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志切筹资扩充业务中国顺风车服务平台,已经第三次扣门港交所

重点:

  • 嘀嗒出行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公司去年前9个月的净利润大挫92%,可能引起投资者担忧
  • 滴滴出行今年1月恢复新用户注册,为嘀嗒出行带来压力,因此希望上市筹资与滴滴抗衡,并可能引发新一轮“补贴大战”

 

叶天娜

2023年,中国出行界或见证“风再起时”。事因网约车龙头滴滴出行(DIDIY.US)在1月份终于完成严厉整改,获准恢复新用户注册,甚有强者回归之势;与此同时,过去趁滴滴被下架而崛起的顺风车平台嘀嗒出行,随即于2月底第三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希望尽快从市场获得资金,与滴滴再分高下。

嘀嗒的前身“嘀嗒拼车”于2014开始运营,由曾任谷歌中国唯一本地总监级商务高管的宋中杰创办,该公司最初推出服务时,并没有加入快的与滴滴的“网约车大战”,反而选择了“顺风车”服务,开启小客车合乘、车主和乘客顺路搭乘的蓝海市场,直到2017年才展开出租车业务,并在数年间迅速崛起。截至去年9月末,于全国366个城市拥有约1,240万名认证私家车车主,成为中国最大的顺风车平台。

该公司曾于2020年10月及2021年4月申请到港股上市,最后均无功而回,在更新了去年前9个月的财务表现后,嘀嗒决定第三次扣门港交所,并由中金公司、海通国际和野村国际担任联席承销人。

利润大减92%

根据招股文件,嘀嗒2020年的营收约7.54亿元,翌年小幅增长3.6%至7.81亿元,到了去年前9个月只有4.28亿元,同比下降26.6%,主因新冠疫情导致占近九成营收的核心业务顺风车乘搭次数减少。

嘀嗒虽然在2020年受到优先股公允值变动影响,导致全年亏损21.9亿元,但翌年已转赚17.3亿,然而去年首9个月只赚了7,485万元,同比大挫92%;扣除优先股公允值变动的经调整净利润则减少64.6%至6,540万元。究其原因,除了受新冠疫情影响用户出行次数、令公司收入减少外,当中也因为公司为加强市占率而提供补贴,以致盈利表现受挫。

时间回到2015年的情人节,滴滴与快的宣布合并,终结了打车及专车服务的“补贴大战”,并组成滴滴出行,业务涵盖打车、专车、代驾、顺风车和大巴服务等,可谓垄断中国出行市场。

然而,当时刚成立不久的嘀嗒,即使在面对行业巨头的劣势下,仍获得不少明星资本青睐,2014年12月获IDG旗下两家公司投资300万美元(2,080万元);2015年更获腾讯(0700.HK)入股,加上IDG合共投了2,000万美元;同年的C轮融资中,也出现了携程(9961.HK)的身影,连同IDG和腾讯合共投资2,000万美元。

到了2017年,蔚来(NIO.US;9866)创始人李斌也看上了嘀嗒,一掷就是两亿元,目前更出任公司非执行董事,负责业务及投资策略;一年后,嘀嗒再获高瓴资本、京东集团(JD.US; 9618.HK)等机构入股,合共投入约3.5亿元,总结5轮融资累计获得超过8亿元资金。

然而,在2018年,滴滴顺风车经历了两起针对女乘客的凶杀案,导致官方强势介入整改,要求滴滴暂停顺风车业务,花了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到2019年11月才重新上线。虽然嘀嗒当时也同样受到监管,但整改一周便能恢复上线,更迅速取缔了滴滴,成为中国最大的顺风车服务平台,演活“戴维战胜歌利亚”的神话故事。

财力远逊滴滴

不过,顺风车安全问题仍然受到监管机构高度关注,而嘀嗒近九成的收入来自顺风车业务,需密切关注官方政策及用户喜好,并小心翼翼地经营。公司在招股文件中也提到,“如果公众认为顺风车并无好处,或因安全开题而不选择顺风车,顺风车市场可能会停滞不前。”

嘀嗒也意识到业务单一带来的问题,所以才选择开展出租车业务分散风险,但强敌滴滴今年1月恢复新用户注册,难免为嘀嗒带来压力,毕竟双方或许会重演2015年快的与滴滴的补贴大战,但从财力上来看,嘀嗒肯定不占上风。

截至去年9月末,嘀嗒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5.97亿元;至于滴滴虽然未有公布去年数据,但截至2021年末的现及现金等价物高达434.3亿元,可见嘀嗒的资金实力远差于滴滴,因此这或许是前者再度启动急于上市的主要原因。

嘀嗒也在招股文件中明言,筹资金额将用于扩大用户群、加强营销及促销活动、提升技术能力及安全机制,以及寻找战略联盟及投资收购机会等。

目前在港股上市的网约车平台只有快狗打车(2246.HK),但该公司未录得盈利,去年6月以每股21.5港元上市后,遭投资者狠狠抛弃,本周三股价曾跌破3港元水平,最新市销率约2.3倍。以嘀嗒近期估值约42.7亿计算,以今年前9个的收入引伸到全年,市销率约4.3倍,明显较快狗存在溢价,其盈利表现较佳,或许成为估值较高的原因。

不过,从快狗打车的股价表现,已侧面反映市场并不看好打车行业的投资价值,加上嘀嗒去年盈利大挫,即使获批上市,还看管理层如何在后疫情时期协助公司重拾增长动力,让投资者相信坐上这辆 “顺风车”是有利可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药明康德配股集资76.5亿元

中国医药外包企业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359.HK; 603259.SH)周四公布,拟配售7,380万股新H股,每股作价104.27港元,较前一交易日收市价112港元折让约6.9%,净集资约76.5亿港元(9.75亿美元)。 此次配售股新股占扩大后H股及已发行股份总数约16.01%及2.51%,筹得资金中约90%将用于加速推进全球布局和产能建设,约10%将用于一般公司用途。 公司此前公布,今年上半年收入207.99亿元,按年增长20.64%;股东应占溢利为82.87亿元,按年上升95.46%。 药明康德股价周四低开,至中午休市报107.8港元,跌3.75%。公司股价今年以来上升9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美高梅中国二季度业绩微升

澳门博企美高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2282.HK)周四公布上半年业绩,4至6月的第二季度收益86.7亿港元,同比升18.9%,经调整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为25.1亿港元,同比升2.8%。 今年中期的收益为166.6亿港元,按年升2.7%,经调整EBITDA为48.8亿港元,按年跌1.4%。 二季度的主场地赌枱投资额同比上升7%至40.9亿美元,主场地赌枱的赢率微升0.5个百分点至25%。 美高梅中国周四开盘升1%报15.76港元,今年以来该股上升逾6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he RWA boom is arriving ahead of schedule

以货为币 资产上链 RWA热潮的机会与风险

稳定币条例即将正式上路,RWA风潮提前涌现,香港链上金融开启一场热闹的实验    李世达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 8 月正式实施,全球目光再度聚焦这座亚洲金融中心。稳定币发行的规则确立,也为“RWA”(现实世界资产)开辟了一条通往主流金融市场的法治通道。 RWA指的是透过区块链技术,将现实世界中可验证、可交割的实体资产(如大宗商品、不动产、票据等)进行确权与数字化,进而发行代币,于链上流通与交易。这种资产代币化(tokenization)不仅提升了交易效率,更打通了传统金融与加密经济的桥梁。RWA最大的潜力在于,它不是凭空创造一种虚拟资产,而是让实体经济变得更透明、更可融资、更流动。 而稳定币条例之于RWA的重要性,在于它为RWA所需的数字结算与清算系统提供了法理基础。没有稳定币,就无法构建可编程、可实时计价与结算的代币交易环境,RWA难以突破应用瓶颈。同时,稳定币本身若无可对应、具价值基础的链上资产,其发行与使用也难获信任与规模支持。RWA提供了稳定币实际锚定物与使用场景,能提升稳定币作为结算工具的可信度与通用性。 自2023年6月起,香港金管局与财库局支持多个稳定币与RWA试点项目,包括金银业贸易场、中银香港、香港交易所、HashKey与Ant Digital Technologies(蚂蚁数科)等多方参与。除此之外,浙江、山东等外贸重地也有多家出口型企业透过合作平台,将铝锭、铜板与白糖转为链上资产,用于融资与海外订单预付结算。 据波士顿咨询(BCG)公布的估算数字,至2030年,全球代币化市场有望达到16万亿美元规模,这一数字约相当于当前黄金市值的三倍。 市场快速反应 资本市场对这波风口的反应显然更为迅速。狮腾控股(9993.HK)、广联科技(8279.HK)、德林控股(1709.HK)等多家港股公司在短时间内接连宣布进军RWA与稳定币业务,不论是表态有意申请牌照、签订合作协议或简单表示“正在研究相关方向”,都迅速引发市场炒作与股价上升。 有市场专家警告,现时“稳定币概念股”部分已严重偏离基本面。由于北水资金短炒助推,多数公司仅凭合作意向或传闻即被资金追捧,后续若无实质落地,8月监管政策正式实施后势必面临估值回调风险。 事实上,RWA作为连接资产确权与链上金融的基础设施,是对企业是否真正拥有产业场景与交易需求的考验。那些拥有实体商品交易、仓储物流、跨境清算、区块链应用经验的企业,在这场变革中更具竞争力。 而金融科技平台则可凭藉现有用户基础与技术能力,搭建资产代币化与结算系统。如复星国际(0656.HK)旗下金融科技平台星路科技,近日发布一站式RWA平台FRP。星路预计,货币基金RWA代币化之后,会是债券、风险评级相对较佳的基金、票据等产品,再之后才会是实物资产。标准化资产会是两三年内市场偏好的RWA类型。 随着《稳定币条例》于8月生效,香港或将真正迎来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链上资产时代。但这场资产重构的竞赛,终究不会奖励跑得快的人,而是给予那些跑得稳、做得真的企业。 李世达,咏竹坊编辑。他的联络方式:shihtalee@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业务持续复苏 瑞幸二季度盈收双升

国内最大咖啡连锁运营商的瑞幸咖啡(LKNCY.US),第二季报告显示其营收及盈利均获双位数增长。公司持续快速扩张门店网络,经营业绩已从去年低谷中显著回升。 根据周三美东时间盘前发布的最新季报,瑞幸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7.1%至124亿元,当期利润上升43.6%至12.5亿元。直营门店营业利润率微降至21%,较去年同期21.5%略有收窄。 当季新增2,109间门店,截至3月末门店达26,206间。新开门店含24家海外店,包括马来西亚16家、新加坡6家和美国2家。直营门店(约占门店总量的三分之二)同店销售额增长率,从上一季度的8.1%增至13.4%。 财报发布后,瑞幸股价周三开盘走高,但随后回调,当日收盘下跌1.9%。该股年内累计涨幅已超5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