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许多国家重新对游客开放,作为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的运营商,复星旅文的度假村业务收入在今年第一季度翻了两番

重点:

  • 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的运营商复星旅文报告称,虽然新冠奥密克戎毒株卷土重来,但第一季度度假村业务收入翻了两番
  • 该公司预计今年将恢复盈利,其估值与其他全球主要旅游股相比颇具竞争力

阳歌

奥密克戎,什么奥密克戎?

上述信息来自于中国最大的度假村运营商复星旅游文化集团(1992.HK)周三晚间发布、一份绝对乐观的首季业绩更新。复星旅文是中国顶级度假村运营商,其核心资产是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连锁度假村。

该报告中的大量数据反映出两大主题。首先,中国之外的世界正处在强劲的上升轨道,在业务方面迅速接近疫情前的水平,但复星在中国本土市场的道路要坎坷得多。中国市场去年业务增长强劲,因为该国有效控制了疫情,但眼下却苦苦挣扎,因为它正努力遏制桀骜不驯的奥密克戎毒株。

对复星旅文来说,幸运的是其旅游业务只有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市场,其余主要来自欧洲和北美。这相当重要,因为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在中国之外的市场已经对游客重新开放,意味着大多数物业已经部分或全部重新开业。

投资者对这份报告表示欢迎,周四早盘复星旅文的股票在香港上涨了4%,超过了去年同期的水平。这只股票今年年初上涨了30%,因为当时奥密克戎似乎正在消退,疫情的结束就在眼前。后来,它从2月的高点回吐了大部分涨幅,目前的水平仍然是疫情第一年曾经出现的最低价格的两倍左右。

该公司预计今年将恢复盈利,随着它的情况趋于稳定,我们现在可以分析这只股票在市盈率方面的情况。基于分析机构对今年的预测,该公司的市盈率为28倍,而基于2023年的强劲利润增长预期,其市盈率降至14倍。相比之下,领先的全球酒店运营商万豪(MAR.US)基于今年盈利预期的市盈率更高,为35倍,2023年为27倍;赌场度假村运营商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LVS.US)在此期间的市盈率分别为160倍和17倍。

这些数字表明,对于全球投资者而言,复星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有吸引力的选择,凭借其持有的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资产,以及在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的强大影响力,它足以与世界上的主要同行展开竞争。

说了这么多,下面让我们看看复星旅文一季度业务更新中的亮点。首先是最重要的数据,即今年头三个月,该公司的核心度假村和旅游目的地业务收入翻了两番,达到42亿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僅为10亿元。

 “随著各国持续解除旅行限制,本集团于中国大陆地区以外的业务持续复苏,”复星旅游文化集团在更新报告中说。“2022年第一季度,纵然2022年1月受到奥密克戎毒株对欧非中东和美洲市场的影响……Club Med未经审计之净利润较2021年同期大幅扭亏,且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大部分水平。”

大放异彩

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是当季的超级明星,全球平均入住率为62.1%,同比整整上升了25个百分点,不过,这个数字仍比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低8.4个百分点。該季度平均每日床位价格1,72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1.5%,更厉害的是,比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还要高出19.5%。

从这些数字中,恐怕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关键性的结论,即旅行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不过,当人们旅行时,似乎比疫情前更舍得花钱,由此可以看出许多人所说的,随着疫情的缓解,将出现那种“报复性消费”。

此外,还有中国市场,地中海俱乐部全球64个度假村中,有8个在中国,另外复星旅文还有大型度假酒店三亚亚特兰蒂斯,它们占到度假村业务收入的15%以上。

复星旅文表示,三亚亚特兰蒂斯的营业额在1月和2月合计增长了44.3%,那段时间是中国的农历新年,属于旅游旺季。但到了三月,这个大型度假村的生意暴跌87%,这是因为随着中国出现了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越来越多的城市采取封锁措施,政府鼓励民众非必要不出门。因此,三亚亚特兰蒂斯一季度的营业额下降1.6%,至3.796亿元。

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在中国的一些地方似乎已经达到峰值,包括上海,那里的民众已经长达数周时间被关在家里。但目前还不清楚,形势是否将得到控制,由于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疫情干扰在今后是不可避免的,哪怕疫情相当轻微,也会出现大规模的封锁和旅行限制。

虽然复星旅文在中国的业务疑问重重,但它的投资相当国际化,因此今年的反弹大有希望。不过这样的投资组合在去年的时候也变成一大劣势,当时许多国家都禁止外国游客进入。该公司去年的度假村业务录得8.5%的增长,但仍连续第二年出现严重亏损,亏损额达27亿元。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简单说两句英国的旅游品牌Thomas Cook,这家有180年历史的老品牌在2019年戏剧性倒闭后,被复星旅文收购,于2020年9月重新推向市场。

在推出后的一年半时间里,一个新的以中国为重心的Thomas Cook 应用软件录得160万次的下载量,一季度的收入达到1.15亿元。重启的英国版表现更为强劲一些,该季度同比收入增长8倍,达3.6亿元。两者相较,英国部分的业务有潜力成为复星旅文收入的主要贡献单位,这一点跟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类似,这要归功于这两个品牌的名气,以及它们在早年间卓著的声誉。

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中兴通讯第三季净利大减87%

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周二公布,第三季度收入达289.67亿元(40.8亿美元),同比增长5.11%;但净利润仅2.64亿元,按年大跌87.84%。 前三季度计,收入总额达1,005.2亿元,同比增长11.63%,净利润降至53.22亿元,按年下滑32.69%。期间营业成本大增30.08%至698.11亿元,增速远高于收入增幅。 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按年减少77.9%至17.77亿元,主要因购买商品、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报268.01亿元,按年减少15%。 中兴通讯A股周三低开7.9%,至中午休市报45.95元,跌6.96%。香港股市周三因公众假期休市。该股在深证及港股在过去六个月均上涨近5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优步计划投资小马智行、文远知行香港IPO

据彭博社周二报道,美国共享出行巨头优步科技(UBER.US)计划投资中国两大自动驾驶出租车营运商——小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PONY.US)及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WRD.US)即将在香港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IPO)。报道引述消息人士称,优步可能在小马智行的香港上市中投资约1亿美元,但未披露对文远知行潜在投资的金额。 小马智行拟在香港上市筹集近10亿美元资金,而文远知行的集资目标约为4亿美元。两家公司预计将于11月6日在香港挂牌交易。 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均于约一年前在美国上市。此次再赴港上市,正值越来越多在纽约挂牌的中资企业选择在香港进行第二上市,以对冲中美紧张关系带来的风险。优步此前已投资两家公司在美国的IPO,并与它们在全球多地合作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周二,小马智行美股上涨11%,较IPO发行价累升约68%;文远知行股价同日亦涨5%,但仍较其美国上市价低约24%。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itic Securities has bumper Q3

投资者涌入中国股市 中信证券迎来黄金期

得益于A股牛市行情及香港新股上市热潮的带动,中国最大券商中信证券第三季度营收与利润均大幅攀升 重点: 中信证券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52%,营收增速与之持平 中国股市的上涨推动了公司佣金收入大增,IPO市场复苏则带动其投行业务攀升    梁武仁 中国股市摆脱多年低迷,重获资金追捧之际,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030.HK)似乎重回全盛时期。 上周五披露的最新财报显示,受市场回暖推动,这家中国最大券商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激增52%至94亿元(约合13亿美元),营收增长56%至228亿元。营收激增主要源于投资收益近三倍增长,该板块占营收比重跃升至近60%(去年同期不足30%)。中信证券核心业务同样显著改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36%。 截至9月底止的九个月,中信证券收入同比增长33%,净利润同比增长38%,在经历同等时长下滑周期后,首次实现连续两年利润增长。 上述数据印证,尽管宏观经济仍显疲弱,但作为头部金融集团的券商子公司,中信证券正受益于科技板块带动的股市反弹。牛市行情直接带动公司股票交易佣金收入增加,同时也为其所持资产带来估值收益。 与此同时,香港IPO市场复兴对雄踞亚洲投行金字塔顶的中信证券构成利好。近期股票融资活动再度升温,众多中国企业争相把握机会,利用香港这一面向全球投资者的市场筹集新资金,以支持业务扩张,特别是海外发展。凭借其广泛的人脉与强大的承销能力,中信证券在这场IPO盛宴中占据吸金制高点,有望从大量新股上市中获取可观手续费收入。 中信证券佣金收入结构显示,内地及香港两地股市繁荣正全面提振其多元化业务。首先,经纪业务净佣金收入三季度同比增长51%至约110亿元,占公司季度收入总额近半。 中国股市持续升温 如此表现实属意料之中,今年7月至9月期间,中国股市表现火热,上证综指涨幅逾12%,而以科技股为主的深证成指更飙升超过30%。强劲市况推升交易量激增,券商佣金收入水涨船高。特别是中信证券借助其行业龙头地位与品牌规模,在吸引散户投资者使用其股票交易服务方面拥有明显竞争优势。 经历长期低迷后,港股IPO市场强势复苏,中信证券的投行业务佣金收入顺势劲增32%至37亿元。今年首九个月,共有66家公司在港上市,集资约23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增逾200%。该数据令香港遥遥领先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重夺全球最大IPO市场桂冠几无悬念。 仅在10月截至本周三,已有57家公司向香港交易所递交新的或更新的上市申请,平均每天超过四宗,即使月初因中国“十一”黄金周假期导致市场短暂放缓,申请活动仍保持活跃。 这波新股热潮为中信证券带来丰厚收益。该公司在亚太地区(不含日本)投行手续费收入排名第一,今年港股每3宗IPO申请就有一宗由其操刀。其中包括宁德时代(3750.HK;300750.SZ),这家全球最大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于5月在港集资超过50亿美元,创2021年以来港股最大IPO规模。 最新的个案是挖掘机制造商三一重工(6031.HK; 600031.SH),本周刚完成募资16亿美元的港股重磅IPO,亦由中信证券担任承销商。 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收入亦上升16%,达87亿元。虽较另两大业务增速稍显温和,但在当前中国经济环境下,众多企业尚难以实现两位数增长,已属难能可贵。 不过,中信证券的顺境能否持续犹未可知。当前A股市场高涨情绪或难以为继,其与消费疲软、地产低迷等经济结构性短板已然脱节,更遑论中美贸易摩擦压力。中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创年内新低。 此类隐忧或成下季度考量要素。当下,投资者不仅涌入A股,更竞相增持中信证券股票(H股年内涨幅56%),因其被视为中国市场的投资风向标。目前,该股市盈率达17倍,高于主要竞争对手中金公司(3908.HK; 601995.SH)14倍与国泰君安(2611.HK; 601211.SH)7倍的估值水平。 目前,中信证券无疑正处于最有利的位置。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它能否长期维持这种势头?当投资者最终意识到中国经济可能无法支撑当前的乐观情绪时,这波行情是否会遭到现实检验、从而削弱其优势,仍有待观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海辰储能营收飙升 更新香港IPO申请 

储能企业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周一提交香港IPO更新申请,显示其在2025年仍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69.7亿元(约合9,800万美元),同比飙升224.6%,毛利润激增逾10倍至9.16亿元。 海辰储能创立于2019年,是全球顶尖的储能系统(ESS)电池及成套设备制造商之一。公司提供针对多元应用场景定制的储能产品与解决方案,业务贯穿全产业链——从储能电芯到集成储能系统和端到端解决方案。 公司处于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的风口中,也是首家在美国本土生产储能系统的中国企业。自去年起已实现调整后盈利,今年上半年延续此态势,经调整净利润达2.47亿元,正快速迈向全年净利转正的目标。 海辰储能凭借差异化技术构筑显著竞争优势,尤其在长时储能赛道拥有很大的领先优势。公司强调其系全球首家推出容量超1,000安时储能电池的企业。 公司规模化生产覆盖587安时与1,175·安时等多规格储能电芯,形成适应电力和工商业场景的产品矩阵。公司亦是业界首家实现314安时储能电池量产的企业。 阳歌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