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6.HK 83.50 (+2.7%)
Akeso pocketed over 2 billion yuan in sales revenue

公司股价在财报发布后的三个交易日连续上涨,累计涨幅达到17.96%

重点:

  • 创新药的销售收入同比上涨24.88%,达到20.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 依沃西有望于2026年在美国上市,康方生物将兑现巨额授权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

  

莫莉

在将近4年的等待之后,港股创新药板块终于迎来强势反弹,得益于市场情绪、政策、企业自身商业价值兑现等多方面因素,恒生创新药指数自年初至今上涨超过50%。拥有优秀创新药管线的明星企业,更是获得资本热捧。

3月30日晚,康方生物科技(开曼)有限公司(9926.HK)披露2024年财报,由于2023年同期获得了高达29.23亿元的许可费收入,2024年的商业授权收入仅有1.22亿元,康方生物在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53.08%至21.24亿元。尽管净利润从去年的盈利19.42亿元转至亏损5.1亿元,但是旗下创新药的销售收入同比上涨24.88%,达到20.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因此,资本市场对于康方生物这份利润表现平平的财报展现出极大热情,财报发布后的三个交易日连续上涨,累计涨幅达到17.96%,显示市场更愿意为长期战略价值而非短期利润买单。事实上,对外授权交易获得的短期收益并不能支撑企业稳定发展,而重磅创新产品上市后的销售放量,才能支撑医药企业长期盈利。

康方生物手握6款已经商业化上市的产品,其中核心产品包括2023年上市的PD-1/CTLA-4 双抗卡度尼利,以及2024年5月获批上市的PD-1/VEGF双抗依沃西,前者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肿瘤免疫双抗药物,后者则在与默沙东(MRK.US)旗下的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头对头”临床研究中胜出,康方生物亦凭借这两款产品成为双抗领域的佼佼者。

不过,康方生物在这份财报中并未详细披露各项产品的销售额,对比2024年上半年销售收入9.4亿元来看,下半年的销售收入约为11亿元,这或许意味着去年5月底首批发货的依沃西的销售增长有限。的确,按定价每支2299元计算,依沃西的年治疗费用高达50万元,虽然依沃西所针对的非细胞小肺癌属于大癌种,消费群体庞大,这笔医疗负担仍然较高。

幸运的是,康方这两款核心产品已经被纳入2024国家医保目录,今年1月起将以更低的价格全面进入院内市场,有效提高药物的可及性。康方生物董事长夏瑜在业绩公布后的电话会上表示:“现在不适合给出销售指引,原因是我们的放量是无限的,到年底不知道会放量到什么样,但是数据一定好看,我现在是有信心的。”

另一项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有超过50个在研的项目,24个产品在全球开展临床研究,康方生物仍然成功实现降本增效,2024年的研发开支同比下降5.29%至11.87亿元。公司对此解释称,近年来加强自建临床团队,原来外包的部分临床研究服务已经基本改为内部执行,在扩展临床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控制研发费用。

海外有望进入爆发期

根据投行高盛近期的研报,依沃西在多个适应症上成功的概率颇高,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成为 PD -1/L1xVEGF 双特异性抗体领域的全球引领者,该行预测,依沃西在2041年的峰值销售额甚至可达530亿美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全球药王帕博利珠单抗的2024年销售额295亿美元。

国内,依沃西针对肺癌、胆道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6大瘤种的7个III期临床正在高效推进中。在海外,康方生物的合作伙伴SUMMIT也在积极推进依沃西的开发计划。2025年2月,SUMMIT宣布已与辉瑞(PFE.US)达成临床试验合作,共同推进依沃西与辉瑞多款抗体偶联药物(ADCs)在多种实体瘤中的联合治疗应用。康方在电话会上透露,SUMMIT有望在2025年中发布依沃西的国际多中心III期研究顶线数据(topline results),如果临床推进顺利的话,依沃西有望于2026年在美国上市,康方生物将兑现巨额授权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

如今,康方生物的弹药充足,截至2024年末,持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理财产品合计73.44亿元,随着商业化回报上升,其资金状况将更加稳健。康方生物当前的市销率约为34倍,同样深耕肿瘤领域的创新药企信达生物(1801.HK)的市销率仅有8倍,显示前者估值已高于行业水平。随着康方生物核心产品进入医保,未来收入将迎来更大增长,但考虑到当前较高的溢价,投资者亦需关注其海外临床试验的进展。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招股价高低差距4成 吉宏集资最高7亿港元

跨境社交电商及纸品包装企业厦门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03.HK, 002803.SZ)周一招股,发售6,791万股,一成在香港公开发售,每股招股价介乎7.48港元至10.68港元,最高集资7.25亿港元,本周四截止认购,下周二在港挂牌。 吉宏在2016年在深交所上市,据灼识谘询,公司在2024年的内地纸制快消品销售包装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1.2%。 过去三年,公司收入为53.8亿元、66.9亿元及55.3亿元,盈利分别是1.7亿元、3.3亿元及1.8亿元。 吉宏的招股价区间相当大,若以低位定价,集资总额只有5.07亿港元,与高位定价相差超过2亿港元,高低定价的差距达42%。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Green Tea group runs restaurants

新闻概要:绿茶集团香港首秀遇冷 上市首日股价下挫

受中国消费信心疲弱影响,绿茶集团首挂半日跌5.6%    阳歌 连锁餐饮企业绿茶集团有限公司(6831.HK)周五在港交所首日挂牌即下挫,反映大市走弱,以及投资者对中国消费信心疲弱的忧虑。 绿茶集团公告显示,公司以每股7.19港元发行1.68亿股,净筹资7.46亿港元。该股周五早盘持续走低,午间休市报6.79港元跌幅5.6%,对应市值约45亿港元。 本次IPO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超300倍超额认购,国际配售部分获6.2倍超额认购,显示市场认购需求强劲。 这家从杭州起步的餐饮企业主打融合中式菜系,目前在全国运营493家门店。过去两年门店数量年均增长30%,并计划于2025年新开150家、2026年新增200家门店延续扩张。 与中国众多中端餐饮企业相似,在经济放缓导致消费者趋于谨慎的背景下,绿茶集团同样面临需求减弱的挑战。 公司2024年营收从2023年的35.9亿元微增7%至38.4亿元,同期门店数量大增29%至465家(截至2024年12月末)。去年7%的营收增速较2023年51%的同比增幅显著放缓。 消费谨慎也导致客单价下滑,2024年人均消费56.2元,低于2023年的61.8元和2022年的62.9元。翻台率从2023年的日均3.3次降至3.0次,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10.3%。 公司声明称:“2024年与2023年相比,我们的餐厅表现整体有所倒退,主要由于当前经济环境下消费者行为改变,外出用餐次数及支出均有所减少。” 尽管经营环境艰难,公司2024年净利润仍同比增长9.1%至3.5亿元。 当前绿茶集团市盈率约12倍,落后于海底捞(6862.HK)17倍及新上市小菜园(0999.HK)14倍的估值水平。而运营肯德基和必胜客的百胜中国(YUMC.US;9987.HK)市盈率达19倍,反映在“消费降级”趋势下廉价餐饮更受市场的欢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文远知行在广州推出24小时robotaxi服务

自驾出租车运营商文远知行(WRD.US)周三宣布,将在广州市中心启动中国首个覆盖一线城市核心区的24小时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网络,率先开通八条试点路线,标志其迈向规模化商业化的新里程碑。 新网络覆盖广州塔、机场、高铁站等地标与交通枢纽,民众可透过WeRide Go应用程式预约使用,支持24小时全天候接送服务。公司称,这是国内首个覆盖一线城市核心城区的24小时robotaxi服务网络。此前,公司已在中东、欧洲八个城市运营robotaxi服务。 据财新报道,百度(BIDU.US; 9888.HK)旗下萝卜快跑已在武汉大部分区域实现robotaxi全天运营,但尚未覆盖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此外,小马智行(PONY.US)也于2月开通广州核心城区至机场、高铁站的robotaxi往返路线,但运营没有涵盖深夜时段。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行业简讯:外卖战升温引监管关注 五部门约谈京东 美团 饿了么

在外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之际,中国监管部门出手介入。5月13日晚,市场监管总局联同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人社部及商务部,针对当前外卖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约谈京东(JD.US; 9618.HK)、美团(3690.HK)及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饿了么等平台企业。 据财新报道,五部门要求企业严格遵守《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强调须履行主体责任与社会责任,规范经营、保障消费者、商户与外卖骑手权益,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京东今年强势进军外卖市场,刘强东亲自领军,提出佣金不超过5%、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等政策;美团则回应推出养老保险补贴,双方并因“骑手二选一”问题互相指责。阿里也在4月底加入战局,饿了么宣布百亿补贴计划,并联合淘宝闪购发放上亿份免费茶饮券。 监管机构自去年底多次强调平台经济要规范发展,并整治算法滥用、保护新型就业者权益。未来外卖平台竞争将不仅拼补贴与速度,更须接受更高标准的法律与社会责任检视。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