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小面烹调资本故事 力争成为中式面馆第一股
遇见小面试图挑战港股“中式面馆第一股”,但单店利润与同店销售下滑也让公司面临不小压力 重点: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4.18亿元增至去年的11.54亿元 同店销售额从2023年的7.40亿元下降至去年的7.09亿元 李世达 红油翻滚的汤底、麻辣鲜香的多重滋味,是重庆小面的招牌特征,这碗热辣滚烫的地方面食,即将端上资本餐桌。从街巷起家的重庆小面馆遇见小面运营商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正式向港交所提出上市申请,开启一场关于“一碗面该值多少钱”的讨论。 申请文件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以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计,遇见小面为中国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川渝风味面馆经营者。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遇见小面的重庆小面、红碗豌杂面和金碗酸辣粉的线下销量排名全国第一。 说起川渝面食,麻辣是给人的第一印象,但是这家主打重庆小面的面馆,却选择在口味偏清淡的广州起家,而创始人宋奇,则生于东北黑龙江。一位东北人,在广州卖重庆小面,遇见小面的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 宋奇是标准理工男,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之后取得香港科技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宋奇进入香港麦当劳接受管理培训,他曾向媒体表露,“当我在麦当劳炸下第一筐薯条时,就有以后创立品牌,甚至挑战麦当劳的想法。” 理工男开面馆 2014年,宋奇与另外两位华南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在广州开了第一家遇见小面。 过去,中式面馆往往有标准化的难题。为了做好小面,宋奇亲自去重庆学做面,但不依赖“油六成热”、“盐适量”、“略煮”这类经验派说法,而是用量勺、温度计、电子秤、秒表,把每道工序都标准化。不仅保住了老味道,更打下了可扩展的基础。 首店开业仅仅三个月,遇见小面便获得一笔200万元的天使投资。拿到融资后,遇见小面进行全面升级。同时,公司将产品覆盖全时段、全人群,从早餐小面到夜宵烧烤全都卖,开设24小时门店。在场景方面,遇见小面出没在机场、高铁站、小区,还包括购物中心、办公区等,针对不同场景开设不同店型,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 截至2021年,公司已获九毛九(9922.HK)、联想弘毅投资旗下的百福控股、碧桂园、水饺连锁品牌喜家德投资,融后估值近30亿元。 尽管手握资金,遇见小面直到创业第七年才完成第一个百店里程碑。自2019年起开放特许连锁加盟,2021年至2023年,第二个百店仅用了两年达成,至今年4月,遇见小面已在内地22个城市开设374家门店,并在香港开设六间门店。 在近期的快速发展下,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4.18亿元增至去年的11.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6.2%,是过去三年复合增速最快的中式面馆。同期利润则分别为-3,597.3万元、4,591.4万及6,070万元。 以价换量 门店数量上,截至2024年年底共有360家门店,在一线城市合计门店为288家,占比为80%,直营店与特许经营门店则分别有279家与81家。从收入结构上看,2024年,直营餐厅收入占比86.7%,直营模式仍是其核心驱动力。 尽管收入与利润都在增长,遇见小面的也免不了遇见快速扩张的通病。公司过去两年虽连续盈利,但平均单店利润却从18.2万元降到16.9万元。以2024年利润6,070万元及订单总数4,209万计算,相当于一单只赚1.4元。 同店销售额也不升反降。从2023年的7.40亿元下降至去年的7.09亿元,降幅为4.2%,一线城市降幅为5.14%。另外,主打一线城市的遇见小面,订单平均消费额由2022年的36.1元降至2024年的32元,公司称是主动降低菜品价格及为顾客提供更物美价廉的用餐体验,也就是以价换量。 快速扩店让公司债务压力大增,流动负债净额从2022年的1.48亿元增至2.42亿元,但手中现金只有4,219万元,资金压力不小。 要解决当前的问题,遇见小面的策略是出海、下沉到二三线城市,以及扩大加盟。进军香港如同压力测试,公司的口号也从“不在重庆,遇见小面”,变成“重庆小面,全球遇见”。 遇见小面所处的面馆江湖厮杀激烈,和府捞面、五爷拌面、李先生加州牛肉面等对手都在加速冲刺,遇见小面未来能否靠“出海、加盟、下沉”破解资金与成长瓶颈,还需看这碗面是否能在更大的市场里,煮出新一轮滚烫热潮。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