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Gonow's IPO approved by CSRC

这家房车制造商已获得中国证券监管机构赴港上市的批准,拟募集资金约1亿美元

重点

  • 新吉奥已获得在香港上市的重要监管批准,其报告指随着规模经济的实现,公司利润率迅速提高
  • 公司在中国生产房车,在澳大利亚销售,并计划最终进军北美和欧洲市场

阳歌

新吉奥房车有限公司(New Gonow Recreational Vehicles Inc.)而言,十年前在澳大利亚的一次偶然相遇,是一条漫长道路的开始,这条道路可能很快会随着它在香港上市而达到顶峰。这家拖挂式房车(RV)制造商于5月申请赴港上市,并于上周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必不可少的批准。

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计划发行不超过2.76亿股股票,但公告没有提到融资目标。该公司的市值可能在3亿至5亿美元之间,按照我们的计算,如果顺利进行,此次上市筹集的资金可能在1亿美元。华泰国际是唯一承销商,这是中国一家领先券商的全球子公司,这也表明其融资目标的规模属于中等。

尽管中国汽车出口激增成为过去一年全球的头条新闻,但拖挂式房车市场依然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市场,仍由Thor Industries(THO.US)和Winnebago(WGO.US)等全球品牌主导。新吉奥希望有朝一日能跻身这一行列,不过目前它的几乎所有销售额都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两个国家合起来是仅次于北美和欧洲的第三大拖挂式房车市场。

近来,新吉奥的销售一直在加速增长,推动因素包括有充裕的时间去旅行的退休人士和寻求冒险的年轻人。在这股热潮中,2021年至2023年间,公司的销售额在疫情结束后增长了一倍多。此期间,随着规模经济的实现,吸引投资者的一个亮点是公司的利润增长了两倍多。

新吉奥是中国公司收购西方品牌,然后将生产转移到中国,以降低成本的典型案例。虽然这种策略的效果时好时坏,通常是因为被收购的品牌已经过了鼎盛时期,但对于新吉奥来说效果似乎很好,除了收购的品牌外,新吉奥还开发出了自己的品牌。

该公司进军拖挂式房车领域可以追溯到一次偶然的相遇,澳大利亚网站caravancampingsales.com.au在2014年发布的一篇文章中详细介绍。当时是Regent大股东的斯坦·格思里说,那一年,新吉奥房车的一群人在澳大利亚寻找适合收购的制造商,引起了轰动。Regent是当地的一家大型拖挂房车制造商,最后被新吉奥收购。

“我找到他们并邀请他们过来,”他指的是Regent在墨尔本的生产基地。“他们立刻就喜欢上了看到的一切,不久之后交易就完成了。然而,如果那天早上我没有去工厂,可能就永远不会有这笔交易,因为他们的收购对象名单上还有其他四家房车制造商。”

收购Regent后,新吉奥房车在一年后推出了主流品牌Snowy River,同时将 Regent定位为豪华品牌。公司在2019年增加了Newgen品牌,旨在利用该品牌的越野能力吸引年轻买家。按收入计算,Snowy River目前约占新​​吉奥房车销售额的四分之三,Regent和Newgen各占10%。其车型售价通常在51,000澳元至85,000澳元之间。

吉利背景

53岁的公司创始人和董事长缪雪中,是中国近年汽车业繁荣的产物,这也是吸引投资者的另一个卖点。他的经历包括1999年至2002年,在吉利担任了三年高管,当时吉利刚刚开始崭露头角,如今它已是中国领先的民营汽车制造商之一。2010年至2016年,他还曾在广汽集团担任高层。这是一家领先的国有汽车制造商,其合资伙伴包括本田和丰田。

公司的背景和财务状况也符合投资者的关注点,缓解了其可能受到中国与欧美贸易紧张局势影响的担忧。作为一个专注于拖挂式房车这一细分市场的制造商,它似乎不太可能受到保护性进口关税的影响,就像美国和欧洲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保护性进口关税那样。  

公司目前几乎所有的收入都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通过13家第三方经销商、两家自营店,和四家与当地合作伙伴成立的合资企业组成的网络进行销售。但该公司也表示,有计划进入规模更大的北美和欧洲市场,但没有给出具体日期。它还在开发电动汽车(EV)车型,并表示计划在明年一季度推出。

销量方面,在过去三年中大约翻了一番,从2021年的1,330辆到2023年交付的2,694 辆。在此期间,其收入增长了140%,从2021年的3亿元增长到去年的7.2亿元,表明它能够凭借自己不断增长的规模和品牌知名度,增加每辆车产生的收入。

至于其销售成本,从占收入的83%下降到75%,带动毛利率从2021年的16.7%提高到去年的25.1%。最重要的是,公司利润在三年内增长了大约两倍,从2021年的2,510万元增加到去年的7,880万元。

目前,公司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第二大房车销售商,市场份额为 6.8%,意味着它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不过我们也应注意到,它远远落后于市场领导者31.5%的市场份额,而第三至第五的市场份额相对接近,各占5%。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Thor Industries和Winnebago都是不错的比较对象,两者的市盈率(P/E)都是22倍。以类似的比率计算,新吉奥的估值约为2.75亿美元,不过由于增长潜力强劲,它可能会寻求溢价,估值可能在我们之前提到的3亿至5亿美元之间。总言之,通过利用其在中国的制造基地,向西方的年轻人和退休人员销售产品,这些人越来越多地寻求灵活的户外娱乐体验,该公司看上去处于有利位置。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行业简讯:华为第三季度痛失中国智能手机王座

国际数据公司(IDC)周三发布数据显示,第三季度陷入颓势的华为在中国市场痛失桂冠,而东山再起的苹果(AAPL.US)公司凭借iPhone 17的热销实现排名跃升。IDC数据显示,在截至9月的三个月里,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国市场的整体出货量同比下降0.6%至6,840万台。 华为市场份额从第二季度的18.1%跌至第三季度的15.2%,排名从榜首滑落至第三。竞争对手vivo以17.3%的市占率占据首位,其第二、三季度市场份额持平。苹果是期内少数实现份额增长的企业,最新季度市占率提升1.9个百分点至15.8%,使其从上一季度的第五位跃居本季度中国第二大智能手机品牌。 跻身前六的还有市占率10%的小米(1810.HK)、9.9%的OPPO及9.8%的荣耀。六大头部品牌中,仅苹果与OPPO在最新季度实现同比销售增长。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思考乐教育折让13%配股筹2.4亿港元

课后教育服务提供商思考乐教育集团(1769.HK)周三公布,向超过六名独立第三方发行合共1.1亿股新股,相当于扩大后股本16.3%;每股作价2.2港元,较前一日收市价折让13.04%,认购总额2.42亿港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将用于提升教学品质与学习体验,包括课程开发与教学设施升级,并用于与主要业务相关的人工智能项目,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思考乐教育是中国华南地区的民办教育提供商,主要提供美术、体育、绘画、表演等通识教育课程及课后托管服务。 今年上半年,思考乐录得收入约4.39亿元,按年上升10.1%;净利润6,293.3万元,较去年同期下滑23.9%,毛利率34.3%,下降约10个百分点。 公司股价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3.01港元,升18.97%。近半年累跌约4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接特斯拉订单股价爆升 三花智控直斥传言不实

制冷元件制造商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2050.HK,002050.SZ)周四发公告,澄清市场传闻公司获得机器人大额订单的消息。公司直指传言不属实,也未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于今年10月15日亦没有接受任何媒体采访。 本周三市场有网络消息传出,特斯拉研发中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计划向三花智控订购线性执行器,总值达6.85亿美元。消息传出后,三花智控在香港的股价大升13%,成交量较周二倍翻,A股更急升10%而涨停。 三花智控今年7月才在港上市,股价在短短三个月内一度急升逾倍,至近日股价略回软,但仍较上市价22.53港元高出66%。 周四公司开盘跌5%报37.54港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nnoCare licensing deal

宣布20亿美元对外授权合作 诺诚健华股价为何大跌?

交易对手Zenas是一家成立于2019年11月的临床阶段的全球生物制药公司,市场担忧Zenas能否兑现奥布替尼的海外研发承诺并承担后续巨额付款 重点: 首付款比例偏低是市场担忧的首要因素,3500万美元的现金首付款在整体交易规模中仅占1.75% 这并非是奥布替尼首次对外授权,曾在2023年被跨国药企渤健“退货”    莫莉 医药行业的BD交易历来被资本市场视为重大利好,因其不仅能带来即时现金收入,还能为后续研发管线注入支持。然而,近年来市场对这类交易的评估日趋理性。2025年10月8日,创新药企业诺诚健华医药有限公司(9969.HK,688428.SH)在A股长假结束前宣布了一项对外授权协议,潜在总交易金额超过20亿美元,然而市场反应出人意料:公告后两个交易日内,诺诚健华港股股价累计重挫约21.8%。 根据诺诚健华以及交易对手美国Zenas(ZBIO.US)的公告,诺诚健华向Zenas转让BTK抑制剂奥布替尼的多发性硬化全球独家权益,以及该药物在非肿瘤适应症的大中华区和东南亚以外的商业化权益,除此之外,以及两项临床前管线的权益。作为回报,诺诚健华有望获得的首付款以及开发、监管和商业里程碑付款潜在总价值超过20亿美元。这一数字看似可观,但细究条款实则另有玄机。 根据协议,Zenas将向诺诚健华支付的首付款,真正在交易达成时支付的首付款现金仅有3500万美元,另外的6500万美元为近期里程碑付款,再加上Zenas的700万普通股股票,以10月7日收盘价20.85美元计算,这部分股票价值约为1.46亿美元。剩余的超过17亿美元则全部依赖于未来的研发、注册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这些款项能否到手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资本市场对这笔交易的反应异常冷淡,首付款比例偏低是市场担忧的首要因素,3,500万美元的现金首付款在整体交易规模中仅占1.75%,远远低于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的平均水平。交易对手的实力则是市场的另一重担忧,Zenas成立于2019年11月,是一家临床阶段的全球生物制药公司,2024年9月才登陆纳斯达克,2025年上半年,Zenas营收仅为1,000万美元,净亏损8,579.60万元,Zenas能否兑现奥布替尼的海外研发承诺并承担后续巨额付款存在一定风险。 奥布替尼曾遭“退货” 这次BD交易中的核心奥布替尼,是诺诚健华的支柱产品。奥布替尼作为国内首个且唯一获批针对复发或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适应症的BTK抑制剂,独家产品优势明显。在血液肿瘤领域,奥布替尼共获批三项适应症,且均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5年上半年,诺诚健华收入同比增长74.3%,达到7.3亿元,主要归功于核心产品奥布替尼的持续放量,其销售额达到6.37亿元,同比增长52.84%。 这并非是诺诚健华首次就奥布替尼进行对外授权。2021年,诺诚健华曾将奥布替尼的多发性硬化等适应症授权给跨国药企渤健(BIIB.US),获得后者一次性支付的不可退还和不予抵扣的首付款1.25亿美元。相比之下,此次从Zenas获得的现金首付款金额明显较少。 然而,2023年2月15日,渤健决定为便利而终止(Terminate for Convenience)双方达成的上述合作和许可协议。渤健与诺诚健华均未披露终止合作的具体原因,但诺诚健华表示,会继续“加速推进奥布替尼作为潜在同类最佳BTK抑制剂在多发性硬化症(MS)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全球临床开发。” 目前,诺诚健华已于2025年第三季度启动针对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PPMS)的III期临床试验,并预计于2026年第一季度启动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SPMS)的III期临床试验。 诺诚健华管理层在10月9日的业务交流会上曾强调,公司将继续积极推进更多产品通过多种形式走向国际化,并表示“BD是公司未来三年的重中之重”。此次与Zenas的合作,已经是诺诚健华在2025年内的第二次出海BD。今年1月,诺诚健华与康诺亚(02162.HK)将共同开发的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ICP-B02)在部分领域的权益授权给美国Prolium公司,将获得最高5.2亿美元的总付款以及Prolium的少数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诺诚健华在BD交易中选择了“保留核心权益,出让非核心权益”的策略,保留了奥布替尼在肿瘤领域的全球独家权利,以及在大中华地区和东南亚地区非肿瘤领域的权利。目前,诺诚健华的市销率约为16倍,另一间因BD而股价震荡的创新药企业荣昌生物(688331.SH;9995.HK)的市销率约为21倍。这笔交易可以成为诺诚健华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还是又一次曲折之旅,唯有时间能够给出答案。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