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宁德时代江西锂矿停产

据媒体报道,动力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750.HK, 300750.SZ)位于江西省枧下窝锂矿,自本月10日开始停产,短期没有复产计划。消息指,宁德时代未能延长到期的采矿许可证。 宁德时代没有作出回应,但市场估计,中国政府正处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并加强对矿业的审查。 宁德时代是于2022年4月时,以8.65亿元人民币投得枧下窝锂矿的采矿权,该矿面积6.44平方公里。 公司周一开市盘1%报411港元,自今年上市以来,股价已上升57%。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unwoda makes EV batteries

动力电池业务挤压 欣旺达谋港上市补血

公司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谋求新资金支持其动力类电池业务发展 重点: 中国动力类电池惨烈的价格战,正挤压欣旺达盈利空间,公司欲借香港上市筹资求生 这家公司的动力类电池业务,营收增长陷入亏损,依靠传统消费类电池业务维系整体盈利   陈竹 宁德时代 (300750.SZ;3750.HK) 与比亚迪(1211.HK; 002594.SZ)雄踞中国电动车电池市场王座,第二梯队企业只能争抢残羹剩饭。惨烈价格战恐致大批企业出局,行业迎来生死存亡期,这正是中国众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的共同写照。 严峻局势下,企业争相筹集资金,以应对即将到来的行业洗牌。这类资本不仅关乎生存命脉,更因客户唯新技术是瞻,企业须在快速迭代的赛道中持续创新投入。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300207.SZ)正寄望挺过行业洗牌,公司计划赴港上市吸纳全球资本,距首次披露意向仅数周,上周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随着沪深A股上市公司密集赴港二次上市,港股热度攀升,欣旺达借近期香港IPO市场回暖态势上市集资。今年5月,宁德时代募资46亿美元,创全球年初至今最大IPO纪录,引发轰动,欣旺达拟效法宁德举措。 欣旺达尚未披露具体融资规模,不过聘请高盛与中信证券两大顶级承销商,意味其IPO规模可观。毕竟,参考两家投行典型交易规模,几乎可确定将超1亿美元。 发力动力类电池 1997年,王明旺、王威兄弟在深圳创立欣旺达,彼时电动车尚处于蓝图阶段。与同处深圳的电动车巨头比亚迪相似,欣旺达以消费类电池起家,现已成为该领域龙头企业,2020年起蝉联全球手机电池制造商榜首。尽管大众认知有限,但从华为到飞利浦等主流品牌,当前均内置欣旺达生产的电池。 2014年成立动力类电池事业部后,欣旺达正式进军电动车电池领域。相较2008年入局的宁德时代等老牌企业,其涉足晚近十年。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赋予欣旺达充足增长机遇。据上市文件披露,其动力类电池业务营收由2022年的127亿元,增至2024年的151亿元(约合20亿美元)。该业务增速领跑公司整体发展,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24.3%攀升至去年的27%。 上市文件显示,欣旺达客户涵盖理想、小鹏、零跑、广汽、上汽、雷诺、日产等中国市场主流电动车企。然而,据中文媒体报道,公司出货量高度集中于单一客户,理想去年独占其四成订单。 能源市场追踪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今年前五月,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合计占据中国电动车电池市场67%的累计装车量。欣旺达以2.87%市占率位列第七,与中创新航(3931.HK)、国轩高科(002074.SZ)、亿纬锂能(300014.SZ)、蜂巢能源等市占率2.99%至6.26%的二线厂商同处混战格局。 深厚的消费类电子根基使欣旺达持续保持盈利,这令多数同行望尘莫及。中国数据供应商Wind显示,过去十年该公司季度财报从未亏损。今年一季度延续传统,其营收123亿元,净利润3.87亿元,同比增幅达21%。 但切莫被数据迷惑,这家公司整体盈利主要依赖传统消费类电池业务支撑,该板块今年一季度毛利率达20.2%。反观其动力类电池业务,同期毛利率仅12.9%,差距明显。 港股上市文件虽未披露动力类电池具体亏损额,但此前拟分拆该业务赴深交所上市的文件显示,2020至2023年,该业务持续亏损,仅2023年就亏损15.6亿元。因未达深交所盈利要求,分拆计划最终搁浅。 亏损现象绝非欣旺达独有,多数同行虽未单独披露动力类电池亏损数据,但财报毛利率同样低迷。例如同样谋求香港二次上市的亿纬锂能,2024年动力类电池毛利率仅14.2%,较欣旺达今年首季12.9%的毛利率高出不多。 如此微薄的利润主要源于价格战,电动车企自身深陷生存鏖战,为保销量开启惨烈降价,进而向电池供应商传导成本压力,令行业雪上加霜。 作为扩张战略环节,欣旺达宣称将加速海外布局。鉴于中国电动车市场渐趋饱和,该策略堪称审慎,但踏上此道的企业远非其一家。虽未单独披露动力类电池海外营收,公司整体海外销售额今年一季度占比已达40%。 欣旺达已启动全球产能布局,泰国春武里府的巨型电池生产基地,于今年3月获当地政府批准,两座工厂总投资额逾100亿元。 未来,动力类电池仍将是欣旺达主攻方向,成熟消费类电池业务则为持续扩张输血。但要在赛道中立足,这家公司或需另辟蹊径突破价格战困局。关键在于加大研发投入,构建差异化技术壁垒,实现难以复制的溢价优势。 出海布局虽关键,但本土动力类电池业务未盈利之际,欣旺达须严防扩张节奏避免财务透支。其消费类电池业务的造血能力,构筑了关键竞争优势,截至今年3月末,其现金储备逾100亿元。公司的未来成败系于两难抉择,既要培育动力类电池的盈利造血功能,又需严守运营纪律,防止现金流枯竭。…
Tinci Materials seeking a Hong Kong listing after reporting a 70% drop in net profit last year

去年净利骤降七成 天赐材料赴港寻出路

在锂价下行、盈利承压的当下,天赐材料希望赴港上市以促进国际化战略的发展 重点: 公司称赴港上市目的是为深入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 公司去年盈利骤降74.4%至4.83亿元   李世达 新能源材料产业链持续受到高度关注,在A股市值逾350亿元(48.8亿美元)的化工材料生产商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002709.SZ),正积极推进香港上市计划。市场关注这家锂电材料赛道的A股明星,是否能在港股市场再现高光。 天赐材料在公告中称,今次发行H股目的是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满足海外业务持续发展需要及提质增效要求,以及提升集团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实力,巩固行业地位。 成立于2000年的天赐材料,初期主营所需的表面活性剂,随后在2011年加码布局的锂电池电解液业务,令业务发展进入快车道。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之一,随着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的爆发,电解液需求量迅速攀升,亦成为供应链中的战略资源。 天赐材料的电解液产品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3C数码电池,其电解液及原材料在2024年占据公司总收入的81%以上。根据高工锂电与华安证券等数据,天赐材料在中国电解液市场的市占率约为13%,为行业前三名。 天赐材料已打入多家全球知名电池与整车企业供应链,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国内龙头,以及LG新能源、三星SDI、SK On、特斯拉等国际大客户。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则供应苹果、华为、小米等品牌的电池供应链。 利率创19年新低 不过,随着行业进入价格战与去库存阶段,天赐材料的收入虽保持百亿水平,但利润大幅滑落。根据天赐材料2024年年报,公司收入按年下滑18.8%至125.18亿元,股东应占溢利则骤降74.4%至4.83亿元。 导致业绩大幅下滑的主因,是电解液产品均价从高点大幅回落。2023年起,锂价与电池材料价格普遍下行,加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去库存压力释放,天赐材料产品单价也跟着回落。 根据IFIND数据,2024年,锂电池主要材料六氟磷酸锂价格从2022年高点每吨59万元吨跌至每吨70,000多元,跌幅超90%,带动电解液均价跌幅超过60%。因此,尽管公司去年电解液销量取得26%的增长,收入与利润仍因单价下跌35%而承压,电解液毛利率滑落7.8个百分点至17.45%,创下19年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第四季度收入36.6亿元,环比与同比均有增长,当季净利达1.46亿元,毛利率亦回升至19.9%。第一季业绩持续向好,收入与利润分别年增41.6%及30.8%,似乎已出现谷底反弹的迹象。 就在业绩看似止跌回升之际,天赐材料选择加速赴港挂牌,具有多重战略考量。 首先,H股上市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对冲A股市场资金面偏紧与估值波动。虽然短期获利承压,但从中长期来看,公司仍掌握核心技术并具备全球产能布局优势,在电解液行业具代表性,具备对国际投资人讲述中国新能源材料产业升级故事的潜力。 海外布局初现 其次,港股平台有助于吸引长期持股机构与海外基金,提高公司全球化品牌形象。目前公司已于韩国设立法人“天赐韩国材料有限公司”,并启动当地电解液工厂建设,服务LG新能源、SK On等韩系客户,亦在匈牙利筹备欧洲工厂选址,配合欧洲电动车供应链需求。除工厂外,天赐还在日本、德国、印度等地设立技术支持或销售据点,建立当地服务能力。目前,海外市场收入占比仍低,但公司强调2025年起将加速放量,尤其在东南亚与欧洲布局的锂电池产线逐步释放下,有望实现出口与本地供应双重成长。 从技术能力与全球客户结构来看,天赐材料的电解液主业仍具有明显优势,随着行业价格趋于平稳与新一代材料研发投产,公司基本面具备回温基础。然而,若未来成本控制与产品升级未能同步推进,利润修复速度或将受限。对投资者而言,H股上市虽有望打开增量资金空间,但如何讲好中国新能源材料的故事,仍须以可持续的获利能力作为支撑。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受惠新股市场火热 中金中期盈利爆升

头部投行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3908.HK;601995.SH,简称:中金公司)周一表示,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介乎34.5亿元至39.7亿元间,同比增长55%至78%。 公司指受惠于上半年资本市场活动回暖,带动核心投行业务需求水涨船高。香港成为今年上半年全球最大IPO市场,44家企业在六个月内共计募资1,071亿港元。作为今年迄今最大规模IPO的联席保荐人之一,中金公司与另外两家中国投行和外资投行,共同助力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3750.HK;300750.SZ)实现约400亿港元的募资。 周二中金公司港股开盘下跌0.1%,年初至今累计涨幅约达5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lueFocus does marketing services

营收下滑的蓝色光标 海外突围有难度

这家中国营销服务龙头供应商,正跻身A股公司赴港二次上市的浪潮 重点: 标榜中国最大,并作为全球第十大营销服务商的蓝色光标,已提交香港上市申请 公司八成营收來自为出海的中国企业提供营销服务,但因利润率超低而侵蚀净利润   阳歌 谁说只有制造商才能赴港IPO,才能为沪深A股市场的上市地位形成互补? 此类两地上市(A+H)已成为今年香港规模最大的IPO项目,电池巨头宁德时代5月募资353亿港元(45亿美元),调味品龙头海天味业6月募资101亿港元。如今,营销服务龙头北京蓝色光标数据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00058.SZ),拟通过赴港上市而打破工业股垄断局面。 据上市文件显示,创立于1996年的蓝色光标,是中国资历最深的营销服务商之一,位居全球行业第十。在WPP集团(WPP.L)与宏盟集团(OMC.US)等巨头主导的全球十强榜单中,该公司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 蓝色光标的财务数据凸显若干显著趋势,包括中国企业正斥巨资开拓海外市场。这类营销支出占蓝色光标去年总营收的80%,该业务增速远超面向国内消费者的营销服务。 公司更以显著低于国际同行的超低利润率著称,其将之归因于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全球市场。受此影响,过去四年,蓝色光标始终在盈亏线上挣扎。若无法提升全球营销业务运营效能,这一趋势恐将持续。 在中国广告及公关界,蓝色光标颇具声望,2010年即成为深交所创业板首批上市企业(创业板于2009年设立)。若持有至今,投资者已获近四倍收益,目前公司市值达230亿元(约合32亿美元)。 不过,即使获得如此收益,当前蓝色光标A股市销率仅0.39倍。作为近三年营收年增速近30%的行业龙头,估值确实疲软。当然,全球同业估值普遍承压,WPP市销率更低至0.31倍,宏盟集团虽达0.92倍,吸引力也不大。 参考当前市值、以及华泰国际、国泰君安国际、华兴资本等大型承销商阵容,蓝色光标此番募资恐难突破10亿美元关口,但仍有望筹资数亿美元。 部分募资将加速其近年全球化布局。当前,蓝色光标已在美国、越南、泰国、印尼及新加坡设立分支机构。这些网点除服务中国客户外,也将开拓本土业务,以抗衡国际巨头。在国内经济持续疲软,抑制企业营销预算,该战略重要性日益凸显。 营收开始下滑 尽管利润表现欠佳,蓝色光标过去三年营收增长确有强劲表现,去年收入同比增长15.6%至608亿元(2023年同期为526亿元)。但需要指出,增速较2023年43%的增幅有较大回落。令人忧心的是,据深交所公告,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萎缩近10%至143亿元(上年同期为158亿元)。 蓝色光标未在财报中说明下滑原因,或许是国内市场疲软,企业增长停滞与消费需求疲软,导致营销预算收缩。受此影响,公司国内营销服务收入去年骤降近30%至81亿元,仅部分被国内广告服务收入的微增抵消。 蓝色光标全球收入结构,清晰展现出中资企业出海主阵地。去年,客户全球营销预算中42%投向美国市场,第二大目标市场欧洲占比仅15%。数据或有助于解释,中国政府为何力避中美贸易战升级。 鉴于蓝色光标利润率极低,最新营收萎缩态势更显严峻,令其盈利回旋空间很小。公司营业成本主要源于向谷歌、脸书及TikTok等平台支付的费用,去年占营收比例高达97.5%,对应毛利率仅2.5%。毛利率近年持续走低,从2022年的4.7%降至2023年的3.4%。 公司将微薄利润归咎于主流互联网平台广告成本高企,该问题在海外市场尤为突出。面对谷歌、TikTok等巨头,其议价能力极其有限。需补充说明的是,蓝色光标当前毛利率仍显著低于WPP的17%,以及宏盟集团19%的水平。 核心症结在于,蓝色光标亟需提升盈利能力,但在国内经济下行周期,向核心中企客户提价难度极大。拓展海外客源或可部分缓解压力,这解释了为何公司近期全球布点的策略。然而,因需同时对抗国际巨头与本土竞争者,公司海外突围成功几率不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ntsig scans global financial markets for cash with Hong Kong IPO

扫描王撑起200亿市值 上海合合H股抢滩

主打扫描全能王的上海合合信息去年在上海科创板上市,最近申请在港发行H股上市,公司每年有稳定盈利增长成为卖点 重点: 公司每年毛利率达八成 扫描全能王占公司总收入77%   郑瑞棠 相信很多人都用过扫描全能王(CamScanner)这个应用程序,只要用手机的网络摄影机拍照后,便能将文件转成PDF挡案并分享给他人。这个应用程序原来由中国公司上海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615.SH)经营,公司创办人,现董事长镇立新曾在中国石化任电气工程师,2000年开始在摩托罗拉任职,2006年成立公司。 扫描全能王2010年起推出市场,一个程序已撑起公司逾七成收入,并于去年在上海科创板上市,打造成市值200亿的创科公司。近日趁A+H股上市热潮,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扫描全能王是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图像文本处理AI产品,应用程序早于2010年已推出,在Apple apps store上84个国家地区效率类免费应用下载榜中,自2014年起多次排行第一。目前扫描全能王已覆盖200个国家,支持52种言语的文字识别,服务超过10亿用户,是全球少数上线超过15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的应用程序。 业绩连年增长 随着近年AI的发展,公司的发展亦沾上AI概念,增加AI超级滤镜、AI智能擦除及AI文档签署等功能。扫描全能王占公司2024年总收入的77%,今年首3个月比例更高达81%。除此之外,公司面对消费者C端市场的主要产品,还包括名片全能王及启信宝等。 至于公司在面对企业的B端市场,主要提供TextIn及启信慧眼等标准化产品,只占公司总收入约一成六,毛利率亦只有六成多,比C端产品的八成以上低。 在科创板上市,不代表公司是未有盈利的初创公司,合合信息近年有稳定的盈利增长,而且数据颇为亮丽。根据上市初步文件显示,2022至2024年,公司的年收入复合增长皆超过两成,净利润分别为2.84亿人民币、3.23亿人民币及4亿人民币,增长率分别为28.7%、27.2%及27.9%,公司毛利率最近3年皆逾80%。截至今年3月底3个月,盈利1.1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9.4%。 AI市场竞争大 不过留意上市文件中列举多项风险,包括AI技术不断更新,若公司未能跟上步伐,可能令竞争力下降;而全球AI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在全球C端效率类AI产品市场份额仅2.2%,面临来自国内外众多公司的竞争;公司业务涉及大量用户数据处理,若发生数据安全或违反隐私事件,将损害公司声誉或面临罚款。 为了维持竞争力,公司在科研及投资的金额不断增加,研发开支由2022年2.79亿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的3.9亿人民币,如果收入不相应增长,或会带来资金压力;而且公司约三分之一收入来自海外,亦会有汇率风险。 近期内地A股公司来港发行H股集资成趋势,招股价普遍比A股有折让,令认购者有上升的水位。不过憧憬H股上市后即炒至接近与A股同价,如意算盘又未必打得响。 纵观近期A+H上市潮由5月挂牌的宁德时代开始,截至6月27日5只A+H上市新股,其中4只皆上升。宁德时代H股仅以比A股折让7%招股,但由于公司业务前景佳,加上H股流通量较低,所以一上市已炒至比A股有溢价,截至6月27日累积升幅已达24%,较A股溢价已高达两成,情况极为罕见。 A+H上市表现参差 其余H股大部分皆比A股折让约两成上市,恒瑞医药及三花智控分别比招股价上升26%及8%,令其股价比A股的折让收窄。但内地调味品龙头公司海天味业,上市后累积跌幅3.4%,比A股的折让维持两成。 反而招股反应较冷淡,从事纸品包装的吉宏,由于招股价比A股大幅折让达五成,上市后股价大升逾五成,目前仍比A股折让近三成。 上海合合信息去年9月在上海科创版上市,发行价55.18元,一挂牌已炒上逾百元,其后历史高位曾见逾500元,现在股价约153元,走势极为波动,现市盈率约51倍,市值约210亿人民币。其在香港招股的投资价值,还看招股价比A股有多大的折让。
HKEx has big IPO year

中企弃纽约转香江 上半年港新股市场热爆

今年上半年,累计有44家企业在港交所上市,期内募集资金136亿美元,占全球上市募资总额的四分一 重点: 按上半年全球新股市场募资额统计,香港以136亿美元领跑,同期中国企业纽约上市募资总额仅为8.41亿美元 中美贸易摩擦放弃赴美上市、叠加A股上市遇阻之际,港交所出台政策吸引中资企业 阳歌 经历此前三年的沉寂后,渴求资金的中资企业争相赴港上市,助力香港今年上半年成为全球领跑的新股市场,独占全球新股募资总额四分之一。A股上市公司赴港双重上市(A+H)成为香港新股市场热爆的主要推手,这些公司在寻求资金的同时,寄望提升国际影响力。 与此同时,随着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很多原本可能选择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今年基本打消念头。上半年,仅奶茶连锁品牌霸王茶姬(CHA.US)4月登陆美股,募资逾4亿美元。然而,其“战果”被电动车制造商极氪(ZK.US)的私有化抵消。仅仅一年前,极氪在纽交所上市时募资额达4.41亿美元。 若上述趋势延续,今年确有可能成为2021年以来,香港新股上市最繁荣的一年,且创下近十年新股募资规模次高纪录。 普华永道本周发布的报告显示,上半年港交所有44宗成功上市个案,合计集资1,071亿港元(136亿美元),同比大增7倍。安永6月发布的类似报告指出,上半年香港新股上市募资额占全球新股募资总额的24%。 两份报告均认为,香港市场增长势头有望延续至下半年。普华永道预测,今年全年,港交所新股募资总额将突破2,000亿港元。 安永发现,尽管赴美上市的新股数量增加44%至36宗,募资额却大跌62%至8.41亿美元。可见募资额达1亿美元或以上的中资大型上市个案,在美渐稀缺,当前赴美上市多为募资额2,000万美元或以下的小项目。 赴港上市趋势日益增强,今年上半年,中国证监会批准30家中企赴港上市,数量较批准纳斯达克上市的12家企业逾倍。所有此类境外上市,均需在中国证监会备案。 中国证监会受理的境外上市备案申请呈现类似倾向,目前证监会受理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申请达183宗,其中126家企业赴港上市,仅42家瞄准纳斯达克,后者均未聘请顶尖投行,表明其中绝大多数或全部募资额或不超过2,000万美元。 多重政策因素 多重政策因素驱动香港新股市场的盛景,首先是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使中企放弃选择美国上市,部分美国政客甚至主张,把在美上市的中资企业悉数摘牌。 另一方面,中国的顾虑在于若企业赴美上市,中企持有的大量个人及客户数据恐被美国政府获取,上述忧虑引发网约车龙头滴滴出行2021年被强制从纽交所退市。 类似顾虑亦影响快时尚巨头Shein的上市前景,公司原计划登陆纽约,因遭遇美国政府政治阻挠而放弃,后转向伦敦市场。然而,上月再度搁置计划,报道称因中国证监会倾向该公司赴港上市。 此外,中国为提振A股市场,限制沪深新股发行数量,客观上加剧企业赴港上市潮。内地投资者情绪低迷可见一斑,上证综合指数年内仅上涨6%,大幅落后恒生指数的23%涨幅。 中美政治摩擦、中方对数据的安全顾虑,以及对A股上市数量存在限制,港交所多措并举增强市场吸引力。今年5月,推出特专科技企业上市通道,降低早期专业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门槛;去年10月颁布新规,便利沪深A股上市企业赴港双重上市,香港市场对国际投资者更为开放。 今年上半年,最大规模的新股上市潮正源于此类双重上市。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3750.HK;300750.SZ)通过在港上市募资约46亿美元,与其A股上市地位形成互补。 霸王茶姬虽因赴美上市在同行中脱颖而出,但今年上半年其数个主要竞争对手赴港上市亦引人瞩目,茶饮连锁龙头蜜雪冰城(2097.HK)募资4.4亿美元。 今年上半年,随着金价飙升至历史高位,黄金概念股的上市同样受到追捧。2月,赤峰黄金(6693.HK)港股上市募资4.19亿美元。此轮黄金热潮或将引爆下半年又一大型上市项目,紫金矿业(2899.HK)本周提交初步申请文件,拟分拆旗下紫金黄金国际独立上市。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