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8.HK
WH Group published sharp first-quarte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万洲首季度收入虽然下跌,但盈利大幅上升,集团估计全年业绩有望转好

重点:

  • 公司第一季赚3.01亿美元,同比上升73%
  • 美国业务经过重整后,亏损大幅收窄

    

刘智恒                           

近年生猪价格都在低位徘徊,面对猪价低企,经营猪肉业务的万洲国际有限公司(0288.HK)今年首季竟能派出一份不错的成绩表,市场都觉得有点意外。

万洲主要有两大业务,包括猪肉及肉制品,前者是指猪养殖、屠宰、及批发与零售;肉制品是指生产、批发及零售包装肉类产品。公司首季度收入61.8亿美元(493.4亿元),按年下跌8.3%,猪肉及肉制品销量分别下跌7.8%及4.1%,但股东应占溢利(生物公允价值调整前)上升73%至3.01亿美元。

今年首季,由于内地生猪供应持续处于高位,生猪价每公斤平均14.9元,较去年同期下跌5.1%。美国情况较稳定,期间价仅下跌0.8%至1.26美元,欧洲也下降3.2%至1.6欧元。

大手整顿美国业务

大家或许有疑问,猪价仍在下跌,销售亦未有起色,为何万洲的盈利可以大幅上升?

原来,一切要归功于去年万洲在美国的大整合。有见美国部分地区的生猪养殖成本持续上升,集团关闭并出售加州的加工设施,以及退出加州及亚利桑那州若干生猪养殖场业务。同时,在密苏里州及犹他州进行大改革,缩减母猪数量,并在地理上重组业务,关闭养殖场。

经过大力整顿,美国的猪肉业务在首季度的亏损大幅收窄至2,700万美元,去年同期则录得1.7亿美元亏损。

肉制品方面,整体销量下跌4.2%,但因为内地的原材料成本亦下降,令经营利润不跌反升10.1%。欧洲则因为集团能专注价格管理,经营利润得以倍翻。

季度业绩公布日翌日,股价急升5.8%至5.8港元。公司的股价自去年十月底后止跌回升,目前股价较过去一年最低的3.65港元回升近六成。市场对万洲今年的股价表现,基本认为是稳中有进。

政策利好产量调降

万洲本身亦对今年业绩有较乐观的看法,公司强调会持续自强,将大力推进产品结构调整,拓展销售网络,管理价格和节约成本,并预计肉制品的表现于本年度可保持强韧,力争在今年实现整体业绩的良性恢复。

事实上,从大环境看,今年猪肉价格有望稳中有进,因年初中国出台新措施,对养猪业利好。农业农村部发出《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方案是将全国能繁殖的母猪正常保有量,从4,100万头调整为3,900万头,有望将产量调降。

惠誉认为,政府释放出信号,引导行业加速产能去化,并调整产量不合理。中信证券也认为,生猪产能有望持续减低。不过,由于推行需时,亦未对猪企强制施加限制,预料至少要过了今年第二季,行业供应过剩的困局才可渐纾缓。

政府在首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也透露了一点口风,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雷刘功表示,第二季度生猪市场供需将进一步改善,生猪养殖可能实现扭亏为盈。

据农业农村部的分析,从去年10月开始,全国新生仔猪数量已同比下降,按生猪成长周期,至今年5月后,生猪出栏将同比减少,今年下半年猪价有望止跌回升。

分拆或有利估值

另外一个对公司有利的消息,就是分拆旗下的史密斯菲尔德食品(Smithfield Foods)在美上市。双汇(万洲前身)于2013年斥资逾47亿美元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并将其在美退市,后再与双汇合并而在2014年于香港上市。去年分拆消息传出后,股票市场反应并不热烈,或许是因当时美国业务表现不济,带来相当亏损,但经过一轮重组,情况逐渐改善,若今年上市进程陆续明朗化,对万洲的估值或有一定帮助。

投资银行对万洲也投下信心一票,美银指万洲美国业务重组或见成效,加上内地业务有机实现单位数增长,故重申“买入”评级,目标价维持6港元。瑞银更上调公司今明两年纯利预测为10%及5%,重申“买入”评级,目标价调升1.6%至6.5港元。

公司目前市盈率15倍,相比深圳上市的牧原股份(002714.SZ)的19倍,以及温氏股份(300498.SZ)的24倍,万洲暂仍处合理水平。但要注意,经过短期急升,股价与投资银行目标价已十分贴近。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纳入港股通 正力新能升势昙花一现

锂离子电池制造商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3677.HK)周一宣布被纳入港股通,让内地投资者能买卖其股票。 公司指出,连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的交易机制,已于周一正式启动。 公司表示:“董事会认为,公司被纳入港股通名单,将有助加快扩大公司股东基础及提高股份流通性,并进一步提高在资本市场上的声誉及品牌知名度。” 在获纳入港股通的首个交易日,正力新能股价周一上涨6.4%。但次日回吐多数涨幅,周二收市下跌3.6%,报10.83港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超额7,557倍破港纪录 大行科工首挂午收升21%

折叠自行车制造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2543.HK)周二首日在香港挂牌,开市即升36%报67.5港元,之后股价略回软,中午收市报60港元,升21%。 公司发售792万股H股,一成于香港公开发售,每股售价49.5港元,录得超额认购7,557.4倍,打破香港新股认购纪录,国际配售超额20.65倍,集资净额3.42亿元。 集资所得三成用于生产系统现代化及扩大运营规模、三成用于强化经销网络及策略性品牌发展、另外三成用于研发,余下一成作一般营运资本。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花旗银行终止银联成员资格

中国银联近日公告,已终止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成员资格。银联方面证实,此举为花旗中国主动申请,与其近年全面退出个人银行业务相关。 据财新周五报道,花旗中国回应指出,随着零售财富管理和信用卡业务的出售与关闭,银联成员资格已无必要,但对公业务的境内外支付和收款不受影响。该行强调,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专注企业与机构客户的跨境银行需求。 自2021年花旗集团(C.US)宣布退出包括中国在内14个市场的零售银行业务以来,花旗中国已将36亿美元的财富管理资产出售予汇丰,并于2024年完成零售及信用卡业务剥离。与此同时,花旗集团今年6月宣布精简其位于上海和大连的全球技术中心,裁减约3,500名员工。 花旗中国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总资产1,761.42亿元(246.9亿美元),同比下降1.4%,但营收按年增长20.5%至57.96亿元,净利润亦大增53.9%至17.55亿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Unitree makes humanoid robots

机器人春晚舞出未来 宇树科技拟年底上市

这家科技企业,在央视春晚的机器人跳舞表演惊艳观众,计划在年底前进军资本市场 重点: 宣布年度营收突破10亿元之际,宇树科技计划今年底前上市 尽管人形机器人引发市场热议,但性能不稳或使规模化商用仍需数年   陈竹 中国初创企业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人形机器人,在近两年异军突起,成为行业新星。今年1月,公司的机器人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劲舞视频,引发全网刷屏。上个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公司斩获百米障碍跑、4×100米接力及1500米长跑等几乎所有竞速项目冠军。宇树科技更成为拳击赛事独家设备供应商,在竞争对手侧目之下,包办全部参赛机型。 乘此东风,这家风头正劲的企业计划转战资本市场,上周宣布拟于年底前向未披露的证券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文件。此番声明坐实了持续数月的上市传言,路透社报道称,宇树科技目标估值达70亿美元。 上市将成为宇树科技重要里程碑,为加速产品研发与商业化进程,这家公司亟需资本加持。在中美科技竞争加剧背景下,中国政府对人形机器人领域给予强力支持,以期占据产业制高点。此次上市,也将检验市场对中国发展的机器人产业的信心。 总部位于杭州的宇树科技,由机械发烧友王兴兴创立,他对机械创新的热忱由来已久。王兴兴曾因仅耗资200元,打造双足机器人而名声大噪。大学时期,他便以科技狂人闻名,宿舍堆满工具零件,双手密布的伤痕,见证用废料加工精密部件时难以避免的意外事故。作为继马云等初代创业者后的新生代创始人代表,2016年大学毕业的王兴兴,在无人机巨头大疆任职两月后,于同年创建宇树科技。 王兴兴的热忱同样赢得资本界青睐,宇树科技成立至今已完成10轮融资,吸引顺为资本、初心资本、中信证券、深创投及红杉中国等知名本土机构。据媒体报道,公司当前估值约100亿至150亿元(约合14至21亿美元),距其寻求的60亿美元目标估值仅达三成左右。 人形机器人价格下行 虽以人形机器人著称,宇树科技当前主要收入,仍来自其拓展人形机器人业务前的初始产品四足机器人。公司尚未全面披露财务详情,但表示将于年内公布更多数据。据上周上市公告中透露的少数关键指标,公司2024年营收的65%来自四足机器人,30%来自人形机器人,5%为组件产品。 在今年6月的公开活动中,王兴兴曾向媒体称公司年度营收突破10亿元,但未指明具体年份。 2023年推出的首款人形机器人H1,是中国首个具备奔跑能力的全尺寸通用型号。公司在新一代产品中显著压缩成本,2024年发售的H1,售价降至99,000元。7月新推的R1机型性价比进一步跃升,入门价仅39,000元。 定价与欧美同业形成鲜明反差,摩根士丹利研报显示,2024年顶级人形机器人成本约20万美元。 宇树科技实现超低定价的核心优势,在于借力中国完备的制造业生态。从电池、传感器到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本土已有成熟供应商网络,助力企业以可控成本快速扩大产能。 政府对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也给予强劲助力,通过补贴、税收减免与低成本融资等多重组合拳助推行业进阶。 部分受益于政策驱动,中国人形机器人企业已突破千家量级,代表性公司包括智元机器人、松延动力等。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车企比亚迪(1211.HK; 002594.SZ)等各领域头部企业,或亲自下场,或投资布局。 尽管宇树科技在控本增效方面成效卓著,同业价格战亦日益白热化。如加速进化的K1人型机器人定价88,000元,与H1系列近乎持平。如同国内众多过热赛道的发展轨迹,人形机器人领域或将陷入价格持续下探的内卷式厮杀。 多家机构研报力证人形机器人产业潜力,麦格理证券今年2月预测,全球市场规模将从2026年的36亿美元,飙升至2031年的516亿美元。 不过,短期市场表现或难支撑此等乐观预期。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参赛机型频现摔倒碰撞的报道,印证性能尚欠稳定。尽管机器人在春晚等特定场景的奔跑搏击表现亮眼,但在实际应用中,执行取物等基础任务的能力仍存瓶颈。 近期,港股机器人板块涨势如虹,意味宇树科技上市若估值合理,必将引爆市场热情。优必选(9880.HK)当前市销率高达30倍,越疆科技(2432.HK)更达47倍,显示投资者对此类公司前景极为看好。 这对宇树科技及其同业堪称利好,即使距打造在工厂及家庭等场景执行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可能尚有漫长征途。部分产品已显积极信号,宇树科技20%的四足机器人,应用于检测消防等工业场景。如今,需证明人形机器人不囿于歌舞竞速,更能超脱实验环境,投入大规模应用场景。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