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erfly Effect launched its autonomous agent Manus

Manus的诞生标志着中国AI从技术竞赛转向应用落地,以高效整合与自主执行能力脱颖而出。相比西方追求AGI,中国AI走出了一条更务实的道路

  

田丰

中国AI初创公司蝴蝶效应于3月6日发布自主代理AI“Manus”,引起中国科技圈一片沸腾。社交媒体上疯传Manus自动撰写报告、分析股票,甚至在用户睡觉时自主编写游戏的展示影片。测试版邀请码在二级市场被炒至超过14,000 美元,AI概念股随即大涨。然而,在中国以外,国际市场反应平淡,凸显了东西方在AI发展策略上的分歧。

超级产品 而非超级模型

与OpenAI追求万亿参数的愿景或Google深度神经架构的技术路线不同,Manus 采取了更务实的工程方法。我将AI的发展划分为三个层级:超级技术(如GPT-4等基础AI模型)、超级系统(整合型平台)、超级产品(面向用户的应用)。Manus属于最后一类,即通过协调现有AI工具,打造出高度实用的解决方案。

蝴蝶效应并未自行研发全新的AI模型,而是通过整合多种开源与专有AI引擎(如Claude 3.5和DeepSeek)来构建Manus。其三代理架构(规划、执行、验证)使 Manus能够拆解复杂任务,在虚拟机内执行,并在输出结果前进行准确性验证。这种方法优先考虑任务完成,而非类似人类对话,使Manus特别适用于以效率为核心的企业场景,而非仅追求自然交互的应用。

Manus声称在GAIA基准测试中达到86.5%的准确率,超过OpenAI参考模型的 74.3%。然而,GAIA主要测试结构化任务(如履历筛选),而非开放性推理能力。在股票分析方面,Manus需要40分钟来完成分析,而彭博终端几乎是即时输出,但其优势在于自主处理,用户可将多步骤任务交由Manus运行,隔天即可获得结果,这使其更像是一款数字助手,而非即时回应工具。

中国的区域创新中心

Manus的快速发展展示了中国依靠区域创新集群推动AI产业的策略。蝴蝶效应团队来自武汉“光谷”,这是一个由政府支持的科技中心,以大学驱动的研发著称。类似于合肥孵化京东方与蔚来等制造业巨头,武汉依靠国家投资、补贴与产业合作来推动技术创新。

与此同时,杭州 已成为中国民营AI和机器人产业的核心区域,孕育了 DeepSeek和Unitree等领军企业。国家支持的创新中心(如武汉)与市场驱动的私营生态系统(如杭州)之间的竞争,营造了一个适合快速迭代的环境。Manus的崛起表明,中国的AI突破已不再局限于北京与深圳,而是逐步向全国扩展。

全球反应:兴趣多于警惕

在国际市场上,Manus引发了好奇,但尚未引起太多关注。在社交平台X上,其演示影片在24小时内获得超过20万次观看,但美国科技媒体和监管机构对此次发布基本上未作出反应。与DeepSeek开源发布时所引发的高度关注不同,Manus迄今成功避开了地缘政治上的反弹,部分原因在于其运行于中国自有的云端基础设施,且未直接挑战美国AI模型的主导地位。

这种低调的反应或许反映了中美在AI发展方向上的不同优先级。当美国实验室专注于推动通用AI的突破时,中国则致力于将任务导向的AI工具商业化,为企业和专业人士提供实用解决方案。西方观察人士将Manus视为一种巧妙的整合,而非根本性的技术创新,这进一步强化了中国AI优势主要体现在实用应用,而非理论前沿突破的认知。

挑战与商业战略

Manus在技术原创性方面面临质疑,批评者将其贬称为第三方AI模型的“黏合工厂”。然而,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优势,而非缺陷。正如Linux和Android源于开源基础并发展壮大,Manus展示了AI生态系统如何通过模块化与整合发展,而非依赖封闭的专有模型。

在商业层面,Manus正在挑战AI盈利模式的传统假设。不久前,消费级AI应用仍被视为难以盈利,但Manus的邀请制测试版已经激发了极大的市场需求,甚至导致访问码在二级市场上以数千美元的价格转售。早期的金融和人力资源用户反映,使用Manus可提升15至25%的工作效率,证明了实用型AI自动化确实存在付费市场。

目前,Manus面临的关键战略选择是要专注于广大消费市场,还是深耕企业级解决方案。尽管大型金融机构可能对订制版本感兴趣,但这也可能使Manus陷入繁琐的专属开发流程。相较之下,蝴蝶效应似乎更倾向于可扩展的SaaS模式,通过大众市场的反馈持续优化Manus,并在适当时机再与企业客户展开更深入的合作。

AI作为工具 而非威胁

Manus的目标并非取代人类工作者,而是增强人类的能力。我预测,像Manus 这样的AI助手将成为人类专业技能的数字延伸,处理日常重复性任务,让专业人士能够专注于更高层次的战略决策。例如,Manus可以自动化金融数据的收集与初步分析,使研究员和投资者能够专注于解读洞察,而不是耗费数小时进行手动数据整理。

Manus也体现了中国AI产业向商业化解决方案的转变,专注于创造即时的经济价值。与西方对通用人工智能(AGI)风险的前瞻性关注不同,中国的AI战略更强调实用性、效率与盈利模式。通过将AI融入可观察的工作流程,Manus确保用户能够信任其决策过程,使其成为一个实用且可扩展的工具,而非一个难以理解的“黑箱”算法。

Manus能否保持独立?

随着Manus的成长,它与中国科技巨头的关系将至关重要。从历史经验来看,独立的AI初创公司通常面临两种选择:要么与大型平台(如腾讯、阿里巴巴)结盟,要么冒着与其直接竞争的风险。腾讯的“元宝”平台整合了DeepSeek 等AI工具,这或许暗示了成熟企业可能会选择吸纳或与Manus竞争。

据报道,蝴蝶效应已获得腾讯及其他专注于科技领域的风险投资公司的战略投资。鉴于Manus目前在中国市场受到高度关注,其未来的独立性和自主权仍悬而未决。在突破一亿用户之前,Manus仍然脆弱,可能会被收购并最终被整合或边缘化。另一条道路则是独立扩展,仿效微信或抖音的模式,发展成为一个自成生态系统的平台。如果成功,Manus可能演变为一个通用AI门户,与传统的应用程式平台竞争。

AI竞争的宁静革命

Manus代表着人工智能领域更广泛的范式转变:从追求智慧转向提供可用性。与其追逐通用人工智能(AGI),它更专注于实用的自动化,这一策略与企业和专业人士的需求高度契合。随着Manus扩展至全球市场,它可能开创一个新的时代,让任务导向的AI助手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目前,AI竞赛的重点不在于谁打造出最强的模型,而在于谁能提供最有用的工具。中国的AI产业正证明,渐进式创新与基础性突破一样能够带来变革。AI的未来不仅关乎智慧,更关乎影响力,而Manus正在为这种影响力的实现树立一个引人注目的先例。

田丰,快思慢想研究院创始院长,曾任商汤产业战略研究院院长,阿里云研究院创始人,他的联系方式:iamtianfeng@aliyun.com

本文内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咏竹坊立场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双登集团招股 集资最多8.5亿港元

储能电池厂商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960.HK)周一起至周四公开招股,计划发行5855.7万股H股,每股定价14.5港元,集资最多约8.5亿港元。公司预期将于8月26日挂牌,由中金公司、华泰国际及建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双登集团是大数据及通信领域的能源存储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设计、研发及制造储能电池与系统,客户涵盖全球前十大通信运营商及设备商中的五家,以及中国五大通信运营商。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双登在全球通信及数据中心储能电池供应商中出货量排名第一,市占率达11.1%,并在全球新增装机容量中排名第十二。 财务方面,公司去年收入约45亿元(6,300万美元),按年增长5.6%,惟净利润跌8.3%至3.5亿元。双登已引入三水创投作基石投资者,投资额2.2亿元。公司计划将集资净额40%用于东南亚新建锂电池产能,35%投入研发中心建设,其余则用于海外销售拓展及营运资金。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唯品会预计第三季度或将重返营收增长轨道

折扣电商唯品会控股有限公司(VIPS.US)上周四发布财报显示,公司已连续五个季度营收下滑。为稳定投资者信心,公司宣称经营形势趋于稳定,近期有望恢复营收增长。 财报显示当季收入25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69亿元下降4%。净利润亦从去年同期的19亿元降至15亿元,同比缩水21%。季度活跃用户数与总订单量均出现同比下降,但商品交易总额(GMV)逆势增长1.7%。 伴随经营企稳,该公司预计第三季度将重返营收增长通道。其预测第三季度收入将达207亿元至217亿元区间,相当于实现0%至5%的增长。 最新财报发布后,唯品会周四股价应声上涨5.9%,但周五回吐部分涨幅。该股年初至今累计涨幅约2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ecret to Tingyi's interim profit: price hikes

康师傅中期盈利赢在两个字:加价

主打方便面及饮品的康师傅,受惠于价格调升,中期收入微降但盈利却有理想增长 重点: 公司中期盈利同比上升逾两成 期内毛利率提升近两个百分点   刘智恒 康师傅一年多前兵行险着,先在2023年11月将饮品零售价格上调17%至25%,又在去年5月调升方便面价8%。基于当时中国内地经济疲态毕现,人们消费意欲低迷,对价格出奇地敏感,市场认为康师傅的决定十分冒进,随时因加得减。 消费者更频频吐糟,批评之声此起彼落:“涨呗,以后不喝了”、“没想到有一天,统一竟然成了康师傅的平替”,消费者被刺痛之余,有人就用脚投票,不再买康师傅的面,不饮康师傅的茶。 在一片痛骂声下,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0322.HK)今年中期却派出一份颇为亮眼的成绩表,并向市场证明,加价的决定正确,公司下了一着好棋。 截至6月底,康师傅的收入接近401亿元,同比下跌2.7%。收入虽微跌,盈利却出奇地升近21%至22.71亿元。撇除一次性出售附属公司收益,核心盈利升12%至21.1亿元,要知道康师傅这类传统行业及已成熟的企业,有双位数的增长,实在不简单。 对于盈利上升,康师傅归因于成本结构的优化及运营效率提升,令整体毛利率增加1.9个百分点至34.5%。而毛利率得以拉升,与近年加价不无关系。虽然调升价格后令产品销售轻微下跌,但毛利率的增加,能提升整体利润。 收入跌盈利升 公司两大核心业务,就方便面而言,上半年收入134.65亿元,同比下跌2.5%,但因产品升级调价,毛利率同比升0.7个百分点至27.8%,最终让方便面上半年的股东应占溢利上升11.9%至9.51亿元。 饮品方面,上半年收入按年亦下跌2.6%,但因2023年底的加价,以及管理效能提升,毛利率上升2.5个百分点至37.7%,推动饮品的股东应占溢利大升19.7%至13.35亿元。 公司财务稳健,截至6月底的银行存款及现金(包含长期定存)达194.91亿元,较去年底增加近35亿。扣除有息借贷150.2亿元,净现金达44.74亿元。 虽然康师傅在上半年表现理想,但别对公司前景有较大寄望,毕竟这类成熟的企业,在中国内地发展多年,市场占有率几已大定,蹭中国经济增长红利的时代也已过去,盈利每年能有轻微增长,已属有所交待。 康师傅亦深明此道,今天要吸引投资者,主要是派高息,此之所以公司近年将全部盈利派予股东,除了是反馈股东支持外,实也反映公司发展成熟,未能找到新的发展,不用保留大量资金,倒不如将现金悉数派发。 短期难再加价 在市占率已不易进一步拓展之下,最能推升公司业绩的方法就是提升产品价格。然而,康师傅主打的是基层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十分高,除非迫不得已,公司轻易调升价格不易。而之前调升饮品及方便面售价时,消费市场的骂声不绝于耳,产品销量因而下调,只不过跌幅并非太大,加价后也能抵销销量下跌的影响。 事实上,集团在近一年多时间,先后将饮品及面食价格调升,未来两年甚至三年时间内,并不容易再提价,否则随时得不偿失,被消费者离弃,进而影响销量,到时加了的价格,也未能弥补销售下跌带来的损失。 另外,康师傅此次盈利能增长除提价外,原料价格的下跌也应记一功。然而原料价格的波动,并非公司可掌控。财报显示,白砂糖、面粉及聚酯粒的价格均有所下跌,但最主要的原料棕榈油价则持续上升,今年上半年同比升幅达24%。若棕榈油价续向上,势将加重康师傅成本。 投资者不买账 确实,市场也未看好康师傅的长线投资价值,公布中期业绩后,股价翌日一度下跌6.2%,收市收窄至跌1.75%,报11.2港元。 康师傅的预期市盈率近15倍,对手统一(0220.HK)的预期市盈率为17倍,旺旺(0151.HK)则是14.5倍。康师傅在行业估值只属市场水平,吸引力有限。业绩公布后,里昂证劵表示扣除公司一次性收益后的盈利,较其预测低2%,并认为市场竞争格局和饮料复苏存在不确定性。花旗也指康师傅持续疲弱的收入,迭加市场份额不断流失,让投资者感到忧虑。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D Logistics does logistics

新闻概要:京东物流发力扩展,收入与利润齐增

2025年上半年,京东物流的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业务实现强劲增长,持续效率优化也提升了其盈利能力 余特莉 京东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618.HK)周四报告称,得益于稳定的市场扩展势头,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同比增长14.1%至985亿元(137亿美元)。且其一体化供应链(ISC)解决方案业务的客户规模与单客户支出均实现稳健增长。 据周四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京东物流的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收入在六个月内达到501亿元,占总收入超过一半,同比增长19.9%。在为母公司京东集团(JD.US;9618.HK)提供服务之外,其外部ISC客户群扩大至73,713家客户,增长14.5%,持续业务多元化。来自外部ISC客户的单客户平均收入约为239,000元。 来自其他客户的收入(包括快递与货运服务)也同比增长8.7%,达484亿元。期间,京东物流进一步强化了荔枝、樱桃等生鲜产品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并在港、澳市场实现快速增长。第二季度,公司已启动招募及管理全职骑手参与京东外卖配送服务,旨在与最后一公里快运服务形成更高的协同效应与效率提升。 京东物流在上半年录得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利润33亿元,同比增长7.1%,主要源于资源利用效率的改善。 CEO胡伟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市场需求逐渐释放,京东物流持续提升供应链服务能力,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京东物流在二季度营收达516亿元,占京东集团总收入约15%,同比增长16.6%。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利润为26亿元,同比增长5.4%。 公司正积极拓展全球市场。6月,其在沙特推出自营B2C快递服务JoyExpress,提供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最快可当日或次日达,并全程由内部配送团队完成履约,还包含暂存退货等增值功能。 京东物流还在上半年扩展自营仓库,覆盖美国、英国、沙特、韩国及越南等地,使其全球物流服务扩至数百个国家与地区。 作为全球拓展的一环,京东物流在波兰华沙启用了第三个仓库,并于香港开设运营中心,进一步提升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能力。 公司强调,科技仍是提升其服务效率的关键。其“货到人”自动化仓储解决方案——“智狼”已开始在仓库部署,以实现高量级订单履约及供应链大部无人化操作。 京东物流是竞争白热化的中国物流行业的头部企业,以成本效益与快速投递著称,脱胎于母公司京东集团,并于2021年独立上市。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