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国证券监管机构列入不遵守《外国公司问责法》的公司名单后,这家教育公司的股价仅下跌1.6%

重点: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把好未来教育和另外两家公司列入可能被摘牌的中国公司名单
  • 近一个多月以来,SEC和中国证监会均对双方的谈判进展保持沉默。该谈判旨在达成一项关键的信息共享协议,以消除退市威胁 

阳歌

名单越来越长。

经历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把数十家在纽约上市的中国公司列入退市风险名单的疯狂时期之后,该名单的延长速度最近几周已经大大放缓。但这并不意味着名单已经完成,因为在最新的更新中又多了三家。

这次更新中唯一值得关注的公司是好未来教育集团(TAL.US),它2010年成为最早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教育公司之一,目前市值超过30亿美元。另外两家公司是FingerMotion Inc.(FNGR.US)和Mercurity Fintech(MFH.US),它们的规模相对较小,市值分别为6,500万美元和1,100万美元。

好未来被加入名单对于投资者来说几乎无关紧要,其股价周一仅下跌1.6%。过去,由于投资者对退市威胁的担忧,进入该名单通常会触发对该公司股票甚至所有中概股的抛售。

目前,这种恐慌性抛售基本已经消失,因为所有人都意识到,在美国上市的约250只中概股都有退市的危险,无论是否出现在SEC的名单上。目前这个名单上有198家公司,加上好未来和另外两家将增加到201家。

对于没有密切关注这个问题的读者,需要了解的是,退市威胁来自于2020年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该法案称,如果公司的审计机构拒绝配合SEC调查,就要让该公司退市。这几乎适用于所有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因为中国法律认为此类信息是国家机密,禁止审计机构与外国政府分享。

中国已经表示想要修改规定,允许此类信息共享。SEC和中国证监会都公开确认,正在就一项使中国公司遵守《外国公司问责法》的协议进行谈判。

从我们的角度而言,关于SEC的更新,最有趣的不是新增的几家公司。因为我们已经知道,SEC只是在每家公司提交完最新年度报告后不久,便将公司名称加进来。好未来在6月14日提交了最新年报

相反,更让人感兴趣的是最近围绕这场长期冲突的沉默。自今年年初以来,中国证监会不断发出积极信号,确认谈判正在进行中,并表示有信心达成协议。SEC的信号则谨慎得多,最后一次表态是在5月24日,当时它发表评论称,在消除退市威胁之前,仍然存在一些“重大问题”。然而此后,双方在过去一个月里都异常沉默。

沉默是金?

在我们看来,这种沉默可能是因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中方停止就此事发表公开评论,专注于协议的达成。其实,双方早在2013年就曾经接近达成这样的协议,但谈判最终破裂,可能是因为当时不存在退市的威胁。

因此,最近的沉默可能表明,双方的监管机构终于开始认真对待这件事,并试图在没有公众监督或期待的情况下敲定交易,这就要求双方都不要公开评论此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出,即使双方达成了协议,也还是需要很多的时间,企业才能在2023年的最后期限之前真正满足《外国公司问责法》的要求。因此,这些公司显然仍面临着很大压力。

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是回到好未来教育集团,因为它是最新公告的焦点。该公司在其新的年报中提到了退市威胁,指出其目前的审计机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被禁止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分享相关信息。

但好未来教育集团还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起因是去年秋天,中国对民办教育行业的大规模打击,当时中国政府禁止这些机构在核心课程领域向K-9学生提供课后辅导服务。4月,它在最近的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该公司于去年底停止了提供这部分业务——之前它是其收入的大头。它还详细说明了未来计划,即专注于批判性思维和计算机编程的教学,并向其他学校提供教材。

随着转型的开始,在截至2月底的最新财报季度中,其营收同比暴跌60%,至5.41亿美元(36.3亿元)。接受雅虎财经调查的七名分析机构预计,它在本财年的营收将下降近80%,至9.22亿美元。

综上所述,该股最近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自年初以来上涨了28%。尽管如此,自去年7月人们开始担心对教培行业的整顿以来,其股价下降了约四分之三。但到目前为止,似乎可以公平地说,投资者相信它已做好准备,能够挺过当前的震荡阶段,或许在未来一两年内成为一家更强大的公司。

大约两个月前,摩根大通将它的评级从“跑输大市”上调至“中性”,理由是该公司估值极低。好未来教育集团目前的市净率为0.76倍,虽然处于低位,但还没有跌至谷底,这与同规模的同行新东方(EDU.US; 9901.HK)的0.88倍大致相当。但所有教育类股都将继续承压,直到它们能在新的监管环境下展现出一条清晰的发展之道。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退市威胁,当然无助于改善好未来教育集团或其他中国教育股的处境。但有些人可能会将美国和中国监管机构最近的沉默解读为双方很快将宣布一项信息共享协议。这将为中国公司提供大约一年的时间,来采取必要措施遵守《外国公司问责法》。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轩竹生物招股 集资约7.8亿港元

四环医药(0460.HK)分拆的轩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75.HK),于本周一公开招股,共发售6,733.4万股H股,每股发售价11.6港元,一成作公开发售,每手入场费5,858.5港元,集资总额达7.8亿港元,本月10日截止认购,15日开始在港挂牌。 公司有超过十种药物资产在积极开发中,涵盖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当中包括三项NDA批准资产,一项个药物项目处于NDA注册阶段,以及一项目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等。 轩竹生物仍处于亏损阶段,2023年的净亏损达3亿元,去年更高达5.56亿元,主要因行政开支大幅增加,以及支付去年上市申请开支。今年上半年的亏损为1.11亿元,跟去年同期相若。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hery zooms out of the IPO gate. Now, it needs to show investors its longer-term value

奇瑞冲出IPO起跑线 亟需展现长期价值

这家中国领先的汽车出口品牌于9月25日挂牌上市,融资逾10亿美元,其股价在前三个交易日内累计上涨4% 重点: 奇瑞股票自上周IPO以来取得稳健开局。与其国内最大竞争对手相比,市盈率仍有上升空间。 维持高增速将成为这家车企的首要挑战——正是这种增长态势使其跃居中国汽车出口榜首,并成为今年国内第六大新能源车销售商   阳歌 奇瑞汽车(9973.HK)以发行价区间上限定价成功募资逾10亿美元,成为今年全球最大车企IPO,市场为之振奋。而现在考验真正来临:作为中国本土汽车出口领头羊,奇瑞必须持续向长线投资者证明,为何其仍是在国际巨头与本土劲敌混战的全球汽车红海中的优质标的。 估值维度显示,投资者已给予公司较强信心。但着眼长远,奇瑞须维持令人艳羡的增长动能——近期的出口规模对增长贡献很大。在中国市场饱受产能过剩与激烈竞争困扰的态势下,随着利润率承压,公司还需证明能实现长期盈利。 年内出口量突破关键临界值——占比超总销量一半——已成为奇瑞持续实现强劲双位数增长与盈利的重要支撑。作为中国最早出海的车企之一,公司自2003年起稳居汽车出口榜首。但本土竞争对手亦在全力拓展海外市场,意味着中国车企的海外角逐将日趋白热化。 奇瑞股票上周四登陆港交所首日收涨3.8%。此次上市共募资91.5亿港元(11.8亿美元),获得本地与国际投资者踊跃超额认购。 上市三天后,该股收报32.02港元,较30.75港元发行价上涨4.1%,对应市值约240亿美元。参照来看:国内龙头车企上汽集团(600104.SH)与奇瑞体量相当,市值约1,940亿元人民币(270亿美元);美国巨头通用汽车(GM.US)580亿美元的市值则超出奇瑞两倍有余。  但按市盈率衡量,基于2024年利润的约12倍估值而言,奇瑞仍有上升空间——因为国内另两家头部民营汽车产商的市盈率,比亚迪(1211.HK; 002594.SZ)港股为22倍、吉利汽车(0175.HK)为20倍。 这样的对比显示了奇瑞向同行更高估值水平靠拢的向上空间,但这仍意味着奇瑞需保持基本面稳健以证明其长期潜力。随着奇瑞开启上市公司新征程,任何失误都可能对该潜力构成压力。 出口劲旅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奇瑞位居中国汽车销量第五。其同期销量同比劲增22%至860,126辆——在前十厂商中增速位列第二(多数厂商增速不足12%)。 据其微信公众号月度销量快报:8月奇瑞汽车销售的242,736辆汽车中,主品牌奇瑞占比约三分之二,另一主力品牌捷途(Jetour)贡献约22%。总部位于安徽的奇瑞汽车贡献了其母公司奇瑞集团约95%的销量,旗下还拥有星途(Exeed)、iCar、智界(Luxeed)等品牌。 出口与新能源车的双重优势构成奇瑞最核心的竞争壁垒——这也正是中国车企增长最迅猛的两大领域,也是对投资者最大的吸引力所在。 8月奇瑞集团出口量同比增长32.3%至129,472辆创单月新高,海外销量首次超越国内,占当月总销量242,736辆的过半份额。为推进出海战略并抵御未来贸易风险,公司已在马来西亚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并于越南和泰国新建合资工厂。 新能源车板块增速更为可观:奇瑞集团8月新能源车销量同比飙升53.1%至71,218辆,占当月总销量30%。国内市场上,据乘联会统计,公司新能源车销量年内前八个月同比激增64%至309,025辆,攀升至全国第六。 相较而言:同期新能源龙头比亚迪国内销量仅增5.5%,特斯拉销量则实际下滑6.9%。 这些业绩表现如何体现在核心财务指标上?2025年一季度奇瑞总营收同比增长24%至682亿元人民币,增速虽强劲但较2024年有所放缓。增速放缓部分是因为席卷中国车市逾年的价格战拖累全行业价格下行。在此背景下,奇瑞汽车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4.9%降至12.4%。 通过成本管控,特别是行政管理支出骤降40%,公司充分对冲毛利率下滑影响,研发支出则基本持平。最终奇瑞当季盈利达47.3亿元(去年同期24.8亿元)几近翻番,较2024全年37%的利润增速显著提升。 但成本管控终非长久之计,对研发等需持续投入方能保持领先的领域尤甚。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价格战令所有竞争对手同样面临利润下滑。2025年有关部门对缓解汽车等领域价格战采取更积极的举措。若政策见效,则将惠及整个汽车行业。而奇瑞的核心优势仍在于其出口实力,以及国内外新能源车业务的快速增长。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金表品牌西普尼首挂 半日大升248%

中国金表品牌西普尼(2583.HK)周二在香港首日挂牌,开市即升183.7%报84港元,之后股价续向上升,中午收市报103.1元,升248.31%。 公司发售1,060万股,每股29.6港元,为上限定价,本地发售录得2,504.9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获得2.9倍超额认购,集资净额2.68亿港元(3,400万美元)。 西普尼主要销售自主品牌“HIPINE”黄金表壳及表圈手表,并为国内知名珠宝品牌提供ODM及加工服务。2024财年收入4.6亿元,按年升2.5%,期内溢利4934.8万元,跌5.3%。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主要用于进一步提升产能及扩大及优化销售网络、加强品牌建设,以及建立莆田研发中心加强研发能力。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博泰车联首挂午收升4成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889.HK)周二首日挂牌,开市即升32%报135港元,之后股价续向上,中午收报142.8港元,升40%。 公司发售1,043.69万股H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售价102.23港元,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认购近529倍,国际配售超额2.7倍,集资净额9.19亿港元。 集资所得的30%用于扩大产品组合和解决方案,进一步加强软件、硬件和云端车联网的全方位自主能力;另外30%用于提高生产、测试及验证能力;约20%用于扩大销售和服务网络,10%用于整合行业资源的战略性收购,余下10%作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