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6.HK

在政策的鼓励下,铁路装备更新替换节奏可望加速,利好公司铁路装备业务收入增长

 

凯基亚洲

中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北京召开,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作出任内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宣布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目标定在5%左右,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为3%左右。李强形容达到今年的增长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政策聚焦发力,因此可以预期在会后,官方将会有一系列针对行业发展的措施出台,例如会中提到刺激消费,刺激方向可包括家电、旅游、新能源车、电子产品等。

另一方面,中央财经委员会在第四次会议中,提及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推进煤炭、矿石等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并提及推广应用铁路新能源装备。中国目前还有近万台内燃机车承担运输任务,特别是一些工矿企业还在使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直流内燃机车,这些机车污染重、耗能高、噪音大,因此有淘汰更新的必要。

国家铁路局表示,会完善更新补贴政策,加快推动新能源机车推广应用,力争到2027年实现老旧内燃机车基本淘汰。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去年全国铁路客运量达38.5亿人次,增长130.4%;2024年春运量4.84亿人次,上升39%,并较2019年同期增加18.8%,反映铁路客运量已从新冠疫情的影响中恢复。

另一方面,国家铁路局2023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45亿元,增加7.5%,由于客运量创历史新高,可望带动轨交装备需求复苏持续,配合较早前国务院常务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及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在政策的鼓励下,铁路装备更新替换节奏可望加速,利好公司铁路装备业务收入增长。

刚签订高额合约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1766.HK)是中国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和解决方案供货商。最近,该公司公布价值147.8亿元的动车组高级修合约,从合约金额来看,本次公告是今年首次的高级修合约,金额已超过去年全年(2023年1月及10月分别公布高级修合约金额为70.1亿元及72.7亿元)。

事实上,中国2010年至2014年均新增动车组数量,较2007年至2009年翻倍成长,而根据国铁集团的《铁路动车组运用维修规程》,动车组以里程周期为主,时间期为辅进行检修。由于2010年开始新增的动车,正带动车组后市场维保进入上升期,加上政策配合,中国中车可望受惠,因此本行给予5.3港元的目标价,较其最近股价有超过20%的上升空间。

本文内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咏竹坊立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制造商大削产能 多晶硅产能利用率不足4成

据财新周五报道,企业正竭力扭转成本倒挂导致的亏损困局,中国多晶硅制造商已大幅削减产量,目前产能利用率不足40%。龙头企业大全新能源(DQ.US;688303.SH)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目前产能利用率维持在30%-40%区间,与行业平均水平一样。 大全及其同行的困境,源于过去两年多晶硅价格飙升时的大规模扩产。作为光伏电池核心原材料,多晶硅价格曾经历暴涨,然而产能的集中释放叠加光伏组件需求趋缓,导致价格断崖式狂跌,多数头部企业均陷入亏损泥潭。 大全的境况颇具行业代表性,财报显示,公司今年一季度多晶硅单位生产成本达每公斤7.57美元,同期销售均价仅为每公斤4.37美元,价格出现大幅倒挂。在主动减产与价格下行的双重压力下,大全收入从去年同期的4.15亿美元锐减至1.24亿美元,并由去年同期的1,55万美元盈利转为7,180万美元亏损。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向财新透露,多数生产企业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已启动限产措施。该人士强调,市场价格若要企稳回升,需经历大规模库存出清过程。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云工场主席拟售最多15%持股

IDC解决方案服务商云工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12.HK)周一公布,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计划出售最多6,900万股股份,约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5%。公司表示,此次售股预计不会影响其业务运营。 此次交易将导致控股股东Ru Y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由云工场主席兼CEO孙涛持有)所持股份从3.45亿股减至2.76亿股,其持股比例将降至60%。 云工厂成立于2021年,总部位于江苏无锡,主要从事提供IDC解决方案服务、边缘运算服务以及ICT服务及其他服务的业务。2024年,公司收入7.07亿元(9,800万美元),按年增长1.7%,净利润1,209.1万元,按年下跌13%。 工场股价在周一早盘下跌了22.5%。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招股价高低差距4成 吉宏集资最高7亿港元

跨境社交电商及纸品包装企业厦门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03.HK, 002803.SZ)周一招股,发售6,791万股,一成在香港公开发售,每股招股价介乎7.48港元至10.68港元,最高集资7.25亿港元,本周四截止认购,下周二在港挂牌。 吉宏在2016年在深交所上市,据灼识咨询,公司在2024年的内地纸制快消品销售包装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1.2%。 过去三年,公司收入为53.8亿元、66.9亿元及55.3亿元,盈利分别是1.7亿元、3.3亿元及1.8亿元。 吉宏的招股价区间相当大,若以低位定价,集资总额只有5.07亿港元,与高位定价相差超过2亿港元,高低定价的差距达42%。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商用車自動駕駛系統供應商希迪智駕正申請在港上市,市場估值90億元

“大疆教父”李泽湘的独角兽 希迪智驾势成商用自驾第一股

商用车自动驾驶系统供应商希迪智驾正申请在港上市,市场估值90亿元 重点: 希迪智驾是中国最大的商用车自动驾驶公司,市场份额近17% 过去三年持续亏损,累计蚀近11亿元   刘智恒 在中国的无人机市场,大疆几乎无人不识,这家美国政府视为洪水猛兽的企业,市场估值1,200亿元,创始人汪滔的传奇故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但更为传奇的,或许是改变汪滔命运的人,他是谁?就是汪滔在香港科技大学求学时的导师李泽湘。李教授当年除启迪汪滔思维外,更身体力行给予支持,一度担任大疆董事长,为大疆培养人才、提供管理意见,并给予人脉帮助,难怪江湖上有句传闻:"没有李泽湘就没有大疆"。 汪滔背后的男人 这位汪滔背后的男人,大疆的教父,近日向香港交易所敲门,为个人旗下一头独角兽—希迪智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递交上市申请。 公司主要业务是提供商用车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主力在于自动驾驶矿卡及物流车,另外有V2X技术,以及智能感知解决方案。 根据申请文件,希迪智驾过去三年收入分别为3,106万元、1.33亿元及4.1亿元;收入增长的同时,亏损并没改善,分别蚀2.63亿元、2.55亿元及5.81亿元。 希迪智驾虽连年亏损,但市场对其前景寄望甚殷。首先是政策支持,去年中国政府公布《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对矿山安全十分重视,肯定要加快及加强无人矿卡的发展。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智能矿卡的业务无疑具有颇大前景,需求只会日益加。 据灼识咨询资料,中国的自动驾驶矿卡解决方案行业正在迅速扩大,2024年的市场规模达到19亿元,到2030年,预计该市场将增长至396亿元,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5.3%。 孵化之神李泽湘 既然市场认同前景乐观,那谁家公司能在这条赛道上跑出,就要看谁家的科技胜人一筹,毕竟智驾企业取胜之道,技术肯定排首要之位。希迪智驾创始人李泽湘在科研上的能力、知识及经验,确实是无容置疑。在他调教指导及帮助下,先后孵化出大疆、李群自动化、海柔创新、逸动科技及云鲸智能等在科技领域举足轻重的企业;作为李泽湘的亲生儿,希迪智驾肯定是他穷尽心血去打造及发展。 事实上,希迪智驾是首家交付完全无人驾驶纯电采矿车队的中国企业,亦是内地首批推出商业化V2X产品的自动驾驶公司,希迪智驾的列车自主感知系统(TAPS),更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独立安全感知的产品。 再者,在商用自动驾驶领域,希迪智驾更加是先行者,有早着先鞭的优势。2024年按产品销售收入计,在中国自动驾驶矿卡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一,现已是行业龙头,后来者要迎头赶上并不容易。 希迪智驾的问题,始终是何时有盈利?截至去年底,公司整体收入不过4亿元,规模有限。但成本却一直居高不下,去年的销售成本约3.1亿元、行政开支达3亿元、销售开支6千万元,科研又高达1.93亿元,累计的成本远超收入所得。 公司过去两年的毛利率只有20.2%及24.7%,在讲求科技的企业来说,实在偏低。要扭亏为盈,重要一环是成本问题,而要达致经济规模效应,需要推升销量,那样才有望将成本减省及摊分下来,但相信并非短期可一蹴而就。 投资就是投人 不过,资本市场对希迪投下信心一票,在李泽湘的个人魅力下,上市前经历八轮融资,共筹得14.9亿元,估值达90亿元,即市销率为22倍。投资者份量十足,全属大神,包括有北京红杉、新鼎资本、百度风投及联想控股等。 2023年李泽湘的固高科技(301510.SZ)在深圳上市,首天股价爆升,收市报59.38元,较上市定价12元高出4倍。目前固高的预期市盈率高达250倍,市值132亿元。有固高的荣光,希迪智驾若上市,市场或许会憧憬历史可重演,因而愿意给公司一个颇高估值。 正如私募基金引为金科玉律的一句名言:"投资就是投人。"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