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控股和新高教集团公布截至8月的上一财年营收,增幅均介乎25%30%之间

重点:

  • 得益于利好政策和经济形势,中教控股上一财年营收增长29%,利润上升31.5%
  • 新高教集团上一财年收入增长24.6%,但因成本激增,且招生人数略有下降,利润仅录得6.5%的增幅

阳歌

各种因素叠加而成的“完美风暴”,推动了中国职业教育行业的增长,其中包括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增速放缓的经济,后者促使更多年轻人推迟就业,转而选择继续教育。

这股浪潮提振了中国的民办职业教育机构,包括中国教育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839.HK)和中国新高教集团有限公司(2001.HK)。两家公司都在本周公布了截至8月的上一财年业绩。在公布最新数据后的两个交易日,两家公司股价上涨逾6%,反映出了普遍的乐观情绪。

尽管在某些方面非常相似,尤其是强劲的营收增速,但也有一些关键的差异表明,两家企业既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就此而言,中教控股似乎比新高教集团略胜一筹。这体现在两家公司的市盈率上。中教控股当前的市盈率约为13倍,而新高教集团的市盈率是6倍。

我们稍后会进一步探讨两家公司之间的差异。但首先,我们会从宏观层面开始,分析职业教育为何是少数在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情况下,似乎仍处于有利地位、能够繁荣发展的行业之一。这是因为,眼下就业市场的形势确实非常糟糕,青年人失业率在20%左右。

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时,最先想到的办法之一便是继续教育,学习新技能,以便在最后真的进入就业市场时更具竞争力。

中教集团在最新财报中提到了这一现象,指出中国2021年和2022年高考人数持续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1,078万和1,193万。该公司称,其2022/23学年国内注册新生人数71,000人,同比大增48%。

同时,职业教育机构也受益于大力支持该行业的政府政策。这种支持对在中国做生意而言非常重要,因为它往往会开启享受直接或间接的政府援助大门,从财政补助到新业务快速获批,不一而足。

另一方面,缺少这种支持也可能会给一个行业带来灭顶之灾,正如去年政府突然禁止民办企业提供K-12学科类课后辅导服务时,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这个突然的转变实际上扼杀了整个行业。眼下,这些公司正在奋力寻找其他商业模式。

相比之下,职业教育公司的境况相当不错,至少目前是这样。鉴于经济可能在接下来的至少几年里进一步放缓,而这类学校像“海绵”一样吸收失业的年轻人,并让他们忙碌起来,我们完全可以预计,民办职业学校至少在接下来的几年应该会继续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策支持

在两份财报中,中教控股较为乐观,还大谈积极的政策环境——这也反映出公司的强劲表现。为了印证这个趋势,它还引用了国务院2021年10月下发文件中的表述——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它更进一步指出,今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国家鼓励、指导、支持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学校”。

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放缓对其前景的提振下,中教控股最近一个财年的收入增长29%,至47.6亿元,而中国新高教集团在同期的收入增长了大致相当的24.6%,达到22.6亿元。

但它们的相似之处似乎仅限于收入。根据我们前文提到的数据,中教控股的注册新生人数似乎在飙升,但新高教集团的情况似乎并非如此。后者表示,在2022/2023学年,总在校生人数140,535人,较一年前的143,764人略有下降,逆转了前一年14.4%的增长。它没有给出详细的解释,仅表示新生人数“稳健增长”,生源结构“进一步优化”,集团持续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

新高教集团正在进行的明确调整,在报告的多处地方都得到了体现,包括最近一个财年的毛利率从一年前的44.6%降至39%。毛利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公司的销售成本上升了42%,远高于其24.6%的收入增长,这是营销成本大幅增长所致。

因此,新高教集团最近一个财年的利润仅增长了6.5%,至6.3亿元。相比之下,中教控股的利润增长了31.5%,至19.4亿元,与同期29%的收入增长大致相当。后者没有提供毛利率数据,但它的毛利率占收入的比例为58%,与上一年基本持平。

总而言之,新高教集团似乎存在一些问题,它正在设法解决,以充分利用目前对职教机构非常有利的经济和政策环境。如果能够很好地做到这一点,随着它与中教控股等同行估值差距缩小,股票可能会有一个相当大的上升空间。不管怎么说,可以肯定的是,除非股市出现重大的动荡,否则这类股票在未来两三年内可能都会稳步增长。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ATRenew files ESG report

万物新生加码ESG承诺 制定减排目标

公司去年二手产品销售增长,推动年收入增长26% 重点: 万物新生去年处理、销售了超3,530万件二手智能手机及其他二手商品,23年销售量为3,230万件 公司设定了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希望在2030年前将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量较2024年水平削减35%,范围三排放量削减50%    梁武仁 在ESG(环境、社会和管制)领域,万物新生(RERE.US)天生占据有利地位。作为一家专业回收公司,它通过业务增长即可减少污染——这正是ESG中的“E”。公司的年度ESG报告详细阐述其如何减少污染,以及在此过程中如何助力打造绿色环境。 公司去年处理、销售了超过3,530万件二手商品,23年销售量为3,230万件,驱动2024年的营收增长26%,达到163亿元(约23亿美元)。公司指出,为扩展其回收产品类型,2022年启动的 “多品类”战略在去年获得“强劲势头”,其多品类回收门店数量增加了一倍多。 在电子产品回收这个传统优势领域之外,多品类业务将回收范围扩展至名牌箱包、黄金乃至名酒等其他消费品回收领域,这些物品如果不进行回收的话,很可能会被当成垃圾处理。 万物新生还拓展了以旧换新服务,以配合国家通过补贴及其他激励措施鼓励以旧换新,进而提振消费的计划。截至去年底,公司在中国拥有超过1,800家线下门店,其中超过650家提供多品类回收服务。 技术无疑是公司的重要赋能因素。具体而言,它使用人工智能检测二手产品,以简化运营并确保结果更加一致。 回收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原因有多重。以万物新生的核心回收产品——手机为例:这些设备含有大量化学物质,不当处置会使有害物释放到环境中。 丢弃旧手机同时意味着购买新机,导致稀土等资源的大量消耗,而目前的稀土资源短缺正在影响全球市场。开采此类矿物也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为生产过程往往伴随森林砍伐和水污染。同时,制造及运输新手机会释放温室气体,这正是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早在2022年,WEEE(废弃电子电气设备)论坛估计,当年将有约53亿部智能手机被弃置,相当于当时总拥有量的近三分之一。尽管没有更新的数据,但由于电子设备整体回收率较低,估计近年来弃置手机的数量还在增长中。依据另一项同样源于2022年的预测,因为不足2%的设备被回收,仅中国报废智能手机数量将在2025年达到60亿部。 废弃手机仅仅是日益增长的电子废弃物(e-waste)中的一小部分。有数据估计,电子废弃物年总量约4,000万吨,仅约12.5%被回收。其余被填埋或焚烧,均对环境造成危害。 电子废弃物 电子废弃物管理是万物新生为ESG中的“E”部分做出贡献的另一领域。公司称,去年通过环保方式处置13.7万台电子设备,使电子废弃物污染减少21.9吨,高于2023年的17.8吨。 除这些成就外,万物新生正主动致力减少自身碳足迹,这是在ESG中实现“E”目标的另一关键环节。 公司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在2030年前将“范围一”(Scope 1)和“范围二”(Scope 2)排放强度——即单位经济产出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24年水平降低35%。万物新生目前未产生任何“范围一”排放,即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reenhouse Gas Protocol)下由其拥有或控制的源头排放的二氧化碳。因此,实际运作中,公司着力于大幅削减通过采购电力产生的“范围二”排放。 公司还以2024年为基准,期望在2030年前将“范围三”(Scope 3)排放量减半。此类排放间接源于多种来源,例如用于配送及员工通勤的交通运输。 这些目标是公司未来大目标中的一部分——整体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并在随后三十年内达成碳中和,契合国家规划。尽管实现减排或有挑战,万物新生仍专注于通过技术手段提升能源效率。虽然其在2022年至2023年成功将“范围二”排放强度从0.30降至0.28,但我们注意到去年该数字回升至0.31。未来五年维持下降轨迹需持续努力,才能达成“范围二”减排目标。 万物新生对环境承诺相当明确:仅其持续披露“范围三”排放这一点便是掷地有声。此类数据因需追踪估算多种排放源,且整合过程复杂繁琐,故鲜有公司愿意披露。两年前,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其气候披露要求的原提案中纳入强制“范围三”排放披露;但遭到许多公司反对,导致SEC最终从正式规则中剔除。 万物新生亦在改进ESG中的其他领域,其风险管理委员会采取包括主动识别潜在问题在内的各种措施。 这些努力也得到了第三方的认可——标普全球企业可持续性评估(The…

简讯:上市不足两年 优必选第五次配股

机器人制造商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0.HK)周二公布, 配售3,015.5万新股,相当扩大已发行股本的6.4%,每股配售价82港元,较周一收市价折让9.1%。 集资所得净额约24.1亿港元,将用于业务运营及发展、偿还集团相关金融机构授信业务下的款项。 优必选自2023年12月上市以来频频在市场集资,之前四次配售共集资19亿港元,连同是次配售,共集资达43亿港元。 优必选周二开市跌3.6%报87港元,股价持续向下走,中午收市跌近6%报85.15港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旭未来料中期扭亏赚六亿 公司拟更名为“贪玩”

网络游戏发行商中旭未来(9890.HK)周一公布,预期今年上半年录得净利润介乎6亿元(8,400万美元)至7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约3.85亿元,实现大幅扭亏为盈。 公司表示,业绩反转主要受益于金融资产的公平值收益增加,旗下游戏产品组合逐步进入成熟期,品牌效应显著提升,有效降低了获客成本,加上人工智能技术在素材生成及投放模型优化方面发挥作用,进一步压缩了营销费用率,带动游戏业务利润提升。 同时,公司董事会建议将英文名称由“ZX Inc.”更改为“Tanwan Inc.”,中文名称由“中旭未来”更名为“贪玩”,以更准确体现核心品牌“贪玩游戏”于市场的认知度与价值。董事会相信,此举将进一步巩固品牌形象,符合公司及股东整体利益。 公司股价周二高开15%,其后升幅收窄,至中午休市报15.26港元,升4.52%。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美图料上半年盈利增达七成

美图公司(1357.HK)周一称,受核心影像、视频和设计产品业务快速增长推动,预计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利润同比涨幅65%至72%。该利润指标剔除了特定非现金及非经营性项目影响。 美图表示:“该业务具高毛利率,且在整体收入的占比持续扩大,带动本集团整体毛利和毛利率同比增长。同时,得益于本期间综合运营费用增幅低于毛利增幅,令经营杠杆效应上升,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美图股价周二低开,但随后扭转颓势,早盘上涨0.54%至11.24港元。该公司股价今年以来已上涨近三倍。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