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ge offers risk management services

白鸽在线申港上市 竞争激烈毛利率低

公司申请在香港上市,过去两年收入大幅增长,但利润率却非常低 重点: 为保险公司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白鸽在线申请在香港上市 自2022年以来,公司收入大幅增长,但由于业务模式复杂,公司利润率极低    梁武仁 风险管理对保险公司至关重要,它们需要尽可能准确评估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便为客户提供充分保护的同时,自己也能赚取丰厚的利润。白鸽在线(厦门)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利用此类服务需求在香港上市。尽管这个想法确实说得通,但公司惨淡的盈利能力引发了一​​更大的问题:投资者是否会盲信它的故事。 白鸽在线申请在香港上市,民银资本和中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在招股说明书中,白鸽在线自称中国“领先的场景险数字化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 乍一看,公司似乎做得不错。2023年收入较上一年增长逾60%,达到约6.6亿元(9,000万美元)。去年前九个月,公司收入同比再涨近40%至6.31亿元。风险管理服务是白鸽在线的主要收入来源,去年前九个月占其收入的90%以上。 风险管理听起来很简单,为保险公司提供此类服务,并赚取酬金。但白鸽在线并不简单,它采用的商业模式成本高昂,除了简单的风险管理服务外,还承担了更多任务。 你可能预料到,该公司通过提供风险管理服务赚取佣金,帮助保险公司开发定制化程度更高的产品,这些产品的利润率往往高于标准化产品。但白鸽在线的作用不止于此,它还自掏腰包给销售渠道和经纪人出钱,帮助将保险合作伙伴的产品分销给客户。 这意味白鸽在线更像是保险公司的全能中间商,不仅为保险公司提供风险管理服务,还提供一些经纪和营销服务。实际上,公司似乎在告诉客户:“用我们的服务开发新产品,我们会帮您把这些新产品卖出去。” 但此类营销和经纪服务的成本,最终会侵蚀它自身的盈利能力。这一点体现在白鸽在线风险管理业务不到10%的毛利率上,这个水平对一家服务提供商来说低得惊人,尤其是运营在线平台的服务提供商。 雪上加霜的是,白鸽在线的毛利率从2022年到2024年前九个月出现了恶化,表明它为了赢得更多业务而牺牲了盈利能力。白鸽在线在申请文件中预计随着业务增长,其支付的分销费用将增加,意味利润率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与此同时,包括营销和研发成本在内的运营费用,很容易超过白鸽在线的毛利润。公司还产生了大量财务成本,主要因2022年发行的可赎回优先股的利息。由于所有这些项目都侵蚀了白鸽在线的利润,2024年前三个季度其净亏损约为1,560万元,较2023年同期扩大约6%。 盈利能力面临逆风 所有这些都表明,白鸽在线在实现盈利的道路上会遭遇一些阻力,在目前的低利润率商业模式下,白鸽在线实现盈利唯一可行的方式应该是迅速扩大收入,以实现更大的规模经济,同时还要控制运营成本。但对任何企业来说,快速扩张都不可避免地需要资金投入。 要实现业务的快速扩张,白鸽在线必须迅速扩大客户群。但公司似乎很难做到这点。白鸽在线表示,2022年,公司与70多家保险公司合作,但它一半以上的收入(约 55%)来自前五大客户。而且,依赖一小部分客户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在2024年的前九个月,它占到公司收入近80%。 理论上说,白鸽在线能够从这个小客户群中赢得更多业务,但这些保险公司将风险管理,外包给白鸽在线等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空间非常有限。相反,如果这些关键客户中的任何一个离开白鸽在线(这是有可能的,因为它们不是关联方),其收入都将遭受重创。 白鸽在线可能难以实现客户群多元化,原因之一似是竞争激烈。公司在上市文件中引用第三方数据称,以2023年收入计算,其在中国场景类保险数字化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中位列第一。但市场份额仅为4.4%,表明白鸽在线在一个高度分散的市场中,与许多类似的服务提供商竞争。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它有必要向客户提供分销和营销服务,而最终拖累了它的利润率。 更糟糕的是,由于中国经济放缓,消费者削减在非必需品上的支出,中国的保险销售目前并不景气,可能会影响白鸽在线吸引新客户的能力,使其更加依赖目前的那些大客户。 不出所料,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中国保险相关企业的估值不高。金融壹账通(OCFT.US;6638.HK)本周披露其母公司平安集团发起的私有化计划,为金融服务行业提供服务的公司所面临的困难可见一斑。金融壹账通主要为银行提供服务,多年亏损导致其股价低迷。 就其他保险公司而言,在线保险经纪商水滴(WDH.US)目前的市销率(P/S)相对较低,约为1.2倍。按照白鸽在线2023年的收入,以类似的市销率计算其市值将超过1亿美元。但对白鸽在线来说,即便是这样的估值把握也不大,因为它可能会面临投资者对其前景的质疑,他们也需要管理自己的风险。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境外业务稳步增长 金融壹账通走出自己的路

今年前三季度,金融壹账通来自第三方境外客户的收入出现显著增长,逐渐降低对关联企业的依赖 重点: 第三季度,持续经营业务股东应占亏损同比大幅收窄41.9% 在减少对关联公司依赖的努力下,其第三方境外客户收入在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3.4%,第三方收入占比首次超过50%   阳歌 李世达 减少对关联企业的依赖,是一家公司实现独立自主最快的方式,但这个过程通常很痛苦。今年7月,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OCFT.US; 6638.HK)逐步终止占其收入近一半的业务,此举被外界视为“壮士断腕”。最新的业绩报告显示,这家曾经被看好的金融科技巨头正在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根据最新业绩报告,公司第三季度持续经营业务实现营收4.2亿元,同比下降48.3%。股东应占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从去年同期的0.51亿元改善到了0.3亿元,同比大幅收窄41.9%。 虽然总收入下降,但在脱离母公司依赖的努力下,公司第三方收入实现增长,特别是境外业务,成为业绩增长的强劲引擎。今年第三季度,公司来自第三方客户的收入达2.4亿元,占总收入比重首次超过50%,这些增长更多来自真实的商业需求。 实现盈利自然是公司的首要目标,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到更多关联公司以外的第三方客户,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摆脱对母企与关联公司的依赖。显然,壹账通很清楚该怎么做。 瘦身减重 控制成本 首先是瘦身。公司陆续出售旗下非核心业务,透过业务上的减重,公司运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售及营销开支为0.9亿元,同比减少20.2%。研发成本也由2023年上半年的5.28亿元减少24.3%至4亿元。 出售业务所得的资金,则用来进行主营业务的提升及科技产品和服务配置的优化。产品升级与扩大境外业务发展,正是公司另外两大核心要务。 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金融壹账通重点打造“零售+信贷+产险+寿险”四大尖刀产品,并通过整合和优化产品和服务,持续进行产品能力的提升。在银行零售板块,金融壹账通以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银行零售业务的提升;在信贷服务方面,则通过整合贷款业务、数据采集和信贷系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全流程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公司表示,金融壹账通智能信贷系统广受境外银行客户的欢迎,已与多家外资行就数字化信贷达成合作。如与马来西亚第二大银行CIMB(联昌国际银行)持续深化合作,共同研发个性化产品,亦在构建汽车金融生态方面强化合作。 第三季度,金融壹账通成功上线SLP(智能贷款平台)产品升级项目,赋予了境外客户更为强大的业务拓展能力,提高了客户的运营效率。 在本月初举行的第18届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上,金融壹账通展示了其首款面向全球寿险代理人市场的数字化产品“全能代理人”。实现了代理人服务的线上迁移,显著提高了获客效率和保单购买效率。 布局境外 创造增长 公司的第三方境外客户收入在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3.4%,占第三方收入比重提升到22.8%,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业务已覆盖南非、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阿联酋、菲律宾、越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服务192家境外金融机构,包括东南亚前三大区域性银行、全球前十大保险公司的两家。 不可否认,新的业务增长暂时仍难以弥补失去原有业务的损失。但应该要看见的是,金融科技领域业务的长期发展潜力。中国人民银行在第三季度会议上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会议还鼓励做好金融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随着金融数字化变得越来越重要,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将成为中国金融机构的新发展引擎,在这样的需求下,金融壹账通在科技与业务上势可受惠,而政策面上的支持有助公司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目前公司的市销率(P/S)为0.22倍,较今年7月时的0.17倍稍有起色,与内地同类公司相比仍然较偏低,A股金融科技公司恒生电子(600570.SH)达7.8倍;长亮科技(300348.SZ)亦有7.4倍。但从每股净资产来看,金融壹账通为11.15,高于恒生电子的4.34与长亮科技2.5。 对投资者来说,或许应该着眼于公司目前的业务,因他们正在努力减少对关联公司的依赖,证明公司有能力实现业务增长,朝着一条更独立且更健康的道路迈进。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Lufax's metrics all contract

陆金所贷款收缩 借多元化破困局

由于贷款拖欠率同比大幅攀升,这家线上贷款服务商第三季度收入下跌39% 重点 中国经济放缓,物色信誉良好的客户难度增加,陆金所第三季度新增贷款下降59% 这家线上贷款机构宣布,以9.33亿港元,从姐妹公司金融壹账通收购香港的虚拟银行,以实现在中国内地以外的多元化发展       阳歌 在动荡的中国网络借贷领域,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LU.US; 6623.HK)的业务快速萎缩,周一公布的三季度业绩显示,各项主要指标均持续大幅收缩。该公司宣布进军香港市场的多元化计划,拟从姐妹公司手里购入一家中型虚拟银行。 投资者最关注的是陆金所在国内的情况恶化,包括越来越多的客户出现拖欠贷款,其拖欠率大幅攀升。与此同时,作为在借款人与银行之间的贷款中介人,该公司因要提供担保而承担了更大的风险。 周一晚发布最新季报后,陆金所的股价在纽约盘后交易中下跌近5%。 如果跌幅在周二的常规交易时段继续,该股的价格将低于1美元,可能会触发退市通知。公司在香港挂牌的股票,周二的收市价下跌了5.2%。 約在十年前,政府首次面向民营企业开放贷款行业,陆金所、信也科技(FINV.US)及奇富科技(QIFU.US; 3660.HK)等,同属中国最早一批金融科技公司。当时常被叫作P2P贷款机构,大多数在一场监管整顿后倒闭。 像陆金所和信也科技这样的幸存者,不得不应对日趋严格的监管,促使它们大部分进入了贷款中介领域,这类业务受到的监管,较实际放贷要宽松一些。但中国经济的大幅放缓,影响它们物色信誉良好客户(主要是消费者和小企业),导致贷款活动大幅收缩。困难的环境也意味着,即使找到了合格的借款人,拖欠贷款的可能性也增加。 “尽管近期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正处于复苏之路,惟第三季度SBO(small business owners,小型企业)的优质贷款需求仍然疲弱,”陆金所控股董事长赵容奭表示。“在此环境下,我们于本季度进一步降低风险及多元化发展业务,强调审慎决策及长期可持续增长。” 他接着表示,公司继续秉持质量优于数量的理念,这是一种表面的说法,实际是指公司的贷款中介活动大幅下降,因要找到信用良好客户的难度与日俱增。 反映出这一点的是,公司本季度撮合的新贷款同比下降59%至505亿元(69.4亿美元),与今年上半年的降幅类似。新增贷款大幅下降,导致公司第三季度贷款组合同比萎缩43%至3,660亿元,较第二季度36%的降幅进一步扩大。 贷款情况恶化 接下来,我们看看陆金所的其他主要指标,它就像一份重要指标缩减的详细清单。公司的营收大跌39%至81亿元,与上半年41%的降幅接近,乐观一点看,或许你会说,下降幅度维持稳定。 违约风险方面,陆金所表示,截至9月底,6.0%的贷款拖欠时间超过30天,较三个月前略有上升,但比去年9底的3.6%高出不少。拖欠超过90天的贷款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占陆金所贷款总额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2.1%上升到9月底的3.7%。 随着贷款合作伙伴变得越来越不愿意冒险,陆金所不得不承担新贷款的部分风险。指标显示,公司第三季度为54.3%的新增贷款承担了风险,其中不包括其消费金融子公司。这一数字超过一年前一倍多,当时它为21.7%的新贷款承担了部分风险。 好消息是陆金所控股正在控制成本,报告透露第三季度开支同比下降30%。它的信贷和资产减值损失也出现了类似幅度的下降,可见目前它没有受到贷款违约的重大打击。 但核心贷款业务的整体收缩影响到了它的利润,这个指标从上年同期的13.6亿元下滑90%,至1.31亿元。该公司的市盈率为7.9倍,高于信也科技的4.3倍和奇富科技的4.7倍,但低于美国同行LendingClub (LC.US)的10.8倍。 最后,我们来看看陆金所控股进军香港的情况,它最近宣布拟以9.33亿港元(1.19 亿美元)的价格,从金融壹账通(OCFT.US; 6638.HK)手上收购平安壹账通,该公司是香港八家持牌虚拟银行之一。由于陆金所和金融壹账通均由金融服务巨头平安集团控制,此次收购被视为内部事务。 由于香港2019年才开始发放虚拟银行牌照,这家银行还很年轻,规模也不大。但它的业务增长迅速,去年收入从2021年的4,200万港元增至1.24亿港元,增长了两倍。虽然与陆金所控股的整体业务相比仍然很小,但这是公司摆脱依赖动荡的内地市场,并进行多元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信也科技也在进行类似的努力,以实现地域上的多元化,只是这一举措还处于早期阶段。 总之,陆金所及其同行目前正航行在中国波涛汹涌的水域,它们既要维持核心贷款业务,又要保持信贷质量,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是一件十分微妙的事情。在困难的情况下,最新数据似乎表明,其整体状况可能正开始趋稳,不过投资者会密切关注近期其贷款拖欠率的上升势头。…

市场要闻:金融壹账通亏损收窄 成本削减抵消收入降

这家为银行和保险公司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二季度收入下降14%,它把降幅归咎于业务复苏“滞后”   阳歌 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金融壹账通,OCFT.US: 6638.HK)公布二季度收入下降14%,原因是新客户业务的增长,不足以抵消现有客户需求的大幅下降。 根据周三发布的最新财务报告,尽管业绩下滑,但成本控制以及该公司专注于利润率较高的大客户、而不是利润较低的小客户的更广泛战略,帮助金融壹账通在此期间大幅缩小了亏损。 金融壹账通为其他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和保险公司)提供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其最大的客户为金融服务巨头平安集团和平安的陆金所(LU.US)在线消费贷款供应商,尽管该公司正在努力实现除了这两个来源的收入之外多元化。 该公司财报称,截至6月份的三个月内,其收入从去年同期的11.3亿元降至9.73亿元。来自其最大客户平安集团的收入同比下降15%至5.81亿元,占总收入的60%。來自陆金所的收入更大幅下降32%至7,300万元,占总收入的7.5%;而来自剩余第三方客户的收入,则小幅下降7%至3.19亿元。 公司将下降归咎于“企业复苏的滞后效应”,导致“基于交易和支持的收入下降”。 在其三大服务领域中,运营支持和云服务收入分别下降21.4%和12.7%,较一季度的下降幅度有所加快。其另一个主要业务——项目实施服务,則录得36.4%的增长。 董事长沈崇鋒表示:“2023年二季度,我们继续实施深化客户参与的第二阶段战略,重点服务高端客户和产品整合。我们认为宏观经济指标正在释放积极信号,使我们对业务前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公司没有提供第三季度预测。  尽管收入下降,金融壹账通仍成功将运营成本削减35%至4.4亿元。由此,其营业亏损从上年同期的2.78亿元大幅收窄至7,900万元,净亏损也从2.45亿元收窄至8,200万元。 公司的一个亮点是其规模虽小但不断增长的国际业务。其中香港虚拟银行的利息收入同比增长45%至3,400万元。虽然这个数字仍然很小,仅占金融壹账通总收入的3.5%,但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增长,它最终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 报告发布后的两个交易日内,金融壹账通的美国股价下跌约4%。今年迄今为止,该股已下跌约20%。 分析师群体对该公司的看法比较悲观,雅虎财经调查的六名分析师中,有四人将该公司评级为“持有”或“跑输大盘”。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售非核心业务股权 金融壹账通套现2亿元

最新:金融科技服务供货商金融壹账通科技有限公司(OCFT.US; 6638.HK)周四公布,向普惠管理出售普惠立信40%持股,该公司主要从事投资及处置不良资产。利好:截至9月底,金融壹账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6亿元,凭借这笔交易,该公司可获得现金代价1.99亿元,进一步增加流动性。值得关注:出售事项完成后,普惠立信今年的2,684万元应占联营公司收益,将不会计入金融壹账通的财务报表之中。深度:成立于2015年的金融壹帐通,是中国平安集团的联营公司,属面向金融机构的云服务平台,为它们提供“科技+业务”的解决方案。该公司2019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今年7月以介绍形式在港交所挂牌,成为首家以双重主要上市方式回港的商业科技服务供货商。公司表示,为了进一步实践重视产品整合和升级的公司战略,通过这次出售非核心业务,有助进一步专注核心技术业务,以及更好地利用自身财务资源。市场反应:金融壹帐通的港股周五波幅不大,中午平收于1.71港元,比上市首日的开市价5.3港元大挫79.2%。记者:何仲尼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