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出的灿谷优车平台,补全了这家在线汽车交易服务供应商的新业务模式

重点:

  • 受宏观环境疲软和商业模式转型影响,灿谷三季度收入急剧下滑,但受益于成本控制,其亏损也大幅收窄
  • 公司在三季度推出了二手车平台“灿谷优车”,并表示向汽车交易服务供应商的业务转型现已“基本完成”

阳歌

人人都喜欢柳暗花明的故事。但在如今中国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人们可能更看重利润。

这或许能解释投资者对灿谷集团(CANG.US)最新公布的未经审计财报的反应。财报显示,该公司从汽车金融向汽车交易平台的转型过程稳步推进。与此同时,该公司在三季度未经审计财报中披露的净亏损大幅下降。

但与灿谷财报显示它尚未盈利相比,似乎其他都不值一提。或许是因为对此感到失望,再加上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未能回答关于何时实现收支平衡的问题,该公司的股价在最新业绩公布后下挫15%,收盘价接近历史最低水平。

中国汽车行业的整体形势也不乐观,这可能分散了投资者对灿谷整体处于增长趋势的注意力,包括其不久之前推出的二手车交易平台“灿谷优车”,也录得了一些显著增长。该平台和灿谷稍早推出的新车交易平台“灿谷好车”,是其同时面向买家和卖家,提供广泛汽车相关服务的新型商业模式的基础。

我们先来分析中国整个汽车行业的总体前景。它严重影响着行业内每一个机构,从制造商到经销商和灿谷这样的其他相关服务供应商。今年春季,因为国内广泛的封控和其他疫情防控措施,汽车行业大幅放缓,但到了6月又突然回暖,一直到10月都保持稳定增长。

到了11月,形势再度不稳。从最新的指标来看,随着最近的疫情防控措施必定导致月销售额再次下滑,经销商库存不断增长。

尽管整个汽车行业情况不乐观,但灿谷指出,它其实处于有利地位,能够从中受益,因为它提供的是更注重成本效益的产品和服务,特别关注对价格敏感的小市场。

“疫情持续产生的影响,叠加前两个季度出台的优惠政策,正在重塑国内汽车行业的格局,”灿谷首席执行官林佳元在随着最新业绩一同公布的评论中说道。“在不断变化的市场趋势和积极的监管变化下,我们继续专注于我们的汽车交易业务,并继续提升我们的一站式平台服务能力。”

虽然灿谷现在已经集齐了汽车交易服务供应商这个新业务所需的几乎所有元素,但由于服务平台整合以及汽车金融业务的退场才刚刚开始,加上我们提到的其他宏观因素,该公司三季度收入同比大跌48%至4.16亿元。

虽然这确实没什么可以吹嘘的,但我们应该注意,这个数字超出了该公司之前给出的指引,相比二季度69%的跌幅有所改善。

尽管收入大跌,但因为整体运营成本和开支缩减27%,该公司的利润改善明显。最新季度亏损1.3亿元,同一年前4.17亿元的亏损相比,收窄约三分之二。

加速扩大用户基数

在了解了这些宏观数据之后,我们将在本文的后半部分,看看灿谷在建立汽车交易服务平台方面的进展,以及跟建立平台同样重要的——吸引尽可能多的经销商和其他用户入驻,因它们将成为其未来主要的收入来源。

关于这个方面,灿谷在最新的财报中指出,在最近一个季度,83.4%的收入来自车交易服务业务,高于二季度的75.6%。林佳元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说,公司的车交易转型已经“基本完成”。

他说,“下一阶段的里程碑,是力争在明年完成商业模式的规模化。”

该公司已经在朝着这个方向稳步推进,截至 9 月底,“灿谷好车”平台合作车商达9,350家,覆盖305个城市,比上个季度增长了13.5%。去年,灿谷在微信上推出了“灿谷好车”小程序,在二季度末,发布了一款完整的App,并表示截至9月底,该应用程序获得逾30万的页面浏览量和2.7万独立访客。

公司平台的第二个车轮是“灿谷优车”,它也遵循类似的路子,首先是三季度在微信上推出小程序。作为加强循环经济的举措之一,中央政府最近出台了旨在打造全国性二手车市场的政策,灿谷希望借力这些政策将“优车”打造成一个二手车交易社区。

在推出后不久,“灿谷优车”截至9月底,已经拥有3,000多家注册经销商,页面浏览量达到29万,独立访问者已达1.5万。鉴于反响强烈,该公司正计划开发这款软件的网页版,计划在明年推出。

管理层指出,灿谷有能力利用强大的行业关系,获得高质量的二手车,并更多面向终端用户直接销售,以获得高于卖给其他经销商的利润率。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灿谷在该季度还为平台上线了几项重要的新服务功能,包括保险、定金保、车无忧和新车潜客等。

归根结底,尽管它的新商业模式似乎已接近打造完成,但灿谷之路还在向前延伸。其股票目前的市销率为0.54倍,虽然较低,但高于它在国内的竞争对手优信(UXIN.US)的0.37倍,以及美国同行Carvana(CVNA.US),后者仅0.05倍。但它远低于表现强劲、处于盈利状态的国内竞争对手汽车之家(ATHM.US; 2518.HK)的3.84倍,由此可见,利润才是王道。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中教控股预告本财年最高赚6亿

教企中国教育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839.HK)周三公布,截至今年8月底止的财年,料会录得净利润4.4亿至6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5.02亿元。 中教透露,净利润的预期,已反映商誉及无形资产确认减值之影响。集团表示,主要是预计位于海南省、广东省及河南省的单位,因未来现金流量估算出现下调,要为商誉及无形资产将减值。 集团续称,单位所处的地区,因市场供给增加及在当前宏观经济下,整体支付能力下降;初步估算,是次减值是非现金性质,约在16.2至17亿元。 中教控股周四开市下跌4.5%报2.98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27%。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Distinct Healthcare

专注私立高端医疗 卓正医疗三闯港交所

卓正医疗已构建起覆盖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服务网络,在中国一二线城市拥有并经营19家医疗服务机构 重点: 卓正医疗采用家庭医疗模式,将单次、低频的医疗需求转变为多人、更高频的服务 2025年前8个月才首次实现经营利润回正,同期录得净利润8,321.1万元    莫莉 在政策监管趋严、医保支付改革等背景之下,中国不少民营医院陷入经营困境,甚至出现破产倒闭潮。不过,定位中高端市场的私立医疗服务却展现出较强的韧性,营收规模不断扩大。11月5日,以中产家庭为目标客群的卓正医疗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书,这是其自2024年5月以来的第三次递表,海通国际、浦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卓正医疗的业务始于2012年,现可提供儿科、齿科、眼科、皮肤科、耳鼻喉及外科、妇科及内科等一系列专科服务,目标客群是具有较强购买力、偏好更个性化医疗服务的大众富裕人群。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以2024年的收入计,卓正医疗是中国第三大私立中高端综合医疗服务机构,市场份额为2.0%。中国大众富裕人群规模持续扩大,从2020年的1.04亿人增至2024年的1.23亿人。大众富裕人群的增长推动中高端医疗服务需求快速上升,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3,223亿元增至2024年的6,411亿元,弗若斯特沙利预计到2029年,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11,659亿元。 经过13年发展,卓正医疗已构建起覆盖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服务网络,在深圳、广州、北京、成都、苏州、长沙、上海、重庆、杭州及武汉拥有并经营19家医疗服务机构,包括17家诊所和2家医院。卓正医疗的业务亦拓展至海外,在新加坡经营四家全科诊所,在马来西亚经营一家全科诊所,成为少数走出国门的中国私立医疗品牌之一。 与中国绝大多数医疗机构采用的个人医疗模式不同的是,卓正医疗采用的是家庭医疗模式,将单次、低频的医疗需求转变为多人、更高频的服务。以儿科作为流量入口,带动了整个家庭的医疗消费。2025年前8个月,卓正医疗儿科总就诊人次达15.89万,在整体就诊人次54.1万中占比达三成。 为了吸引更多家庭成员就诊,卓正医疗从2020年起推出了以年费为基础的会员计划,可以为一个账户中最多六名会员提供优先预约、部分医疗服务及产品的折扣价等优惠,大大提升患者的回头率。截至2025年8月底,卓正医疗共有11.65万个会员账户。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个月内,分别有73.34万、90.58万以及64.21万人次的患者在卓正医疗服务机构及在线医疗服务平台付费就诊。 盈利并不容易 尽管卓正医疗的业务快速增长,但财务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个月,卓正医疗的营收分别为6.9亿元、9.58亿元和6.96亿元,但是其盈利之路却并不容易,2022年和2023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2.22亿元和3.53亿元。2024年,在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的支撑下,公司实现净利润8,022.7万元,同期的经营利润仍亏损4,687.7万元。直到2025年前8个月才首次实现经营利润回正,同期录得净利润8,321.1万元。 其中,巨大的雇员薪金及福利开支是是影响卓正医疗财务表现的主要原因之一。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个月,卓正的雇员薪金及福利开支总额分别为4.36亿元、5.65亿元以及3.77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63.2%、58.9%及54.2%。 这部分支出难以大幅缩减,因为医生团队是卓正医疗的核心竞争力。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拥有387名全职医生,平均执业经验约15年,其中约79%的医生曾在顶级三甲医院执业。不过,随着经营效率提高和就诊人次增加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卓正医疗的毛利率正在改善,整体毛利率从2022年的9.3%提升至2025年前8个月的24%。 卓正医疗的发展中一直备受投资机构青睐,自2014年以来,公司完成5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H Capital、天图资本、经纬中国等知名机构,其中腾讯是卓正医疗的最大机构投资方,持有19.39%的股份。 在2021年完成的E轮融资中,卓正医疗的估值已升至约5.1亿美元(约合36.3亿元)。作为参照,目前已在港股上市、年营收超10亿元的眼科专科机构希玛医疗(3309.HK),其市值约为22.45亿港元,仍显着低于卓正医疗上一轮融资估值。这一反差也反映出港股市场对医疗服务企业的评判逻辑:投资者更为看重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和自我造血水平,而非仅凭业务规模或融资估值。因此,卓正医疗能否在上市后展现出稳健的盈利前景,将成为其获得市场认可的关键。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启明医疗出售杭州项目 变现3.75亿元

医疗器械生产商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2500.HK)周二公布,已与杭州滨江城建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以总代价约3.75亿元(5,300万美元)出售位于杭州的生命健康产业园在建项目,连同相关土地使用权,交易将待股东批准后生效。 公司表示,此次出售主要是为配合战略调整,聚焦核心心脏瓣膜技术,减少对非核心及重资产项目的投入。出售所得款项净额约3.44亿元,其中约2.65亿元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余额约7,860万元补充日常营运资金。 公司预计此次交易将录得约500万元税前亏损,惟可减轻未来约7亿元的建设支出压力,改善现金流与资产负债状况。董事会认为,交易价格虽较估值折让约12%,但属合理水平,有助提升公司财务灵活度,集中资源于主营业务发展。 同时,集团宣布变更首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用途,将7,303万元重新分配至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以更有效调配财务资源。 公司股价周三高开,全日收报2.52港元,升2.4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丘钛上月产品销售同比升两成

手机镜头制造商丘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478.HK)周二公布十月销售数据,上月摄像头模组销售数量4,741.6万件,按年上升20.4%,较九月则微升1.6%。当中3,200万像素以下摄像头模组表现最理想,按年大升45.4%至2,593.4万件。 指纹识别模组销售数量1,841.3万件,按年升19.2%,但按月则微跌3.3%。当中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升幅惊人,同比增长409.5%至493.7万件。 集团表示,销售量同比增长,主要是集团在手机摄像头模组,以及指纹识别模组业务的市场份额上升。至于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销售量较九月减少,主要是受客户项目周期影响。 周三丘钛科技开市升1.3%至11.94港元,公司今年股价升逾八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