调查的四家分析机构,则认为逸仙电商将于明年恢复盈利。 逸仙电商从过去主打彩妆产品,转型向利润率更高的护肤产品。从占总收入的比例看,逸仙电商的护肤品牌已从31.4%增加到36%,因此一切都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现金应该也不是问题,截至本季度末该公司拥有22.4亿元现金储备。 逸仙电商给出的四季度指引也相对乐观。公司预测四季度营收在10.1亿元至10.6亿元之间,若按中值计算,意味收入将恢复小幅增长。它还宣布,股票回购计划的规模增加5,000万美元,使其回购的股票总价值达到2亿美元。 “在消费需求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我们仍坚持战略转型计划。”逸仙电商首席执行官黄锦峰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上说。他还指出,季度内护肤品整体收入同比下降主要是因为逐步淘汰了其中一个品牌,并指剩下的三大品牌季度内同比增长7.4%。 关闭业绩不佳门店 黄锦峰将逸仙电商的彩妆业务表现疲软归咎于线下门店表现不佳,其中许多门店已经关闭。截至季度末,该公司的完美日记实体门店的总数为123家,不到2021年286家门店的一半。尽管规模有所缩减,逸仙电商的销售和营销费用占总净收入的比例,仍从去年同期的 65.8%增长到71.3%,反映了公司对该连锁店的持续投入。 上周业绩公布后,逸仙电商的股价一度上涨,但一周后仍远低于1美元的门槛,面临退市威胁。三年前该股以发行价区间的上限10.50美元在纽交所上市时,投资者曾纷纷看好。如今,该股最新收盘价为0.80美元,较IPO价格下跌了92%。 有分析认为,在过去三年里,逸仙电商已从中国第二大化妆品制造商跌至第六位。其明星业务“完美日记”连锁店已扩展到越南、新加坡和菲律宾,试图摆脱中国本土市场的停滞。但迄今为止,这些努力对收入贡献不大。 更重要的是,逸仙电商并非唯一放眼全球的中国化妆品品牌。总部位于杭州的花西子,最近成为第一个受邀参加全球美妆高峰论坛的中国美妆品牌,它瞄准了美国和日本市场,以期未来发展。 我们有理由感到乐观,虽然不是稳操胜券。值得注意的是,“完美日记”是一个中国制造的美妆品牌,它既迎合了民族主义情绪,又比外国品牌便宜,吸引了中国的Z世代买家。这种定位是“完美日记”上市后初期表现强劲的一个主要原因。 随着中国化妆品市场出现围绕大品牌进行整合的迹象,作为领先者,逸仙电商也将从中受益。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尽管同期化妆品整体销售额有所下降,但排名前20位的国产化妆品品牌的市场份额却翻了一番,从2017年的14%增至去年的28%。 令忧心忡忡的投资者略感安慰的是,三季度销售疲软,打击了中国化妆品市场的所有品牌,包括欧莱雅,该集团的北亚销售额在此期间下降了4.8%,部分原因是中国大陆的销售额没有出现预期的反弹。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当季中国化妆品类商品零售总额实际上增长了2.6%,但这一数字仍较前一季度有所下降,落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的增长。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YSG.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