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金控将从纽约退市,创始人胡义南再次掌权

重点:

  • 在保险新规明年1月实施前夕,泛华金控宣布私有化
  • 分析认为,即便公司未来到香港上市,也难以取得高估值

何仲尼

在美国上市的三大保险在线中介公司,〝先行者〞已经宣布离队,另外两家应该何去何从?

率先退市的是被称为〝亚洲保险中介第一股〞的泛华金融控股集团(FANH.US),它通过在线平台及线下团队,为客户提供人寿、财产和意外伤害险等产品。我们最近曾在这里报导过泛华第三季业绩,无论收入与盈利都录得降幅,没想到三星期以后,这家公司就宣布离开美股。

泛华上周四宣布,董事会收到初步非约束性建议函,由公司创始人兼董事胡义南领导的财团,以美国存托股票(ADS)每股9.8美元(约62.5元)、收购公司尚未拥有的所有流通普通股,将公司私有化,出价比该公司前一天的的美国存托股票收盘价,溢价约10.2%。

市场对消息的反应,是短暂亢奋后回归冷静。泛华股价上周四曾大涨17.3%,高见10.43美元,比私有化出价还高,但不少投资者在高位沽出,最终仅涨1.1%到8.99美元,在之后的交易日更大挫5.4%。该股本周进一步下跌,周一收于7.80美元,比收购价低20%,表明投资者可能担心收购不成功。

收入首被超越

胡义南是泛华最大股东,拥有约18.6%已发行普通股,据要约条款,他会组建潜在买方财团,包括现有股东与其他投资者,涉及资金来自胡义南与其他潜在买方财团成员。同时,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汪春林向董事会请辞,由曾任20年董事长的胡义南再次掌权。

泛华成立于1998年,早于2007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它与分别于去年和今年上市的慧择集团(HUIZ.US)及水滴公司(WDH.US),仿如三国时代的魏蜀吴般三家争霸。

作为中国保险经纪第一股的泛华,今年第三季营收6.83亿元,首度被后起之秀水滴公司的7.8亿元赶过,虽然泛华仍然获利,后者却未扭亏,但对这家龙头公司已经响起警号。

最严保险新规

公司另一挑战是监管风险。中国针对网络科技的全面监管,已把在线保险卷进风眼。10月25日,银保监会发布通知,明年1月起,对互联网人身险产品的经营门坎、产品范围及费用控制作出更严格的界定,部分互联网人身险产品需在明年底前下架、线下的产品线下卖,在线的产品在线卖等,被业内称为互联网人身险最严新规。

这对泛华来说,可以说是〝有危有机〞,管理层认为部分保险公司可能会关闭自己的互联网业务,与泛华等中介机构合作,但泛华未有提供任何资料证明公司完全合规,以排除于风险之外。

有分析便预测,互联网保险的销售环境将迎来巨变,无论是中介平台,或是保险公司经营的互联网保险,销售都会受限,市场明年或出现洗牌潮。

因此,泛华此刻选择私有化,可能是为迎接行业整合,因此举有助回归国内A股或港股市场,以较理想的估值筹资,强化资本以迎接风浪;特别是在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美国投资者对中概股的兴趣大减。

单计最近半年,泛华股价跌了44%,以这家业务稳定、具备持续盈利能力的企业,与大量长期亏损的生物医药与科技股比较,在中概股板块更显珍贵,其价值可能被美国资本市场低估。因此,与其仰人鼻息,倒不如私有化后〝回家〞,同时迎合当前中美关系大环境下,中概股回归国内的趋势。

以泛华的私有化出价,预测市盈率(forecast price-to-earnings ratio)约11倍,市净率(price-to-book ratio)为1.95倍,慧择及水滴公司预测今年亏损,市净率分别约1.48倍与0.9倍,与同业估值相比,泛华大股东的出价尚算不低。

但是,市场也有另一种看法,香港股票分析师协会副主席郭思治认为,中港股市近月表现不佳,加上中国官方政策多变,市场对中概股看法转趋保守,难以回到一两年前的炽热气氛。

他举例说,在香港交易的欧资和美资基金,对中概股看法已出现很大转变,即便像快手(1024.HK)、哔哩哔哩(9626.HK ; BILI.US)般著名,招股时录得明显超额申购的大型科网企业,近月股价也大幅调整;泛华金控作为下游保险中介公司,盈利能力比传统保险公司低,吸引力本已不高,当上游保险公司股价也表现不理想,保险行业前景也不明朗,若泛华未来到香港上市,将欠缺利好条件争取高估值。

随着美国监管更严格,当地基金对中概股兴趣消退,郭思治认为,不管A股与港股的表现好不好,〝它终究还是要回来〞,但像以往以高估值上市的美好光景,恐怕难以复再。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老铺黄金折让4.5%配股筹27亿港元 用于增加黄金储备

珠宝零售商老铺黄金股份有限公司(6181.HK)周三公布,以每股732.49港元配售约371.18万股新H股,较前一日收市价767港元折让约4.5%,预期净筹27.07亿港元。此次配股占扩大后H股及已发行股份总数的约2.59%及约2.1%。 公司表示,筹资所得七成将用于增加黄金存货储备,以应对圣诞、元旦及春节等销售旺季;一成用于门店拓展及现有门店优化与扩建;余下两成则用作补充流动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包括人才引进与营运支出。 老铺黄金上半年收入同比大增251%至123.5亿元,期内利润同比增285.8%至22.67亿元。公司曾于5月配股筹资约26.98亿港元,截至9月底结余约1,000万港元。 公司股价周三低开,至中午休市报707.5港元,跌7.76%。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六福第二季度销售表现理想

珠宝零售商六福集团(国际)有限公司(0590.HK)公布2026财年第二季度销售表现,截至9月底止,与首季度比较,整体零售值环比升18%、零售收入升15%,同店销售升10%。 六福于香港、澳门及海外市场的零售值及零售收入均按年升13%;内地市场第二季零售值按年升 20%。另外,香港同店销售较首季上升10%,澳门上升15%,海外市场上升13%。 公司在香港市场的黄金产品第二季度平均售价,由去年同期的12,600 港元升 27%至16,000 港元,而定价首饰产品则由4,800 港元升 27%至 6,100 港元 周三六福开盘跌0.6%报25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从低位上升逾9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On-site slaughter of live fish for sauerkraut fish: Is this Jiumaojiu's salvation or a pitfall?

酸菜鱼“活鱼现杀” 是九毛九的救赎或陷阱?

曾经的酸菜鱼王者,如今正用“活鱼现杀”赌一次重生。九毛九第三季数据显示,情况正在好转 重点: 第三季度数据显示,太二酸菜鱼同店日均销售同比降幅收窄至9.3%,已连续三季改善 截至9月底,已有106家太二门店完成升级改造,公司计划于年底前突破200家    李世达 回望2020年在港交所敲钟的那一天,九毛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9922.HK)股价一路上攻,首日收涨近56%,当时许多人相信,这家以酸菜鱼料理风靡全国的餐饮企业,将成为新的巨头。 但五年后的画风却不是这样,九毛九最新市值仅剩约29亿港元,较巅峰近550亿港元蒸发九成以上;股价从最高38.4港元跌至2港元上下,跌幅高达95%,被投资人戏称“真的只值九毛九”。 转折出现在2024年,收入虽增长1.47%至60.74亿元,但净利润大跌87%至5,580万元,店铺层面经营利润7.48亿元,同比下降超30%。 九毛九的高光与失速,其实都来自同一套逻辑。2015年公司将资源由西北菜转向太二酸菜鱼,以“单品极致+标准化复制”策略高歌猛进,靠效率与翻台率打下全国市场。 这套打法在商场红利时期确实奏效,小店型、低人力、高出餐,太二成了年轻人社交的代名词。然而当酸菜鱼赛道全面扩张、消费分级与品类分流并行,单一爆品反而成为风险。 高价预制菜 特别是近年来的预制菜争议,让太二陷入信任危机,社交平台上“七分钟上菜”的影片一度发酵,加上公司推出预制酸菜鱼包,更放大了“工业化”的形象反差,尤其酸菜鱼是预制菜的一大品类,盒马工坊430g卖11.8元,山姆会员店1.5kg卖59.8元,而七分钟上菜的太二,最便宜一份也要约70元,被消费者归类到“高价预制菜”的不利位置。 对此,九毛九选择采取“鲜活”策略。今年3月起,公司推出“太二5.0鲜活模式”,强调“活鱼、鲜鸡、鲜牛”三鲜供应链,现杀现炒,并开放后厨,让顾客可视化整个过程。餐厅设计全面改造,菜单加入热炒与新品,满足多人用餐场景;品牌调性也从“规矩文化”转为“真心服务”,希望用体验重建信任。 不过,业绩难以立刻止跌回升。从数据看,2025年上半年九毛九录得收入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净利润为6,069.1万元,同比下降16%。门店总数由771家降至729家,到第三季度末进一步缩减到686家。 太二仍为主要收入来源,上半年贡献19.5亿元,同比减少13.3%,翻台率同比从3.8次降至3.1次。人均消费则从71元上升至73元。同店销售额则按年跌19%至15.4亿元。 到了第三季度,调整趋势开始显现。截至9月底,太二同店日均销售额同比降幅收窄至9.3%,已连续三季收窄;翻台率回升至3.3次;人均消费74元亦较上半年的73元有所增加。 “鲜活”之道 管理层指出,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门店实现同比正增长,显示“太二5.0鲜活模式”逐步发挥效用。截至9月底,已有106家门店完成升级,年底目标超200家,两年内覆盖全部餐厅。 强调“鲜活”意味着增加成本。公司曾透露,活鱼损耗、冷链配送与新增人员使单店毛利率下降约1至2个百分点,但随着集中采购与规模效益显现,管理层预期中期毛利率有望回升。 餐饮市场快速变化,但不少餐饮品牌在上半年仍实现了逆势增长。如小菜园(0999.HK)和绿茶集团(6831.HK),均实现收入和营利的双双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绿茶以中央厨房模式运营,去年也被爆出其“佛跳墙”使用预制菜,因而撤下“本店无预制菜,现点现做”的招牌。然而其出品融合多种菜系,经常推陈出新,加上采取小店模式深耕下沉市场,今年上半年收入录得同比23.1%的增长,经调整净利润达2.51亿元,增幅高达40.4%。显示同一套标准不能应用在所有个案上。 目前九毛九市盈率约69倍,远高于小菜园的17.9 倍与绿茶的11.9 倍。这一差距主要反映出九毛九盈利基数过低,股价大幅下滑的同时盈利也在快速萎缩,投资吸引力仍有限。 餐饮的本质是好吃、实惠、放心,能否把这三件事重新做到极致,决定未来的成长,使用“预制菜”与否其实并非成败关键。讲究“鲜活”而放弃效率,是让九毛九重回增长曲线,还是陷入另一个增长陷阱,值得后续观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乐舒适香港上市获中证监放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已正式为乐舒适有限公司的香港上市计划备案,标志这家在非洲售卖纸尿裤及卫生巾的销售商,跨过了IPO的一大门槛。据上周五于证监会官网发布的文件,公司计划在本次上市发售1.48亿股。 乐舒适今年1月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了初步上市文件,并于8月作出更新。 更新文件显示,公司今年前四个月实现营收1.6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4亿元增长15.5%。当期婴儿纸尿裤贡献71.8%的销售额,卫生巾占比达18.5%。期内的利润同比攀升12.3%,由去年同期的2,770万元增至3,110万元。 根据初步申请文件援引的第三方市场数据,按营收计乐舒适占非洲婴儿纸尿裤市场17.2%的份额,稳居市场第二。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