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9.HK 603259.SHG
Imminent US targeting casts shadow over future of WuXi AppTec

美议员推《生物安全法》拟禁止联邦机构或接受联邦资助的机构,购买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的设备与服务,药明康德等CXO企业遭点名

重点:

  • 药明康德去年上半年收入超过65%来自美国
  • 药明康德澄清从未赞助涉军项目,亦没有直接收受相关投资

    

李世达

中美竞争正从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转向“医药战“。1月26日,一则报道令中国多家CXO(医药代工)企业股价应声下跌,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跨党派提案,拟禁止美国联邦机构购买特定生物技术公司的设备及服务。对于营收主要来自美国的中国CXO企业来说,这条法案可说攸关生死存亡。

消息公布后,遭点名的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359.HK; 603259.SH)股价在A股及港股两市应声急跌,其关联公司药明生物(2269.HK)、药明合联(2268.HK)无一幸免。药明康德从25日收盘价76.2港元,三个交易日下跌26%至56.3港元;A股跌幅亦达22%;药明生物股价则跌去31%。

对于上个月才刚刚宣布大手笔回购股份的药明系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这项新法案被称为《生物安全法案》(BIOSECURE Act),由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委员会主席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等多位议员提出。法案中提到,中国寻求主导生物技术作为未来产业,且该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多次与解放军实体合作”,当局有权迫使他们交出数据。

在参议院提出类似提案的参议员罗姆尼(Mitt Romney)表示,当前中国生技公司正透过医疗检测,收集全球数百万人的基因数据,许多被抽血的美国公民,并不知道谁有权查看其DNA与敏感数据。随着生技领域发展,中国能够大幅收集这些数据,在未来中美科技战中占据上风。

法案直接点名药明康德,指其曾赞助“军民融合活动“,接受“军民融合基金“的投资,并指其同系的药明生物CEO陈智胜曾是解放军医药科技的教授之一。

对于这些指控,药明康德发布自愿性公告,指法案有关药明的内容”不恰当也不准确“,重申公司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的安全构成风险,澄清公司从未赞助过涉军项目、没有直接收受相关基金投资。

是否”极小概率事件“?

药明生物则发出澄清公告,指法案提及陈智胜有关解放军医药科技学术头衔,是2013年在唯一一次受邀讲座后,作为一种礼遇而授予,这是中国高等院校惯例。强调陈智胜没有为军事医学科学院或任何具有军事背景的机构工作过,也没有从具有军事背景的机构中获得过任何报酬。

”生物安全法只是一个反华议员的提案,到成为法律是极小概率事件,而且需要几年的时间。“陈智胜说。

陈智胜口中的”极小概率“事件,几乎推翻了公司为了挽救股价所做的努力。在公司澄清后,药明系股价仍持续下跌。

药明康德营收超过八成来自境外。根据2023年中期业绩,药明康德境外业务占总体营收的82%,美国占比超过65%,来自中国境内的收入仅占17%。药明生物也是如此,去年上半年营收有54%来自北美。

药企眼中的”富士“

药明系对于欧美药企来说,重要性就像富士康之于苹果。欧美药企负责新药研发、品牌及销售,而像药明系这类的CXO企业,则负责技术相对没那么尖端的研发、验证与生产,提供外判代工服务。顶尖药企集中在欧美,意味着中国CXO企业收入仰赖海外,很难改变。

尽管不少中国分析师认为,有关法案成功立法的可能性不高,然而随着美国总统大选临近,与中国的战略竞争将会在更多层面被检视。像药明系这样与美国企业广泛合作并掌握敏感数据的企业,势必会被推到风口浪尖。

事实上,在生物科技领域禁止中国企业的呼声,早在去年11月就已出现,当时有16个保守团体致信国会参众两院,呼吁在国防授权法案(NDAA)修正案中修法禁止与”敌对生物技术公司“,特别是中国的华大基因(300676.SH)签订合约。

总统拜登最终签署的2024年国防授权法中,与中国相关的技术合作、技术转移等受到重点关注,尤其是在新能源、生物技术、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因此无论法案最终是否成为法律,美国政府逐渐收紧与中国生物技术领域的合作,已经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政治风险不得不察

然而,有投资银行认为市场目前的反应过于激烈,摩根士丹利发表报告指出,即使该法案成为法律,亦只是限制接受联邦资金的项目外判给海外公司。药明康德作为一家高性价比的服务提供商,可于生物制药行业发展中得益。大和则称,药明生物曾于美国商务部的未经核实名单中排除,或可作为类似事件的参考,将药明生物评级由”持有“上调至”买入“。

医药研发仍是增长快速的领域,目前药明康德市盈率跌至15倍,低于药明生物的21倍,仍高于同业凯莱英(6821.HK; 002821.SZ)的7倍与泰格医药(3347.HK ; 300347.SZ)的9倍。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测,由中国医药研发服务公司提供的全球外包服务市场规模,将由2022年的1,312亿元增长到2026年的3,368亿元,年平均增幅将达26.6%。药明系与中国其他CXO企业一样,要先闯过地缘政治这一关。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峰岹科技上市首日大涨

芯片制造商峰岹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1304.HK; 688279.SH)股票周三正式掛牌,首日大涨16%,收市报139.8港元。峰岹科技通过上市集资22.6亿港元,首个交易日收盘市值达152亿港元。 香港的公开发售获得137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超额认购逾7倍。每股發行價120.5港元,共发行1,870万股股票。此次港股上市与其科创板现有上市地位形成互补。 公司专注于无刷直流(BLDC)电机控制及驱动芯片领域,此类芯片通过电磁力驱动,与传统电机存在技术差异。公司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46%至6亿元(折合8,400万美元),利润增长27%至2.22亿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果链巨头蓝思科技 上市首日午收升5%

手机玻璃供应商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13.HK; 300433.SZ)周三在港挂牌,开市升近4%报18.88港元,之后股价窄幅上落,中午收市报19.06港元,升4.8%。 公司发售2.62亿股,每股以上限18.18港元定价,录得超额认购近462倍,国际配售超额16倍,集资净额46.9亿港元。 公司引入十名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1.9亿美元,当中包括有小米旗下的Green Better、Oaktree、UBS资产、Redwood Elite及世运线路版等。 蓝思科技是苹果的主要供应商,去年收入约699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年升28.3%,盈利升近20%至36.2亿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广汽与Stellantis合资车企广汽菲克正式宣告破产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2238.HK;601238.SH)与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STLA.US)合资成立的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广汽菲克),周二宣布已由破产管理人申请法院裁定破产。管理人表示,公司已无重整及和解可能,资产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无力清偿到期负债。 广汽菲克透过管理人微信公众号披露破产清算最新进展。该公司曾凭借Jeep车型本土化生产,在中国市场取得高峰,但随后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吸引力下滑,最终陷入长期停产。 2022年10月,广汽菲克因经营不善,且实际资产无法偿还全部债务,正式进入破产程序。随后近3年里,广汽菲克拍卖了超过3,000件标的物,包括模具、试验车等。至于土地、建筑物及生产设备等核心资产已五次公开拍卖,但因无人出价而全部流拍。虽然该公司曾招募投资者重整,但一直无人问津。 广汽集团表示,此为法院及破产管理人依程序推进的正常安排,集团将尊重并支持相关工作。Jeep品牌虽已停止中国本土化生产,但牧马人、大切诺基等高端车型仍透过进口方式销售。 广汽股价周三低开,至中午休市报2.96港元,转升1.02%。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Xinzi makes thin-film packaging

营收下滑叠加行业阵痛 新子光电逆势赴美上市

尽管去年录得净亏损且营收下滑,这家薄膜太阳能封装企业仍将其纳斯达克的集资规模扩大了一倍 重点: 新子光电已递交纳斯达克上市申请,中国太阳能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之际,公司去年营收下滑 这家公司押注强劲需求,称预测数据显示,其核心薄膜太阳能产品销售额2019至2029年将翻倍有余   谭英 杭州新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XZ.US)扩大纳斯达克上市规模的举措或许令人侧目,尤其考虑到其疲弱的财务状况,以及美国投资者对中国企业日益增强的戒心。 当众多中国企业蜂拥赴港上市,这家规模较小的太阳能薄膜制造商却选择纳斯达克。公司今年3月首次递交赴美上市申请,最新披露显示,新子光电拟将发行量提高150%,从原定的150万股增至380万股,潜在市值上限达1.16亿美元。 新子光电是薄膜产品市场的利基企业,专攻标准太阳能组件保护封装材料。此类薄膜亦可安装在窗户,及其他透明物质表面发电,但其光电转化率通常低于传统太阳能板。 招股书援引第三方研究称,去年其薄膜产品全球销售额达99亿元人民币(14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增至155亿元,这一增长趋势或是新子光电扩募的信心来源。目前,公司聚焦江苏宿迁经济开发区的客户,涵盖行业龙头天合光能(688599.SS)。 新子光电披露,上述开发区的企业年产太阳能板可达40吉瓦,即年产4亿平方米太阳能板,对应需耗8亿平方米共挤膜作封装材料。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太阳能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目前产能或大量闲置,但过剩局面将随时间而缓解。 鉴于产品需求增长预期,新子光电计划新建8条共挤膜封装生产线。自2022年启动出口业务,公司重点开拓越南市场,该国已成为中国太阳能制造商规避西方关税的热门地。 若成功上市,新子光电将成为继斯凯蒙太阳能3月挂牌后,第二家登陆纳斯达克的中国光伏企业。斯凯蒙太阳能上市以来股价已下跌35%,这对新子光电不是好兆头。 过去三年,新子光电业务表现也乏善可陈,营收从2022年的3,800万美元持续下滑至2023年的3,280万美元,去年更跌至2,500万美元。期内,利润从2022年的180万美元,到去年亏损340,050美元。 与业内同行相似,新子光电正承受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下行压力,目前多数企业处于亏本生产状态。公司两大核心产品——透明、白色EVA(聚乙烯醋酸乙烯酯薄膜)薄膜及POE(聚烯烃弹性体),去年平均售价分别下跌26%和21%。 业务渐趋稳定 积极信号是,新子光电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2,900万美元降至去年的2,250万美元,降幅达23%。去年上下半年营收也保持稳定,上半年销售额1,260万美元,下半年微降至1,250万美元。同期业绩明显好转,上半年亏损70万美元后,下半年实现36万美元盈利。 新子光电称,2023年公司是全球第九大透明光伏封装薄膜制造商。当前,行业龙头福斯特(603806.SH)市值为367亿元人民币,市销率(P/S)维持在2.07的较高水平。若采用同等估值,新子光电市值仅5,000万美元,远低于其7,500万至1.12亿美元的估值区间。 中国掌控全球超80%的光伏供应链,因而易受美国等国保护性关税冲击。但当前产业最大症结在于产能过剩,源于前几年厂商为应对预期需求而大肆扩产。近期在上海举行的行业论坛上,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表示,去年全行业亏损总额达400亿美元,多数制造商现仍处于亏损状态。 今年2月,发改委召开线上会议,呼吁禁止新增产能。禁令虽未落地,高纪凡倡议通过兼并重组与减产推动行业整合。 尽管近年行业阵痛,太阳能无疑代表未来潮流趋势。能源智库Ember数据显示,太阳能装机量每三年倍翻,2024年贡献全球电力需求增量的40%。行业协会SolarPowerEurope称,2024年全球装机量增长33%,突破2太瓦,但今年增速预计放缓至10%。 增速放缓部分归因于美国市场波动,其约占全球光伏市场8%的份额。去年,美国新增装机量50吉瓦,创历史纪录,较2023年增长21%。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逐步取消新增光伏装机补贴,未来数年恐难复制此增长态势。 新子光电计划以每股4至6美元定价,按中位数计算可募资约1,900万美元。部分资金将用于扩产及培育出口业务。公司客户结构持续优化,最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55%降至去年的32%。 归根结底,新子光电在中国庞大的光伏生态中体量有限,近三年营收盈利持续波动。不过,当前其经营渐趋稳定,增发目标的实现或表明有投资者看好公司前景。最终,需由华尔街主流投资者判定,他们是否认同前述乐观预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