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HK
China Renaissance resumes trading

这家民营投资银行停牌一年多后,股票在复牌后下跌了三分之二

重点

  • 因前董事长包凡失联而停牌17个月的华兴资本在复牌当日股价暴跌66%
  • 复牌前夕发布的最新业绩显示,公司2023年收入下降37%,今年上半年又下降了39%

肖林

华兴资本控股有限公司(1911.HK)拆除了一颗定时炸弹——但其在香港挂牌交易的股票未能免受严重影响。

在今年早些时候任命了新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后,这家中国民营投资银行终于在上周晚些时候,发布了三份推迟已久的财报,并于周一复牌,勉强避免了因停牌超过18个月而被除牌的局面。

但复牌没什么可庆祝的。该股在复牌后的第一个小时暴跌近72%,收盘时下跌66%,至2.45港元。按这个股价计算,该公司的市值仅为往日的零头,较几年前的峰值下跌了90%以上。

如今,这种暴跌对在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来说已经司空见惯,其中很多股票是受了经济放缓和中美紧张局势的拖累。对各行各业的监管打击以及持续进行的反腐,也时不时地令市场陷入动荡。华兴资本曾为中国很多科技巨头提供资金,但自去年初其备受瞩目的联合创始人包凡失联以来,公司一直处于动荡不安中。公司承认,包凡

正在配合一项调查,这往往指的是腐败调查。自那以后,包凡再没有公开露面过。

因包凡失联,该公司无法签署财报,进而被停牌。公司最终宣布包凡在今年2月辞去公司职务,由联合创始人谢屹璟接任。这为公司在提交积压未发的财报后复牌铺平了道路。

复牌让华兴资本得以避免退市。复牌首日被低价抛售,一方面反映停牌17个月期间可能会发生的股价走势,但也意味未来将面临更多挑战。

虽然辞去了董事会主席的职务,但包凡仍是公司的控股股东,持有48.71%的股份。这意味着他仍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去年12月取代德勤担任该公司审计机构的中汇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在最新财报中提出了对包凡的身份担忧。2023年最后一个季度,华兴资本就因包凡的调查,向有关部门支付了7,700多万元。该审计机构表示,未获得充足的证据证明这笔钱能拿得回来。

最新发布的财务业绩也给公司描绘了暗淡的前景。华兴资本2023年的收入同比下降了约37%,今年上半年又下降了39%。其投资管理和投资银行业务受打击最大。今年上半年,股票承销业务的收入增长了八倍多,但只因它的基数非常低。

相比之下,在华兴资本停牌期间,中金公司(3908.HK; 501061.SH)在香港挂牌的股票下跌了48%以上。中金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国有投资银行,外界认为它所处的地位更有利。该公司的总收入和其他收入,在去年的下降幅度仅5.2%,今年上半年下降了20%。

包凡时代的辉煌

现年53岁的包凡对华兴资本的崛起至关重要。包凡出生于上海,与中国投资银行业的许多成功人士一样,曾负笈海外,并在摩根士丹利等全球领先的投资银行工作,随后于2000年代初返回中国创办自己的公司。

早年,他结识了中国科技界许多有影响力的人物,包括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和奇虎360的周鸿祎。据媒体报道,2011年,当刘强东的C轮融资陷入困境时,是包凡伸出了援手。他还把刘强东引荐给了老朋友尤里·米尔纳,后者是投资公司DST Global的创始人,因Facebook的早期投资而闻名。

2015年,彭博新闻社将包凡评为全球在推动市场或影响思想和政策方面最具影响力的50位人物之一,并称他为“科技建设者”,拥有的人脉关系,几乎可以安排当时中国科技界的一切事务。他的功绩包括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60亿美元的合并,组建现在的滴滴全球(经常被称为中国的优步),那是2015年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并购交易。​​

华兴资本于2018年上市,那是中国科技企业的黄金时代,中国的“独角兽”企业的产生速度超过了美国。同年,华兴资本为美团的IPO提供咨询和承销,成为2018年香港第三大新股上市。

但事过境迁,曾经为包凡的成功立下汗马功劳的人脉现在成了麻烦。

中国的科技行业曾经推动了包凡的成功,但自2020年末以来,该行业因其放任自流的方式而受到政府的审查。2021年初,滴滴在美国短暂上市时,华兴资本是它的承销商之一,但没过多久,由于未能获得中国互联网监管机构的必要批准,该公司被迫退市。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也加大了中国公司从美国寻求资金的难度,而中国自身经济的放缓,也降低了中国公司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去年在香港上市的新公司数量降至20年来的最低水平。

后包凡时代

在经历了如此多的动荡之后,华兴资本的下一步该怎么走,仍然是个大问题。

据媒体报道,包凡一直在配合跟华兴资本前总裁丛林有关的调查,丛林曾任工银国际董事长,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有银行的国际部门。2022年9月,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发布声明称,丛林因涉及多起不当行为的指控而被采取监管谈话措施。

虽然目前还没有报道称包凡可能面临刑事指控,但他消失这么久,可能反映出丛林被调查一事的严重性和深远影响。如果最终重回公众视野,包凡是否能回到以前的生活还远未可知。

华兴资本在其最新财报中称“后包凡时代”是一个“新时代”。公司规模大幅缩水,现有员工521人,比2022年底减少了200多人。

公司表示,尽管面临挑战,但仍决心寻求增长。为了给投资者注入信心,公司周日宣布,四名执行董事在未来六个月内,不会出售持有的公司股票。但只有时间才能证明华兴资本是否能够从失去包凡的困境中恢复,以及在中国科技初创企业日趋低迷的艰难筹资环境中反弹。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全球票房复苏 IMAX中国上季净利大增48%

大银幕影院运营商IMAX China Holding Inc.(1979.HK)周四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收入按年上升16.6%至1.07亿美元(7.62亿元),期内净利润报2,262万美元,按年大增48%。 公司指出,受惠于全球票房复苏及IMAX格式影片供应扩增,上季“图像增强及维护服务”收入按年大增30%至6,103万美元,“技术租金”收入亦上升45%至2,334万美元。 前三季合计收入2.85亿美元,按年增9.8%,净利润增长67%至4,300万美元,反映营运效率及成本控制显著改善。截至9月底,集团现金及等价物达1.43亿美元,按年增加42%,负债总额维持4.53亿美元。 公司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7.71港元,升0.2%。过去六个月累升约2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平安好医生首九个月盈利劲增72%

医疗平台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833.HK)周四公布首九个月业绩,盈利按年大增72%至1.84亿元,收入则上升13.6%至37.2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达2.16亿元,按年增长45.7%。 公司表示,主要受惠于公司的医险协同模式不断深化,保险+医养会员模式的持续深耕,以及在企业健康管理业务上的快速推进。 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强化与平安集团的协同,并推动核心服务的数字化和AI化,通过更一体化的整合式体验,提升用户口碑和满意度。 周五平安好医生开盘升1.7%至15.75港元,公司年初至今升逾15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eauty Farm operates the Palaispa brand

美丽田园斥12.5亿元 鲸吞思妍丽成行业龙头

提供美容服务的美丽田园,以12.5亿元收购竞争对手思妍丽,继近年一系列收购后确立行业整合者地位 重点: 美丽田园将以1.75亿美元收购思妍丽,是一年多内的第二笔重大收购,并将高端美容服务三大龙头部品牌收归旗下 精密的财务安排,使美丽田园以大折让收购思妍丽,交易基本可实现自我偿付   谭英 三十多年前,中国最大的美容服务企业创立于海南南部,最初仅是由现任董事长李阳已故妻子经营的一家面部护理美容院。时至今日,美丽田园医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2373.HK)已发展成覆盖中国20座主要城市、拥有734家门店的商业帝国,占预计今年中国美容服务市场的 4,850 亿元人民币(约合680 亿美元)规模的40%份额。 上述数据涵盖这家公司上周宣布的最新收购,美丽田园与专注北亚市场的私募巨头MBK Partners签署协议,收购中国第三大美容服务商思妍丽。 美丽田园将通过“现金+股权+银行贷款”的组合拳方式完成交易,交易对价达12.5亿元(约合1.75亿美元)。思妍丽持有的3.57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可覆盖美丽田园大部分的收购现金,而思妍丽今年预计达3亿元的营运现金流,也足以偿付美丽田园在此交易中的银行贷款年度利息。 尽管融资方案精巧,但美丽田园的投资者反应冷淡,或因交易将稀释其股权并使MBK获得公司6.28%的股份。公司股价在盘前公告当日下跌且持续走弱,截至本周四市值缩水约14%。 美丽田园主攻高消费都市女性市场,这一群体在中国后疫情时代消费趋紧中呈现逆势增长。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中国医美市场年均增速达20%,位列消费板块增长最快领域。 美丽田园对此趋势的研判是:“随着情绪消费与悦己消费持续升温,美丽与健康行业已然成为万亿级黄金赛道。” 从战略角度看,思妍丽6万余名活跃会员将使美丽田园客户群扩大44%。去年7月,美丽田园斥资3.5亿元收购奈瑞儿,金额只是今次收购思妍丽总价的四分之一,为公司矩阵新增80家美丽健康服务门店、6家医美诊所及2家中医门诊部。 通过思妍丽,美丽田园将进一步获得覆盖全国48个城市的163家生活美容门店及19家医美诊所。新门店使美丽田园总门店从并购前的552家增至734家,铸就中国美容巨头。 此外,思妍丽将提升美丽田园的营收与利润。MBK Partners作为控股方展现卓越运营能力,自2019年首次收购23.53%股权后,已大幅改善思妍丽业务表现。继2022年亏损后, 2023年、2024年恢复盈利,营收从2022年的5.65亿元增至2024年的8.49亿元。 这笔交易对思妍丽的估值市盈率为14.8倍,约为美丽田园自身28倍市盈率的一半,表明美丽田园以相对低价收获该资产。 并购扩张 奈瑞儿与思妍丽仅是美丽田园2014年以来30余宗收购的最新案例,公司表示在激进并购战略中采用“市场验证及可复制的整合方法论”。据美丽田园最新半年报披露,奈瑞儿经调整净利率从收购前的6.5%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0.4%,“印证集团深度赋能的有效性,以及卓越的并购整合能力”。 美丽田园展现出精准战略眼光,其收购多聚焦美容产业细分赛道,实现互补。奈瑞儿是升级版传统中医品牌,思妍丽则作为高端沙龙护肤品牌,为高线城市女性提供护肤美容服务。 美丽田园品牌矩阵以“双美”商业模式为基石,融合美丽与医疗服务。今年上半年,公司旗下原生品牌美丽田园及贝黎诗贡献14.6亿元总营收的55.2%;医美服务品牌秀可儿占比则为34.2%。 剩余10.6%的营收来自亚健康服务品牌研源,主营预防及整体医学。该板块也是公司增长最快的业务,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翻倍。研源首家健康中心2018年在上海成立,目前已在广州等城市拥有12家机构,包括8月开业的首家抗衰医疗诊所。截至年中,其活跃会员总数达7,014人,同比增长93.4%。 雅虎财经追踪美丽田园的五位分析师均预期业绩将持续增长,鉴于其并购扩张特性及中国行业龙头地位的确立,这不足为奇。此外,公司6月末持有20亿元现金,现金流强劲,为未来收购储备充足弹药。 美丽田园目前70亿港元(约合9.82亿美元)的市值,接近全球美容巨头如新集团(NUS.US)的一倍。其24倍市盈率也远超如新的5.3倍,反映投资者对其强劲增长前景,以及对中国美容核心市场整合者地位的看好。 规模效应也助力美丽田园控制获客成本。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在中国分散型的市场,约有百万家美容院,其中的89%属依赖散客的单店经营者。美丽田园通过多品牌协同营销,将获客成本控制在营收2%以内,远低于传统医美机构30%至50%的行业均值。…
Fibocom makes wireless modules

估值过高利润承压 广和通上市即跳水

这家无线模组制造商在港上市首日即下跌11.7%,次日续挫,但其估值似仍偏高 重点: 上市募资3.6亿美元,广和通定价坚挺,但上市首日市场已因其估值高及利润受压而不买账 广和通今年上半年营收增长23.5%,但因毛利率遭挤压,利润增速大幅放缓至4.8%   阳歌 尽管香港或正迎来近年最活跃的IPO市场,但即便是近期投资者的狂热情绪,也未能提振无线模组制造商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0638.HK, 300638.SZ)周三的上市首秀。这家公司的股票此前以21.50港元的区间上限定价,但利润收窄与盈利增速放缓,最终引发投资者恐慌。 需特别指出的是,即便遭遇低迷开局,广和通在港的估值泡沫仍高于深市老股。这种估值倒挂现象为历史罕见,折射出当前香港IPO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后文将对此展开分析。 广和通上市后股价近乎直线下挫,周三最终收跌11.7%。跌势周四延续,早盘报17.44港元,跌幅约8%,较发行价已跌去近20%。 广和通是近期涌现的“赴港二次上市”潮中的一员,这类企业在沪深交易所上市后,纷纷转向更具国际视野的香港市场。尽管多数公司赴港上市旨在配合出海战略,以提升全球影响力,广和通却显例外。 这家1999年创立于深圳的企业,几乎未提及将28亿港元(约合3.6亿美元)新股净融资用于全球扩张。公司明确表示,约半数资金将投入现有国内研发基地,另有15%将用于深圳新制造工厂建设。 必须承认,公司具备显著优势,作为智能汽车及智能家居设备等高速增长市场的核心部件供应商,其无线模组产量居全球次席。该细分市场高度集中,以中国企业为主的行业前五强掌控约75%销售额,意味广和通短期内难遇强劲新对手。 不过,头部阵营的内卷正加剧价格战,技术快速成熟背景下,竞争持续挤压广和通的利润空间。这种侵蚀今年加速显现,上半年毛利率降至16.4%,不仅低于2024全年18.2%,更创下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三年半数据的最低。 尽管开局不利,广和通港股目前市盈率仍高达53倍,显著超出其深市老股38倍的估值水平。这与历史规律截然相悖,以往中资企业“A+H”股往往在沪深市场享受更高溢价。这显然是香港近期IPO热潮的直接产物,今年香港有望超越纽交所和纳斯达克,问鼎全球新股融资榜首。 估值回调在即? 广和通并非当前港股溢价交易的唯一个案。另一典型代表是宁德时代(3750.HK;300750.SZ),其港股35倍市盈率远超深市26倍。自5月赴港上市以来,宁德时代股价已近翻倍,全球投资者对全球最大电动车电池制造商的布局机会趋之若鹜。 并非所有龙头企业的估值也出现大幅差距,空调制造商美的(0300.HK;000333.SZ)与矿业巨头紫金矿业(2899.HK;601899.SH)的“A+H”股市盈率基本持平。核心要点在于,此轮港股IPO热潮中,新上市中资科技股正成资本宠儿,尽管我们预判此类股票终将面临估值回调。 广和通恰可作为估值回调的注脚,尽管智能汽车与智能家居设备兴起赋予无线模组强劲增长潜力,但该领域技术正加速成熟。招股书援引市场数据显示,去年公司以14.4%的市占率位居全球次席,落后于市占率23.8%的行业龙头、总部位于上海的移远通信(603236.SH)。 据招股书披露,全球无线模组市场增长迅速,但绝非爆发式增长,销售额预计将从今年486亿元增至2029年72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0.6%。 广和通增速显著跑赢大市,今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从去年同期30亿元增至37.1亿元,同比增幅23.5%,与去年增速基本持平。模组业务占据绝对主导,今年前四月贡献93%的营收;其余来自毛利率更高的解决方案业务。值得关注的是,该业务营收占比已从2022年的1.2%,升至今年前四月的5.8%。 然而,在营收高增的同时,原材料成本上涨及成品模组降价,共同导致前文所述的利润收窄。其结果是,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利润,仅从去年同期的2.085亿元微增至2.185亿元,增幅4.8%。随着技术持续成熟与竞争白热化,这种利润侵蚀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延续,或持续拖累广和通港股表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