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专注服务富裕客户的财富管理公司,把全年盈利预测大削最多35.5%

重点:

  • 诺亚控股的收入连续三个季度下跌,并把其non-GAAP年度净利润预测,从最高15.5亿元下调至最低10亿元
  • 该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并减少业务覆盖的中国内地城市数目

史东

把业务转移在富裕阶层身上,曾协助这家财富管理公司渡过危机,但在资本市场波动的时刻,却反过来连累其业务表现。

财富管理企业诺亚控股私人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NOAH.US; 6686.HK)上周二公布在港股“第二上市”以来的第二份季度业绩,受资本市场波动和疫情导致的封控措施影响,该公司截至9月底止的三季度净利润下跌33.2%至1.82亿元。

此外,其第三季非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下的净利润为1.91亿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32.8%,更比今年第二季度大减46.2%。虽然投资市场表现近期稍告稳定,集团仍将全年non-GAAP净利润预测下调最多35.5%。

公告显示,该公司三季度净收入除了同比下跌24.7%至6.85亿元,亦已连续三个季度录得倒退。其中财富管理收入同比下跌28.7%至4.66亿元,为表现最差的业务,但仍占集团期内66%营收;至于资产管理收入也减少17%至2亿元,占总收入约三成。

事实上,其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大幅下降,也标志着该业务表现连续第三个季度下滑,并扭转了去年第四季度的强劲增长。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最近的疲软表现?这主要因为集团自2020年开始把业务集中在富裕阶层,为中国及海外的高净值投资者提供投资产品及增值服务,但在第三季资本市场持续波动的情况下,难免令这些“贵客”担忧资产缩水,把风险胃纳大幅降低,导致公司代销的私募证券和股权产品规模下滑。

由于私募证券基金产品及保险产品相关的募集量减少,导致诺亚控股来自募集费收入的净收入急挫52.5%,加上在连锁效应下,来自业绩报酬及管理费的净收入同步减少52.1%及21.6%,令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大降。

减少依赖中国市场

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受惠于公司旗下“歌斐”品牌管理的私募股权、房地产、公开市场投资及不同货币计值的多策略投资规模增加,带动第三季度来自管理费的净收入逆市增长4.1%至1.83亿元;然而,期内售出的私募股权投资产品减少,拖累来自募集费的收入大挫63.3%至仅780万元,以致整体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受挫。

面对投资市场逆境,该公司选择节流,对上述两大业务实施成本控制措施,其中员工薪酬及福利开支大降28.8%至3.43亿元,加上销售及一般开支减少,令整体经营成本及开支大减33.4%至4.53亿元。因此,虽然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两大主要业务收入表现欠佳,诺亚控股三季度的经营利润仍上升1.3%至2.32亿元,经营利润率由2021年同期的25.2%,大增8.7个百分点至 33.9%。

诺亚控股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汪静波提到,中国长期的新冠“清零”方针及封控措施,加上近年经济增长放缓,令诺亚控股调整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业务模式。据集团披露,公司内地以外的收入正在增加,贡献占比由第二季的21.6%增长至第三季的28.3%,未来更希望有关市场的业务进一步增长。

截至9月30日,诺亚控股内地业务网络覆盖的城市,已由去年同期的81个降至76个,看来集团锐意拓展海外市场之际,亦暗中调整内地的发展策略。

对于全年展望,集团预计美联储加息、疫情相关措施,以及公开市场波动,将继续对市场带来挑战,考虑到上述因素对客户投资情绪的影响,决定下调2022年全年non-GAAP净利润预测,由之前公布的14.5亿元至15.5亿元区间,调整至10亿至11亿元,意味将最多下调35.5%。

封控影响接触客户

以诺亚控股首三季non-GAAP净利润约8.59亿元估算,集团第四季的相关净利润将介乎1.41亿至2.41亿元,意味将难以重返上半年逾3亿元的季度盈利水平。事实上,内地疫情近期迅速加剧,封控措施影响该公司理财师与客户直接接触,尤其是集团近年专注拓展高端客户,他们的投资金额大,更需要理财师悉心跟进,但如果未能顺利与客人会面,将会较难做到“大生意”。

诺亚控股上周二公布季绩后,其美股在当日大挫17%,翌日则反弹11.6%。以本周三收盘价14.67美元计算,其市盈率约5.5倍,远低于全球资产管理龙头嘉信理财(SCHW.US)与贝莱德(BLK.US)的24.7倍及21.6倍,反映投资者对其业务前景的看法较保守。

被美国证交会列入预摘牌名单的诺亚控股,今年7月在港股第二上市,并在不足一个月内决定申请转换为“双重主要上市”,集团披露,港交所已确认收悉有关申请,期望其可于2022年底之前完成。

要注意的是,为遵守《香港上市规则》的适用规定,并符合于美国及香港主要上市公司的一般市场惯例,当诺亚控股转换为双重主要上市公司后,将不会再刊发其年度盈利预测。因此,摩根大通最近将其美国上市股份的评级由“增持”下调至“中性”,除了反映季度业绩表现不济及充满挑战的经营环境,另一原因就是预期公司盈利的“能见度”将会降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ATRenew is a recycler

万物新生提升回收效率 营收利润双双增长

随着线下门店网络加速扩张,公司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2%,创两年来最快增速 重点: 万物新生营收增速创两年来新高,二季度利润逼近历史高位 这家回收企业本年度股价上涨57%,当前股价在三年半以来的高点   阳歌 对二手交易而言,没有什么比亲手触摸和感受商品更重要了。 这正是万物新生(RERE.US)创立14年来的心得之一,也是其打造中国头部回收品牌的关键着力点。公司第二季度报告两年来最快营收增长,同时实现连续第四个GAAP(通用会计准则)运营盈利季度。 万物新生也启动了全新的股东回报计划,将通过股票回购、分红向股东回馈持续增长的利润。公司此前已实施回购计划,但本次披露的股东回报计划目标非常雄心勃勃——返还不低于60%的调整后净利润,预示着分红可能为期不远。 电商渠道对于新品销售来说是不二之选,但消费者对二手交易更为审慎。所以万物新生以品牌信誉来背书所售商品,除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外,已拓展至奢侈品、黄金、名酒等多品类回收商品。 万物新生同时洞察到,无论获得多少保障,消费者仍倾向实地验货。为此公司快速拓展线下门店网络,提供上门验货服务的履约团队规模已经达到1,160人。 创始人兼董事长陈雪峰表示,在现阶段,包括未来两年,万物新生需要做的核心事项,一是要尽可能地建设回收履约交付能力,包括门店和上门的能力,让安全、便捷、价格好的回收服务更加触手可及。另一个是把“国民第一回收品牌”爱回收这个C 端品牌打出去。同时持续拓展智能手机回收之外的业务版图。 在加强消费者对二手产品的直接体验之余,万物新生近年持续强化核心能力以优化运营效率,包括:剔除中间商,从而直连消费者提升毛利率;开展商品翻新业务获得高于原状转售的溢价收益;聚焦城市级市场运作,降低全国性运营成本。 沉寂数年后,万物新生的股票也重获投资者关注。主要机构股东包括Acadian资产管理(Acadian Asset Management)、瑞银、摩根士丹利、景顺及普信集团,多家通过新兴市场基金持仓。公司股价年内累计上涨57%,近一月涨幅23%,触及三年半以来的高点。 具有象征意义的是,本轮上涨使公司市值突破10亿美元大关,跻身科技“独角兽”阵营。 营收增速创两年新高 在同行深陷消费者信心趋弱的困境之际,持续强化的回收能力帮助万物新生近年保持双位数营收增长,近两年更实现全面盈利。 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2.2%至人民币49.9亿元,创两年最快增速。其中占大头的商品销售收入增长34%至45.6亿元,上年同期为3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高毛利的直营业务当季营收增速高达63.7%,推动该板块在产品收入中的比重从上年同期的28.2%升至34.4%。 另一项重要业务,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5.4%至4.33亿元,上年同期为3.75亿元。CFO陈晨指出,2022年推出的非电子产品的“多品类”服务目前占服务总收入近15%。 回收效率提升推动商品销售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12.1%增至13.2%。公司连续四个季度实现GAAP运营盈利,当季运营利润达9,110万元。净利润层面实现GAAP净利7,23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上年同期亏损1,070万元)。 公司季度内新增206家门店,截至6月末门店总数达2,092家。较一季度淡季的新增25家显著提速,同时也意味着下半年需开设569家门店来完成全年新增800家的目标。 线下门店在为顾客提供验货服务的同时,也成为品牌塑造的重要阵地。公司同步在小红书、抖音等社媒平台开展营销,并加强与其他消费品牌的联动。 公司董事会8月18日通过新的三年股东回报计划,承诺每年以回购、分红或二者结合的形式返还不低于60%的调整后净利润。二季度调整后净利润约1亿元,按全年估算约合5,600万美元。上半年已执行约520万美元回购额度,意味着下半年仍有充足空间推进回购及潜在的分红。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简讯:亿航次季亏损扩大 下调全年收入指引

自动驾驶飞行器制造商亿航智能控股有限公司(EH.US)周二公布,第二季入收按年增长44.2%至14.72亿元(2,050万美元),按季更暴增464%,主要受惠于EH216系列电动垂直起降(eVTOL)飞行器交付量增至68架,高于去年同期的49架。 期内公司录得净亏损8,100万元,同比扩大13%,但经调整后净利录得94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120万元大幅增加。毛利率则维持62.6%,与去年同期的62.4%持平。 第二季度公司获得超过150架新订单,已在中国及海外建立逾40个EH216-S运行场地,2025年上半年完成超过一万次安全飞行,保持零事故纪录。公司表示,由于今年战略重点放在推进eVTOL商业运营及运行示范模式,需为长期扩张奠定基础,因此将全年营收指引由原本的9亿元下调至约5亿元。 摩根士丹利将亿航2025年交付量预测下调45%至220架,收入预测则下调46%,并将亿航目标价由30美元下调至26美元,但维持“增持”评级。 亿航股价周二下跌7.53%,收报16.45美元,过去六个月累跌34.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Keeta is Meituan's foreign food delivery arm

美团滴滴再起争端 巴西外卖市场互诉

两大中国互联网巨头,在南美最大国家就外卖业务的不正当竞争相互提起诉讼 重点: 美团与滴滴本月在巴西相互提起诉讼,双方均寻求在当地拓展外卖业务 进军巴西是两家企业出海战略的组成部分,旨在规避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   梁武仁 当中国企业为对冲本土竞争加剧、经济疲软及监管风险而开拓新市场之际,它们或许会将标志性的残酷竞争模式带至海外。当前,行业龙头美团(3690.HK)与网约车巨头滴滴正以极为激烈的方式上演这般场景。 随着两大企业在拉美最大市场的外卖争夺战升级,双方在巴西陷入复杂的法律缠斗。据财新报道,这场商战最新进展是:滴滴旗下巴西外卖业务99Food,上周二于圣保罗法院起诉美团海外品牌Keeta,指控其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不到一周前,美团指控99Food以预支货款为诱饵,要求餐厅伙伴终止与Keeta合作。此番针锋相对的过招,标志着本月刚开启的法律交锋骤然升级。 这场对决是日益增多的中国互联网服务商,将高强度竞争模式移植海外的最新案例。另一相似案例中,快时尚平台Shein与拼多多(PDD.US)旗下跨境业务Temu在美国深陷连环诉讼,从版权侵权到胁迫供应商等指控不一而足。 美团与滴滴在中国外卖市场短暂交锋后,转战巴西再起冲突。2018年,以网约车闻名的滴滴进军外卖领域,挑战美团霸主地位,推出类似Uber Eats的服务。不过,该业务未能持久,2019年滴滴退出市场。其后虽尝试多种外卖模式,均未掀起风浪。 美团占据中国外卖市场超三分之二份额,与阿里旗下饿了么、京东(JD.US; 9618.HK)等资金雄厚的对手竞争,这一格局令滴滴等新入局者难有施展空间。 滴滴并未延续国内外卖市场的失势之战,转而聚焦出海扩张,尤其看重城镇化快速推进、年轻人口基数庞大且数字化服务普及加速的拉丁美洲。 滴滴涉足巴西外卖市场,始于2017年投资网约车初创企业99。次年全资收购该公司后,2019年推出99Food,却在2023年关停业务。今年4月,该业务重启运营。 在拉美其他地区,Didi Food于2019年初登陆墨西哥,至2022年已成为该国下载量最高的餐饮应用。目前,滴滴在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共和国及秘鲁开展外卖业务,这些地区也提供其核心网约车服务。 美团也因国内外卖市场趋近饱和,及消费者支出趋谨而转战海外。创始人王兴亲自挂帅的出海战略,始于2022年Keeta登陆中国香港,去年延伸至中东。今年5月,美团宣布斥资10亿美元布局巴西。该公司尚未在拉美开展运营,却已与滴滴陷入激烈对抗。 美团小胜一局 美团本月起诉99Food通过购买关联关键词,在谷歌截流Keeta流量。圣保罗法院判令99Food三日内,停止该行为否则处以日罚金,美团暂获小胜。美团还指控99Food以现金支付,要求商户不与Keeta等竞争对手合作。此类排他性条款通常构成垄断,曾导致阿里巴巴2021年在中国被罚创纪录的280亿元人民币。 99Food在最新诉状中指称,Keeta外卖袋、网站界面的配色方案,以及字体等品牌元素与其过度相似,易致巴西消费者混淆。该公司要求赔偿并禁止Keeta使用近似设计,美团回击称黄色作为品牌主色调已沿用超14年。 美团当前在中国的财务表现堪称稳健:一季度营收同比增18%至866亿元人民币(合120亿美元),毛利率改善驱动净利润飙升87%至100亿元。 相较之下,滴滴一季度交易总额同比增13.5%至1,020亿元人民币,其中国际业务贡献增长约28%,占比近四分之一。该季度净利润亦现暴增,达上年同期两倍。  2016年收购优步中国业务的滴滴,在网约车领域的统治地位堪比美团之于外卖市场。然而,其正面临本土对手日益增强的挤压,市场份额持续缓慢下滑。 此前,滴滴也遭遇国内监管重击。2021年纽约IPO因未通过上市前数据安全审查,激怒监管机构,其应用遭国内商店下架,最终被迫从纽约退市,并因数据违规被处天价罚款。 此番际遇凸显出中国企业(尤其敏感科技领域)在本土面临的高监管风险,这正是众多企业发力出海的动因之一。滴滴料将持续加码海外布局,正如美团及Shein、Temu等同行所为。这意味着更多企业或将在海外市场乃至法庭,陷入日益频繁的冲突。 美团股价年内累计跌去20%,当前17倍市盈率虽远高于京东的约9倍,但二者估值均未显高位。这反映投资者对二者保持谨慎,原因是中国经济放缓、监管风险以及出海可能面临的类似问题。 美团股价下行,显示投资者对其在华持续实现高利润增长渐生疑虑,化解这一担忧的最可靠方案是出海扩张,但包括劲敌滴滴在内的众多企业也持此念。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期亏损收窄 曹操出行蚀4.7亿

网约车平台曹操出行有限公司(2643.HK)周二公布上市后首份中期业绩,收入同比大幅增加53.5%至94.6亿元,亏损收窄近40%至4.68亿元,毛利率则上升1.4个百分点至8.4%。 期内各项营运指标均有所增长,上半年订单量接近3.8亿,同比上升49%,日订单量为210.8万,平均月活跃用户达3,810万,同比升57.4%,平均月活跃司机为55.4万,同比升53.5%。 公司表示,未来计划将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的覆盖范围扩大至全国更多城市,截至今年6月底止,已在苏州及杭州累计完成15,000公里的测试。 曹操出行周三开盘升2.8%报83.5港元,公司自6月上市至今股价升逾9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