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盈率高企的维他奶 点止收购概念咁简单
香港老派饮料维他奶刚派出一份理想的成绩表,原来公司除了赋予被收购概念外,自身业务增长也足够支撑股价表现 重点: 维他奶去年盈利增长逾倍 黄氏家族的狙击似暂时偃旗息鼓 刘智恒 “点止汽水咁简单”是维他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0345.HK)多年前一句家喻户晓的广告口号。确实,经过数十年发展,维他奶的饮品组合并不简单,维他柠檬茶更一度风行神洲大地,当年内地网上一句:“维他柠檬茶,爽过吸大麻”,让维他产品爆红,至今维柠檬茶仍具相当知名度,难怪信和置业的黄氏家族对维他奶起了觊觎之心。 去年黄家不断在市场收购维他奶股份,将原本的维他奶股价不断推升,由9月底约4.5港元,不足两个月急升猛涨至12.88港元,爆升1.7倍,市盈率高达100倍。其后股价回软,即使近一个月股价在9港元至9.3港元间上落,市盈率也高达八十多倍。 盈利大升逾倍 当人人觉得股价贵得没道理之际,近日公司公布2024及25年度业绩,收入62.74亿元,按年微升1%;但盈利却能大幅上升102%至2.35亿港元。按此盈利推算,市盈率马上腰斩至40倍,估值慢慢又趋向合理水平。换言之,公司并不是光靠收购推升股价,而实际是有底气支撑。 维他奶能在经济疲弱下突围而出,全赖内地与香港市场业务转好。内地业务方面,收入只是微升,但因为透过提高营运效率、原材料价格下降,以及严控成本,加上创新产品如草莓味及香蕉味豆奶,及无糖柠檬茶等带来额外收入,令公司经营溢利大幅上升41%。 香港方面,虽然零售环境恶劣,但在广泛市场覆盖及产品创新下,销售量增加;配合生产效率改善及原材料成本下降,带动经营溢利增长24%。 另外,澳洲及新西兰受惠生产回稳及物流优化,业务有所好转,因而减低了经营亏损4%。 财务方面,维他奶亦相当健全,截至今年3月底止,现金高达12.68亿港元,按年上升37.4%。公司的银行借贷仅为2.65亿港元,扣除债务总额中的租赁负债,净负债比率仅为10%。 收购催化股价爆升 业务与财务基本面稳健外,黄氏家族的收购,有机会再次成为股价上涨的催化剂。目前黄氏家族中,杨协成的黄志达及旗下机构已持有12.26%股权,加上信置主席,即黄志达兄长黄志祥持有的5.10%,黄家持股已超18.1%。 维他奶大股东罗友礼加上创办人罗桂祥成立的基金,以及罗家后人持股,已超25%。不过,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及加拿大基金Global Alpha Capital Management是两大家族后持股量最高的股东,其中三菱日联一度超过10%,经过连番减持,现持股量低于5%,因而不用对外披露;市场就推测,三菱日联的股份,是转售予黄氏家族。 至于Global Alpha Capital Management,仍持有维他奶5.05%股权。基金的投资讲回报,若有利可图,难保两大基金会向黄家售股,让后者有机会夺下维他奶控股权。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面对股权可能旁落,不排除罗家会增持股份以捍卫大股东的地位,双方争逐下,随时可进一步推升股价。 黄家进可攻退可守 事实上,维他奶在过去的年度,不断进行股份回购,涉及423.2万股。回购后注销,换言之公司的流通股份减少,意味现有的大股东持股比例有望提升。市场也推测,此举不失为变相增加持股比例的手法。而持续注销回购股份,也可将每股盈利提升,对股东也是百利而无一害。 上周维他奶业绩发布会上,有关黄氏家族的意图,执行主席罗友礼指出,黄家仅回应买维他奶是长远的投资。罗友礼则再强调:“这个真的要问他们才知”。 其实说穿了很简单,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相中你的业务,希望通过收购可进一步壮大杨协成的发展;另外就是看中维他奶的盈利能力,长远具投资价值。 确实,罗家的持股量加起来不足三成,控股权并非牢不可破,即使黄家最终铩羽而归,光是从他们密密收购开始,维他奶股价至今大升逾倍,黄家持有近两成股权,至今已大赚一笔。…
信置黄家要饮维他奶 罗氏家族控股权岌岌可危
急欲复苏的香港老牌饮料企业维他奶,内地业绩好转之际,新加坡富豪却在虎视眈眈,一场饮料大战隐然开打 重点: 上半年维他奶多赚5%至1.7亿港元,内地市场经营溢利年增15% 新加坡黄志祥家族连续增持股权,维他奶股价两个月升1.7倍 李世达 因为三年前的一场公关危机,香港豆奶大王维他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0345.HK)在内地市场遭受严重打击,业绩与股价双双跌落谷底。所谓“趁你病要你命”,品牌力受损的维他奶近期疑遭新加坡富豪家族敌意收购,这家老牌企业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10月上旬开始,新加坡菊花茶品牌杨协成(Yeo Hiap Seng)开始增持维他奶股票,杨协成背后则是新加坡前首富、香港信和置业(0083.HK)主席黄志祥家族。黄志祥胞弟黄志达,透过杨协成及其家族办公室陆续增持,截至11月底,持股比例已从一个多月前的不到5%快速升至12.26%。 黄家的大动作引起市场的收购猜想,公司股价从9月23日收市价4.52港元飙升至近期逾12港元,大增1.7倍,市值也猛增逾132亿港元。 面对这样的变化,83岁的维他奶主席罗友礼,在业绩发布会上回应:“你直接去问他(增持方),我都不知道他想做什么”。被问到会否增持时则说:“我会向联交所申报,到时大家就会知”,似乎意味着他们不会束手就擒。 内地市场定成败 罗友礼的父亲罗桂祥,于1940年创立维他奶,现时产品包括豆奶、柠檬茶、果汁及瓶装水等。1994年,维他奶在香港上市,同年在深圳设厂,朝内地市场发展。2008年,内地爆发三聚氢氨毒奶粉事件,植物奶制品迎来一波高速增长,2008年至2019年,维他奶在内地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6%,内地市场销售额也在2016年超越香港。 2019年是公司业绩的巅峰,录得 75.3亿港元收入,创下新高纪录,其中内地市场收入就高达46.3亿港元,占比超过61%。 没想到转折发生在两年后,2021年,维他奶因为在香港袭警事件中发出失当声明,引发内地舆论的强烈不满,品牌遭消费者抵制、产品也遭商家下架,内地业绩遭受重创。截至2022年3月底的财年,维他奶在内地市场的收入骤降23%,公司录得净亏损1.59亿港元,为上市26年来首亏。 在盈利层面,公司通过降本等方式在下一个财年实现扭亏,惟收入规模仍逐年下降,至2024年3月底止的年度,公司收入已萎缩至62.2亿港元。 为扭转劣势,维他奶也试图转型,在内地植物基饮料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公司以另一王牌产品“柠檬茶”为基点,试图扩大茶饮市场空间,同时陆续推出无糖柠檬茶、无糖冷泡茶、无糖茉莉花茶等产品,追赶无糖茶风口。 受惠于销售执行及产品创新,公司业务稍有好转。截至今年9月底的上半年度,维他奶收入按年增2%至34.4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年增5%至1.7亿港元。其中,内地市场收入虽然仍在下滑,但减幅已大幅收窄,同时透过降低原材料价格及严控成本,期内公司在内地的经营溢利增长15%至2.2亿港元。 “奶”“茶”之战 业务复苏渐显成果,但低迷的股价却给人可乘之机。自2019年6月来到42.6港元的历史高点后,维他奶股价至今年9月已下探至4.47港元,自高位下滑超过九成。 或许因为跌幅实在太大,新加坡富豪、信和置业主席黄志祥家族开始大举买入公司股票。在最新一次增持后,黄志祥胞弟黄志达及旗下机构已持有12.26%股权,加上黄志祥持有的5.10%,黄家持股已超17.36%。 罗家方面,公司主席罗友礼持有约16.3%股权,若结合罗桂祥基金权益及罗家后人的持股,总数超过25%,仍优于黄志祥家族。因此其他股东的动向或将成为左右战局的关键,目前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及加拿大基金Global Alpha Capital Management,分别持有维他奶约6.8%及5.1%股权。其中三菱日联已陆续出售股权予黄家,若加拿大基金也倒戈,形势将对罗家相当不利。 黄志祥家族旗下持有的杨协成饮料品牌,创立于1900年,历史较维他奶更悠久,主要市场在东南亚,产品包括菊花茶、马蹄爽与豆奶等,且近年有意扩大茶饮业务,收购维他奶自然成为打入中国市场的突破口。 对黄家来说,即使收购失败,也可出售股份大赚一笔,但是对投资人来说,由于市场的过度追捧,目前公司市盈率已来到95倍,甚至高过可口可乐(KO.US)的25.4倍,一旦黄家收手,股价可能快速崩跌,有意追高者需要衡量风险。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