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设备发展放缓 中兴六年首录收入下降
这家电信设备销售商的收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下降,第四季度下降了10% 重点: 由于中国无线运营商减少5G支出,中兴核心业务下滑,去年的收入出现了201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这家电信设备制造商的人工智能和企业业务前景看好,但利润率下降和潜在的美国新制裁可能带来挑战 陈竹 2018年,美国对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实施的严厉制裁,将这家中国电信巨头推向了崩溃的边缘,迫使其为了保命而支付了创纪录的14亿美元罚款,并对领导层进行改组。从那时起,公司踏上了一条艰难的复苏之路,转向降低对美国供应商的依赖,加强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并扩大电信设备以外的产品组合。 到2022年,中兴通讯似乎迎来转机,公司年收入终于反弹到2017年——也就是被制裁前的水平,这预示着公司暂时复苏。但公司的2024年财报描绘了一幅更为复杂的图景。收入增长放缓、利润率压缩以及北京和华盛顿之间持续的紧张关系,令公司在日益分裂的全球技术格局中复苏的可持续性蒙上了阴影。 公司上周五发布的2024年财报透露了一个令人警醒的里程碑:中兴通讯的年收入同比下降2.38%至1,213亿元(167亿美元),这是自2018年美国制裁导致其收入暴跌21%以来的首次下滑。这一逆转结束了五年的复苏势头,此前公司收入增长曾在2021年达到13%的高点,然后在2022年收窄至7%,2023年仅为1%。与此同时,公司去年的净利润也陷入萎缩,下降了9.7%,与早前几年的边际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从季度来看,中兴通讯2024年前两个季度实现了收入同比增长,但下半年收入却加速萎缩。第四季度收入下降速度高达10%,仅为313亿元。 与同城竞争对手华为形成鲜明对比,华为受到美国更严厉的制裁,但通过开发美国之外的替代供应商,并进军智能驾驶等新领域,实现了更强劲的反弹。中兴通讯也做出类似的努力,我们稍后会详细介绍,但成果却有限。 投资者对中兴通讯的最新财报不太满意,香港上市的股票在公告发布后的第二天暴跌12.5%。截至周一收盘,该股目前大致与2018年受美国制裁前的水平相当。 中兴通讯业绩放缓,恰逢中国电信行业整体下滑。据官方的行业刊物《通信产业报》报道,在大举投资5G基础设施多年后,中国三大国有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2024年加起来削减了5.4%的资本支出,这是自2018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下降。 削减支出严重打击中兴通讯的核心业务,2024年,其运营商网络部门(涵盖电信设备,占销售额的一半以上)的收入同比下降了15%。去年出现类似困难的其他公司,包括专注中国市场的电信软件制造商京信通信(2342.HK)和亚信科技(1675.HK; 688225.SH)。 多元化努力 自2018年遭到美国制裁以来,中兴通讯的地区收入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公司的最新财报,2024年来自美国和欧洲市场的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降至15%,低于2017年的25%。 尽管人们预期中兴通讯可能会大举转向中国友好的新兴市场,但实际取得的进展却相当有限。例如,非洲市场在2024年对总收入的贡献仅为5.3%,略高于2017年的3.5%。从扩张缓慢可以看出,虽然这些国家正在加速建设5G基础设施,但要与华为在这些地区建立起来的主导地位竞争,仍存在诸多挑战。 相反,中兴通讯主要向内看,重新将重点放在本土市场,现在中国市场占其收入的68%,高于2017年的57%,公司多元化产品组合的努力也集中在中国市场。 这些努力集中在它的政企业务部门,包括服务器和企业软件。该部门去年录得37%的强劲增长,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从2017年的9%上升到15.3%。公司的消费电子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增长了16%,但27%的收入占比仍低于2017年的32%。 在2024年的财报中,中兴通讯强调政企业务的增长潜力,指出在人工智能热潮中,对人工智能服务器和软件服务的需求激增。它还强调了通过“东数西算”等政策获得的政府支持,这是国家倡议在全国范围内扩展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但在这些领域,该公司仍需与更具优势的巨头竞争,包括本土竞争对手联想集团(0992.HK),以及戴尔科技(DELL.US)等外国竞争对手。 利用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中兴通讯迅速抓住了DeepSeek带来的势头,DeepSeek近期的突破性成功,引发了全国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需求。上个月,中兴通讯推出了AiCube训推一体机,这是一个结合了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功能的硬件系统,旨在支持各种计算场景,并加快客户的人工智能部署。 然而,进入这一业务领域也带来了挑战。公司政企业务的利润率明显低于电信设备业务,部分原因是人工智能服务器及相关基础设施的组件成本较高。中兴通讯2024年的财报显示,该部门去年的毛利率仅为15%,远低于传统电信设备业务51%的利润率。利润率的差异是公司去年净利润减少的关键因素。 除了运营挑战外,在中兴通讯向这些新领域扩张时,投资者可能还希望权衡地缘政治风险。 人工智能服务器业务说明了这种脆弱性,因这些系统严重依赖英伟达等美国供应商提供的人工智能芯片,或使用美国技术制造的国产芯片。尽管中国仍可在当前规则下,进口某些低级别的英伟达芯片,但美国出口管制的不可预测性,为这一业务线带来了持续的不确定性。 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特朗普新政府执政期间,美中紧张关系升级,中兴通讯有可能成为美国限制措施的牺牲品。虽然中兴通讯最近的供应链多元化,可能有助于避免2018年危机的重现,但挑战依然存在。 尽管中兴通讯尚未完全披露其缓解策略,但据中国媒体报道,公司已加大了国产芯片的采购。在中兴通讯的2024年财报中,董事长李自学强调公司致力发展自主核心技术。这种关注体现在中兴通讯的研发支出上,从制裁前相当于占收入的10%,增加到去年的20%,翻了一番。 从短期看,中兴通讯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不是潜在的制裁,而是如何应对国内电信设备支出的放缓。随着中国5G网络的基本建成,加上国内运营商预算收紧,中兴通讯的成功,将取决于它能多快地做大新的增长领域,如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企业解决方案,同时扩大在非西方市场的业务。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中信打退堂鼓 田溯宁接盘亚信再出发
亚信科技与A股上市关联公司亚信安全正进行资产重组,两者合并后将成为营收近百亿元的企业 重点: “互联网先生”田溯宁主导两家公司重组,拿回亚信科技控股权 交易对价下调后,仍较市价溢价约44% 李世达 如果从1993年创立AsiaInfo算起,亚信科技控股有限公司(1675.HK)实际上已走过了31个年头。作为中国民营电信软件先行者之一,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互联网先生”田溯宁,正透过资本运作,试图完成旗下两家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 电信软件提供商亚信科技主要股东将进行股权转让。由田溯宁实际控制的公司亚信安全(688225.SH),以每股9.45港元收购亚信科技大股东Skipper Investment Limited(中信资本实控)持有的股份,约占公司股权19.236%或20.316%(部分股份未确认)。 溢价46% 中信退出 亚信安全还将以表决权委托方式,取得田溯宁及其实控公司持有股份对应的表决权,约占9.572%或9.605%。完成交易后,亚信安全将拥有及有权行使合共约28.808%或约29.921%的表决权,成为亚信科技的控股公司。 不过,亚信科技股价今年以来已下跌了42%,买卖双方又签订了补充协议,调整收购价格。 根据亚信科技近日发布的公告,双方同意调整转让股份对价金,从每股9.45港元降至每股7.70港元,而由于公司已派发去年度末期息每股0.412港元,交易对价再降为每股7.288港元,交易总价约13.1亿港元或约13.8亿港元,7.288港元的价格仍较近日市价约5.04港元溢价44%。 亚信安全是一家主要从事信息安全业务的公司,其成立与亚信科技返国上市密不可分。2013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AsiaInfo Holdings(亚信科技)被当时的大股东中信资本(0267.HK)、宽带资本等机构私有化。创始人田溯宁重新出任亚信科技董事长。2014年,亚信科技剥离信息安全业务,在南京成立亚信安全。亚信科技则于2018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2022年,亚信安全也成功在上海交易所科创板IPO。 不过,亚信安全自IPO以来,经营业绩上一直面临压力。2023年,亚信安全营收16.1亿元,同比下滑6.6%,录得股东应占亏损2.9亿元。毛利率也从2019年的59.7%下滑到2023年的47.8%。 这样的体量与亚信科技相比自是小巫见大巫。亚信科技2023年营收是79.4亿元,比亚信安全多3.9倍;亚信科技截至2023年末资产总额114.8亿元,也比亚信安全的34亿元多2.4倍。 根据亚信安全发布的交易报告书,亚信安全将透过旗下全资子公司与天津国资委旗下公司合资成立新公司,并向银行贷款后成立境外公司作为收购亚信科技的主体,以完成这项“小并大”的收购案,而中信资本则完成退出。 协同发展 交叉销售 亚信安全缺少的是业绩,两家公司重整,或对缓解亚信安全的经营压力及资金压力有很大帮助。 目前亚信科技市盈率约8倍,略高于中兴通讯(0763.HK; 000063.SZ)的7倍,但远低于全球网络设备和软件巨头思科(CSCO.US)的19倍。 面对通信行业客户加大降低成本的压力,亚信科技试图以积极发展新业务应对。根据中期年报,虽然公司整体营收下降8.8%,但在数智运营、垂直行业数字化和网络支撑系统等三项新业务上,录得12亿元营收,按年增长10%,占总营收比重从2023年全年的37%,提高到40%。 新业务的进展似略为缓解了外界的担忧。半年报正式发布翌日,8月15日公司股价上涨12.02%,收5.22港元,是中期业绩盈警、股价大幅下行后的一个明显反弹。 事实上,亚信科技致力发展的新业务,多聚焦能源、交通、政务等关键领域的信息基建,这正是亚信安全耕耘多年的领域,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行业拥有众多客户。双方有望在多个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行业实现协同发展,在商机共享、交叉销售等方面开展更多合作。 田溯宁在内部讲话中指出,“这是两家公司发展的重要时刻”,他称,合并后要打造“懂网、懂云、懂安全”的一体化能力体系,以“云网安”的产品与服务,“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基础建设”。 作为最早将互联网带回中国的企业,“互联网先生”田溯宁正重整他的百亿帝国,朝新的方向前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5G网络支出放缓 京信通信即陷亏损
这家网络设备供应商表示,今年上半年将亏损1.6亿港元,这是公司自2021年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重点: 由于中国三大无线运营商继续削减5G网络支出,京信通信上半年出现亏损 这家电信设备供应商自称财务状况“维持稳健”,尽管公司去年取消了末期股息,并报告现金持有量下降20% 阳歌 在推出5G电信服务并掀起短暂的支出狂潮五年后,中国迅速对新的网络建设踩下刹车,此举让那些凭借在高速发展期间的支出而短暂受益的公司感到寒意。宣布今年上半年因放缓而陷入亏损的京信通信系统控股有限公司 (2342.HK),成为最新一家遭遇这种寒意的公司。 京信通信并非唯一一家因中国电信支出迅速放缓而受影响的公司。上月,它的竞争对手亚信科技(1675.HK)宣布,今年上半年将出现自2018年在香港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公司期内营收下降7%至13%。 突然陷入亏损并不令人意外,反映依赖中国规模庞大的国有行业,如能源和电信服务的公司面临的一大风险。虽然这些行业通常有几个主要参与者,但实际上都是作为一个统一的实体运行,根据北京方面不断变化的战略重点做出决策。 在本例中,2019年5G服务首次推出时,中国决心成为全球领导者,并下令国内的三大运营商投入巨资,迅速建立世界领先的网络。但现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这三大运营商正在迅速削减支出,因它们的网络覆盖已经相当广泛,且利用率不足。 中国移动宣布今年的资本支出计划削减4%,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分别将支出下调了3%和12%。三大运营商在网络支出上的削减幅度更大。中国电信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在移动网络上的开支缩减了15.2%。 更糟糕的是,中国移动今年早些时候表示,它将把部分5G设备使用延长,并纳入未来的6G网络。这导致使用5G设备的时间比此前预期的要长,这意味下一波的大型投资可能还需要四五年时间,而且到时网络的规模都可能较小。 所有这些都让京信通信和亚信科技等公司面临严峻的形势,因为它们严重依赖中国电信企业的网络支出。 京信通信周五发布的盈利警告在财务预测方面相当简略,仅表示公司今年前六个月亏损将高达1.6亿港元,扭转了去年同期1.12亿港元的盈利。这将是公司自2021年以来首次亏损。 京信通信将这一逆转归咎于全球网络建设计划的放慢,尽管看起来大多数放慢都发生在中国。“董事会认为,本集团维持稳健的财务状况及充足的营运资金。”公告的补充,试图缓解人们对即将出现的资金短缺的担忧。 但如果情况继续恶化,看起来很有可能,那么京信通信的处境迟早会变得难以为继。截至去年底,公司的现金持有量已经从2022年底的15亿港元,下降了约20%至12亿港元。在去年利润暴跌后,公司董事会决定不派发末期股息,这暗示了其日益增长的担忧。 投资者纷纷抛售 公告发布后,投资者纷纷抛售它的股票,导致该股周一早盘在香港的跌幅高达10%,抹去了今年以来的微弱涨幅,过去52周该股已累计下跌近40%。 早些年,伴随中国努力追赶世界其他地区,中国的电信支出更为稳定,京信通信和同业的状况看起来要好得多。公司2003年在香港上市时,中国正在建设3G和4G网络。在上市后的头8年里,公司股价上涨了两倍。但此后,该股逐步下跌,目前的交易价格比IPO价格低了约50%,对于过去二十年持有该股的人来说,这可不是多得的回报。 最近的盈利下滑并不意外,因为京信通信的业绩去年就已经在恶化了。公司最新的年报称,它在海外设有20个办事处,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中国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加上中国的蜂窝基站运营商中国铁塔,占了京信通信去年收入的近一半。京信通信最大的其他收入来源是“国际客户及核心设备制造商”,占去年收入的40%,其中可能还包括大量中国客户,如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和中兴。 随着中国电信网络支出放缓,京信通信去年的收入从2022年的63.6亿港元下降6%至59.8亿港元。公司在最新公告中没有提供今年上半年的收入预测,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下降速度较去年有所加快。 去年的增长放缓全部来自中国,中国移动和联通都削减了逾四分之一的京信通信订单。国际客户及核心设备制造商的支出增长约10%,部分抵消了这一放缓。 随着中国市场的支出暴跌,京信通信去年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29.4%降至27.8%。导致其利润从2022年的1.9亿港元降至仅670万港元。目前,该公司股票的市销率(P/S)仅为0.4倍,低于亚信科技的0.5倍和中兴的0.6倍。但这三家公司都没有什么值得兴奋的,随着中国在未来两三年内继续大幅削减电信支出,它们各自的市销率可能还会进一步下降。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上市后首现亏损 亚信短期未许乐观
这家电信软件开发商表示,今年上半年营收下降约10%,自2018年香港上市以来首现亏损 重点: 亚信科技表示,预计2024年上半年营收下滑7%至13%,期内亏损7,000万元至1.2亿元 公司是中国经济放缓,以及三大运营商减少5G支出的受害者 阳歌 我们写了很多关于消费者日益谨慎,导致很多零售商收入萎缩并出现亏损的文章。现在,可以说电信服务面临的光景也是如此,上周五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民营电信软件提供商之一的亚信科技控股有限公司(1675.HK)发布盈利预警,就可见一斑。 预警公告显示,公司近期业务恶化的趋势延续到今年上半年,这是公司自2018年在港上市以来首现亏损。亚信科技于2000年在美国首次公开募股(IPO),是中国电信行业的先驱,在2014年私有化前,作为纽约上市公司的14年里总体上是盈利。 因此,2024年上半年陷入亏损,对这家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而迅速崛起,并从没亏损的老牌电信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光彩的里程碑。这不令人意外,随着三大主要客户开始控制支出,亚信科技的业务从去年开始恶化。 根据收盘后发布的盈利预警,亚信科技预计今年上半年净亏损7,000万元至1.2亿元之间,扭转去年同期2.12亿元的盈利局面。公司表示,期内营收同比下降约10%,从上年同期的32.8亿元降至28.5亿元至30.5亿元间。 亚信科技将其归咎于来自三大电信公司业务的不确定性,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在30年的高速增长后放缓,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加大了自主研发力度,以图节省资金。公司还表示客户也纷纷推迟订单,加剧亚信科技的营收压力。 虽然陷入亏损是第一次,但公司营收萎缩可以追溯到去年下半年。亚信科技2023年上半年营收增长5.6%,达到32.8亿元。但用公司数据进行计算会发现,下半年公司陷入萎缩,营收下滑0.4%至46.1亿元。 尽管营收开始萎缩,但公司去年全年仍设法保持盈利。但就连这个指标也开始从上半年增长12%,下降至下半年萎缩50%。因此,最新亏损和营收萎缩加速,只是延续了早前的趋势。 亚信科技股价在周一早盘大跌20%,这是公告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该股今年下跌了约50%,自2018年IPO以来已缩水逾半。目前,其市盈率(P/E)为8倍,与在香港上市的国内同行中兴通讯(0763.HK; 000063.SZ)持平,但落后于全球网络设备和软件巨头思科(CSCO.US)的16倍。 不景气的电信软件市场 虽然亚信科技的处境看起来不容乐观,但我们应指出,全球电信软件市场的情况看上去更糟。大多数类似的中型电信软件开发商目前都在亏损,意味着亚信科技是最后几家的坚守者,最近它才陷入了亏损。 从全球看,传统电信硬件制造商和软件开发商的衰落已经持续多年,因它们的主要客户,即大型电信公司随着新一代小型企业级网络的兴起而停滞不前。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抵挡住了该趋势,三大国有电信公司继续在政府的指令下投入巨资,建设先进的5G网络。 实际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均报告今年一季度营收继续增长,不过三家公司的营收增幅都不超过5%。它们均报告一季度在网络上的支出同比略有增长,不过似乎正在减少从亚信科技等更小、更通用的公司采购,转而专注于更新、更专业的产品。 亚信科技正试图通过专注于这些更新的业务来提振自己,公司将这些业务分为三类:数智运营、垂直行业数字化和网络支撑系统。去年,来自这三个领域的收入增长12.7%,远高于2%的总收入增幅,约占全年收入的37%。相比之下,公司较老的核心业务支撑系统(BSS)软件的收入去年开始萎缩,全年下降0.9%,至48.8亿元。 在去年的年报中,亚信科技称外部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并指出很多通信公司正在努力降低开支,加大产品自主研发力度。 这些信号可能表明,三大电信公司在过去几年,按照政府的命令大力建设5G网络后,正在放缓支出。几年前5G网络开始推出时,北京方面将建设5G网络列为重中之重,导致电信公司投入巨资,尽管很多观察人士表示,这种超高速服务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并没有必要。 这些运营商现在都运营着全国性的5G网络,尽管很多网络可能未得到充分利用。与此同时,随着不确定性增加,中国消费者正在控制支出。最新的政府数据显示,6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仅增长2%,创下自2022年12月以来的最低增速。虽然化妆品和汽车等非必需品类别受到的打击最大,但很多消费者可能也在下调手机资费套餐,以便每月能省点钱。 最重要的是,今年剩余时间,亚信科技的收入萎缩和亏损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并且可能还会持续到明年。表现更好的新业务可能会抵消部分损失,但由于它们在公司整体收入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因此作用有限。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