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9.HK 603259.SHG
Imminent US targeting casts shadow over future of WuXi AppTec

美议员推《生物安全法》拟禁止联邦机构或接受联邦资助的机构,购买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的设备与服务,药明康德等CXO企业遭点名

重点:

  • 药明康德去年上半年收入超过65%来自美国
  • 药明康德澄清从未赞助涉军项目,亦没有直接收受相关投资

    

李世达

中美竞争正从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转向“医药战“。1月26日,一则报道令中国多家CXO(医药代工)企业股价应声下跌,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跨党派提案,拟禁止美国联邦机构购买特定生物技术公司的设备及服务。对于营收主要来自美国的中国CXO企业来说,这条法案可说攸关生死存亡。

消息公布后,遭点名的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359.HK; 603259.SH)股价在A股及港股两市应声急跌,其关联公司药明生物(2269.HK)、药明合联(2268.HK)无一幸免。药明康德从25日收盘价76.2港元,三个交易日下跌26%至56.3港元;A股跌幅亦达22%;药明生物股价则跌去31%。

对于上个月才刚刚宣布大手笔回购股份的药明系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这项新法案被称为《生物安全法案》(BIOSECURE Act),由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委员会主席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等多位议员提出。法案中提到,中国寻求主导生物技术作为未来产业,且该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多次与解放军实体合作”,当局有权迫使他们交出数据。

在参议院提出类似提案的参议员罗姆尼(Mitt Romney)表示,当前中国生技公司正透过医疗检测,收集全球数百万人的基因数据,许多被抽血的美国公民,并不知道谁有权查看其DNA与敏感数据。随着生技领域发展,中国能够大幅收集这些数据,在未来中美科技战中占据上风。

法案直接点名药明康德,指其曾赞助“军民融合活动“,接受“军民融合基金“的投资,并指其同系的药明生物CEO陈智胜曾是解放军医药科技的教授之一。

对于这些指控,药明康德发布自愿性公告,指法案有关药明的内容”不恰当也不准确“,重申公司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的安全构成风险,澄清公司从未赞助过涉军项目、没有直接收受相关基金投资。

是否”极小概率事件“?

药明生物则发出澄清公告,指法案提及陈智胜有关解放军医药科技学术头衔,是2013年在唯一一次受邀讲座后,作为一种礼遇而授予,这是中国高等院校惯例。强调陈智胜没有为军事医学科学院或任何具有军事背景的机构工作过,也没有从具有军事背景的机构中获得过任何报酬。

”生物安全法只是一个反华议员的提案,到成为法律是极小概率事件,而且需要几年的时间。“陈智胜说。

陈智胜口中的”极小概率“事件,几乎推翻了公司为了挽救股价所做的努力。在公司澄清后,药明系股价仍持续下跌。

药明康德营收超过八成来自境外。根据2023年中期业绩,药明康德境外业务占总体营收的82%,美国占比超过65%,来自中国境内的收入仅占17%。药明生物也是如此,去年上半年营收有54%来自北美。

药企眼中的”富士“

药明系对于欧美药企来说,重要性就像富士康之于苹果。欧美药企负责新药研发、品牌及销售,而像药明系这类的CXO企业,则负责技术相对没那么尖端的研发、验证与生产,提供外判代工服务。顶尖药企集中在欧美,意味着中国CXO企业收入仰赖海外,很难改变。

尽管不少中国分析师认为,有关法案成功立法的可能性不高,然而随着美国总统大选临近,与中国的战略竞争将会在更多层面被检视。像药明系这样与美国企业广泛合作并掌握敏感数据的企业,势必会被推到风口浪尖。

事实上,在生物科技领域禁止中国企业的呼声,早在去年11月就已出现,当时有16个保守团体致信国会参众两院,呼吁在国防授权法案(NDAA)修正案中修法禁止与”敌对生物技术公司“,特别是中国的华大基因(300676.SH)签订合约。

总统拜登最终签署的2024年国防授权法中,与中国相关的技术合作、技术转移等受到重点关注,尤其是在新能源、生物技术、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因此无论法案最终是否成为法律,美国政府逐渐收紧与中国生物技术领域的合作,已经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政治风险不得不察

然而,有投资银行认为市场目前的反应过于激烈,摩根士丹利发表报告指出,即使该法案成为法律,亦只是限制接受联邦资金的项目外判给海外公司。药明康德作为一家高性价比的服务提供商,可于生物制药行业发展中得益。大和则称,药明生物曾于美国商务部的未经核实名单中排除,或可作为类似事件的参考,将药明生物评级由”持有“上调至”买入“。

医药研发仍是增长快速的领域,目前药明康德市盈率跌至15倍,低于药明生物的21倍,仍高于同业凯莱英(6821.HK; 002821.SZ)的7倍与泰格医药(3347.HK ; 300347.SZ)的9倍。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测,由中国医药研发服务公司提供的全球外包服务市场规模,将由2022年的1,312亿元增长到2026年的3,368亿元,年平均增幅将达26.6%。药明系与中国其他CXO企业一样,要先闯过地缘政治这一关。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不同集团通过上市聆讯 拟本月底启动IPO

据国内媒体报道,高端婴童用品制造商不同集团于周四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为其本月底启动IPO铺平道路。 根据周四向港交所提交的最新招股说明书显示,中信证券与海通国际担任承销商,但不同集团尚未公布具体募资目标。 据更新文件披露,该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25%,由上年同期的5.82亿元增至7.26亿元;同期毛利率自50.2%降至49.3%。同期利润按年增长72%,从2,820万元增至4,850万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安踏计划未来三年东南亚开千家门店

运动服装制造商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2020.HK)周四在新加坡一场活动上表示,未来三年计划在东南亚开设1,000家门店。安踏将东南亚总部设在新加坡,未来逐步拓展至南亚、澳洲及新西兰等周边市场。 安踏表示,今年上半年,安踏品牌海外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50%,主要受惠于东南亚市场增长,以及在美国和中东的新线下业务启动。在中东和北非,安踏零售网络已覆盖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埃及和肯尼亚等市场。另外,公司即将于9月在美国比佛利山开设美国首家旗舰店,推动进一步扩张。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收入增加14.3%至385.4亿元(54.1亿美元),经调整纯利增加7.1%至65.97亿元,毛利率下跌0.7个百分点至63.4%。截至6月底,集团共拥有逾13,000间门店。 安踏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93.8港元,转跌1%。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ello Group does dating

新增“AI恋爱军师”功能 挚文集团盼重燃网络交友热情

这家主打交友应用的头部公司近日推出人工智能辅助功能,为用户提供搭讪建议,试图在历经五年收入下滑后重拾增长势头 重点: 挚文集团二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6%,延续了自2020年以来的持续下滑趋势,同期公司更意外录得季度亏损 该公司海外业务近期表现亮眼,营收占比从去年同期的不足10%升至二季度的17%    阳歌 经典文学人物“大鼻子情圣”(Cyrano de Bergerac)式的求爱手法,能否终结挚文集团(MOMO.US)长达五年的营收困局?本周公布的最新财报,对此难以判断。这家公司二季度收入延续跌势,自2020年起的下行通道仍未扭转。 不过,管理层透露,核心产品陌陌App新增的AI恋爱助攻功能初显成效。该功能与十九世纪法国戏剧《大鼻子情圣》中,提供恋爱指导代写情书的桥段异曲同工。二季度上线的“AI招呼”功能,可协助男性用户生成个性化问候语。 该公司首席运营官张思川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解释:“在运用AI技术优化破冰体验基础上,我们正测试会话中实时内容推荐功能。该功能提升多轮对话发生率与聊天深度,对用户留存产生积极作用,助力陌陌稳定基本盘。” 这一方案对不善言辞的中国年轻男性颇具吸引力。在应试教育传统下,男性在青少年时期普遍缺乏情感经验。但至少目前,这项创新尚未遏制挚文集团的收入下滑,反观其他经历相似困境的消费类企业,近几个季度营收已逐步企稳。 今年一季度,挚文集团收入仅微跌1.5%,创近年最佳表现,复苏曙光初现。然而,最新财报显示,二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6%至26.2亿元(约合3.6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6.9亿元。 颓势或延续至三季度,公司预计营收介于25.9亿至26.9亿元,意味区间下限同比降3.2%,上限则微增0.6%。更令人失望的是,管理层预警当前少有的亮点海外业务,增速或将在三季度放缓。 最后一重打击是,这家公司逾三年来首次录得季度净亏损,但该意外状况似与后文将谈及的一次性支出相关。 财报发布后三日,挚文集团股价累跌7.3%,年内涨幅几近回吐。尽管其52周累计涨幅仍有17%,但远逊于同期iShares MSCI中国ETF近60%的涨幅,中概股在此期间集体走强。 昔日的资本宠儿 挚文集团原名陌陌(源自核心应用名称),曾被誉为中国版“Tinder”而备受资本追捧。近年,公司业务从早期约会功能延伸至主流婚恋市场,新增AI恋爱辅助功能即是明证。 经过多年强劲增长后,2018年并购“探探”使其深陷泥淖,近五年始终着力破局。叠加疫情期间社交活动萎缩,用户居家防疫,导致陌陌核心业务重挫。 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引发消费谨慎情绪,陌陌主营收入来源虚拟礼物购买力受到抑制。公司归因“消费疲软”致陌陌App增值服务二季度同比下滑11%至18.5亿元,约占总营收70%。 陌陌App付费用户二季度环比下滑约15%至350万,探探同期减少约10%至74万。 海外业务成近期少有的亮点。该业务营收同比激增73%至4.42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从上年同期的9.5%跃升至17%,中东地区表现尤为强劲。但管理层预警,因扩张策略转趋保守,三季度增速或降至60%区间中段。 当期,成本费用同比缩减2.1%,基本匹配收入降幅。但公司意外录得1.39亿元净亏损,为2021年以来首次季度亏损,主因是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派息相关的一次性税费计提。 分析师及投资者对挚文集团分歧显著,普遍观望其国内业务拐点。雅虎财经调查的八位分析师中,六位维持“买入”评级,一位建议“持有”,一位将之评为“弱于大盘”。该公司11倍市盈率显著低于Match Group(MTCH.US)与Bumble(BMBL.US)等同业19倍的平均水平。 国内逆风叠加海外业务扩张期潜在竞争,市场对挚文集团预期低迷。最新AI功能虽具想象力,或可重燃资本关注,但同业跟进将使技术优势弱化。更严峻的是,国内经济疲软导致的消费需求萎缩,非企业一己之力可逆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enasic IPO

胎压有数盈利未明 琻捷电子要测试市场温度

凭借传感SoC的技术突破与政策红利,琻捷电子正以高增长之姿敲响港交所大门 重点: 过去三年,公司收入由1亿元增至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3% 胎压监测SoC占公司收入约60%    李世达 在汽车世界里,最不被人注意的零部件,往往承担着最重要的角色。胎压检测装置、电池温度监测,往往能在危急时刻避免严重意外的发生。这些关乎安全的资讯,全仰赖隐身于轮胎或电池之中的传感芯片。 汽车传感芯片制造商琻捷电子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SENASIC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近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准备在香港资本市场寻求新的发展契机。 琻捷是一家专注于传感SoC(System on Chip)的半导体企业。SoC是一种将处理器、记忆体、通信模组及感测电路等多种功能整合到单一芯片上的设计。它的优点是体积小、功耗低、性能高,常用于手机、汽车电子与物联网设备中。 琻捷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领域,尤其是胎压监测系统(TPMS)与电池管理系统(BMS)。申请文件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琻捷在2024年已是全球第三大、全中国第一大的无线汽车传感SoC供应商,市场份额达7.3%。 可想而知,这家公司的崛起,仰赖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几个趋势。 首先是新能源车的快速渗透。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对电池安全的要求不断提升。中国在2020年推出强制性标准,要求电池在热失控前能及时预警;而2026年即将生效的新规更进一步要求,在热失控后至少两小时内不得燃烧或爆炸。琻捷正是全球首批量产电池保护SoC(BPS SoC)的公司之一,抢先卡位这一政策红利。 时势造英雄 另一大趋势是汽车智能化与无线化。传统上,车内大量数据依靠线束连接,既增加成本也影响可靠性。无线电池管理系统(wBMS)的出现,有望彻底改变格局。根据行业预测,wBMS市场在2026年至2030年的年均增长率或高达270%以上。琻捷已提前推出符合新标准的产品,并开始在2025年录得wBMS相关收入,未来有望在这片蓝海市场夺得先机。 同时,中国汽车行业的“内卷”氛围也为琻捷提供了机遇。当车企陷入价格战压力时,对于性价比更高、供应安全性更强的本土半导体供应商需求反而提升。琻捷作为唯一能大规模供应TPMS SoC的中国企业,成功打入前十大整车厂的供应链,具备了不可忽视的替代效应。 这些趋势反映在公司的业绩上,呈现出惊人的增长速度。2022年,琻捷的收入为1亿元,至去年已攀升至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3%。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进一步增至1.7亿元,同比增长27.1%。毛利率亦逐步改善,由15.4%升至27.1%。 拆解收入结构可以发现,胎压监测SoC仍是最大支柱。2024年,这类产品收入占比达60%,2025年上半年维持在58%左右。BMS SoC收入贡献相对波动,但随着新能源车标准收紧,未来潜力巨大。USI SoC则在底盘、空调、制动压力等传感场景中广泛应用,长期维持约25%的收入占比。 成本压力抑制利润 然而,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短期内仍可能持续。申请文件显示,2022年,公司净亏损已达2.1亿元,至去年则维持在3.5亿元左右。今年上半年,公司依然录得约1.4亿元的亏损。 管理层解释,亏损一方面源自业务规模尚未放大到能摊薄固定成本,另一方面来自每年约3至4亿元研发经费,车企的成本压力也压缩了利润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剔除金融工具估值波动、股份支付以及商誉减值等非经常性因素,公司的经营亏损其实已有收窄迹象。2022年的经调整亏损约为8,360万元,到2025年上半年则减至约1,570万元。这意味着,随着收入持续扩张和毛利率改善,琻捷的盈利拐点或许并非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