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中国主要线上汽车销售平台首季业绩下滑,但由于已较市场预期优胜,股价于绩后节节上升

重点:

  • 汽车之家首季经调整净利润大减四成,比市场预期的五成跌幅为佳,刺激股价在三个交易日大涨19%
  • 中国车厂5月开始有序复工,配合国策支持及需求回暖,公司下半年的业务表现有望改善

刘明

中国汽车行业今年3月起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困扰,供需均受到严重打击,以最大城市上海为例,据中国上海汽车销售协会数据,当地4月份汽车销售数量为零,为建国以来表现最惨淡的一个月份。

线上汽车销售平台龙头汽车之家(ATHM.US; 2518.HK)自然难以独善其身,公司首季业绩下滑,但业绩公布后股价却节节上升,究竟公司有何本事,能令市场刮目相看?

汽车之家最近公布,今年首季收入为14.7亿元,同比减少20.1%;撇除股权激励费及重估等非通用会计准则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降40.5%至4.4亿元,相比去年第四季亦跌6.8%。虽然今年汽车产销开局良好,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弹、晶片供应短缺等因素影响,中国乘用车销量3月大降10.5%,直接影响该公司首季业务表现。

就在汽车之家发布首季财报前,公司在美国上市的股票连跌三日,在财报发表当日,盘中曾经跌逾5%,但其后大幅反弹,收市倒升近1%,并在接下来的三个交易日累涨19%。无疑公司首季度收入与盈利表现均明显倒退,但由于仍较市场预期的下挫23%及50%为佳,加上部分业绩数据仍有可观之处,因此反而纾缓投资者忧虑,并吸引资金入市。

三业务两倒退

公司三大业务板块中,以线索服务表现最佳,期内收入在淡市中仍增长1.5%至7.08亿元。所谓线索服务是提供使用者介面,令潜在二手车买家识别出合适分类,并联系相关卖家;因此各地居民对二手车的需求仍然旺盛,因此该业务未受到车厂停工停产影响。

另一方面,消费意欲低迷,车企广告投放减少,汽车之家首季媒体服务收入大降55.9%至2.67亿元。事实上,该公司并非斯人独憔悴,多家科技巨头发布的首季财报也显示同样市场困局,例如腾讯(0700.HK)在快速消费品需求稳定、以及合并搜狗的利好背景下,第一季网络广告收入也大跌18%,而百度(BIDU.US; 9888.HK)期内的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也下降4%。

面对劣势,汽车之家采用积极进取的策略,丰富视频和直播类内容,以加强内容平台多样性,使用户规模保持增长。根据研究机构QuestMobile的3月份数据显示,汽车之家全景生态日活跃用户数达4,521万,同比增长7.5%,远超行业第二名易车和第三名懂车帝的总和。

此外,汽车之家亦一直积极部署第三个收入板块:在线营销及其他业务,其首季收入同比减少8%至4.96亿元。由于拥有海量用户数据库,配合智慧大数据分析,能为汽车制造商及经销商提供端到端数据产品及方案。以今年推出的首款智慧决策产品“司南”为例,能依托大数据为经销商管理层提供从行业观察、新车定价、线上运营到客群洞察的闭环营销决策,成为汽车之家的增长新引擎。

另一投资者关注重点是开支,尽管公司收入下滑,但为保持流量及竞争力,营业费用未能明显压缩,也是导致公司净利润下降幅度大于收入下降幅度的主因。虽然汽车之家首季销售及市场费用同比下降13%至5.9亿元,但数字化产品相关的研发活动投入增加,令研发费用大增16%至3.6亿元。由于公司收入需时恢复增长,如何有效压缩成本,将考验管理层的智慧。

整体而言,汽车之家的媒体和线索服务业务,很大程度要视乎车市供需恢复。既然汽车之家在汽车媒体业务上的领先地位巩固,加上车厂自5月起有序复工复产,以及国家部署一揽子支持汽车政策,一旦汽车供应逐步恢复正常,配合抑压以久的需求“报复式反弹”,车厂加大广告投入刺激销售,或有助推动媒体服务收入急速反弹,让下半年盈利显著改善。

估值低于同业

相比成熟市场如美国,其最大的二手车经销商Carmax(KMX.US)及二手车电商Carvana(CVNA.US)全年收入超过100亿美元,反观中国的二手车行业渗透率低,经营者高度分散,汽车之家作为龙头,未来或持续通过投资及并购来推动业务增长,并扩大市场占有率,因此发展潜力仍然不俗。

汽车之家发布首季财报后,中金对其收入预测维持不变,但考虑到研发投入加大,因此下调今年非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预测3%至17.1亿元,即同比下降34%;至于明年的盈利预测则为25.8亿元,意味将较今年反弹19%。中金考虑到下半年车市有望逐步复苏,维持汽车之家中性评级及目标价35美元。

估值方面,由汽车金融起家、发展至汽车售后市场及交易服务的灿谷(CANG.US),以去年非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约7,900万元及市值27亿元计算,市盈率为34倍;线上汽车金融交易平台易鑫(2858.HK)去年净利润约2,900万元,市盈率高达150倍。至于业务较接近的美国二手车经销商Carmax,市盈率亦录得约14倍反观汽车之家的市盈率约12倍,估值较同业便宜,或反映其股价经历短暂兴奋过后,投资者对该股的长远前景仍抱持观望态度。

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TCL电子料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增最多65%

TCL电子控股有限公司(1070.HK)周一公布,预期2025年上半年的经调整归母净利润约在9.5亿港元(1.21亿美元)至10.8亿港元之间,按年增幅约45%至65%。 公司表示,利润增长主要受益于持续推进“全球化”及“中高端化”战略,积极投资Mini LED与人工智能研发,加强全球供应链布局并提升品牌价值。2025年初TCL成为奥运全球合作伙伴,进一步带动品牌影响力。同时,公司推动数字化转型与产能优化,费用率持续下降,经营效率明显提升。 TCL电子周三股价平开,至中午收市报9.96港元,跌3.11%。今年以来,公司股价已上涨逾55%。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药明合联发盈喜净利按年升50%

为制药公司提供合同服务的药明合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268.HK)周二发盈喜,截至2025年六月底止,收入增长超过60%,经调整净利润增长超过67%,净利润增长逾50%,按去年中期的净利是4.9亿元人民币,即今年中期盈利达7.4亿元人民币。 盈利大幅增长,主要是抗体偶联药物(ADC)的下游需求持续强劲,集团通过稳固的地位及竞争优势,获生物偶联药物CRDMO的重要市场份额,以及新投产线的产能迅速爬坡,及生产设施持续保持高利用率及运营效率。 公司周三开盘升9.1%报53.9港元,年初至今股价已升76%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稻草熊今年中期转盈为亏

影视制作发行商稻草熊娱乐集团(2125.HK)周二表示,由于当期播映剧集数量减少,预计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将转盈为亏。 公司称,截至6月底的六个月,预计净亏损额介于350万元至800万元,去年同期盈利2,990万元。公司补充,经调整后,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亏损约290万元至盈利160万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为3,790万元。 稻草熊指出:“变动主要因为集团于2025年上半年,播出集数较少的‘小而美精品化’创新剧集,集数减少使收入减低,而运营成本维持相对稳定。” 稻草熊娱乐周三开盘走低,早盘下跌6.7%至0.56港元,公司年内累计涨幅约1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Lufax provides loans

深化“平安依赖” 陆金所力争港股复牌

推动港股复牌进程之际,这家网贷平台密集签署多项协议,强化与母公司平安集团的联系 重点: 因关联交易分歧解聘普华永道后,陆金所已聘请安永担任新审计机构 这家网贷平台同时披露,与母公司平安达成新协议,以支撑业务发展 梁武仁 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LU.US;6623.HK)今年因存在问题的关联交易陷入舆论漩涡,该交易或涉及母公司平安集团及其金融子公司。然而,在寻求重振业务增长之际,这家网贷平台对母公司的财务依赖似乎正在加深。这种状况无助于缓解导致公司当前困境的风险因素,因为正是这些风险,致使陆金所港股今年1月停牌。 去年末,公司的一位高管向时任审计机构普华永道谈及公司可能存在问题的关联交易后,陆金所便陷入危机。普华永道对此提出质疑后,今年初遭陆金所解聘。审计机构的空缺,使公司未能按时发布2024年年报,最终导致港股停牌。 时至今日,陆金所一直停牌。上周四,公司发布最新季度进展,披露其为满足监管要求、恢复港股交易采取的措施。 首要举措是,陆金所表示仍在回应交易所问询,更重要的是,公司已聘请安永及其中国成员安永华明担任新审计机构。此举虽属巧合而非刻意安排,但使陆金所加入自去年夏季以来的“弃用普华永道的大潮”。当时,普华永道因涉问题房企恒大不当会计操作遭监管处罚。 此外,陆金所称已委托德勤对公司,为关联交易管理等多项内控制度进行独立评估。 在同一文件中,陆金所还提前“剧透“二季度经营数据:尽管服务用户数量增长近20%,但截至6月末,尚未偿还总贷款余额同比下降约18%至1,934亿元人民币(约合270亿美元),该数据恐难令投资者振奋。 上述数据背离,源于陆金所持续加码消费信贷战略。相较于企业贷款,此类用于个人消费的贷款单笔金额较小。尽管小微企业贷款是传统核心业务,但公司2020年联合平安设立消费金融子公司后,正持续拓展个人信贷业务版图。 成立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战略考量是,在政府通过提振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背景下,普通消费者信贷需求有望扩容。此举标志着陆金所突破原有“撮合贷款赚取服务费”的模式,转向运用自有资金直接放贷。 信贷风险 平安消费金融虽可直接赚取贷款利息,但也承担着网贷平台通常不涉及的信贷风险。为对冲风险(看似矛盾实则不然),陆金所向该子公司提供贷款违约担保服务。通过此类增信安排,陆金所获取服务费收入,平安消费金融则将部分信贷风险转嫁给母公司。 实际上,上周四,即在披露港股复牌进展的同日,陆金所宣布将消费金融业务年收费上限调高逾50%至11亿元人民币,预期消费信贷需求将在政策刺激下增长。 本周一,进一步依托母公司资源,平安消费金融签署协议,将部分不良贷款转让给一家由平安人寿及国有背景的招商金控控股的实体。 根据上周新签协议,陆金所去年3月设立的保险经纪子公司代理销售平安健康保险产品的期限,从原定10月底延长至今年末。 平安生态体系内达成的密集交易,恰恰凸显陆金所对母体输血的依赖。缺乏独立运营能力构成重大风险。首先,关联交易若处理不当极易违规,陆金所当前困境及随之而来的停牌便是明证。 其次,部分关联交易的实际效益存疑。例如,平安消费金融的贷款担保仅实现风险内部转移,未实际对外分散。若该子公司违约率攀升,即使有担保机制缓冲,陆金所仍将遭受冲击。若最终与平安分道扬镳,陆金所更将失去商业资源与母公司人脉网络支撑,后果不堪设想。 港股停牌期间,陆金所美股持续交易。尽管最新公告后五个交易日股价上涨逾7%,但相较2020年IPO价格仍累计跌超90%。按最近可获得的2023年度净利润计算,其美股市盈率仅约3倍,不足同行平台信也科技(FINV.US)市盈率的一半。 估值差距显示,陆金所需弥补巨大落差方能重获投资者青睐。实现此目标需满足双重前提:恢复港股交易,并向市场证明其可持续盈利,且未过度依赖强大母公司。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