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使用未成气候 重塑能源靠政策力挺

公司报告称去年收入下降28%,其中核心的氢燃料电池收入下降了近50%
重点:
- 重塑能源去年收入下降,反映出中国氢能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波动较大
- 这家氢燃料电池制造商的股价自首次公开募股以来已上涨近30%,目前估值较高,这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
阳歌
说到新能源,似乎只要公司在中国,就可以推高它的股价。氢燃料电池制造商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570.HK)就是这一定律的绝佳例证,尽管上周五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收入大幅下滑,但该股的市销率(P/S)仍高达19倍。
众所周知,中国为新能源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国家层面支持,欲在太阳能和风能、新能源汽车和电池技术等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这些领域可能很快就会取代传统的燃油车和煤电。氢能就属于这一范畴,因为它可以用来给汽车提供动力,并且还显示出一定的发电潜力。
但这种能源在西方发展得并不顺利,主要原因是为此类系统提供动力所需的氢能,比传统能源的成本要高得多。尽管面临这些挑战,中国还是认为这项技术值得发展,并正在提供支持,既有政府出台的激励措施,也有来自大型国有企业(SOE)的支持。
在这方面的一大进展是,重塑能源表示,去年11月氢能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列入能源范畴,与石油、煤炭、天然气和核能等传统能源地位相同。“氢能在国家能源体系和绿色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得到明确,”该公司说。
虽然这一动态预示着前途光明,但并不能保证氢能可实现商业化。不过,这并没有让中国望而却步,它仍在追求一些被西方国家视为死胡同而放弃的实验性技术。与此同时,重塑能源承认中国的政府支持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并将其收入下滑部分归咎于“2024年氢能产业已进入到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发展窗口期”。
这些因素造成的最终结果是,投资者仍非常看好中国氢能行业,尽管该行业显然仍需政府的大力支持。公布最新业绩后,重塑能源的股价在周一的早盘交易中下跌了3%,但仍较去年12月的IPO价格上涨了约25%。
氢能运输和加注设备制造商国富氢能(2582.HK)自去年11月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以来,涨幅高达68%,市销率也和重塑能源接近,为20倍。相比之下,加拿大氢能电池巨头 Ballard Power(BLDP.US)的市销率要低得多,为4.9倍,而加拿大同行Westport Fuel Systems(WPRT.TO)的市销率仅为0.21倍。
所有这些都把我们带回到最初的论点,即对任何一家来自氢能行业的公司来说,身处中国市场无疑会大大促进股价。这对氢燃料卡车制造商Scage(SCAG.US)来说应该是个好兆头,公司利用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在美国上市的计划,在多次推迟后似终于好事将成。
成长的烦恼
政策支持固然不错,但要拥有快速增长的业务就更好了,而这正是重塑能源目前所欠缺。尽管如此,公司的最新财报中仍有一些鼓舞人心的迹象,最明显的是,业务在客户群以及国内和国际销售方面都实现了多元化。
我觉得有点好笑的是,重塑能源在财报中称“重塑能源在2024年取得了稳健的发展”,因为几乎没有证据证明存在这样的增长。期内,公司的营收从2023年的8.95亿元降至6.49亿元(约合8,900万美元),降幅达28%。重塑能源将营收下降,归咎于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以及部分客户需求波动。
最令人担忧的是,公司的核心产品氢燃料电池的销售额下降了近一半,从2023年的6.3 7亿元(占总收入的 71%)下降到 3.31 亿元(约占总收入的一半)。核心产品的这种下滑,看起来可不是什么好兆头,而且似主要与重塑能源最大客户之一的订单大幅下降有关。
不过,也有令人鼓舞的一面。2024年,公司氢燃料电池零部件的营收同比增长7%,达到2.36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从一年前的7%升至36%。公司的另一个主要业务板块,即燃料电池工程和技术服务,营收同比也增长超过一倍,达到6,300万元,占总营收的10%,而一年前其占比仅为2.6%。
总体而言,这种营收多元化看起来是积极的,即便这是以公司核心产品销售额大幅下降为代价。在类似的多元化方面,重塑能源报告称,去年前三大客户贡献了约一半的营收,每家客户的贡献都超过总营收的10%。虽然这样的客户集中度通常不是好事,但就重塑能源而言,与2023年相比似乎有所改善,因为在2023年,这三大客户中只有一家的贡献超过总营收的10%。而且,那家客户在2023年贡献了总营收的30%,不过去年大幅削减了采购量,仅贡献了17%。
尽管收入绝大部分来自中国,但重塑能源在市场的地域分布方面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公司去年9%的收入来自海外,高于2023年的3%。
去年,重塑能源的毛利率有所下降,从2023年的20.1%降至17.2%。但在这样一个仍在发展的行业中,这种波动相当常见,尤其是在收入下降时。从盈亏情况来看,公司的净亏损从一年前的5.29亿元扩大至7.37亿元,不过在剔除股权激励和上市费用相关的成本后,经调整后的亏损有所改善。
尽管这份财报喜忧参半,但投资者对重塑能源以及中国其他与氢能相关的企业依然热情高涨。不过,这种热情几乎完全是由政府支持所驱动的,如果该公司找不到恢复营收增长的方法,也无法展示出最终实现盈利的途径,其股价可能会迅速失去上涨动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