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6.HK
Third time’s the charm: Fangzhou finally finds winning tonic for Hong Kong IPO

又一家互联网医疗企业进入港股市场,但营收高度仰赖“卖药”且持续亏损的方舟云康,上市后仍要面对一系列挑战

重点:

  • 方舟云康过去三年累计亏损近9亿元
  • 虽然主打慢性病管理与H2H业务,但公司营收仍仰赖在线药物销售

李世达

中国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慢性病管理需求日益增长,结合日趋成熟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慢性病管理也发展出众多创新商业模式,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前身为健客网的方舟云康控股有限公司近日正式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以2023年平均月活跃用户计,方舟云康是中国最大的在线慢性病管理平台。然而其上市之路并不顺遂,历经2022年11月、2023年6月两次递表,今年第三次递表终于成功闯关。

方舟云康是中国较早布局慢性病的网络平台,主要服务于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等疾病患者,在线拥有超4,000万注册用户及21万名入驻医生。根据申请文件,方舟云康业务可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综合医疗服务、在线零售药店服务、定制化内容及营销服务。其中前两项业务都来自旗下“健客平台”。

二股东取代大股东当家

“健客平台”指的是2006年成立的“健客网”,该网站于2009年获得广东省第一张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曾被认为是“医疗界的阿里巴巴”、“互联网药品零售电商先驱”。“健客网”在创立数年内快速累积用户,获得火山石资本、高特佳风险投资。

但“健客网”更出名的事迹,则是创办人兼大股东苏展,与二股东谢方敏之间的“宫斗事件”。根据相关新闻报导,2019年7月,苏展带着管理人员、助理、律师和十多名保安前往“健客网”办公室,取走公司章及罢免谢方敏职务。事件因苏展被警方刑拘而告终,“健客网”则改由谢方敏100%持股。方舟云康等一系列“方舟系”公司在2019年后陆续注册成立。

虽然公司老大换人,但方舟云康的收入仍建立在“健客网”的基础上。根据申请文件,2021年至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7.6亿元、22亿元、24亿元,其中在线零售药店服务收入,占总营收分别为57.5%、56.8%及53.3%。

至于2023年占收入比重约40.4%的“综合医疗服务”,实际上也是卖药服务。申请文件称,“从综合医疗服务中获得的收益有很大一部分是与药品的销售相关联”,主要区别是“通过H2H(Hospital to Home)平台销售药品”,也就是经由“医生咨询”后销售药物或保健品。两项业务合计,“卖药”收入占公司营收超过90%。

营收高度仰赖“卖药

然而,光靠卖药却不能令公司盈利。申请文件显示,2021年至2023年,股东应占亏损分别为3亿元、3.8亿元及1.9亿元,三年亏损近9亿元。

从毛利率来看,定制化内容及营销解决方案的毛利率分别为87.5%、85.4%和83.2%,但综合医疗服务和在线零售药店服务业务的毛利率均不足21%,低于主要从事在线药店的京东健康(6618.HK)、阿里健康(0241.HK),以及主打慢性病管理的智云健康(9955.HK)。

此外,方舟云康的月活跃用户数在2023年出现减少迹象,每名付费用户平均支出亦从2021年的766.3元下降至2023年的558.9元。公司业绩增长已出现放缓迹象。

尽管持续亏损,方舟云康仍完成了六轮融资,2022年12月D+轮融资后的估值达14亿美元(101.4亿元),考虑到方舟云康按销售收入计算﹐在线上医疗保健零售与服务的市场份额仅1.1%,百亿元的估值或许是偏高。

在新冠疫情过后,不少医疗机构急于抓住互联网医疗上市最后的窗口期,方舟云康也不例外,但在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已占据在线药物销售绝大部分市场的情况下,留给方舟云康的发展空间相对有限;而同样针对慢性病管理的智云健康,上市时估值高达150亿港元,上市后股价一路下跌,从最高峰的17.8港元跌至目前约2.3港元,市值剩下13.9亿港元,方舟云康能创出佳绩的机会又有多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创新药收入大增 恒瑞医药上半年多赚近三成

医药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276.HK; 600276.SH)周三公布,截至2025年6月底止上半年收入达157.61亿元(21.9亿美元),按年增长15.9%,录得净利润44.50亿元,按年劲升29.7%。 业绩增长主要来自创新药销售及许可收入大幅提升,上半年相关收入达95.61亿元,按年增加26.8%,占总收入逾六成。公司表示,部分新药如瑞维鲁胺、达尔西利等在医保内的使用逐步扩大,带动销售持续走高;同时,早期上市的创新药借新适应症获批亦持续放量。此外,公司从默沙东与IDEAYA Biosciences分别收取2亿及7,500万美元首付款,进一步推动利润增长。 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38.71亿元,其中研发开支32.28亿元,按年升6.3%,占收入比重20.5%。行政、销售及分销开支57.99亿元,增加10.9%,占收入比由38.4%降至36.8%。 恒瑞医药港股周四高开1.2%,至中午休市报77.4港元,跌1.46%。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思摩尔收入升盈利跌 中期赚4.9亿元

主营电子雾化技术的思摩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6969.HK)周三公布,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收入同比上升18.3%至60亿元,但盈利下跌28%至4.92亿元。 公司解释收入上升盈利大跌的原因,主要是期内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同时又加大自有品牌产品的市场开发力度。另外,集团的法律及合规服务相关费用亦大增。 思摩尔周四开盘升0.6%至22.22港元,股价今年以来已升67%。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爱奇艺二季度同比转盈为亏蚀1.4亿

在线视频服务提供商爱奇艺(IQ.US)周三公布,第二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1%至66.3亿元,并录得净亏损1.337亿元,上年同期实现净利润6,870万元。 公司会员服务营收同比下滑9%至40.9亿元,在线广告服务营收同比下降13%至12.7亿元,内容分发业务营收亦下跌37%至4.37亿元。 据路透社报道,纽约上市的爱奇艺已聘请投行筹备赴港双重上市,拟募集资金2亿至3亿美元。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称,公司计划于第三季度提交香港上市申请,并有望在2026年农历新年前完成。 爱奇艺股价周三收涨0.9%,收报$2.30美元,股份年内累计涨幅达14%。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Maoyan does movies

《哪咤2》未能力挽狂澜 猫眼盈利最多跌4成

今年上半年,这家中国领先的电影票销售平台利润大幅下滑,原因是国内票房在强势开局后表现乏力 重点: 猫眼预警今年上半年利润下降幅度高达43.8%,虽然《哪吒2》大获成功,但中国第二季度票房疲软 这家头部电影票销售平台周一股价跳涨,因有迹象显示中国可能松绑部分严苛的媒体内容管制   谭英 线上票务巨头猫眼娱乐(1896.HK)近期态度审慎,本月初预警上半年利润将持续下滑态势,延续2024年的大幅下行行情。最新公布的盈利警告表明,即便年初凭借动画电影《哪吒2》爆红取得开门红,中国电影市场仍存隐忧。 不过,曙光或将显现,有市场观点将本周政府释放的新信号,解读为监管层可能松绑部分严苛的内容制作规范,后者常被指抑制创新。受此预期提振,猫眼及其他内容创作企业的股价周一集体走强,具体分析详见后文。 《哪吒2》推动今年中国电影市场强势开局,该片三月底下映时国内总票房达154.4亿元。作为国内头部票务平台及重要电影发行方,猫眼自然从中分得一杯羹。 然而,《哪吒2》大获成功后市场急转直下。票房颓势中,猫眼预警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骤降30%- 44%,至1.6亿到2亿元,营收则增长10%-15%至24亿到25亿元。公司指出,今年一季度国内票房斩获225亿元后,二季度仅录得前者的约三分之一,即67亿元。 投资者或对最新利空早有预期,毕竟《哪吒2》的成功只是近两年持续疲软的中国电影市场中的短暂插曲。猫眼的财报可见端倪,2024年猫眼营收下滑14.2%至约40亿元,净利润大跌80%至1.82亿元。 或许因利空提前消化,猫眼在8月8日发布盈利警告后股价基本持平。但8月18日,随着市场捕捉到中国或将提振行业的政策信号,公司与多家上市媒体板块企业的股价集体上扬。当日,猫眼与竞争对手大麦娱乐(1060.HK)双双上涨约6%,在线阅读平台阅文集团(0772.HK)则飙升15%。 据彭博报道,上涨缘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召开会议传达新政,拟取消剧集集数、播放时长及海外剧集配额限制。华西证券研判,此次政策松绑与2023年游戏业政策调整如出一辙,后者使游戏行业去年盈利激增。华西证券称,此举或是国务院今年1月《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的深化。 复苏昙花一现 2023年疫情结束后,猫眼一度短暂复苏,当年营收翻倍至47.6亿元,利润飙涨近九倍至9.1亿元。但与众多面向消费者的企业类似,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抑制居民消费意愿,公司疫后复苏动能放缓。 为实现收入多元化,猫眼持续试水内容制作等赛道。当前暑期档期间,公司联合出品了四部影片,包括《长安的荔枝》和《罗小黑战记Ⅱ》。但据投行杰富瑞数据,其年初发行的部分影片票房惨淡,《平原上的火焰》和《穿过月亮的旅行》票房仅分别为1,900万元及4,600万元。 若未来中国放松内容管控,猫眼发力内容制作的战略将占得先机。但该业务伴随市场风险,口碑不佳的影视作品可能滞销。最新盈利警告显示,这成为拖累该公司上半年利润的因素之一。 演出票务是猫眼布局多元化的另一赛道,公司正进军自2019年以来激增150%的演出票务市场,后者规模去年已达约580亿元。今年上半年,猫眼为张学友、周杰伦、陈奕迅等头部艺人提供票务服务,下半年还将承接更多项目。公司表示:“此类业务预计对公司未来运营产生积极影响。” 2024年,猫眼曾为部分同级别国内艺人及国际巨星玛丽亚·凯莉、坎耶·维斯特提供票务及现场服务。公司还将自营演出票务平台“UUTIX”拓展至港澳地区,承接张艺谋导演的《澳门2049》实景演出,以及潮流嘉年华ComplexCon等项目的票务销售。 尽管国内电影市场萎靡,分析师仍看好猫眼的成长逻辑,若监管政策放松,公司将获得增长动能。雅虎财经调研的15位分析师中,14位给予其“买入”或“强力买入”评级,仅1位建议“持有”,上述乐观态度或也反映公司估值优势。目前公司股票前瞻市盈率仅13倍,而票务巨头Ticketmaster母公司Live Nation娱乐(LYV.US)市盈率超100倍。 投行杰富瑞本月初虽将猫眼全年营收及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利润分别调降8%与15%,目标价从9.20港元降至8.60港元,但仍维持“买入”评级。花旗7月同样对其维持“买入”评级,依据包括《长安的荔枝》、《戏台》及《浪浪山小妖怪》等影片的早期口碑积极。 中信里昂认为演出业务是猫眼第二增长曲线,6月给予该股“跑赢大盘”评级,目标价8.78港元,预计公司今年净利润将翻倍至6.18亿元,2026年再增15%至7.11亿元。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