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信贷及国际业务双升 信也科技利润大增
信也科技集团(FINV.US)周一报告,去年第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长7.2%至34.6亿元,净利润增长29%至6.81亿元,主要得益于促进贷款业务的强劲增长。 公司表示,交易量增加是收入大幅增长的原因。促进贷款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4%至13.4亿元,占其总收入的39%,高于去年同期的34%。该季度的平均贷款规模同比增长 26.7%至11,466元,高于去年同期的9,044元。 本季度,其较新的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8%至7.39亿元,占当期总收入的21.4%。截至 2024年底,累计国际借款人数量在此期间,增长45.8%至700万人。 信也科技股价周一上涨 4.7%,在发报告后的盘后交易中上涨近 11%。过去六个月,该股上涨了7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概要:京东物流技术升级驱动利润同比增长近三倍
电商巨头京东集团旗下物流子公司公布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近10%,外部客户收入占比达70% 余特莉 京东物流(2618.HK)最新财报显示,通过持续拓展母公司体系外的客户群体并深化技术升级效率提升,该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同比增长9.7%,利润创历史新高。 据上周五发布的业绩公告,其2024年度营收达1,828亿元(约合256亿美元),其中外部客户贡献1,278亿元,占总收入约70%。得益于一体化供应链(ISC)解决方案的技术升级,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年度利润同比激增至79.2亿元,较2023年的27.6亿元实现近三倍增长。其Non-IFRS利润率从2023年的1.7%提升至4.3%,利润规模与利润率均创2021年上市以来新高。 其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0.4%至521亿元,Non-IFRS利润同比上升23.4%至22亿元,实现连续八个季度盈利增长。 CEO胡伟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过去的一年中,通过持续优化仓储网络布局、推进技术创新及提升运营效率,我们进一步夯实了以ISC解决方案和高端物流服务为核心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财报披露,京东物流通过行业定制化ISC管理服务,帮助家电、家居、服装等领域的客户实现降本增效。具体举措包括优化库存管理、精准资源调配及降低运营成本。 2024年ISC客户收入达874亿元,外部ISC客户总数达80,703家,同比增长8%。 技术布局方面,公司去年全面升级“京东物流超脑”数字供应链技术体系,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及运筹算法深度融入物流全流程。 截至2024年末,其海外仓储网络已覆盖19个国家及地区,运营仓库数量超100座,总面积超100万平方米。 国际业务方面,京东物流表示,去年公司为一家头部中国新能源车企提供中欧干线运输服务,同时协助另一汽车品牌打通中东地区通关、仓储及配送全链路。 为扩大国际物流市场份额,京东物流持续加强全球基建布局,最新动作是本周二宣布在波兰启用第三座物流仓库。 作为京东集团旗下第二家分拆上市公司,京东物流于2021年登陆港交所募资241亿港元(约31亿美元)。该企业前身为京东集团2007年设立的自营物流部门,现已成为中国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阿里巴巴国际业务 迎来“成长的烦恼”
据报道,这家电商巨头正在就其亏损的国际电商业务明年赴美独立上市与银行商谈 重点: 阿里巴巴据报正在考虑拆分境外电商业务,并让其独立上市,这是其3月宣布的大规模企业重组计划的一部分 此举将允许亏损的国际业务制定自己的战略,以应对本地化的挑战,但也会迫使它在财务上自力更生 西一羊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BABA.US; 9988.HK)亏损的国际电子商务业务,正在快速学习成长。 报道显示,就在这家互联网巨头宣布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企业重组数周后,该公司启动了剥离境外业务,并让其独立上市的进程。上周率先被彭博新闻社报道的这一举动,将为这家勇敢的新公司同时带来优势和挑战,该公司的主要资产包括阿里巴巴在东南亚的Lazada服务,以及将全球买家与中国电子商务商家联系起来的全球速卖通。 此举最重要的好处是,在经营涵盖从东南亚到巴基斯坦、俄罗斯等一系列不同市场的业务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正是现在所急需的,因为这些业务的增长急剧放缓,稍后我们会讨论个中的原因。 阿里巴巴于3月末首次披露了规模更大的拆分计划,称其将转变成一家控股公司,旗下6大业务集团独立运营,其中之一便是国际电子商务业务。另外五个分别是:大文娱、本地生活、菜鸟、阿里云智能和淘宝天猫商业,它称此举是将运营“做轻、做薄”。 彭博的报道看起来像是对拆分公告的延伸,称阿里巴巴正在与多家银行商谈,可能是在为国际业务明年赴美上市做准备。 虽然新的控股公司可能仍会拥有国际业务集团、以及其他五个集团的控股权,但拆分对6大业务未来的发展依然影响重大。该公司此前表示,6大集团各自将拥有自己的管理团队,和制定商业战略的自主权。 对于其国际团队而言,从占主导地位且利润丰厚的母公司中独立出去,意味着它可以更灵活地制定自己的议程。潜在的IPO也将使其能够利用公开市场筹集一些急需的现金,以用于未来的发展,包括向其他市场和服务的潜在扩张。 这种拆分也会迫使该业务集团独立,体现出了为该业务注入新活力的努力,尽管阿里巴巴努力多年,并投入了大量资源向境外市场扩张,但结果却喜忧参半。拆分和独立上市也有助于缓解一些外国政府对数据安全的担忧,因为Lazada、全球速卖通和其他国际资产在它们活跃的市场中拥有大量此类数据。 全球雄心 多年来,阿里巴巴的全球雄心广为人知,它的创始人马云在2017年宣称,公司目标是到2036年为全球20亿消费者提供服务。但是,尽管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多年来它在全球扩张方面的努力,尚未开始取得重大进展。Lazada是东南亚电商领域的主要参与者,但它在该地区早先的领先优势已被Sea Ltd.(SE.US)旗下的Shopee蚕食。 iPrice Group的研究表明,Shopee在2019年超过Lazada,成为该地区使用最多的在线购物应用程序,并且自那以后的几年里,下载量更是有增无减。麦肯锡最近的一项调查也显示,Shopee在越南的受欢迎程度继续领先Lazada,7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经常在该网站上购物,而Lazada的占比为48%。 跨境电商平台全球速卖通最近也有自己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初以来,它在其最大市场——俄罗斯遭遇重大挫折,因为俄乌战争爆发后,西方对它实施制裁。 在更广泛的层面上看,阿里巴巴海外业务的增长势头在过去两年有所放缓。该公司此前报告,在截至去年12月的三个月里,Lazada、全球速卖通、专注于中东的Trendyol和专注于南亚的Daraz的订单总数同比仅增长了3%。根据该公司的财务报告,相较于截至2022年3月的12个月期间34%的增幅,这一数字大幅放缓。 在2022财年,其国际业务录得90亿元的EBITDA亏损。即便未来能够通过IPO筹集资金,拆分后的国际业务,也无法再指望阿里巴巴利润丰厚的国内电商业务提供财务上的帮助。 这让我们回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国际业务的拆分对阿里巴巴下一阶段的全球扩张可能意味着什么。我们之前提到的更大的自主权,将允许阿里巴巴继续将更多权力下放给当地团队来管理业务。这可能有助于改善本地化努力,而本地化不足经常被认为是海外业务相对缺乏活力的主要原因。 在Lazada,本地化的挑战最为突出。在2016年投资10亿美元(69.1亿元)收购这个东南亚平台57%的股份后,阿里巴巴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将持股比例提高到目前的90%。随着股份的增加,阿里巴巴也开始从它在中国内地的基地向东南亚国家派遣更多人员,迅速稀释了以前以当地人为主的管理团队。 阿里巴巴可能曾经希望,引入内地的管理人员,有助于复制母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但据中国媒体品玩的一篇报道,该策略的进展并不顺利,许多中国员工在遇到当地人的抵制后,又被送回内地。 虽然阿里巴巴宣称其规模更大的拆分计划,旨在将自己变成一个更精简的组织,但另一层意思是,这样的拆分是否能起到安抚中国监管机构的做用,它们越来越不放心中国大型科技公司所拥有的权力。 在这种情况下,阿里巴巴可能会发现监管机构不相信,如果它让国际业务独立经营和上市的目的,是通过赋予该部门更多自主权来证明它确实是在“拆分”的话。这是因为在可预见的未来,阿里巴巴可能会保留对所有被剥离业务的控股权,尽管首席执行官张勇承诺将逐步放弃对部分业务的控制权。 归根结底,独立做业务决策的灵活性会帮到国际业务,但可能不足以帮助它真正腾飞。更重要的是,可能需要大量投资来扩大这项仍处于亏损状态、无法产生大量现金的业务。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