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ote's strategy U-turn drives self-owned brand into bright future

卡罗特战略急转弯 成功开发自家品牌

受惠于战略调整得宜,厨具品牌商卡罗特(Carote)近年业务出现爆炸性增长,公司由年轻的管理层领导,正计划通过资本市场,扩大在线零售市场份额 重点: 卡罗特过去三年收益和利润均呈爆炸性增长,去年净利润由2022年的1.09亿元大增118%至2.37亿元 近年公司逐步将重心由ODM转移至毛利率更高的品牌业务,去年品牌业务占收益比重高达87.2% 罗小芹 卡罗特有限公司近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由法巴及招银国际出任联席保荐人。卡罗特的发展轨迹始于浙江卡罗特,它成立于2007年,现仍是卡罗特在中国的重要营运实体,卡罗特既是公司名,也是旗舰品牌。 卡罗特发展至今,因应市况转变适时进行多项重要的战略转型,公司早期为海外品牌提供OEM服务(原设备制造商),至2013年转而专注发展ODM(原设计制造商)业务,为国际品牌所有者及零售商设计、开发及制造定制化厨具产品。 策略改变盈利上升 2016年卡罗特进行一项影响其长远发展的战略转型,就是推出自家品牌“卡罗特”,初期借助内地电商平台销售卡罗特品牌,翌年透过Amazon(AMZN.US)将销售网络扩大至北美,迄今已于中国、美国、西欧、东南亚及日本等地的在线厨具市场建立一定销售份额。 根据上市申請文件显示,卡罗特于2021年、2022年及2023年的收入分别为6.75亿元、7.69亿元及15.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53%。其中,品牌业务收入由2021年的2.83亿元激增至2023年的13.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1%。 从收入占比看,2021年ODM与品牌业务收入占比为58:42;至2022年品牌业务已“反客为主”,占收入比重提升至69%,2023年进一步提升至87.2%,而更重要的是,品牌业务毛利率远高于ODM,造就公司过去两年净利润三级跳。 2022年品牌业务和ODM的毛利率分别为45.9%和13.3%,2023年两者毛利率分别为39.2%和11.8%,可以看出品牌业务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增益,另2023年两者毛利率出现下跌,主要是为了吸引更多客户及维持竞争力,公司下调若干产品价格所致。 随着品牌业务的收益占比不断提升,毛利率亦大幅改善,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18%至2.37亿元,高于收入同比增长的106%。 美国收入急增 还有的是,2023年品牌业务中,美国收益由2022年的1.22亿元大增逾5倍至7.4亿元,收益占比增至46.8%,中国收益由2022年的2.73亿元仅增18%至3.23亿元,收益占比为20.4%,2023年中国业务表现落后美国,这已是一般公司所面对的情况。 家电制造商JS环球生活(1691.HK) 今年初发盈警,原因之一便是中国市场业务受行业竞争加剧、渠道加速变化、内外销收入结构变化、 优势品类收入仍未企稳等不利因素影响。 美国早于2022年初便开始疫后重启,经济复常也早于中国,令专注美国业务的公司率先获得甜头,虽然去年美国市场的竞争已转趋激烈,但中国经济也未如预期般复苏,特别是中国内需疲软,房地产销售低迷,拖累家用厨具或家电的销情,所以美国业务仍然为企业带来更多机会。 最后是生产模式的改变,公司于2022年2月决定放弃由合资格合作伙伴的外包制造和内部生产相互结合的生产模式,完全转向外包及轻资产,一方面改善毛利率,另一方面能够更灵活地调动企业资源,部分原因是应对近年各国不同形式的贸易保护政策。 第二代接棒 卡罗特经历多项重大战略转型,都与年轻化管理层加入的时间重叠,这反映公司交棒过程无缝连接,不但没有影响公司发展步伐,新人初担大旗后亦没有冒进的通病,而是遵循市场需要制订合适的战略部署,须知道厨具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入行门槛不低但也不高,若然要押注这间行业的新势力,最大理由是管理层的素质。 卡罗特的前身浙江卡罗特,由李惠平及章之慧两位创始人于2007年创立,李惠平女儿吕伊俐与章之慧儿子章国栋于2011年同时加入公司,其时两人均约23岁,至2013年李惠平将其55%持股以275万元代价转让予吕依俐,而这一年正是卡罗特由OEM服务转而专注发展ODM业务的重大转型期间,至2019年另一位创始人章之慧亦将其45%持股以同样估值,即225万元代价,转让予章国栋。 有趣的是,章国栋与吕伊俐,亦即是目前卡罗特的控股股东兼执行董事,两人已结为夫妻,即是说李惠平及章之慧两位创办人由合作伙伴变成亲家,亲上加亲。目前章国栋为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制定业务策略,吕伊俐则为首席产品官,主管产品开发,各有分工。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