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76.HK
Shiyue Daotian welcomes a bumper harvest as revenue from corn products jumped up by more than five-fold

玉米产品热销成为去年十月稻田业绩的最大亮点,也突显品牌在健康食品趋势下的转型潜力

重点:

  • 去年公司录得净利2.04亿元,成功扭亏为盈
  • 公司玉米产品收入按年激增5.3倍至8.15亿元

 

李世达

十月是收成的季节,中国人说:“金秋十月”,形容秋天谷物成熟低垂,一片金黄的丰收景象。来自中国东北、以十月为名的十月稻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676.HK),近日公布的年度业绩报告,就呈现了一幅丰收的景色。

民以食为天,随着中国消费市场逐步迈向质量与健康导向,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吃得饱”,而是更加关注“吃得好、吃得安心”,带动了中高端大米与粗粮产品的快速兴起。凭借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优势,十月稻田将东北大米品牌化,并通过电商平台等多种销售渠道,将东北大米卖向全国,成为网红“高端大米”品牌。

根据年报去年公司收入57.45亿元,同比增长18%;录得净利2.04亿元,相较去年同期亏损6,486万元成功扭亏为盈,毛利率则由2023年的12.7%增加至去年的17.7%。其中,公司收入约69.9%来自大米销售,去年大米产品收入按年增长4.8%至40.14亿元。

玉米产品爆发式增长

不过,真正带动公司业绩实现扭亏为盈的,是玉米。根据年报,去年玉米产品收入由2023年的1.3亿元按年大增5.3倍至8.15亿元,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亦由2023年的2.7%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14.2%,玉米品类的快速增长格外抢眼。

随着健康意识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全谷物食品、营养均衡的饮食持续增加。玉米凭借低脂肪、高纤维的优点,日益受到消费者欢迎,正成为国民餐桌上的新主食。公司便针对这一趋势进行玉米品类创新,把带有“传统主食”“健康粗粮”标签的玉米转向轻食化、零食化方向,切换到全新的快消品赛道。

在此趋势下,十月稻田推出玉米棒、玉米段、玉米粒以及黄糯玉米、白糯玉米、鲜食水果玉米等30多款玉米产品,其中光是“黄糯玉米”单品,在抖音平台上截至2025年3月的累计销量就超过1,300万单。

销售渠道结构调整

此外,十月稻田能够在一众国营企业和老字号品牌间突围而出,靠的是与众不同的销售渠道。十月稻田赶上电商崛起的大潮,与电商及网红合作,透过直播电商渠道与更多消费者接触。品牌逐渐为人熟知后,十月稻田也开设网上自营店。

年报显示,去年公司来自电商平台的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58.4%,下降到41.6%,在线自营店的收入占比则从9.6%提升至21.1%,同时超商渠道的收入也由13.4%增加到17.6%,显示公司的销售正逐渐多元化,不再依赖单一渠道,也带动公司去年毛利增加64.8%至10.2亿元,毛利率上升5个百分点至17.7%。

不过,尽管业绩有所改善,十月稻田仍面临一些潜在风险。首先,占收入近七成的大米,成长渐渐乏力,原因是大米市场饱和及进口大米增加,去年大米收入增速4.8%已属较好表现,公司正持续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中高端大米产品的销售比重。而靠玉米产品支撑增长,可能导致业绩波动风险增加。

其次,部分投资项目如入股茶百道(2555.HK),已令公司出现亏损。去年半年报显示,十月稻田在4月23日茶百道挂牌当日,斥资3.6亿元获得茶百道2,232.34万股,折合每股购入价与茶百道的发行价17.5港元基本一致,谁知道茶百道“上市即巅峰”,首发当日就跌了38%,随后股价一路下跌,这笔投资至今已赔掉约1.6亿元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半年报中将茶百道列入重大投资项目,但在年报中却未提及。

竞争层面看,金健米业(600127.SH)、北大荒(600598.SH)等拥有强大的产地与国资背景优势,但品牌调性偏向传统,与当代消费者连结能力较弱。而三只松鼠(300783.SZ)、良品铺子(603719.SH)等新兴食品品牌有更强的电商优势与高认知度,但在主食类产品上较欠缺。

目前十月稻田市盈率约为29.5倍,高于北大荒的22.4倍及三只松鼠的28.4倍,显示市场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保有一定的信心。十月稻田所处的预包装主食市场正处于升级转型阶段。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健康属性与品牌形象,十月稻田是具有一定品牌积累与供应链基础的企业,如果能进一步强化与消费者的互动连结、优化产品结构,相信具备较大成长潜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华润建材华润饮料计划迁册香港

国企华润集团旗下两家香港上市公司周五宣布,计划将公司注册地从开曼群岛迁至香港。 华润建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1313.HK)和华润饮料(控股)有限公司(2460.HK)均发公告,披露公司援引今年5月23日在香港生效的政策,將公司迁回香港。 华润饮料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已在联交所主板上市并在香港设立主要营业地点,迁册后可减少跨国合规的复杂性,精简法律实体架构,有效减少多司法管辖区带来的成本。” 许多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常以开曼群岛为注册地,部分原因是中国对其外国所有权的限制。 华润建材开市持平,中午收报1.78港元;华润饮料开盘后涨0.36%,中午收报11.09港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美团Keeta进军迪拜 40天拓展第三个中东市场

外送服务巨头美团(3690.HK)周六透过官方微信宣布,其国际外卖品牌Keeta于当地时间上午11时正式在阿联酋迪拜启动营运。这是Keeta继8月进入卡塔尔、9月登陆科威特后,40天内开拓的第三个中东国家外卖市场。阿联酋亦成为美团在中东海湾地区的第四个战略落点。 公司表示,Keeta在迪拜的启动,是美团“零售+科技”战略的又一实践。迪拜同时成为美团无人机配送品牌Keeta Drone的首个海外站点。未来,Keeta将依托美团积累的高效履约能力,打造“地面+低空”双履约网络,推动即时零售服务的规模化落地。 2023年5月,美团在香港推出KeeTa国际外卖品牌,并于去年9月在沙特阿拉伯营运。根据公司中期报告,KeeTa在沙特的营运已拓展至20个城市。KeeTa所属的“新业务”板块,第二季度收入265亿元(37.14亿美元),同比增长22.8%,经营亏损19亿元,同比扩大43.1%。 美团股价周一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02.4港元,升1.79%。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白云山斥7.5亿 购南京医药1成股权

药企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874.HK, 600332.SH)周日公布,透过旗下的广药二期基金,购入南京医药(600713.SH)11.04%股权,作价7.49亿元。 南京医药以医药批发、医药零售,医药“互联网+”及医药第三方物流为主营业务,网络覆盖江苏、安徽、湖北、福建及昆明市,公司早于1996 年已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白云山指出,通过双方在资本层面、分销管道建设、及中医药领域等合作,优化公司在华东区域布局,增强公司医药业务竞争优势,并带动医药制造业务增长,持续推动发展。 周一白云山开盘微升0.4%报18.05港元,公司今年以来股价在15至19港元间波动。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road-Ocean Motor: veteran motor maker champions new energy in Hong Kong listing push

电机老兵逐梦新能源 大洋电机叩关港股

从生产车库门遥控器到新能源车电机,净利三年翻倍的大洋电机也来到港股市场赶集 重点: 在全球HVAC电机市场市占率排名第二,在中国与北美市场稳居第一 公司A股股价过去一年飙升143%,市值逼近285亿元   李世达 有没有想过,你家车库门的遥控器,和你电动车动力总成,再到你家空调的压缩机,可能都是由同一家公司生产?这家公司不是什么家喻户晓的国际品牌,而是一家来自中国广东中山的电机制造商——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002249.SZ)。 在深交所上市已逾15年的大洋电机,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准备登陆香港资本舞台。 成立于2000年的大洋电机,从传统电机业务起家,如今却横跨暖通空调(HVAC)、汽车电驱动系统乃至燃料电池等,产品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以收入计,公司在2024年已跻身全球第二大第三方HVAC电驱动解决方案供应商,在中国和北美市场位居第一。 两条腿走路 公司主要可分两大业务,一是建筑与家居电器电机制造,2024年收入70.8亿元,占比58.4%。其中暖通空调(HVAC)电机贡献超过55%,产品涵盖大型中央空调压缩机、车库门开启器、通风系统风机等。 另外则是汽车动力总成及零部件业务,2024年收入50.2亿元,占比41.5%,当中传统起动机与发电机占25.8%,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零部件占15.7%。 大洋电机的发展呈现“两条腿走路”,HVAC电机需求稳定,属于刚需消费与基建类市场,能提供稳定现金流;另一方面,汽车电驱业务与新能源汽车深度挂钩,为公司带来成长故事。 从财务数据看,大洋电机的收入表现较为平稳,利润则在近年开始飙升。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由109.3亿元增至12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仅约5%。然而,同期净利润却由4.27亿元飙升至8.88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44%。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再增34.6%,达6.02亿元。 这背后反映其盈利能力的改善,毛利率自2022年的19.3%升至2024年的22.2%,净利润率也由3.9%跃升至7.5%,展现出成本控制与产品组合优化的成果。另外,占比持续维持在45%左右的海外收入,毛利率普遍高于中国市场。 全球化布局超前 相比许多仍局限于国内市场的中国制造商,大洋电机的全球化布局较为“超前”。截至2025年,公司在全球已拥有15个生产基地,分布于美国、墨西哥、英国、泰国、越南、摩洛哥等地,并在美国底特律、芝加哥、英国伦敦等地设立研发中心。 公司在2015年收购美国百年商用车零部件企业佩特来,并与印度塔塔汽车(TATAMOTORS.BO; TTM.US)成立合资公司“塔塔佩特来”,提升了在国际商用车零部件领域的话语权。不仅能就近服务国际车企与HVAC客户,也能在地缘政治与贸易壁垒不断升高的当下,提供供应链韧性。 不过,公司业务也并非没有短板,其一是收入增速较慢,近三年平均增幅仅约5%,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动辄两位数的增长相比显得保守,这意味其规模扩张速度不足。 第二个问题是公司产品结构中,传统起动机与发电机仍占25.8%,相关业务属于逐渐被淘汰的夕阳业务,而新能源车动力总成占比仅15.7%,仍在追赶阶段。公司的研发投入也相对不足,2024年研发费用率约4.3%,低于日本电产(6594.T)的6%,可能限制长期竞争力。 事实上,大洋电机在A股市场表现不俗,过去一年股价飙升约143%,递表港交所后首个交易日,股价更来到11.69元,创52周新高。目前A股市值约285亿元,市盈率约为27.2倍,虽远低于卧龙电驱(600580.SH)的85倍,但高于日本电产的18.7倍。 对公司来说,赴港上市仍能让公司更直接接触海外资本,提升其国际品牌与治理形象。更重要的是,今年港股市场火热,新能源与科技板块成为集资主力,近期新能源汽车及相关制造产业链板块交易活跃,相关新股往往受到资金热炒,对大洋电机而言自然是个好机会。在近期火热的市场气氛下,大洋电机或许有机会获得较高的市场关注,但长期而言仍要视乎能否讲好“新能源+全球供应链”的故事。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