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Port Scientific issued a positive profit alert on Monday, forecasting a 17% increase in revenue for the first half of this year, showing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net loss.

快讯:微创医疗预告上半年亏损大减

最新: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0853.HK)周一发表正面盈利预告,预计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同比增长17%,实现净亏损大幅减少。 利好:该公司表示,收入增长受益于集团领先产品商业化推广驱动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新产品贡献收入增量,以及全球化业务持续拓展带来海外销售的快速增长。 值得关注:由于该公司严格控制及降低研发和管理费用,并持续管控成本,可能会影响推出新产品的进度。 深度:微创医疗于1998年成立,其业务主要覆盖心血管介入产品、骨科医疗器械、糖尿病及内分泌医疗器械及神经介入产品等,并于2010年9月在港股上市。自2020年起,该公司一直处于亏损,并且过去四年以来不断扩大。由于财务状况紧张,该公司4月公布,获高瓴资本及其他金融机构取得合共约5亿美元的融资和借款,以偿还即将到期的可转换债券。 市场反应:微创医疗周二股价先涨后软,中午收盘软1.3%至5.27港元,贴近过去52周的低位。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U.S. banking giant JPMorgan purchased about 2.48 million Hong Kong-listed shares of MicroPort Scientific on May 30.

快讯:微创医疗获摩根大通增持至逾13%

最新:据港交所网页显示,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0853.HK)获摩根大通在5月30日增持约248万股,持股比例由12.89%增至13.02%。 利好: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获得主要股东增持股份是利好信号,意味其可能对公司前景存在正面看法。 值得关注:除了增持股份外,摩根大通亦同时增加逾70万股淡仓,合共持有淡仓约1.35亿股,占已发行股本7.34%。 深度:微创医疗于1998年成立,其业务主要覆盖心血管介入产品、骨科医疗器械、糖尿病及内分泌医疗器械及神经介入产品等,并于2010年9月在港股上市。自2020年起,该公司一直处于亏损,并且过去四年以来不断扩大。由于财务状况紧张,该公司4月公布,获高瓴资本及其他金融机构取得合共约5亿美元的融资和借款,以偿还即将到期的可转换债券。 市场反应:微创医疗周四上午股价先升后跌,中午收市软0.2%至6.33港元,贴近过去52周的低位。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Venus Medtech shares remain suspended

因治理及信披问题停牌 启明医疗仍在寻求解决之道

这家经导管医疗器械生产制造商的股票于去年11月停牌,它必须满足港交所的多个条件才能复牌 重点: 启明医疗去年5月公布多项治理和信息披露问题,六个月后在一项内部调查结束后,该公司股票被迫暂停交易 公司现处于亏损状态,但分析机构预计今年亏损将收窄一半,收入增长将加速至45%   谭英 自近一年前首次披露治理问题后,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2500.HK)一直在拼命地试图清除自己的企业弊病。但港交所并不相信这家经导管心脏瓣膜器械产品生产制造商足够健康,可以恢复交易了。 上周,启明医疗披露,港交所为该公司股票复牌列出了必须满足的五个条件。此前,该公司曾在去年5月公布自己未能恰当披露公司向董事会主席及总经理提供的多笔贷款。 启明医疗不仅没有向投资者披露这些贷款,也没有告诉自己的董事会。借口是贷款已偿还,包括2021-2022年间借给总经理訾振军的3.605亿元,以及2022年借给董事会主席曾敏的2.686亿元。该公司在5月8日提交给交易所的文件中首次披露了这一问题,并称均为联合创始人的訾振军和曾敏是公司持续经营所需的关键人员。  公司向创始人提供此类贷款在中国并不罕见,因为他们的大量财富往往都与公司股票捆绑,而出于法律原因,又或是因为可能会向投资者发出错误信号,他们不想出售股票。但此类贷款须向公司董事会和少数股东披露。 在披露治理问题后,该公司于去年6月解雇了首席财务官马海越,并成立了独立团队调查此事。调查团队在8月发布报告,查明公司没有对董事贷款进行内部控制,也没有向股东报告此类贷款。报告指出,公司审计团队准备的月度报告中有贷款相关信息,但这些月报没有与董事会分享。 继首席财务官6月被解雇后,訾、曾二人也于11月离职。11月23日,启明医疗宣布股票停止交易。 但问题并没有就此结束。该公司还发现,接替曾敏的公司独立董事之一胡定旭,曾在2014年,也就是他2016年被任命为启明医疗董事的两年前,被香港会计师公会裁定专业行为不当。 该公司的最新公告显示,它满足香港交易所规定的大部分复牌条件,不过考虑到胡定旭过去的历史,他担任启明医疗高管这一点可能会是一个卡点。这意味着在所有问题最终确定并执行后,交易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内恢复。 那么,复牌后该公司的未来会怎样呢?启明医疗自2019年12月上市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上市时它以每股33港元的价格出售股票,筹集资金24.1亿港元,IPO规模相对较大。该股上市首日上涨 20%,2021年2月,该公司又通过增发股票筹集资金25.9亿港元。 市场领导者 该公司作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医疗器械制造商而备受关注,根据独立研究,它研发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系统(TAVR)市场占有率为79.3%,而中国市场增长潜力很大,目前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作为首家在中国大陆推出TAVR的公司在首次公开募股时,中国只批准了五种TAVR设备,其中两种是由其来销售的。 去年11月启明医疗停牌时,股价较峰值下跌了约95%,市值跌至25亿港元。这种大幅下跌可能反映了投资者对它失去了耐心,因为该公司的亏损从2020年的1.819亿元激增至2022年的12亿元。 即便存在巨额亏损,它仍然有相对较高的现金储备,尽管这个数字已从2021年的29.5亿元下降到2022年底的19亿元,并在去年年中进一步下降到14.5亿元。截至2022年底,该公司于2022年或2023年到期的银行贷款为2.226亿元,2024年至2037年到期的贷款为7.959亿元。 该公司营收呈上升趋势,去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1.7%,从前年的2.099亿元增至2.556亿元。由于研发和产品分销方面的开支增加,公司的亏损也扩大了52.8%,从前年上半年的2.4亿元增加到去年同期的3.66亿元。 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的部分原因是研发支出增加了33.8%,这六个月的研发支出总额达2.497亿元。销售和分销费用是另一个大项,在此期间增长了28%,达到1.579亿元。 总之,对启明医疗来说,它在研发上投入重金,并且依赖目前正开发的产品在未来取得成功,从而最终实现盈利。根据2023年的中期报告,其旗舰产品VenusP-Valve已在30个国家实现商业化。2023年7月,它的产品成为第一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在美国进行临床试验的中国制造的心脏瓣膜产品。 其首款产品VenusA-Valve在中国持续获得稳定收入,而VenusP Valve和其他新产品正在研发中。VenusA-Valve是首个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同类产品,并在去年上半年占到公司销售额的93.7%。 在TAVA的生产企业中,启明医疗停牌前的市销率为4.97倍,是本土竞争对手微创医疗(0853.HK)1.96倍的两倍多,也高于全球同行美敦力 (MDT.US)3.54倍。接受雅虎财经调查的七家分析机构仍对该公司持相对乐观的态度,预测今年的收入将增长45%,亏损将缩小一半左右。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微创医疗上海子公司多赚40%至50%

最新: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0853.HK)周一晚间宣布,公司持股46.34%的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688016.CN)于截至去年12月底的年度,将录得40%至50%利润增长。 利好:随着心脉医疗科技的多款创新性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不断加大,去年海外业务收入录得快速增长。 值得关注:微创医疗在公告中表示,由于新冠疫情反复,对心脏相关手术的开展产生一定影响。因此,疫情的往后发展,将影响心脉医疗科技的医疗器械销量,牵动集团收入与盈利表现。 深度:心脉医疗科技主要从事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产品业务,于2019年从微创医疗分拆到上海科创板上市,该公司上市以来的营业额及盈利持续高速增长,去年首9个月盈利同比增加53.9%,预计有助母公司微创医疗收窄去年的亏损水平。另外,该公司于最近两个月内,接连有两项创新产品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上市,它们适用于复杂的手术治疗,并能减低手术风险,预计可为公司带来持续收益增长。 市场反应:微创医疗未受利好消息带动,周二早上曾下挫4.3%,中午收盘仍软2.2%,报26.15港元。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