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754.SHG
A comeback listing three years after exiting the Hong Kong stock market, what is it about?

中国三大酒店集团之一的上海锦江酒店,近日在上交所公布,有计划在香港上市

重点:

  • 持有锦江酒店的锦江资本,三年前才从香港退市
  • 今年首季度公司的盈利按年跌逾八成

 

刘智恒

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第一回开首就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原来在资本市场亦如是,三年前才从港股退市的锦江资本(前称上海锦江酒店国际集团),近日其持有45%在内地上市的上海锦江国际酒店股份有限公司(600754.SH)(下称锦江酒店),在上交所发公告,委任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公司H股上市的审计机构。

锦江酒店是中国最具历史的酒店集团,旗下的锦江饭店、和平饭店及国际饭店,均是上海繁华的一大印记。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代表团就下榻在锦江饭店。

酒店于1994年在上海证交所上市,2006年时锦江酒店控股股东锦江资本在港上市,到2022年才私有化退市。近日卷土重来,市场有疑问,退市才三年,又迫不及待重走老路,究竟葫芦里卖什么药?股民是否值得投资?

时间返回2021年,我们先来看看锦江资本退市的原因。翻阅当时资料,私有化大致上基于两点,其一是公司认为H股价格表现长期低于同业,加上流动性低,失去上市的价值。其二是为降低管理成本,提升营运效益,实现整体业务发展战略布局。

酒店股交投量低

若然当年以流动性低的理据退出香港股市,难道今天重新上市,问题就不存在?

香港上市的酒店股,规模最大的首推华住集团(1179.HK),现时每日平均成交量也不过100到200万股,成交金额平均不超过5,000万港元;又如香格里拉(0069.HK),日均成交也不过数十万股,金额只有数百万港元,大酒店(0045.HK)更是少得可怜,每天成交不足十万股,金额只是区区数十万港元。

香港市场对于酒店板块,基本不大注意,相关公司的股票交投量甚低,锦江资本退市前的一年,日均成交额约180万股,这次重临香江,是否有什么鸿图大计,可重新吸引投资者目光,能盘活股份交投量?

锦江资本曾在2006年上市,至2022年退市,经历16年时间,期间股市也有亮丽高光时刻,当时也未能受资本市场垂青,今天全球股市受关税战影响,气氛不济,近几年恒生指数载浮载沉,表现乏善可陈,长期在万多两万点水平上落;最近新股市场虽有所起色,但市场成交金额也不过千多二千亿港元水平,相较锦江当年上市时,市况似乎更加不利。

战略布局再转变

锦江资本私有化另一目的是要节省成本,实现业务发展战略布局,那又让人费煞思量,再度上市岂不又要花大笔开支?而且每年又要支付相当的上市开支。再讲,当年公司强调为整体布局而私有化,但在短短三年间为何又有改变,要劳师动众再度在港上市?

或许公司确实有一套新的战略,正如锦江酒店对外披露,是为了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加强与境外资本市场对接。

这个所谓海外拓展,锦江酒店早在十多年前已不断在海外开疆拓土,2009年购入美国洲际集团(现已出售),2014年更斥资12亿欧元收购法国罗浮酒店集团。当其时锦江资本已在港上市,海外拓展战略一直存在,何解那时又不利用锦江资本这个平台去推进国际战略,反倒在退市三年后,又说要为海外业务发展注入新动力,让市场有点摸不着头脑。

境外业务持续亏损

既然说到海外,我们看看境外业务的表现,过去五年境外酒店业务持续亏损,2020至2023年累计蚀逾2亿欧元,去年亏损虽收窄,但仍5,689欧元。换言之,收购罗浮集团近十年,始终未能将其带上盈利轨道,若以海外业务为上市卖点,投资者是否又买账?

事实上,锦江酒店在疫后表现复苏,盈利一度大幅上升,但经过一轮报复式旅游消费后,也开始放缓下来。去年锦江的收入140.6亿元,按年下跌4%,盈利更下跌9%至9.1亿元。今年首季度收入跌8.3%至29亿元,盈利大幅下跌81%至3,601万元,似乎盈利表现也不甚吸引。

锦江酒店这次重来,在市场气氛炽烈下短炒无妨,但长期持有则要慎重考虑,不妨观察公司表现一段时间再作出决定。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富卫首挂午收仅升1%

保险公司富卫集团有限公司(1828.HK)周一在港首日挂牌平开报38港元,之后股价窄幅上落,中午收市报38.4港元,升1%。 公司发售9,134.2万股,每股售价38元,录得超额认购36倍,国际配售超额1.3倍,集资净额29.53亿港元。 富卫业绩表现并不理想,2022年至2023年,保险收入分别为24.08亿美元、27.56亿美元,亏损3.2亿美元及7.33亿美元。去年收入微跌1.2%至27.24亿美元,但扭亏为盈赚2,400万美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瑞幸咖啡纽约开店 不打低价战

中国连锁咖啡品牌瑞幸咖啡(LKNCY.US)正式进军美国市场,6月30日于纽约曼哈顿开设首两家门店,标志其全球化战略迈出重要一步。 据一财报道,两家门店均为“即取即走”(Grab n Go)型态,所采用的设备、饮品配方及支付系统皆针对美国市场作出在地化调整。公司期望借由纽约试点门市,累积门店选址、产品设计与服务经营经验,为未来更大规模的国际拓展提供依据。 与在中国主打“性价比”不同,瑞幸在美国并未延续低价策略。从其美国官方App显示,滴滤咖啡价格约为每杯3至5美元,椰香拿铁则售约6.5美元,与星巴克在美定价相近,亦与其在新加坡的价格水准一致。不过,瑞幸在门市正式开张前,曾提供每杯0.99美元的优惠券以吸引消费者。 瑞幸成立于2017年,2023年起拓展海外市场,先后进驻新加坡与马来西亚。截至今年3月底,瑞幸在全球共设有24,097家门店,其中新加坡有57家直营店,马来西亚则设有8家加盟店。此次进驻美国,被视为瑞幸国际化进程中的一大里程碑。 瑞幸咖啡股价过去五日上涨近1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比弗利山庄开店 安踏进军美国第一站

运动服装制造商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2020.HK)正计划拓展其海外业务,並在洛杉矶开设门店进军美国市场。根据Vogue Business上周报告,门店仍在比弗利山庄处于建设中,定于9月开业。 报告称,公司计划聘请NBA球员凯里·欧文及克莱·汤普森担任品牌大使,以提升其产品在美国市场的认知度。此次开业将成为安踏在中国境外的最新举措,品牌已在东南亚运营多家门店。 通过控股亚玛芬体育(AS.US),公司已涉足美国市场,后者旗下品牌包括萨洛蒙(Salomon)、威尔胜(Wilson)和始祖鸟(Arc’teryx)等知名西方品牌。但新门店将是美国首家销售安踏核心品牌产品的零售店,该品牌在中国市场正与耐克、阿迪达斯等全球巨头竞争。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KEx has big IPO year

中企弃纽约转香江 上半年港新股市场热爆

今年上半年,累计有44家企业在港交所上市,期内募集资金136亿美元,占全球上市募资总额的四分一 重点: 按上半年全球新股市场募资额统计,香港以136亿美元领跑,同期中国企业纽约上市募资总额仅为8.41亿美元 中美贸易摩擦放弃赴美上市、叠加A股上市遇阻之际,港交所出台政策吸引中资企业 阳歌 经历此前三年的沉寂后,渴求资金的中资企业争相赴港上市,助力香港今年上半年成为全球领跑的新股市场,独占全球新股募资总额四分之一。A股上市公司赴港双重上市(A+H)成为香港新股市场热爆的主要推手,这些公司在寻求资金的同时,寄望提升国际影响力。 与此同时,随着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很多原本可能选择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今年基本打消念头。上半年,仅奶茶连锁品牌霸王茶姬(CHA.US)4月登陆美股,募资逾4亿美元。然而,其“战果”被电动车制造商极氪(ZK.US)的私有化抵消。仅仅一年前,极氪在纽交所上市时募资额达4.41亿美元。 若上述趋势延续,今年确有可能成为2021年以来,香港新股上市最繁荣的一年,且创下近十年新股募资规模次高纪录。 普华永道本周发布的报告显示,上半年港交所有44宗成功上市个案,合计集资1,071亿港元(136亿美元),同比大增7倍。安永6月发布的类似报告指出,上半年香港新股上市募资额占全球新股募资总额的24%。 两份报告均认为,香港市场增长势头有望延续至下半年。普华永道预测,今年全年,港交所新股募资总额将突破2,000亿港元。 安永发现,尽管赴美上市的新股数量增加44%至36宗,募资额却大跌62%至8.41亿美元。可见募资额达1亿美元或以上的中资大型上市个案,在美渐稀缺,当前赴美上市多为募资额2,000万美元或以下的小项目。 赴港上市趋势日益增强,今年上半年,中国证监会批准30家中企赴港上市,数量较批准纳斯达克上市的12家企业逾倍。所有此类境外上市,均需在中国证监会备案。 中国证监会受理的境外上市备案申请呈现类似倾向,目前证监会受理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申请达183宗,其中126家企业赴港上市,仅42家瞄准纳斯达克,后者均未聘请顶尖投行,表明其中绝大多数或全部募资额或不超过2,000万美元。 多重政策因素 多重政策因素驱动香港新股市场的盛景,首先是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使中企放弃选择美国上市,部分美国政客甚至主张,把在美上市的中资企业悉数摘牌。 另一方面,中国的顾虑在于若企业赴美上市,中企持有的大量个人及客户数据恐被美国政府获取,上述忧虑引发网约车龙头滴滴出行2021年被强制从纽交所退市。 类似顾虑亦影响快时尚巨头Shein的上市前景,公司原计划登陆纽约,因遭遇美国政府政治阻挠而放弃,后转向伦敦市场。然而,上月再度搁置计划,报道称因中国证监会倾向该公司赴港上市。 此外,中国为提振A股市场,限制沪深新股发行数量,客观上加剧企业赴港上市潮。内地投资者情绪低迷可见一斑,上证综合指数年内仅上涨6%,大幅落后恒生指数的23%涨幅。 中美政治摩擦、中方对数据的安全顾虑,以及对A股上市数量存在限制,港交所多措并举增强市场吸引力。今年5月,推出特专科技企业上市通道,降低早期专业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门槛;去年10月颁布新规,便利沪深A股上市企业赴港双重上市,香港市场对国际投资者更为开放。 今年上半年,最大规模的新股上市潮正源于此类双重上市。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3750.HK;300750.SZ)通过在港上市募资约46亿美元,与其A股上市地位形成互补。 霸王茶姬虽因赴美上市在同行中脱颖而出,但今年上半年其数个主要竞争对手赴港上市亦引人瞩目,茶饮连锁龙头蜜雪冰城(2097.HK)募资4.4亿美元。 今年上半年,随着金价飙升至历史高位,黄金概念股的上市同样受到追捧。2月,赤峰黄金(6693.HK)港股上市募资4.19亿美元。此轮黄金热潮或将引爆下半年又一大型上市项目,紫金矿业(2899.HK)本周提交初步申请文件,拟分拆旗下紫金黄金国际独立上市。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