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98.HK GDS.US
GDS seeks investors for international ops

据报道,这家数据中心运营商正在洽谈,拟把快速扩张的国际业务的部分股份出售给高瓴和博裕等几大投资者

重点

  • 万国数据计划通过出售快速增长的国际业务的部分股份,筹集最多6亿美元资金,其国际业务部门在马来西亚运营着多个数据中心,并计划进军印度尼西亚
  • 这笔资金将让几个全球投资者获得万国数据国际业务的多数股份,这可能会为它国际业务的分拆铺平道路

阳歌

数据中心运营商万国数据控股有限公司(GDS.US;9698.HK)会成为下一家将国际业务从国内剥离的公司吗?

随着公司确认为了获得资金,正就出售其年轻的国际业务部分股份进行谈判,这问题开始隐现。万国数据在11月召开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正在寻求投资者,计划在今年一季度完成筹资计划。

因此,当彭博新闻周一报道称,高瓴、博裕和鼎晖正就提供这些资金进行洽谈时,并不让人感意外。万国数据确认“已就有关其国际业务的潜在交易,与几家私募股权进行讨论”,但没有透露具体名字。

这些顶级区域私募股权投资者的兴趣,不仅体现了万国数据作为一家经营相对良好的公司的吸引力,也体现了人工智能激发一大波数据中心需求的巨大潜力。这类投资对高瓴、博裕和鼎晖这样的中国私募来说也是明智的,它们越来越多地在经济放缓的中国本土市场外寻找目标。

根据彭博新闻社的报道,投资者将带来5亿至6亿美元的资金。万国数据之前表示,将出售国际业务的少数股权,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这些私募股权将通过投资获得万国数据国际业务20%至35%的股份。

这意义重大,因为这种投资会让其国际业务的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国际化,不像整个公司那样,仍然由创始人黄伟牢牢控制。根据万国数据的最新年报,新加坡数据中心运营商ST Telemedia全球数据中心,目前持有万国数据31.8%的股份,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持股3.6%。

因此,出售国际业务20%至35%的股份,意味着国际业务一半以上的股份,将由这两家新加坡实体加上新入局的私募持有。这很可能会为分拆国际业务铺平道路,这家公司或会设在新加坡,将实现万国数据的两个关键目标。

一方面,它可以把增长较快的国际业务,从原来的中国业务分拆出来,让国际业务能够凭借更大的潜力,获得更高的估值。同时,此举也将断绝国际业务与中国之间的联系,缓解客户对将数据托管在一家中国公司的数据中心的担忧。

投资者似乎喜欢更宏大的故事,不过他们现在总体上对万国数据并不是特别有兴趣。彭博新闻社的报道发布后,该公司在香港挂牌交易的股价周一上涨了18%,同一天在纽约挂牌的股票也上涨了22%。但即便是经历了这一轮上涨,该股今年迄今仍下跌约14%,并且过去52周下跌了一半以上。

暗淡的中国市场

估值方面,中国的数据中心运营商与全球同行之间的差异相当惊人。万国数据目前的市销率只有0.86倍,而国内同行世纪互联(VNET.US)更低,只有0.22倍。相比之下,全球领先的Equinix (EQIX.US)和Digital Realty (DLR.US) 分别为10倍和8倍,这才符合大家对高增长公司的预期。

就此来说,巨大的差距要直接归因于中国和全球数据中心市场的差异。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竞争极其激烈,目前处于“修正”阶段,作为行业最大客户之一的云服务提供商,正在放弃大量没盈利的业务,​​专注于规模更大、能带来丰厚利润的用户。

相比之下,就竞争程度而言,全球的云市场更为健康。这一点体现在我们前面提到的四家公司的利润上,万国数据和世纪互联在过去三年里都在亏损,而Equinix和Digital Realty同期一直保持盈利。

那么,万国数据的国际业务究竟包括哪些,让投资者如此兴奋?公司的全球足迹都落在了东南亚,这是很多中国科技企业出海的起点。公司2021年利用ST Telemedia提供的数据中心容量,在新加坡提供服务,并于去年第三季度,在马来西亚柔佛州正式启用了首个自营设施。

它计划在去年年底前,投入另一处规模类似的设施,并已在柔佛州购买了一处土地。公司还与印尼的主权财富基金INA签署合资协议,在该国建立数据中心。

随着马来西亚业务的发展,公司去年海外业务的资本支出预计在40亿元,超过其为中国业务规划的35亿元。公司尚未公布2024年的国际资本支出计划,不过我们预计数字可能会与去年的40亿元持平或更高。因此它需要从新投资者那里筹集现金,而后者似乎很乐意向万国数据的这部分业务注入资金。

公司去年12月宣布,已从多家马来西亚大银行处获得12.7亿林吉特的绿色融资信用,可见金融界似乎对帮助万国数据,为其出海提供资金兴趣浓厚。如果万国数据决定分拆国际业务并让其单独上市,那么新投资者及股票买家数量可能会扩大。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受惠港股急升 富途上季盈利倍升

互联网券商富途控股有限公司(FUTU.US)周四披露,受惠投资者年末大举涌入港股市场推高交易量,公司第四季度营收同比激增86.8%至44.3亿港元。当季净利润同比增幅达113%,攀升至18.7亿港元。 富途当季总交易额同比增长两倍至2.89万亿港元,其财富管理业务总客户资产规模增长92.6%至1,109亿港元。新增付费客户数环比增长39%至21.5万户,其中香港市场贡献显著—该地区股市当季呈现强势反弹。 富途最初定位为服务中国投资者跨境配置美股、港股的互联网券商,近期已将客源地扩展至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及马来西亚。其美股周四收跌3.8%,但过去一年累计涨幅仍达65%。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手机硬件毛利减少 酷派料去年亏损扩大

移动终端制造商酷派集团有限公司(2369.HK)周四公布,预计2024年净亏损约2.45亿至2.65亿港元,较2023年亏损约2.21亿港元增长10%至20%。 公告称,亏损增长主要由于去年毛利减少约4,400万港元。减少主要是由于去年手机业务的部分产品处于清尾阶段,低毛利的硬件产品导致毛利减少。另外,期内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增加约4,200万港元,主要原因来自投资美股上市证券的投资亏损,以及新增长期负债导致期内财务费用增加约4,900万港元。 由于未能按时披露2023年全年业绩,酷派集团股票自去年4月2日停牌,至今年2月27日复牌。酷派集团曾是中国主要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之一,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内部管理问题,手机业务逐渐衰退,现正积极拓展加密货币业务。 酷派股价周五平开报0.03港元,早盘一度下跌逾6%,中午收市无涨跌,报0.03港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预期前景艰辛 顺丰急降派息比例

主营物流仓储的顺丰房托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191.HK)周四公布,去年收入增加2.4%至4.5亿港元,末期每基金单位分派12.69港仙,即全年分派为27.4港仙,较2023年减少4.4%。 分派减少主要是下半年的分派比率只有90%,导致全年分派比率为95%,2023年全年为100%。公司解释,今年的租赁市况极具挑战,希望可保留实力应对,故减低派息比例。 由于市场的租金下跌,顺丰房托的投资组合的估值为67.31亿港元,同比下跌8.9%。公司表示,将会提早进行再融资、磋商降低所有贷款成本、延长利率掉期合约期限,以应对当前环境。顺丰房托周五开市跌近5%至3.05港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jisen ramen

拉面江湖变天 味千如何突围?

曾经无限风光的味千拉面,面对市场竞争加剧与消费下行趋势,该如何扭转困局 重点: 公司预计2024年亏损不超过4,000万元,上年同期为盈利1.8亿元 味千拉面门店数量由2019年的799间降至去年上半年的575间    李世达 中国消费者对餐饮消费似乎总是喜新厌旧。一家餐饮连锁店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张,也可能在一年内迅速退烧,特别是在消费降级的趋势下,能够长期维持稳定盈利的餐厅少之又少。在中国内地,曾经蔚为风潮的“高端面馆”正在快速退烧,被称为中国日式拉面鼻祖的味千拉面,也难逃此运。 日本拉面连锁店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0538.HK)近日发布公告,预计2024年录得股东应占亏损不超过4,000万元,而2023年度盈利1.8亿元,主因是受到投资物业重估亏损,以及餐饮业务盈利下降的影响。 公司指出,投资物业的重估亏损是由于受到香港及内地物业市场情况的不利影响。另外,餐饮业务也受到行业竞争加剧和消费者习惯改变的双重影响,传统堂食业务收入减少,而外卖服务需求比例提升,导致整体盈利能力下降。 而在去年上半年,公司已出现盈转亏的情况。根据去年半年报,公司收入按年减少6.6%至8.2亿元,股东应占亏损715.7万元,而2023年同期为赚1.3亿元。业绩的大幅下滑也拖垮公司股价,过去一年已下跌25.7%,徘徊在0.8港元左右。 赚一年赔一年 事实上,味千近年的盈利情况并不稳定,2019年至2023年,公司业绩分别为盈利1.6亿元、亏损7,800万元、盈利2,100万元、亏损1.4亿元及盈利1.8亿元,可以说是“赚一年赔一年”,而且合计亏损金额要高于盈利金额。 之所以能够扭亏,一部分原因或许与公司持续降本增效有关。2023年,公司食材成本占营业额的比例由上年的26.2%下降至24.4%;人工成本占营业额的比例由上年的29.8%下降至26.2%;其他营运成本占营业额的比例由则由上年的26.3%下降至25%。 然而,再多的降本增效,是否能够扭转业绩持续走下坡的颓势? 原创于日本的味千拉面,是在1996年由香港女商人潘慰率先引进香港。在香港取得成功后,第一家味千拉面内地门店于1998年在深圳华强北开业,随后在全国快速扩张。2007年,公司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市值一度突破200亿港元,潘慰也一跃成为“拉面女王”。 就在业绩高峰期,公司在2010年提出千店计划,目标五年内在中国内地开设1,000家门店,但是2011年味千就发生“骨汤门”事件,原本宣称使用大骨熬制20小时做成高汤的味千,被爆出使用浓缩液兑制成汤底,形象因此大打折扣。 新中式面馆崛起 事件也为公司的发展带来转折。2010年后,包括一兰、花月岚、豚王等拉面品牌陆续引进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而味千却渐渐失去了市场定位,陷入品牌老化的困境。 味千于内地定价在中高端水平,客单价通常在每碗40元以上,主要服务于购物中心和写字楼区域的都市白领群体,但是消费者的用餐体验与拉面口味,似乎无法匹配这样的价格。有网民这样评价:“看着像快餐,价格却不便宜”。 而到了2020年后,一批新中式面馆陆续出现,包括和府捞面、马记永、陈香贵、张拉拉等高端中式拉面登场,立刻吸引资本市场的关注,其中和府捞面更拿到六轮融资,一度传出赴港上市。这些新挑战者也让味千的市场再度遭到挤压。 然而,新兴面馆没红多少年,近年遭遇消费降级的大潮,上班族白领不愿多花钱吃高端面,高端面馆也逐渐沉寂。据企查查数据,截至去年5月,内地面馆新注册量为3.1万家,但注销吊销量也有2.9万家,净成长数低于往年,面馆经营压力日益凸显。 至于曾喊出千店目标的味千,于2019年门店数量达到799间后开始走下坡,至2023年减少至562间,去年上半年虽小幅增加至575间,但距离2019年的高点甚至千店的目标仍然很遥远。 从市盈率看,目前味千仍有约20.2倍,高于九毛九(9922.HK)的14.1倍及太兴集团(6811.HK)的13.5倍,属于较高水平,与业绩表现并不匹配,存在高估的风险。 味千拉面曾是中国市场上最成功的日式拉面品牌之一,但面对品牌老化、竞争加剧和消费降级等挑战,味千需要的不仅是成本控制,而是品牌重塑与市场适应力。曾经的“拉面女王”能否重振旗鼓,有待市场来验证。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