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牛智能未止亏 三度申请终获批
这家中国第三大音视频“平台即服务”提供商,三度申请在港上市后,最近终于获批 重点︰ 七牛智能过去三年累计亏损逾7.5亿元,今年首季亏损再增加50.5%至1.43亿元。 其股东背景甚强,包括阿里巴巴、启明创投、经纬创投及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等 裴梓龙 沉寂多时的内地及香港股市在中央连放大招后再次活跃,港股在9月27日创下单日成交额高达4,457亿港元的历史新高,恒生指数一周内大涨2,373点,突破两万点大关。 二级市场翻身,香港的新股市场表现同样不俗,美的集团(0300.HK)上市后股价报捷,最近上市的卡罗特(2549.HK)录得1,346倍超额认购。最近,曾经两次向港交所申请上市、但未有进展的中国音视频云服务商七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9月22日第三次提交申请后两天,终获通过上市聆讯,由申万宏源香港及交银国际作为联席保荐人。 该公司的目标是通过出售股票筹集约4.57亿港元,发售的近1.6 亿股,将于 10 月 16 日首次上市交易。 2011年成立的七牛智能,是中国第三大音视频“平台即服务(PaaS)”供货商。所谓PaaS,即一种计服务模式,公司通过自家云平台,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硬件及软件资源,而七牛智能的产品主要分为MPaaS及APaaS,前者专注于提供与音视频,包括图像、音频及视频内容相关的云服务,有助于客户降低音视频产品的使用及访问难度。 至于APaaS,属一种计算服务模型,云服务提供商通过其为用户提供一个开发、运行及管理应用的一站式平台,应用场景包括社交娱乐、视频营销、视联网、智能新媒体及元宇宙。 招股文件显示,MPaaS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去年占整体收入近73%,至于APaaS的占比逐年提升,已经由2021年的1.7%增至今年3月底的24.3%。随着半导体芯片供应链去年稍为恢复正常,去年总收入回升16%至13.34亿元,但仍未恢复到2021年水平,今年首季度则同比增长26.4%至3.42亿元。 然而最困扰七牛智能的是亏损问题,由2021年至2023年,公司分别亏损约2.2亿元、2.13亿元及3.24亿元,今年第一季的亏损更比去年同期大幅上升50.5%,达1.43亿元。 与国内其他PaaS企业类近,高昂的成本投入及“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平值亏损”,导致七牛智能持续亏损。对此,公司在招股书中提出了“盈利之路”,包括专注及深化毛利率较高的APaaS业务,该业务去年的毛利率达30.1%,高于MPaaS的19.3%;而公司APaaS新付费用户由2021年的8,079名,激增至去年约24.5万名;其次将增强MPaaS竞争优势,同时扩大客户群,并优化管理及销售、精简业务流程,从而降低成本。 今年只有46岁的许式伟,2011年创立七牛智能,他之前曾是金山软件(3888.HK)的技术总监,协助金山软件设立专注于研发分布式存储技术的实验室,之后在知名互动娱乐媒体企业盛大网络担任高级研究员,主导推出盛大网盘及盛大云计算。 淘宝为第二大股东 经验丰富的许式伟,成功吸引不少投资界巨头真金白银支持,在2011至2020年期间,七牛智能进行了6轮融资,合共获得超过30亿元资金,股东包括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云锋基金、启明创投、经纬创投、交银基金及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等。 于上市前,许式伟持股17.96%,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中国为第二大股东,持股17.69%,云锋基金旗下的Magic Logistics则持股12.44%。 七牛智能曾在2021年2月申请赴美上市,但最后无功而回,公司在招股文件中特意解释弃美原因,直言是“由于当时美国资本市场的不利情况,我们自愿撤回美国上市申请,非在处理美国证交会意见方面的任何困难”。 公司在2023年首次转战港交所,仍无功而回,今年3月再向港交所递表,惟在9月并无进展而失效,随即“三顾草芦”,第三次递表后终获港交所通过上市聆讯,准备为上市作最后冲刺。 七牛智能热衷上市,估计与一众前期投资者要套现有关;此外,截至今年7月底,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剩下约1.48亿元,对未来研发及推广并非好事。 据其招股价2.74港元至2.86港元计算,取其中间价,其估值约56亿港元。然而,港股的云服务相关股份今年表现不佳,例如明源云(0909.HK)过去一年累跌近两成,百融云(6608.HK)也跌了约一成,截至上周五,两者市值分别为50.8亿港元及42.9亿港元。 目前明源云的市销率为2.9倍,至于百融云只有1.4倍,以七牛智能去年收入计算,市销率达3.8倍,远高于前述两间同业,如果想取得理想招股成绩,将考验管理层的功力。…
连年亏蚀现金耗损 百望云转战港股求翻盘
这家综合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两年前曾计划在A股上市,最终无功而回,决定转战港交所 重点︰ 刚申请在港股上市的百望云过去三年亏损近10亿元,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现金流均为负数 该公司近年积极发展助贷业务,但相关转介费支出庞大,恐对公司扭亏带来阻力 裴梓龙 我们外出吃饭购物后收到的发票,可能转眼就会被丢进垃圾筒,然而就是这张小小的发票,背后也蕴藏庞大商机,尤其对不少企业来说,这张发票是税款、交易信息、融资等重要证明。 靠这些发票起家,为企业提供财税数字化及数据驱动智能解决方案的百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百望云”)继2021年冲刺A股无功而回后,最近转战港交所,于上周三呈交初步上市申请文件,争取在主板上市 为什么这家公司在港股持续疲软的态势下,仍然急于上市? 翻开公司招股文件,其收入过去三年虽然逐年提升,由2020年的2.91亿元,增至去年的5.26亿元,但仍然处于亏损状态,期间累亏接近10亿元:即便是撇除非运营相关因素的经调整后亏损净额,也达到1.29亿元,其中去年便独占7,030万元。 与其他科网企业一样,百望云也吸引了不少明星投资人。该公司从2017年起的四轮融资获得逾10亿元资金,当中包括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复星国际(0656.HK)、大众公用(1635.HK)、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以及被视为上海国资委的上海国鑫等。截至上市前,创办人陈杰女士为最大股东,持股27.1%,第二大股东为持股11.87%的阿里巴巴。 然而,在明星拱照下,百望云的财务状况仍令人担忧。除了持续亏损外,近三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及投资活动现金流均为负数。根据财务报告显示,该公司过去三年经营活动已耗掉约1.6亿元,投资活动更录得逾5.8亿元现金流出,导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于去年底仅余2.37亿元;反观其流动负债高达24.8亿元,总资产减流动负债更为负12.2亿元。 百望云在招股文件中也预言,在可见将来或继续产生净亏损,以及净流动负债与经营活动现金仍然净流出,令公司面临流动资金风险。然而在目前利率高企的大环境下,贷款并不容易,难怪管理层希望通过上市筹集资金。 从宏观环境看,百望云的前景还是值得憧憬。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在企业希望提升经营效率、同时需符合相关税务公规的需求驱动下,中国财税相关交易数字化市场按收入计算,已由2018年的37亿元增至去年的59亿元,更预期2027年达到193亿元。作为这一行业的“深耕者”,百望云过去开发出集数字证书、数字签名、电子档案(OFD)、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等尖端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商业平台,为政府、企业及公共组织等提供服务。 但是,中国财税相关交易的数字化市场始终相当分散。以去年收入计,前五大参与者的市场总份额只有21.3%,百望云排名第二,占4.3%;至于中国云端财税相关交易数字化市场,以收入计算,百望云则排名第一,但市占率只有6.6%,去年完成约7亿次发票处理请求,开具约17亿增值税发票。 发展助贷业务 从业务来看,百望云去年的云化解决方案收入达4.22亿元,同比增长25.7%,占比80.2%;但当中财税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收入占比正逐年减少,由2020年的42.7%降至2021年的34.5%,去年进一步跌至30.1%。相反,公司拥有最多的就是企业财务数据,因此提供包括数字精准营销及智能风控服务的数据智能解决方案,前者是向小微客户精准推荐金融产品,后者就是为企业提供风险控制,说穿了也就是助贷业务。 过去三年,数据智能解决方案的收入占比逐年提升,2020年约6,300万元,占总收入21.6%,一年后增至1.79亿元,去年再上升至2.64亿元,占公司收入已达到50.1%,可见百望云希望借助客户们的财务数据,在助贷方面大展掌脚。 然而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百望云除了自家销售团队外,还有通过营销代理向小微企业推荐金融产品。截至去年底,旗下精准营销服务有约500名代理,这也说明了公司这个业务过去快速增长的原因,但代价是成本相当高昂。 回顾百望云的开支,其转介费支出从2020年的2,400万元,飙升至去年的1.54亿元,成为了最主要的销售成本。高昂的转介费,也直接导致其毛利率从46.1%降至40.8%,打击公司盈利能力。 目前港股持续低迷,上市新股表现也大不如前,个别更因申购反应冷淡而取消上市,加上在港股上市的云概念股近月表现差强人意,例如明源云(0909.HK)过去半年跌幅超过五成、天润云(2167.HK)与百融云(6608.HK)也下跌约19%,而今年5月上市的易点云(2416.HK)至今仍低于招股价水平,可能难以让投资者对百望云寄予厚望。 以同样处于亏损状态的易点云本周二收市价8.1港元计算,市销率约3.36倍,市值约46.5亿港元(42.3亿元),如果百望云以相同市销率作为基础,估计上市市值仅约19.4亿港元。由于云概念板块表现疲软,即便百望云能通过港交所聆讯,更重要是如何说服投资者,它在成功上市后能如何扭亏及恢复正现金流,以证明自己的造血能力。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