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之一表示,其在中国内地上市的子公司2022年利润增长高达159%

重点:

  • 晶科能源称,其拥有多数股权的中国内地上市子公司,去年的利润和调整后利润分别增长159%和428%
  • 虽然最近股价大涨,但该公司在美国上市的股票市盈率依然只相当于同行的大约一半至三分之一

阳歌

虽然有着全球十大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之一的地位,但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JKS.US)似乎也有着业内“最不受投资者认可”的头衔。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这一不甚光彩的反差,可能要归咎于该公司在新公布的四季度部分初步财务业绩中未能做到更精确。数据总体看上去相当稳健,但考虑到该季度已经结束近一个月了,这些数据依旧相当含糊。

我们通常不会开篇就分析企业的估值,但这一次,晶科能源与同行的差异相当显著。该股目前的远期市盈率仅为10倍,对于一家在整个行业繁荣发展之际、利润和营收双双迎来三位数增长的公司来说,这个市盈率太低了。就在一个月前,这个数字甚至更低,但自今年开年以来,公司股价大涨42%,市盈率也有所上涨。

相比之下,美国巨头First Solar(FSLR.US)的远期市盈率为35倍,而晶科能源在国内的同行天合光能(688599.SH)为23倍。在美国上市的同行阿特斯太阳能(CSIQ.US)的远期市盈率同样也处于10倍的低点,表明早前源自美中两国证券监管机构争端的退市威胁,可能抑制了这两家在美国上市企业的股价。但该争端在去年下半年基本得到解决,这意味着现在它的影响应该没那么大了。

有意思的是,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多数股权的中国上市子公司、名字与其类似的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688223.SH)目前的远期市盈率为29倍,更接近全球同行。这种差异促使身为母公司的晶科能源控股去年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方式,利用在中国上市的晶科能源股份筹集了100亿元,用于两个大型新项目。

话已至此,我们再把注意力拉回在美国上市的晶科能源控股的最新财报,财报包含了在上海上市的晶科能源股份部分初步全年利润数据,后者也同时公布了自己的中文财报。晶科能源股份58.6%的股权在晶科能源控股手里,是后者的主要资产之一。

财报显示,晶科能源股份预计2022年全年净收入26.6亿元至29.6亿元,同比增长133%至159%。该公司此前报告去年前三季度利润为16.8亿元,这意味着它在四季度预计的利润为9.8亿元至12.8亿元。

这让我们回到本文开头提出的疑惑——为什么该公司公布财报时,四季度其实已经结束大约三周了,而利润范围还如此之大?有人或许会猜测,该公司可能还在决定是否记录该季度的一些非现金收益或亏损,它们会影响最终的利润表现。

但同一份公告中,有一个预测也相当含糊,称晶科能源股份预计2022年将录得25亿元至28亿元的调整后利润,而实际上调整后利润往往不包含这类收益和亏损。当然,我们把该公司的低市盈率归咎于这种含糊的统计稍微有些苛刻。差异巨大的原因可能在于别的地方,或许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退市威胁。

盈利提速?

最新的数据显示,晶科能源股份的利润甚至有可能略有提速——由于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原料多晶硅的价格预计将下跌,这一趋势今年可能会持续。此外,晶科能源股份应该会受益于全球对太阳能电池板持续、强劲的需求,尤其是来自西方的需求。西方正寻求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同时减少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

正如我们前面说过的,根据预测,晶科能源股份2022年全年利润比2021年增长133%至159%。公司前三季度利润已经实现了132%的增幅,这意味着它在四季度的增速加快了。

根据最新公告,在调整后的基础上,晶科能源股份2022年的利润增幅在371%至427%之间。相比之下,今年前三季度调整后的利润增长率为418%,这意味着四季度调整后的增长有可能放缓了。

因此,关于它在四季度的增长趋势,目前释放出来的信号并不一致。但不管怎样,如此大规模的增长肯定是一个整体上积极的信号。总的来说,投资者似乎对这份公告传达出的信息感到满意,晶科能源控股的股票在公告出来后的三个交易日上涨了5%。

说实话,晶科能源控股和它的同行现在都处于有利地位。除了全球对其产品的强劲需求外,未来一年,它们很有可能看到多晶硅价格的大幅下降,这应该会有助于降低成本。

经过近两年的大幅上涨,多晶硅价格终于在去年下半年见顶。1月初的价格已经比去年8月的峰值低50%以上。本月价格继续暴跌,在2023年的前三周下降了三分之一,不过有人预计1月份的下降是暂时的。

值得注意的是,价格下降的多晶硅是现货交易市场采购的,晶科能源控股和其他主要面板制造商都有长期的供应合同,价格更为稳定。

最后,我们简要梳理一下晶科能源控股的最新财报。财报显示,该公司三季度营收增长128%,至195亿元,利润增长近两倍,至5.5亿元。该公司预计四季度组件出货量为13GW至15GW,较上年同期增长30%至50%,与三季度117%的出货量同比增幅相比,有较大的放缓。

总而言之,晶科能源控股的股票看起来确实被低估了,鉴于目前存在许多对其有利的宏观因素,而且美国退市风险正在减弱,这可能是一笔不错的投资。现在,投资者只需要发现这一点。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Precision Tsugami makes infrastructure

简讯:津上精密预告年度利润急升

机床制造商津上精密机床(中国)有限公司(1651.HK)周二公告称,预计截至2025年3月的财年,将实现净利润7.8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8亿元增长约60%。 公司指业绩增长因中国制造业信心恢复,带动汽车、气动液压及一般机械加工领域支出增加。公告补充:“本集团推进全员参与的降本增效改善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作为日本津上精密专于中国的子公司,津上精密在周二午间业绩发布后,股价应声上涨9%。目前价格处于52周区间的中位水平。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复星医药增持复宏汉霖至63.43%

复星医药(2196.HK)周一公布,于4月11日至17日期间,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收购子公司复宏汉霖(2696.HK)合计2,103.43万股非上市股份,每股收购价24.6港元,约占股份总数3.87%,涉资共计5.17亿港元。 复星医药表示,今次增持是基于对复宏汉霖发展的信心及价值的认可,并拟以自筹资金支付本次增持对价。今次增持完成后,集团持有复宏汉霖的股权比例将由59.56%增至63.43%。 去年6月,复星医药曾提出以每股24.6港元私有化复宏汉霖,但今年1月遭少数股东反对而失败。过去六个月,复宏汉霖股价上升65.5%,来到36.5港元左右。 复宏汉霖股价周二早盘上涨,至中午收市报37.95港元,升11.7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Newtrend makes sweetners like syrup

贸易战看不到尽头 新琪安上市阴霾密布

公司超过三分之一的收入与美国密切相关,随着关税和产能过剩问题导致前景承压,其港股上市计划面临不确定性 重点: 尽管国内外面临双重压力,新琪安赴港上市申请已获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批准 公司严重依赖美国市场,去年占其收入的35.2%,随着新关税的影响显现,可能挤压其盈利能力    夏飞 中国人造甜味剂生产商正掀起一股甜蜜风暴,其中一员正密锣紧鼓地准备在香港上市。但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战,让这个上市计划增添了一丝苦涩。 新琪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甘氨酸和三氯蔗糖等甜味剂生产商之一。上周,公司在香港的上市计划获得了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备案,即将加入其他六家已公开上市的中国甜味剂生产商行列。 产能过剩是中国很多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同于许多中国同行,新琪安似乎受此影响不大。这是因为通过专注全球客户,主要是美国和欧洲客户,得以避免这个问题,通过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工厂,为这些客户提供服务。 去年,新琪安近80%的收入来自海外客户,其中北美地区占总收入的 41%。根据贸易数据库沃尔扎(Volza)的数据,新琪安的主要客户包括美国食品和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和卡夫亨氏等公司。 虽然到目前为止,海外战略让公司获得良好的发展,但随着中美陷入一场看不到尽头的贸易战,这一战略可能很快就会成为一个拖累。这可能会引发人们对新琪安前景产生疑问,如果完成港股上市,其估值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美国梦渐远? 尽管新琪安的总部位于内陆的江西井冈山(那里是毛泽东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地方,如今也是备受爱国人士推崇的热门旅游景点),但该公司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全球视野。 2003年成立的新琪安,抓住新一代消费群体对健康注重的商机,大力生产三氯蔗糖,这是一种第五代人造甜味剂。新琪安在2月份提交的上市文件中披露,预计未来五年内,三氯蔗糖将成为增长最快的一类甜味剂。 2023年,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多家全球机构宣布,1965年问世的第三代人造甜味剂、最受行业欢迎之一的阿斯巴甜可能致癌,这一消息给新琪安和其他三氯蔗糖生产商带来了机遇。 与金禾实业(002597.SZ)以及其他一些竞争对手不同,新琪安是中国唯一一家将生产放在海外的人造甜味剂生产商,2019年它建立了首个海外工厂。这一举措颇具前瞻性,旨在避免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第一届任期内卷入中美贸易战。 公司在上市文件中表示:“为分散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风险,我们在印尼工厂生产食品级甘氨酸,并从印尼向美国客户出口我们的食品级甘氨酸。”然而,从印度尼西亚出口的甘氨酸最终仍需缴纳美国征收的4.2%的反倾销税,而从中国运往美国的三氯蔗糖缴纳的关税税率相近,为3.7%。 如今,中美贸易战迅速升级,很可能会给把美国作为最重要海外市场的新琪安造成更大的打击。 本月,特朗普政府将所有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提高到了145%,促使中国采取了报复性措施。但对新琪安来说更关键的是,特朗普还威胁要对印度尼西亚的进口商品征收32%的关税,对泰国的进口商品征收36%的关税。后来,特朗普对这些威胁要加征的关税暂停实施90 天,以此向这两个国家施压,迫使它们在此期间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 去年,新琪安向美国销售三氯蔗糖和可食用甘氨酸的收入占总收入的35.2%,较2022年的仅9%大幅上升。该公司披露,去年约41%的收入来自北美地区,2022年仅为9.3%,而同期来自欧洲的收入占比从32.1%降至20.9%。 2022年,新琪安的收入达到7.62亿元(约合1.043 亿美元)。随后,由于甘氨酸和三氯蔗糖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跌,2023年的销售额暴跌逾40%,降至4.47亿元。去年,其收入有所回升,达到5.69亿元,不过仍远低于2022年的水平。 国内挑战重重 目前尚不清楚新琪安的美国客户是否会承担部分或全部新增关税,新增关税可能会使产品价格翻倍还不止。如果客户不承担,海外市场利润率更高的新琪安,可能会被迫承担部分新增成本,并且还得更加依赖国内需求。但国内市场也绝非一片坦途,由于产能过剩,国内市场价格战激烈。 这意味着,向国内市场的转移可能是一场硬仗,导致该公司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承压。上市文件显示,随着国内三氯蔗糖价格从2022年的每吨386,261元降至去年的每吨148,904元,新琪安的毛利率已从2022年的25.6%跌至2023年和2024年的17.9%。 随着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公司利润从2022年的1.22亿元降至2023年的4,500万元,去年进一步降至4,300万元。 在谋求港股上市前,新琪安早前曾试图在上海和深圳的国内A股市场上市,但未获成功。去年8月,由于频繁的股权变更,以及对计划项目可能不符合环保标准的担忧,公司在面临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审查后放弃了这一计划。 新琪安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也值得关注,不过这对中国的家族企业来说并不罕见。67岁的创始人王小强与妻子丁丹通过多家实体共持有公司54.8%的股份。两人34岁的儿子王皓毕业于康奈尔大学,担任执行董事并领导销售团队。…

简讯:从玉智农发盈警料去年盈转亏

从事农业种植及销售的从玉智农集团有限公司(0875.HK)周一发盈警,截至去年底止料由净利润转为净亏损,预计蚀1.3亿元,而2023年则有盈利5,140万元。 公司表示,期内子公司所获得的收益减少,同时又确认贸易应收款减值损失,相反2023年则有贸易应收款减值损失的回拨。 从玉智农周二开市没起跌,报0.58港元,公司股价在过去一年从高位下跌超过75%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