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称,其收入从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录得环比下降,但指出,乌克兰战争正在加速全球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重点:

  • 晶科能源将第一季度收入环比下滑10%归咎于新冠疫情造成的业务中断,但补充说,挑战是“短期的、可控的”
  • 该公司预测今年总出货量将在35GW至40GW之间,意味着它将从竞争对手那里抢夺市场份额

阳歌

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JKS.US; 688223.SH)刚刚发布的两份最新公告,传递出不少信息。公司的盈利状况似乎表明,在这个拥挤的行业摸爬滚打十余年之后,它正在崛起为世界领先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之一。太阳能行业目前才刚刚开始围绕几家大型企业进行整合。

当中涉及的意义重大,因为随着各国争相部署越来越高效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从而减少碳足迹,该行业有望在未来十年实现爆炸式增长。

晶科能源的行业领先优势在周三发布的第一份重要公告中体现出来,公告称,该公司开发的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高达25.7%,创下了世界纪录。这个消息显然有点自吹自擂,因为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一直在不断提高。该公司甚至指出,之前的纪录25.4%也是自己在去年10月创下的。但对发电厂建设者而言,每一次的提升都会让太阳能比传统的燃煤和燃气发电更有吸引力。

晶科能源在另一份重要公告,即周四发布的更常规的季度财报中提及了这个话题。晶科能源指出,随着西方国家努力摆脱对俄罗斯最大出口产品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乌克兰战争似乎注定会加速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安装。

这种依赖在俄乌战争期间频繁表现出来,欧洲国家多次谴责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但同时仍然购买俄罗斯天然气。在俄罗斯本周早些时候突然切断天然气供应时,其中两个国家——波兰和保加利亚,已经痛苦地意识到无法两全其美。

 “在欧洲,俄乌战争已经突显了太阳能需求,预计今年年内该需求会持续增加,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将进一步稳定增长,”晶科能源董事长兼CEO李仙德在季报附带的声明中说。

在一连串新信号的影响下,晶科能源的股价表现相对良好,一周前预先公布部分业绩之后,其股票上涨了2.3%。在宣布了创纪录的转化效率之后,其股价又上涨了10%。在周四最终业绩发布后,其股价出现下跌,可能是由于早期上涨之后的获利止盈。总之,该股票在上周上涨了约5%。今年迄今也上涨了15%——这是许多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做不到的。

在估值方面,晶科能源和在美国上市的同行阿特斯集团(CSIQ.US)的交易价格,似乎仍然低于在其他地方上市的中国同业及非中国同业,这是因为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目前面临着中美争端引发的退市风险。晶科能源在美国的股票基于2023年盈利预期的市盈率为15倍,阿特斯集团的市盈率为仅为8倍。相比之下,美国龙头企业First Solar (FSLR.US)的市盈率为32倍。在中国上市的竞争对手天合光能(688599.SH)基于2023年盈利预期的的市盈率也高于晶科能源,为23倍。

不断增长的市场份额

说了这么多,我们将在本文的后半部分关注晶科能源的最新业绩,从中似乎可以看到,它在这个快速增长的行业中继续扩大市场占有率。我们将从一些背景数字开始,晶科能源预测今年全球将有250GW的光伏新增装机,比2021年的183GW增加了三分之一以上。

该公司预计将销售35GW至40GW的装机容量,这意味着拥有全球市场约15%的份额。这里我们应该指出的是,这个市场份额可能略高,因为该公司今年的销售预测包括太阳能硅片、电池和组件,而不仅仅是成品。但一个类似的计算显示,晶科去年在全球市场上占有约13.6%的份额,这意味着随着行业的整合,其份额正在增长。

这些数字,再加上该公司在提高转化效率方面的领先地位,似乎预示着晶科能源的长期发展前景良好。不过,短期业绩略显逊色,该公司第一季度出货量为8.4GW,比去年同期增长56.7%,但比上一季度下降13.4%。一季度的收入也环比下降10%,至148亿元(22亿美元)。

 “自3月份以来,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导致物流拥堵,运输能力大幅下降,这进一步增加了成本压力,”李仙德在公告中说。晶科的生产地点相对多元,在中国之外的美国、越南和马来西亚都有设厂。这是回避对中国制造实施反倾销处罚的一个重要因素。过去五六年里,美国和欧洲一直在对中国商品实施反倾销处罚。

但总的来说,晶科能源的大多数生产仍然放在中国,由于实行新冠清零政策,频繁、意外的封锁令很多企业陷入了混乱状态。虽然这在一二季度给晶科能源造成了一些痛苦,但它表示,总体影响应该是“短期的、可控的”。

财报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数字是晶科的毛利率,该公司上季度的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17.1%降至15.1%。该公司将下降归咎于高昂的材料成本,即过去一年多晶硅成本的飙升。但这些价格似乎已经见顶。全球最大多晶硅生产商之一的大全新能源(DQ.US)一周前公布,一季度的平均售价从上一季度的每公斤33.91美元降至32.76美元。

在利润方面,晶科能源最新的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21亿元降至2,900万元,不过这似乎主要跟部分债务的公允价值变化有关。总而言之,这份财报似乎主要延续了最近的趋势,显示出晶科正在成为整合中的太阳能行业的领导者,该行业将在技术进步和各国急于摆脱化石燃料的推动下加速成长。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中兴通讯拟发行H股可转债 净筹逾35亿元

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周二公布,拟发行35.84亿元(4.99亿美元)零息美元结算的H股可转换债券,拟将发行所得款项净额用于加强公司算力产品研发投入。 可转换债券于2030年8月5日到期,初始转股价为每股H股30.25港元,较H股上日收市价溢价约15.9%,可悉数转换为约1.3亿股H股,相当于扩大后已发行总股本约2.64%。 今年首季,中兴通讯收入按年升7.8%至329.68亿元,纯利则跌10.5%至24.53亿元。 中兴通讯港股周二低开2.8%,至中午收市报25港元,跌4.21%。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生力啤上半年盈收双升

香港生力啤酒厂有限公司(0236.HK)周一公布,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上升3.2%至3.9亿美元,净利润劲增31.9%达4,960万美元,因中国大陆及菲律宾市场的增长有效对冲了香港地区的业绩下滑。 展望后市,公司表示对核心市场持续增长前景保持“审慎乐观”态度。公司声明称:“尽管香港及华南地区的经济指标显示持续复苏的迹象,我们仍需关注现存的挑战,包括紧缩的金融状况、消费者行为的转变,以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对本地需求与出口表现的影响。” 公司股票周二开盘走高,早盘涨幅达25%,报价1.25港元。年内迄今该股累计上涨约5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雍禾医疗发盈喜 扭亏为盈赚2,500万

医疗机构雍禾医疗集团有限公司(2279.HK)周二发盈喜,截至今年6月底止的中期业绩扭亏为盈,纯利不少于2,500万元,去年同期则亏损1.39亿元。 集团表示,期内集团通过优化门店网络,将资源聚焦核心门店,提升医院运营效率。此外,持续提升自研的连锁医疗管理系统“禾帆”,并融入企业AI知识库引擎。同时,集团通过管理模型重构及营销投放精细管理,显著提升获客转化率及投入产出比。 周二雍禾医疗平开报3.54港元,后股价急跌逾5%,今年以来公司股价升近三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hiyue Daotian serves up tasty dividends as profits surge

盈喜刺激股价昙花一现 十月稻田维持高派息成关键

十月稻田主打大米产品,主要经网上渠道如京东及天猫销售,近日为中期业绩发盈喜 重点: 公司料中期经调整净利润不少于90% 京东刘强东4月曾多次减持,估值较其他食品股稍高    白芯蕊 食品股一向以来受到较少投资者注意,因整体都是低成长及低利润行业,但主打预包装大米的十月稻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676.HK)最近发盈喜,料中期经调整净利润不少于90%,受消息冲喜,股价在宣布盈喜后翌日(7月18日)一度大升17.6%,当日收涨8.5%。 据盈喜公告,集团上半年利润大增主要是受惠优化产品结构,加上与优质销售渠道加深合作,令盈利持续提升,配合品牌影响力日增,带动多渠道销量增加。 十月稻田是由董事长王兵及配偶、执行董事赵文君创办,最初在2005年进军厨房食品行业,并在2011年创立“十月稻田”及“柴火大院”品牌,主力在电商平台销售产品。 大米产品占收入近七成 据十月稻田2024年业绩,集团收入达57.45亿元,按年升18%,当中大米产品占总收入69.9%至40.1亿元,其次是杂粮、豆类及其他产品,收入则有4.7亿元,但占比仅为8.2%。至于销售渠道仍是以电商平台为主,占比达41.6%。 在主食市场中,大米是最大板块,单在2022年便占总厨房主食市场规模的38.8%,金额为7,234亿元,但农产品明显是一个低增长行业,市场估计2027年规模只会增至7,918亿元,即2022年至2027年年复合增长率只有1.8%。 幸好十月稻田主攻预包装大米。所谓预包装大米,意思是指在销售之前已经包装好的产品,预包装大米产品重量一般不超过25千克,由于易于运送,亦能保持产品包括新鲜度和口感等质量,因此获市场欢迎,带动市场增长加快,预期2027年将达到1,641亿元,相当于2022年至2027年年复合增长率达4.9%,远比同期大米产品复合增长快。 优质大米售价高出12% 预包装大米市场也分级数,整体可分为预包装优质大米及预包装普通大米,预包装优质大米通常碎米率不高于15%。碎米率是指稻米在加工过程中,米粒破碎比例,碎米率越低,表示米粒完整度越高质量越好,平均零售价便越高。 据十月稻田2023年9月招股书表示,预包装优质大米2022年平均零售价超过每千克7.4元,普通大米的平均零售价约为6.6元,意味包装优质大米零售价较普通大米最少多12.2%,也是一桩不俗的大生意。 其实,十月稻田为预包装优质大米龙头,在2022年市场占有率已达4%,但行业首五大龙头市占率只有11.1%,意味行业收购合并空间大,配合中国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对优质食品的需求也殷切,十月稻田大米业务便占总收入近七成,绝对有望把握这一机遇。 去年派息率高 十月稻田对股东不薄,在招股时已表明向股东支付不低于20%的净利润作为股息,但去年业绩便宣布派息合共1.75亿元,相当于调整净利润的50.1%。 不过,十月稻田股价表现却不济,该股上市价为15.36港元,虽然一度炒高,但之后大幅回落,就算是近期盈喜一度刺激股价回升,以7月18日收市价7.91港元计算,股价也较上市价大幅潜水48.5%。 值得留意的是,据香港联交所股权披露,京东创始人兼主席刘强东,曾在今年4月9日、4月10日及4月14日,分别减持十月稻田1,326万股、1,228万股及110万股,合共减持6.48%的股权,套现2.17亿港元,持股由19.27%降至12.79%,未来会否进一步减持,将对十月稻田股价有重大影响。 另一方面,十月稻田估值偏高,即使2025年较2024年净利润多赚100%,预期市盈率高达18倍,对比其他食品股如万洲国际(0288.HK)的8.2倍、康师傅(0322.HK)的13.3倍、以及旺旺(0151.HK)的13.3倍,十月稻田明显偏高,股价要维持在现有水平,视乎今年派息率能否像去年一样慷慨。 整体来讲,十月稻田虽然主打预包装优质大米,未来有望得益内地居民对食品品质需求提升,但毕竟过去一年股价大起大落,加上主要股东之一的刘强东在4月曾多次减持,同时估值比同业稍高,一旦高派息未能维持,股价受压机会较大,因此只宜小注怡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