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life's SPAC listing approved

这家为蓝领提供服务的公司,即将完成在纳斯达克的SPAC上市,以筹集少量资金

重点:

  • 放弃赴港上市尝试两年多后,优蓝国际终获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批准进行SPAC上市
  • 由于两年前在香港IPO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商业模式不赚钱,公司可能急需现金

  

梁武仁

绝望肯定是促使人把事情做完的强大动力,不管是好是坏。

这是从优蓝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故事中得出的一个教训,作为面向蓝领的招聘和职业教育服务提供商,公司在上市道路上又回到一个不那么理想的备选计划。该计划在上周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批准优蓝国际,利用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在纳斯达克上市。

借壳上市并非优蓝国际原来的计划。公司曾于2022年底尝试在香港申请IPO,并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了申请。但此事在六个月时间里毫无进展,计划因此失效,此后公司没有提供任何更新文件。

相反,去年5月,优蓝国际宣布同意与在纳斯达克交易的SPAC Distoken Acquisition Corp.(DIST.US)合并。像Distoken这样的SPAC是空壳实体,可作为实体公司通过反向合并上市的工具,从而绕过传统上市很多繁琐要求。

上周四,中国证监会终于批准了这笔交易,为优蓝国际扫清一项关键的监管限制。从2023年初开始,中国要求那些寻求海外上市的公司先获得此类批准。

据报道,最初尝试在香港IPO时,优蓝国际试图筹集至少1亿美元资金。考虑到它在IPO前的融资中获得的估值,这个目标在当时看起来是可行,因市场对中国蓝领的服务需求旺盛,投资者看好它的增长故事。

在提交IPO申请前,公司在六轮融资中筹集约13亿元(1.78亿美元),投资者包括电魂网络(603258.SH)的子公司杭州电魂、三七互娱(002555.SZ)的子公司安徽尚趣玩、海宁中南和新东方基金。当时,最后一轮融资对优蓝国际的估值高达33亿元。

优蓝国际未能实现香港上市的原因不得而知,但部分公司因不满足香港交易所和香港证券监管机构的要求而放弃是常事,首次申请上市的公司尤其如此。在申请失效后,优蓝国际就从股票投资者的视线中消失了,直到传出与Distoken的交易。

但有一点很清楚,如果顺利完成SPAC上市,优蓝国际的估值可能会小得多。该SPAC在2023年2月的IPO中仅筹集到6,900万美元,其市值一开始就不高,现在更是缩水到3,740万美元。估值下滑似乎与2023年11月按照修订条款,赎回价值约3,200万美元的股票有关,此举是为了让SPAC有更多时间完成合并。这似乎表明其原始投资者,对SPAC能按时完成合并的信心下降。

Distoken的发起人兼投资者借了一些资金来弥补部分现金损失,但这家SPAC的资金仍大幅减少。截至2023年底,其信托账户中有大约4,100万美元,这笔资金可提供给其合并目标。这意味优蓝国际通过Distoken借壳上市获得的资金,将远远少于其原计划通过香港IPO获得的资金。

盈利之路漫漫

所有这些都表明,自最初的香港上市申请以来,优蓝国际的估值可能已经下滑。公司很可能正努力提高利润(如果还能盈利的话),而且可能急需现金。Distoken尚未在文件中披露Youlife的任何财务信息。但优蓝国际早前在香港IPO的招股说明书中,提供了一些关于该公司财务状况的线索。

截至2022年上半年的三年半时间里,优蓝国际累计净亏损超过5.4亿元。这并不仅是折旧成本等属于非现金性的会计损失。公司实际上消耗了相当多的现金,截至2022年6月底,经过多年的负现金流后,其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有4.42亿元。

优蓝国际的商业模式依赖中国蓝领就业市场的需求。中国需要此类劳动力来实现其高质量经济发展,以及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现代化。然而,这类工人通常供不应求,因许多年轻人倾向取得大学学位,这样就能找到收入较高、体力要求较低的工作。

这种供需失衡本应为优蓝国际带来丰厚的收益,公司自称是“中国领先的蓝领人才终身服务提供商”。公司的服务涵盖蓝领员工可能需要的全方位服务,从招聘到职业培训。优蓝国际甚至在2021年收购了合肥的一所职业学院。

但优蓝国际并非唯一追逐蓝领需求的公司。这个领域高度分散,竞争激烈,使得任何一家服务提供商,都难以快速增加收入或占据有意义的市场份额。

更糟糕的是,由于关键功能依赖于外包,优蓝国际的成本高昂。正因如此,2019年公司的毛利率不到0.5%。到2021年,这个比例提高到略高于20%,但对于一家自称通过“先进的技术赋能”的公司来说,仍然不够鼓舞人心。

鉴于优蓝国际转向小型SPAC上市,外界可以合理推测,自尝试香港上市以来,它的境况并没有好转多少。Distoken的时间也不多了,因在美国,SPAC在IPO后通常最多有两年的时间来完成合并,若按此计算,其截止日期本应在本月到来。Distoken在与优蓝国际达成合并协议后,将截止日期延长到了今年11月,又多了九个月的时间来完成交易。

尽管如此,双方对达成这笔交易的渴望显而易见。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赛力斯申港上市获中证监备案

根据中国证监会官网周四公告,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127.SH)已获中证监批准赴港上市。该上市计划完成备案登记,为后续推进扫除了关键障碍。 赛力斯拟通过本次IPO发行约3.31亿股,此举将与其上海上市形成互补,公司已于4月向港交所提交初步招股说明书。 上市文件显示,赛力斯旗下“问界”品牌(Aito)新能源汽车2024年实现营收1,45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58亿元增长三倍;毛利率由7.2%升至23.8%。公司2024年实现59亿元盈利,成为全球第四家达成盈利里程碑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周五赛力斯股价在上交所上涨5.8%,今年以来累计涨幅约1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吉宏股份预告首三季盈利翻倍

跨境社交电商企业厦门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03.HK; 002603.SZ)周四公布,预计2025年首三季录得净利润2.57亿元(3,600万美元)至2.7亿元,按年大增约95.1%至105.3%。 公司表示,受惠于跨境社交电商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及纸制快消品包装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整体营收与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根据公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亦达2亿元至2.1亿元之间,同比升幅在65%至76%之间。 吉宏股份成立于2003 年,总部位于厦门,2016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本业原是纸制包装,初期以产品设计和营销为基础,在识别消费者需求方面累积相当经验,随后开始拓展跨境社交电商业务,采取“信息找人”的推广方式,实现“货找人”的跨境社交电商模式。 今年5月,吉宏股份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至今股价累升63.2%。盈喜发布后,公司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8.34港元,升2.1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长风药业招股集资6亿港元

药物生产商长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652.HK)周五发售4,119.8万股,一成作公开发售,每股售价14.75港元,集资总额约6.01亿港元。招股于10月2日截止,并于10月8日挂牌。 集资所得的40%用于吸入制剂候选产品的持续研发,及为临床开发提供资金;约20%用于为多个管线计划及技术的临床前研发提供资金;30%用于设备采购及生产管理系统的扩张与升级。 长风药业去年收入升9%至近6.1亿元人民币,录得2,109万元盈利,按年下跌33.5%。今年首季度的收入1.36亿元,按年跌2.7%;期内录得1,281.5万元盈利,按年升逾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娃哈哈拟换标“娃小宗” 续整顿家族企业

中国最大饮料企业之一的娃哈哈,正面临商标使用权与整顿家族成员公司交织的风波。据财新报道,宗馥莉接掌后的娃哈哈已启动换标计划,将自2026销售年度起,逐步以新品牌“娃小宗”取代“娃哈哈”。 一份流出的内部通知显示,公司因“复杂历史问题无法短期解决”,始终暴露于法律风险之下。依现行股权结构,“娃哈哈”商标须经全体股东一致同意方可使用,否则任何一方均无权单独操作。目前,娃哈哈集团股东包括持股46%的杭州市上城区国资、持股29.4%宗馥莉及持股24.6%的职工持股会。部分员工已就持股权属问题对宗馥莉提起诉讼。 新品牌“娃小宗”由宗馥莉实控的宏胜饮料集团于2025年5月申请注册。报导引述消息人士称,宗馥莉为其定下的年销售目标达300亿元,接近娃哈哈品牌全年实际销售规模的八成。 同时,公司亦在“清理”家族子公司。上海娃哈哈饮用水公司因商标授权到期于7月被迫停产。该公司成立超过20年,由宗庆后堂弟宗伟持股30%,其余股份由浙江娃哈哈实业及社会股东持有。宗伟表示,公司多年盈利,但未获新授权合同,最终被市场监管部门查封。 娃哈哈集团方面则强调,授权合同已到期,且未签订续约。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