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收入增速下滑 再融资拟扩建院校
这家民办教育机构上半财年增长降速,最近宣布发债筹资,协助兴建及扩建国内院校 重点: 中教控股的最新中期财报显示,其营收增速从去年同期的28.9%下滑至18% 该公司依靠激进的并购策略,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民办教育集团,但近年并购步伐放缓 莫莉 经历了强力教育监管政策以及持续三年的新冠疫情后,教育行业正重现生机。但是,在中国宏观经济仍待重振、流失的学生来源未完全恢复时,民办高校集团迈入瓶颈期。中国规模最大的民办教育集团中国教育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中教控股,0839.HK),上周四公布截至2023年2月28日止的中期业绩,显示疫情期间仍能稳步发展的能力。 由于学费高、收费周期长、销售费用低,民办教育股常被视为典型的“现金牛”板块。在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期间,中教控股的营收为27.8亿元,同比增加18%,净利润则上涨15.1%至10.5亿元。 值得留意的是,疫情后的2020财年和2021财年,中教控股的营收增速均超过37%,即使相比2022年同期,其营收增速也有28.9%、净利润增速更达到41.5%,反映当前的业绩增长明显放缓。 财报公布后,中教控股股价翌日下挫2.9%,反映投资者信心受到动摇。过去三个月以来,其股价一路下行,从1月底的13.5港元高点下跌至7港元水平,跌幅接近一半。尽管如此,多间投行仍然看好该公司,海通国际指其作为行业龙头,增长动能强劲,给予“跑赢大市”评级。 作为港股民办高校教育集团中市值最高、在校学生人数最多的公司,中教控股被股民戏称为“三本之王”,截至22年8月底,集团在校生人数达到30.45万人。集团旗下拥有14所学校,分别位于中国南昌、广州、海口等9个城市,以及英国与澳洲。 并购势头放缓 从具体业务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分部贡献的收入达23.48亿元,同比增加20.6%,主要由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在校学生人数及学生平均收入增长所带动。中等职业教育分部的收入小幅下滑3%至3.2亿元,因为新冠肺炎的预防措施及社交限制,若干学校的新入学学生人数下降。不过,国际学校则受惠于入境限制政策取消,学生人数上升,收入同比大增44.6%至1.07亿元。 中教控股近年业务快速扩充,依靠的是激进并购策略。该公司2017年12月登陆港交所时,旗下仅有3间院校。通过上市获得资金后,自2018年至2020年,该公司以平均每年三所学校的速度,加快收购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校,到了2021年,公司还收购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后更名为成都锦城学院)的51%股权,后者为全国排名第一的民办独立学院。 在高速并购和现有学校学生人数增长的驱动下,中教控股的在校生规模快速攀升,为业绩稳步向上提供动力。另一方面,公司凭借严格的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平均学费稳步提升。根据信达证券的报告,其在校生学生平均学费自18/19学年的1万元,增至21/22学年的1.4万元,三年的复合增长率达11.3%。 自2021年以来,中教控股并购步伐放缓,原因或与其相对紧张的资金链有关。截至2月28日,中教控股的流动比率为0.84倍,较上年同期的0.81有所回升,同时现金储备也回升至58.7亿元。 加快融资步伐 不过,随着港股市场在年初回暖,中教控股正加快融资步伐。今年1月,公司配售1.47亿股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16亿元,主要预留予职业教育领域的潜在并购项目。4月12日,其发行了2026年到期的5亿元4%投资级别有担保债券,获得标普AA评级,债券发售所得款项将用于兴建及扩建集团经营的国内院校,以及补充境外运营资金。 近年来,中国政府多次发文鼓励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2022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要求破除“矮化”、“窄化”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官方的主动支持,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社会认可度,进而增加考生报考高职院校的意愿,扩大公司招生规模。另外,2021年出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也消除了市场对于民办高教可变利益实体(VIE)架构的担忧。 与此同时,中教控股旗下的独立学院已全部完成转设,有望提升盈利能力。独立院校是民办企业与国家重点大学合作办学的院校,由重点大学提供师资,民办企业提供资金,也就是俗称的“三本”高校。独立学院转设后,民办高教集团需向合作方重点大学支付一次性“分手费”,之后便不必向重点大学支付每年学费收入的15%至30%的管理费。 随着新冠疫情淡化,加上中国经济增速重回正常轨道,教育板块价值或将得到重估。中教控股的预测市盈率约7.9倍,同业希望教育(1765.HK)、新高教集团(2001.HK)则分别为5.2倍和4.8倍,反映作为龙头的中教控股获投资者投以信任一票。中教控股能否持续享有较高估值,还看未来会否继续激进扩张策略,协助业绩增速重回辉煌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