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接连与腾讯和思派签订合同,寻求在获得第一批药物批文之前,建立新的销售合作伙伴关系

重点:

  • 通过与腾讯和思派的合作,云顶新耀可以获得宝贵的销售渠道
  • 这两个新的合作伙伴在“闭环”医疗平台上拥有用户基础,提供从体检到药品销售的各种服务

蓝少虎

尖端抗癌药物和社交媒体有什么共同之处?

真的不多。但是这对看似无关的组合却将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初创公司云顶新耀有限公司(Everest Medicines Ltd.,1952.HK)和领先的社交媒体运营商腾讯控股有限公司(Tencent Holdings Ltd.,0700.HK)联系起来。前者显然在排队等候在后者的平台上销售药物。

只是有一个问题。云顶新耀尚未获得在中国销售任何药物的批文,这就意味着它的产品还不会在腾讯平台上架。但是它的第一批产品可能很快就会进入市场,而且该公司预计将在2022年实现第一个重要的营收。

在上周相隔一天签署的两份合作协议中的第一份,云顶新耀表示,它和腾讯将寻求“与患者和医疗专业人士共同展开相关疾病,特别是针对各种癌症、肾病和严重感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

一天后,它宣布与腾讯支持的药房和肿瘤服务提供商思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Medbanks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达成另一项战略合作,称双方将利用思派的全国直接面向患者(direct-to-patient,DTP)的药房网络,“使本公司能够更便捷地为更多患者提供新药”。

公司并没有就这两项协议透露更多其他细节。但腾讯拥有中国最受欢迎的两个社交媒体服务:微信和QQ,它们各自号称拥有超过10亿用户。更重要的是,它还经营着企鹅杏仁(Tencent Trusted Doctors)连锁诊所,以及为2.22亿注册用户提供各种医疗服务的微医(WeDoctor)医疗平台。

通过与思派合作,云顶新耀获得了进入它的DTP药房网络,为自己的肿瘤和特殊护理药物探索销售渠道。DTP提供了一个“闭环”渠道,让患者在同一平台上接受在线咨询和诊断后购买药品。

德勤(Deloitte)在去年10月的一份报告中写道:“这样的DTP渠道可以让制药厂更好地接触到不方便去实体药店的人”。他们还可以“帮助制药企业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客户,执行更有效的营销策略,并通过提供量身定做的病人计划来改善病人的体验”,报告还说。

思派在中国56个城市经营100家实体药店。据Dealroom.co报道,该公司自2016年以来的五轮融资已经筹集了近5.8亿美元,腾讯一直是主要支持者。

虽然在他们的协议中没有明确说明,但思派也可以帮助云顶新耀获得药物批准,因为它声称是中国最大的以肿瘤学为重点的试验现场管理组织(SMO),为药物开发商提供临床试验相关的服务。

数字化医疗

这些协议似乎是中国推动数字化医疗努力的一部分,通过大数据和云服务,这种医疗形式将制药商、医院、医生、药房和患者连接起来。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出现,使得人们对非接触式咨询和网络购药的需求不断增长,也进一步推动了该趋势。

尽管目前尚无销售额,创办于2017年的云顶新耀有8个极具前景的同类第一(first-in-class)或同类最优(best-in-class)的候选药物,治疗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肾疾病和传染病,目前它们处于不同的研发阶段。云顶新耀可能会将两个新的合作伙伴关系视为进入腾讯在线医疗生态圈的第一步,因为该公司预计,很快就会有首批新药拿到上市批文了。

云顶新耀还间接指出,基于这种合作关系,双方还将“考虑建立一站式的患者管理体系,涵盖从诊断、治疗到结果的全程疾病管理。”

腾讯并非中国唯一一个看中国内医疗服务市场巨大潜力的互联网巨头。腾讯的电子商务合作伙伴京东(JD.com)大手笔投资旗下香港上市的京东健康(JD Health International)。京东的竞争对手、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旗下有阿里健康(Alibaba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保险巨头平安(Ping An)旗下有平安健康(Ping An Good Doctor),它们都在香港上市。

所有这些平台都提供大同小异的产品和服务组合。其中包括实体诊所的在线预约、在线医生咨询、后续护理、药品销售、医疗保险服务,以及访问互联网医院网络,这些网络将线下医疗设施、医生与在线服务结合在一起。

其中大多数旨在提供在线“一站式”治疗商店,患者可以在那里获得从诊断到处方药和后续护理的一切服务。

目前,所有主要的医疗服务平台都在亏损,但它们都希望从这个市场中分一杯羹。目前许多人都认为,随着中国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开始购买基本医疗之外的服务,这个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

京东健康在去年12月IPO前的招股说明书中援引第三方数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数字医疗市场将从2019年的2180亿元增长近20倍,达到4.2万亿元(约合6480亿美元)。

那么,腾讯在云顶新耀这样的小公司身上看到了什么价值呢?尽管它的名字高大上,但市值只有30亿美元。该公司之所以引起腾讯的注意,可能是因为它的所有8个候选药物都是同类第一或同类最优,而且都是通过拿到其他(主要是外国)制药商的许可协议获得的,这意味着许多药物已经在其他市场经受了考验。

这种授权情况在中国的制药初创企业中比较常见,尽管其中许多企业通常也至少有一些自主开发的产品。云顶新耀的首席执行官薄科瑞(Kerry Blanchard)的履历包括美国制药巨头礼来公司(Eli Lilly)和中国的制药初创企业信达生物制药(Innoent Biologics)。他在去年10月接受标准普尔全球市场财智(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采访时表示,该公司最终的目标是开发自己的药物,专注于肿瘤学和免疫学。

但就目前而言,云顶新耀拿到的授权药物,有些已经在美国和欧盟等主要市场获准使用,可能很快也会通过中国的审批程序。

比如,吉利德科技公司(Gilead Sciences)的Trodelvy (通用名:Sacituzumab govitecan-hziy)在美国已经获得了用于治疗乳腺癌的许可,5月中国药监局授予“优先审查”权,此举应该会缩短审批时间。

云顶新耀的另一个关键药物是Xerava(依拉环素,eravacycline)是它从Tetraphase制药公司拿到的授权,这款药在美国、欧盟和新加坡获批用于治疗复杂性腹腔内感染。该药物在3月份获中国药监局的新药申请受理。

云顶新耀显然深受投资者的欢迎,它去年在C轮融资中筹集了3.1亿美元,随后去年10月在香港IPO进一步筹集了35亿港元(约合4.5亿美元)。自那以来,该公司股价已上涨24%,尽管它去年净亏损增加了近四倍,至人民币6.029亿元(约合9300万美元),其中不包括近一笔接近50亿元的一次性费用。

在今年3月,该公司还取得了另一个里程碑:它的股票被纳入了香港基准的恒生综合指数(Hang Seng Composite Index),以及几个与医疗相关的分类指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金力永磁首三季盈利年增最多1.8倍

稀土磁性材料生产商金力永磁(6680.HK; 300748.SZ)周四公告,预计截至9月底的前三季度,净利润将达5.05亿(6,500万美元)至5.5亿元,按年增长157%至179%。单计第三季,盈利预计介乎2亿至2.45亿,增长159%至217%。 公司表示,前三季度在行业竞争持续加剧的背景下,公司管理层坚持稳健、组织优化及精益管理,不断提升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同时,灵活调整原材料库存策略等措施,积极应对稀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保障交付能力获得国内外客户的充分肯定。目前,第四季度在手订单充足。 另外,金力永磁此前已成立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事业部,首三季度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及磁材产品均有小批量交付;低空飞行器领域公司亦有小批量产品交付。 金力永磁港股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25.86港元,跌0.84%。今年以来股价已升2.4倍。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挚达低位定价 首日挂牌午收升183%

电动汽车充电桩制造商上海挚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650.HK)周五首日在港挂牌,开市劲升184%报190港元,之后股价在区间波动,中午收报189.4港元,升183%。 公司发售近600万股H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招股价由66.92港元至83.63港元,最终以低位定价。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认购近5,440倍;国际配售超额1.4倍,集资净额3.26亿元。 挚达主要销售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位列中国第一。若按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销量计,在中国的市占率约13.6%,全球市占率则约9%。 公司过去三年仍然处于亏损状况,今年首三个月,经调整亏损为1,570万元人民币,公司解释是因为受市场影响,销售及经营开支增加,产品平均售价及毛利率波动。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ungrow Power Supply

瞄准AI数据中心供电市场 阳光电源开启新征途

AI时代掀起能源革命,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阳光电源,以储能为核心切入AI供电市场,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重点: 公司在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占率25.2%,储能市占率11.9% 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占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    李世达 当AI带来算力革命,能源便成为新的黄金,也为中国光伏企业指明一条新道路。来自中国合肥的光伏巨头——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300274.SZ),正试图透过港股第二上市,拓展自己的能量边界。 成立于1997年的阳光电源,以光伏逆变器闻名全球。申请文件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以2024年出货量计,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在全球的市占率约为25.2%,连续十年全球领先,产品销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达58.4%。 这家从合肥起家的企业,与中国新能源产业几乎同步成长。光伏逆变器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核心设备,相当于电站的“大脑”与“心脏”,同时负责系统保护与效率管理。然而,当光伏行业进入微利化竞争阶段时,从光伏走向AI供电与智能储能,似乎是必然的选择。 近三年,阳光电源收入由2022年的401.1亿元升至2024年的7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7%,2025年上半年收入进一步增至434.4亿元,同比升约40%。毛利率则由2022年的20.4%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2.9%,呈持续上升趋势。 从“供电”到“管电” 这得益于储能系统业务的快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公司储能系统业务收入达178亿元,占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业务(占比降至35.3%),成为公司最大收入来源。这一转折标志阳光电源完成从“供电”到“管电”的升级,转向高附加值的储能与电力控制领域。 公司表示,其储能系统2024年全球市占率达11.9%,位居世界领先行列。目前公司在北美、欧洲与中东均已落地百兆瓦级项目,累计开发新能源电站规模超57GW。 与此同时,生成式AI的兴起让数据中心成为全球新增用电主力,“算力电力化”成为了能源产业的新叙事。从逆变器到储能,阳光电源正加速布局AI供电解决方案与储能系统业务的发展。 花旗估计,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计算需求将需要55GW的新电力容量,相当于2.8万亿美元的增量支出。这无疑是能源行业的必争领域。 布局AI供电 在技术层面,阳光电源于2023年底推出PowerTitan 2.0液冷储能系统,以高功率密度与模组化结构为特色。在2025年美国RE+大会上,阳光电源推出多款面向北美市场的新一代光伏与储能方案,包括模组化逆变器SG4800UD-MV-US及PowerTitan 3.0储能系统。后者为6.9MWh液冷整合型储能设备,采用碳化硅(SiC)功率转换技术,能量效率提升至93%以上,并支援快速响应与黑启动功能,专为AI资料中心与大型电网场景设计。 不过,储能业务资金投入庞大、回款周期较长,公司应收账款达291.5亿元,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流动负债占比逾八成,显示营运资金压力依然存在。经营现金流在2024年虽录得120.7亿元净流入,但今年上半年降至约34亿元。手头现金尚算充裕,截至上半年,仍有约179.1亿元。 阳光电源在A股的表现不俗,股价今年至今涨幅约120%,反映市场对其业务结构转型与AI供电叙事的期待。目前阳光电源市值3,350亿元,延伸市盈率约24.3倍。相比之下,港股同业如信义光能(0968.HK)约5倍、阳光能源(0757.HK)约3.3倍,估值存在明显分水岭。 由于港股市场对新能源股的整体估值折让幅度较大,若阳光电源上市定价仍参照A股水平,市场在初期可能出现估值消化或股价回调的压力。不过,考虑到其AI供电与储能业务的高速成长潜力,以及全球能源转型带来的新需求,长线仍有被重估的机会。 阳光电源赴港上市,是能源科技布局的延伸。当光伏行业进入成熟期,AI供电与储能正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对投资者而言,阳光电源正由“光伏制造”迈向“智能能源运营”。若AI资料中心电力需求如预期释放,这家合肥企业或将迎来第二个黄金十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D Logistics does infrastructure

简讯:京东物流拟收购母公司旗下两项本地配送业务

物流解决方案服务商京东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618.HK)周四宣布,与其母公司京东集团(JD.US; 9618.HK)达成协议,将以2.7亿美元,收购本地即时配送企业达盛与达疆。 京东物流表示,此项收购将完善现有业务矩阵、拓展运营版图,并增强末端配送能力。达盛与达疆在今年上半年扭亏为盈,实现合并净利润7,520万元,上年同期则亏损1.61亿元。 京东物流称:“目标公司过去数月业务表现,均具备商业潜力及可进一步让我们拓展业务机会。” 受收购消息提振,京东物流股价周四收涨3.5%,公司年内累计涨幅温和。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