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3.HK 0592.HK 2331.HK
Viva Goods plans to privatize Bossini with the one-for-five share swap, should investors get on board?

李宁持有的非凡领越计划以换股方式,将老牌服装公司堡狮龙私有化

重点:

  • 非凡领越以市场流通不足为由,私有化堡狮龙
  • 堡狮龙正转策略,主攻骑行服饰

 

刘智恒

今年初,市传前体操王子李宁有计划与私募基金联手,将他一手创立的运动品牌李宁有限公司(2331.HK)私有化。正当大家紧盯事件进展时,李宁本人控制的非凡领越有限公司(0933.HK),率先提出将旗下的堡狮龙国际集团有限公司(0592.HK)私有化,为李宁系私有化打响第一炮。

堡狮龙是香港老牌休闲服装公司,1987年由纺织世家罗定邦家族创立,高峰时全球设有近千家分店。随着市场潮流的变迁,堡狮龙业务下滑,2020年非凡领越伙同罗氏后人罗正杰,以4,662万港元向罗定邦之子罗家圣购入66.6%股权。

易手后堡狮龙过去三年表现仍持续不济,2021至2023年分别亏损3.4亿港元(4400万美元)、1.32亿港元及2.23亿元,今年上半年仍亏损5,198万港元。今年非凡领越决定,将堡狮龙旗下运动及休闲品牌“bossini.X”重塑,改为骑行服饰系列。

刚启动转型就要将其私有化,非凡领越解释,堡狮龙持续亏损,需要外部资金支持,但股份流动性较低,要在公开市场筹集资金存在一定困难。另一方面,维持公司上市地位的成本及开支不菲,私有化可以减低支出。

换股作价有折让

是次私有化,非凡领越以1股换5股堡狮龙股份,通过注销以削减堡狮龙已发行股本,再而撤回其上市地位。

按10月16日非凡领越收市价0.54港元,以1对5的换算,相等于每股堡狮龙为0.108港元,但当天堡狮龙收市价0.123港元,换言之出价折让12.2%。

由于作价较现股价低,10月17日复牌后,堡狮龙当天收市劲挫16.3%至0.103港元,非凡领越亦跌1.85%至0.53港元。

究竟小股东应否接受私有化,一定程度要看堡狮龙的前景,若我们看好其未来发展,那就没必要换取非凡领越股份。

堡狮龙难浴火重生

服装行业很特别,当一个大品牌走下坡,被市场离弃时,是很难将消费者的观感扭转,品牌能重生者凤毛麟角。强如当年的思捷(0330.HK),从神坛走下来后,经历十年摸索仍处迷思之路。曾是优衣库(6288.HK;9983.T)学习对象的佐丹奴(0709.HK),近年被指沦为外佣服装,至于G2000,只能偶尔在二三线商场见其店铺踪影。

即使非凡领越将堡狮龙重新定位发展骑行服装,找到一个发展方向,但骑行服饰品牌强手环伺,Assos、Castelli及Specialized等国际品牌占据市场,堡狮龙要从零到突围谈何容易。

况且要拓展新业务,资金肯定不可或缺,堡狮龙的财务能力有限,很大程度要看非凡领越是否愿意投放资源。可非凡领越要着力发展的品牌是2022年购入的Clarks及今年新购入的火柴棍(Haglöfs),堡狮龙的中期收入只占5.2%,熟轻熟重显而易见,能投入多少去经营堡狮龙实属一大疑问。

最致命是大环境,一方面是中国经济疲弱,零售业陷入内卷局面;另外是网购盛行,以门店为销售点的堡狮龙更是四面受敌,门店由2021年中的882间,跌至今年中期的427间,情况未许乐观。

看到此,对堡狮龙能浴火重生实难寄厚望。然而,非凡领越只以换股方式私有化,对小股东来说,始终未能实际套现。现且换股作价也不理想,非但没溢价,更出现折让。

非凡领越未成气候

那最后就要看非凡领越的前景,李宁于2010年收购香港创业板公司快意节能,易名为非凡中国,去年转往主板上市,又再改名非凡领越。李宁接手公司逾十年,一时说做体育经纪及运动品牌,后又说要开发体育房地产,甚至力攻电竞及经营滑雪场。到近两年收购堡狮龙、意大利的Testoni及英国品牌Clarks,则又似转营休闲的衣物鞋履,业务摇摆不定,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业绩方面,过去多年非凡领越表现一般,多次靠出售李宁有限公司的股份才录得盈利。去年亏损1.19亿港元,今年中期表现也倒退,盈利下跌14.5%至1.13亿港元。

目前Clarks占非凡领越收入达86%,品牌未来是成或败,直接关乎集团生死。从中期业绩看,Clarks收入正在下跌,较去年同期跌6.2%至43.8亿港元;而最大问题就如非凡领越所言:“欧美地区高通胀和高利率,以及生活成本不断上升,以致消费意愿薄弱”,大环境对零售极不利,特别是贵价产品。

非凡领越购入Clarks前,这家老牌鞋企已光环渐褪,亏损多年及涉临破产,非凡领越能否扭转劣势,让产品重生实属未知之数。

堡狮龙难有大作为,非凡领越又未成气候,小股东在换股还是不换股中可说陷入迷思;或许还是两者不选,候股价反弹,直接沽售套现,转觅其它投资机会来得实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新股王宁德时代中午收升17%

动力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750.HK, 300750.SZ)周二正式挂牌,开市报296港元,较招股价上升12%,中午收报307.6港元,升17%。 公司发售近1.18亿股,7.5%在港公开发售,每股招股价263港元,最终录得150倍超额认购。 虽然宁德时代的发售采取“Reg S”方式,即不会向美国境内投资者售股,但未对国际招股有大影响,国际配售录得超额14倍。 是次公司集资净额达353.3亿港元,约90%用于推进匈牙利项目第一及二期建设,约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刺激政策带动 奇富首季盈利大增54.6%

网贷服务商奇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QFIN.US; 3660.HK)周一公布,今年首季收入按年增12.94%至46.907亿元(6.53亿美元),按季升4.65%,净利润按年大增54.6%至17.96亿元,但按季减6%。 其中,信贷驱动服务净收入为31.109亿元,按年升3.14%,按季升7.66%;平台服务净收入为15.798亿元,按年升38.96%,按季跌0.82%。本季贷款促成与发放总额达888.8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8%。截至2025年3月31日,平台累计连接2.68亿名消费者,年增11.1%;获批信用额度用户达5,840万人,年增11.6%;成功提款借款人达3,550万人,年增13.8%。 公司表示,由于政府官员发布的强刺激政策信息略微改善了公众情绪,季初用户活动有所增加。然而,由于与资费相关的经济不确定性可能持续至今年年底,在业务规划方面仍将保持审慎。 奇富港股周二高开0.5%,至中午收市持平,报178港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Zhao Weiguo gets suspended death sentence

贪腐被判死缓 赵伟国跌岩起伏的一生

曾风光一时的紫光集团前董事长赵伟国,上周因贪污罪被判处死缓 重点: 赵伟国上周因贪污罪被判死缓,其命运的沉浮与中国激进的芯片野心紧密交织,并显出背后的隐忧 赵伟国构建芯片帝国紫光集团,在债务违约后进行了重组,目前的发展方向没那么激进    肖林 在平日,位于吉林省偏远城市的法院,并不会引起太多关注,它日常审理的均是当地案件。但上周,随着那里宣布的一项判决,在国内外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位曾象征中国大举发展芯片产业的人物也悄然落幕。 赵伟国被判死缓,他的故事反映中国与西方从微波炉到超级计算机的微芯片竞赛。但它也反映这场竞赛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包括数千亿美元的国家支持。 据多家媒体援引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报道,现年58岁的赵伟国,在担任由国家支持的紫光集团董事长期间,贪污、为亲友非法牟利,并使国家和上市公司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宣判当天的照片中,赵伟国在两名警察陪同下出庭,神情显得谦卑且憔悴——这与他昔日自信满满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曾几何时,他主导的收购行动堪称传奇,甚至一度放言要收购全球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芯片代工企业台积电。 法院查明,赵伟国在2014年至2021年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将业务和资产导向关联方,损害公司和国家利益。导致超过4.7亿元(6,500万美元)的国有资产被非法侵占,国家经济损失超8.9亿元,一家上市公司损失超4,600万元人民币。现实情况是,这些数字可能只是赵伟国任期内巨大贪腐和资源浪费的冰山一角。 依赖进口 全世界大部分电子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但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的半导体芯片,这些芯片构成了产品的“大脑”。随着近年中美紧张局势加剧,中国在进口一些最先进的技术(包括芯片和芯片制造设备)时,面临日益严密且协同实施的限制措施。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致力在这一领域实现自主可控,“中国芯”等口号集中体现了这一目标。 2014年6月,中国的芯片自主行动提速,并发布了发展半导体产业的蓝图,目标是到2030年达到先进水平。三个月后,中国成立了规模庞大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又称“大基金”),扶持有助于实现独立自主目标的公司和项目。现时,该基金已进入第三期,迄今已募集到高达6,800亿元的资金,但贪腐和浪费现象却屡禁不止。 赵伟国似乎是领导此类雄心壮志的理想人选,他来自新疆的一个小村庄,出身贫寒,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顶尖的理工科学府清华大学。 赵伟国多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自己是在读了一本介绍硅谷以及苹果和惠普公司创立的书后,受到启发成为企业家。创业精神引领他先后在水泥厂、中国第一波互联网热潮、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领域创业,并于2000年代初创立了北京健坤投资集团。 2009年,赵伟国通过健坤集团收购了紫光集团的大量股权。紫光成立于1988年,旨在将清华大学的科研成果商业化。一年后,赵伟国出任紫光集团董事长。 多年来,紫光集团一直是一家平平无奇的国企,缺乏明确的战略和突出的产品。旗下两家子公司紫光股份和紫光国微分别于1999年和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但均未引起太多关注,基本属于无人问津的小盘股。 踏上并购之路 为了提高公司的知名度,赵伟国开始物色收购目标,为此他经常浏览财经网站。2012年底的一天晚上,他发现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电信芯片制造商展讯通信,并最终于2013年以17.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这家公司。这标志着紫光集团首次涉足芯片行业,开启了一轮持续数年、涉及中外知名企业的收购狂潮。 2014年,公司收购了展讯通信的竞争对手锐迪科微电子,随后将两家企业合并。2015年,又出资约23亿美元收购惠普旗下华三通信51%股权,以及这家美国PC巨头在中国的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业务。紫光集团最为人瞩目的成就之一,是2016年成立长江存储,该公司如今被视为中国存储芯片领域的国家队。 随着紫光集团声名鹊起,西方对中国获取尖端技术日益警惕,该公司收购国际科技巨头的尝试接连受挫。2015年,紫光集团对美国领先的硬盘驱动器制造商西部数据和存储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的收购,均因国家安全考量遭美方否决。赵伟国对台湾头部芯片封测企业的收购尝试,也因类似原因遇阻。 激进的扩张和失败的收购尝试,使紫光集团迅速成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芯片企业集团。但这也让公司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即便它从各渠道获得了大量国家资金,据报道,仅2017年它就从国家开发银行和“大基金”获得了1,500亿元。 由于很多投资项目吞噬了大量现金却没有带来丰厚的回报,公司的债务负担很快变得无以为继。2020年11月,公司第一笔债券违约,当时其已累计负债超过2,000亿元。紫光集团被迫进行重组,由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牵头的政府主导财团,于2022年获得控制权,此时公司已经抛售旗下核心和非核心业务的股份。 当时,赵伟国的光环已经迅速褪去,中国针对芯片行业发起反腐运动,更给了他最后一击,最后不仅他本人落网,还牵出了“大基金”及其他芯片企业的多名高管。 因如实供述罪行并退还赃款,赵伟国获从宽处理,被判处死缓,最快15年后可出狱。但即便中国最终实现成为全球半导体强国的目标,紫光集团对资源的巨大浪费,以及给国家造成的巨大损失,仍将长期是中国芯片雄心的一个污点。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制造商大削产能 多晶硅产能利用率不足4成

据财新周五报道,企业正竭力扭转成本倒挂导致的亏损困局,中国多晶硅制造商已大幅削减产量,目前产能利用率不足40%。龙头企业大全新能源(DQ.US;688303.SH)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目前产能利用率维持在30%-40%区间,与行业平均水平一样。 大全及其同行的困境,源于过去两年多晶硅价格飙升时的大规模扩产。作为光伏电池核心原材料,多晶硅价格曾经历暴涨,然而产能的集中释放叠加光伏组件需求趋缓,导致价格断崖式狂跌,多数头部企业均陷入亏损泥潭。 大全的境况颇具行业代表性,财报显示,公司今年一季度多晶硅单位生产成本达每公斤7.57美元,同期销售均价仅为每公斤4.37美元,价格出现大幅倒挂。在主动减产与价格下行的双重压力下,大全收入从去年同期的4.15亿美元锐减至1.24亿美元,并由去年同期的1,55万美元盈利转为7,180万美元亏损。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向财新透露,多数生产企业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已启动限产措施。该人士强调,市场价格若要企稳回升,需经历大规模库存出清过程。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