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华虹半导体换帅 前英特尔副总裁领衔

半导体大厂华虹半导体有限公司(1347.HK; 688347.SH)周三宣布,由前英特尔(INTC.US)工程师白鹏担任执行董事暨总裁,2025年1月1日生效,负责公司业务及营运的日常管理以及公司业务策略的实施。 62岁的白鹏曾在英特尔工作30年,是国际芯片业界重要人物,先后担任英特尔公司工艺整合工程师、工艺整合经理、良率工程总监、研发总监兼副总裁以及公司副总裁。华泰证券指出,此项任命有望帮助华虹加速包括先进工艺和特色工艺在内工艺平台的发展速度。 华虹半导体是中国第二大晶圆代工厂,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销售收入5.263亿美元,同比下降7.4%;录得净利4,481.6万美元(3.27亿元),年增222.6%。华虹于去年12月10日宣布新建的无锡二期晶圆厂投入使用,公司预计今年底将达到每月2万片的产能。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hina’s top maker of analog IC patterned wafers posted strong revenue and profit growth from 2020 to 2022, but the rates slowed sharply this year.

比亚迪入股壮声势 贝克微电子获批上市

这家中国最大仿真IC图案晶圆提供商,最近获港交所批准上市申请 重点︰ 贝克微电子虽然连续三年录得净利润,但销售非常依赖两大分销商,成为公司其中一个风险 比亚迪在今年6月突然入股贝克微电子,向大股东买入4.81%股份,代价5,000万元,为其上市申请增加声势   裴梓龙 随着美国持续限制大型半导体企业向中国销售芯片,中国近年自家半导体行业决心“自强”发展,对作为半导体基石的模拟IC需求也持续增长,如果以下游企业购买额计算,去年中国更是世界最大的模拟IC市场。 市场虽大,但竞争不小。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去年中国前五大提供仿真图案晶圆的企业仅占整体市场5%,显示市场非常分散,要突围而出就要依靠资本的力量。最近打着中国最大仿真IC图案晶圆提供商旗号的苏州贝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准备进入招股上市的最后阶段。 虽然贝克微电子是中国第一,但以去年公司的收入计算,其市场份额也只有1.7%,这次上市集资就是希望加强研发能力,继续抢夺市场。根据公司在招股文件中称,上市所得资本除了用于提升研发及创新能力外,还会用于进一步丰富产品组合及拓展业务、扩大客户群及战略投资或收购。 在目前港股表现低迷的情况下,为何贝克微电子仍积极寻求上市呢?细看其近年业绩,便有助得悉原因。 由2020年至2022年,该公司的收入分别为8,872万元、2.13亿及3.5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9.3%,但今年上半年的增长速度放缓至26.1%,达到2.04亿元,原因是全球芯片行业在经历了新冠疫情数年紧张供应之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其整体毛利率也保持稳定,2020年至2022年分别为54.9%、56.4%及56.5%,今年上半年则微跌至55.2%。 至于净利润的增长也相当不错,从2020年的1,400万元,递增至去年的9,526万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6倍。但与收入一样,由于疫情期间的短缺有所缓解,该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利润增长也明显放缓,仅增长了7.3%至4,590万元。 整体业绩看上去相当不错,但再细心一看,会发现贝克微电子的现金流存在隐忧,而且客户非常集中,万一失去一两个客户,将严重影响公司业绩。由2020年至2022年,公司有两年的净经营现金流为负数,2020年为负4,149万元,2021年转正,也只有880.5万元,去年再度转负3,142万元,今年上半年再度转正,达5,012万元。 公司在招股文件中解释,去年现金流转负,主要是受到存货、贸易及其他应收款,尤其是预付款增加影响,最主要是原材料采购增加,导致预付款增加1.27亿元,另外存货也增加1,980万元。 贝克微电子的销售也存在风险,公司绝大部份收入都来自分销商,2020年至2022年向分销商销售的总额,分别占整体收入95.2%、90.4%及80.2%,当中更主要集中两大分销商,包括艾睿(中国)电子贸易有限公司及一家本地图案晶圆分销商“客户A”,两家合计的销售额占2020年至2022年当期收入的83.7%、90.4%及80.2%。 公司在招股文件中也不讳言,由于两家分销商的贡献巨大,其中一家或多家销量有任何减少,甚或失去其中一家的生意,都会损害整体业绩。这也解释了贝克微电子为何需要上市,以寻求新资金来开拓客源,估计其中一部份便是提升直接营销,减少过度依赖分销商的风险。事实上,该公司直接营销收入占比也从2020年的4.8%,提升至去年底的19.8%。 高估值上市有难度 与不少科技公司一样,贝克微电子过去融资频繁,自2015年至2021年的四轮融资,其估值由1亿元升至4.78亿元,参与融资的20多家机构包括广发环保、苏州科投和中科量子等。 到2021年7月,平潭冯源聚芯向贝克微电子投资4,000万元,令估值急升至10.39亿元。不过,最令市场感到意外的是,就在贝克微电子今年6月20日递交上市申请前,竟获得中国新能源车巨头比亚迪(1211.HK; 002594.SZ)入股,由贝克微电子大股东、即创办人李真团队持股的贝克瓦特电子,以5,000万元向比亚迪转让4.81%股份,另外以25万元向深圳市创启转让0.02%股份,公司估值约10.4亿元,比亚迪也成为贝克微电子第13大股东。 由于中国政策全力支持自家半导体行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分析认为,随着5G、物联网及云计算的发展,到2027年,中国IC市场规模将达近2.2万亿元,2022年至202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9.5%,其中仿真IC图案晶圆市场规模也将达到522亿元。 单看基本因素,对贝克微电子的确有利,公司有了资金,便可以把握机遇,估计这正是公司在目前港股疲弱、新股市场不佳的大环境下,仍然积极上市的原因。 不过,港股的半导体股份,除了中芯国际(0981.HK; 688981.SH)年初至今录得逾20%升幅外,其余公司如华虹半导体(1347.HK)与上海复旦(1385.HK)均明显下跌,以上三家半导体企业的平均市盈率,也只有约9倍。 以贝克微电子今年上半年净利润4,586万元计算,假如下半年表现持平,以9倍市盈率上市,其市值仅约8.3亿元。相比最后一轮融资后超过10亿元的估值,假如以8.3亿元的市值上市,恐怕这个数字难令幕后团队满意。要取得更高估值登陆港股,将考验独家保荐人中金国际的销售功力。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中国半导体行业或迎来复苏

半导体行业股份的中期业绩预告陆续披露,让市场对行业气候变化有了一个比较好的观察窗口   买方研选 中国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发企业华虹半导体有限公司(1347.HK; 688347.SH)本周一正式在上海科创板上市,该公司筹集资金高达212亿元,使其成为今年A股最大规模上市筹资活动的同时,也成为继中芯国际(0981.HK; 688981.SH)和百济神州(6160.HK; 688235.SH; BGNE.US)之后,科创板历史上的第三大IPO。 该公司的股价当日开高走低,开盘曾大涨逾15%,但其后曾回落至迫近招股价的52元水平,收盘涨幅仅剩2%,或许侧面反映投资者对这个板块的看法颇为分歧。 事实上,从华虹的上市表现,加上半导体行业股份中期业绩预告的陆续披露,让市场对行业气候变化有了一个比较好的观察窗口,而且相关看点也比较多。 值得留意的是,设备领域的“国产替代”仍在继续,国产半导体设备公司普遍业绩冲高。经历过前两年的资本开支高峰后,今年全球半导体行业资本开支转为负增长,但国内代表性半导体设备公司在首两个季度均表现较好。据某国产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刚刚发布的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6.7亿至19.3亿元,预计同比增长121%至155%,由此推算,预计单是二季度已实现净利润10.8亿至13.3亿元,相比一季度环比大增82%至126%。 去库存成功 存储芯片周期见底的信号最为明确,其价格经历过前期的大幅下跌之后,已经跌破上一轮周期低点,海外大厂纷纷表态减产保价。今年5月开始,存储芯片价格见底企稳,从近期某存储厂商发布的财报来看,二季度同比下滑速度明显放缓,并实现净利润环比增长27%。目前市场预期DRAM价格在今年下半年可能触底反弹,三季度起DRAM和NANDFlash均价,均有望分别上涨7%和5%。 LED驱动芯片也在率先开始去库存,目前已进入补库涨价阶段,作为调整时间最早的IC细分领域,LED驱动芯片库存去化已至尾声,多数产品已进入8至10周的健康库存水平。 相对来说,与手机相关度较高的微控制单元(MCU)、射频、仿真及摄像头图像传感器(CIS)领域,去库存进度相对滞后。据国内某CIS龙头企业发布的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1.28亿至1.92亿元,同比大幅减少91.5%至94.3%,按此推算,该公司二季度实际上已录得净亏损,可见行业仍在去库存阶段未见明显回暖。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认为,苹果公司(AAPL.US)正积极采用3D打印技术,预计新款Apple Watch Ultra的部分钛金属机构件,将采用3D打印技术。由于该技术可满足航空航天、武器装备、汽车零部件轻量化和一体化等,应用领域广泛,但受制於高昂成本,很难大规模民用。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设备和材料成本的不断下降,其应用领域也开始进入民用领域。如果苹果真的在Apple Watch Ultra中运用3D打印技术,可能标志该技术将正式走入消费电子等民用市场,值得市场关注。 本文辑录自机构投资者研究共享平台“买方研选”,原文网址请点击这里 本文内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咏竹坊立场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