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bucks looks for China partners

在内卷市场挣扎求存 星巴克无奈或回归合作模式

在独立运营中国业务七年后,星巴克正考虑回归合作关系的商业模式 重点: 星巴克考虑为中国业务引入合作伙伴,因为在中国激烈的咖啡价格战中,其同店销售额暴跌 这家咖啡巨头在中国面临多重挑战,从疫情期间的严格限制措施,到今天行业的激烈的竞争,以及消费者心态日益谨慎   肖林 在波涛汹涌的水域,稳住一艘船需要的往往不止一只桨。星巴克(SBUX.US)似乎就是这种情况,这家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正在集团第二大市场的中国,探索潜在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发给媒体的一份声明中,这家总部位于西雅图的公司表示,它正努力寻找在中国恢复增长的最佳途径,其中包括探索战略合作伙伴,公司旨在应对中国市场与日俱增的挑战,这里曾是它增长最快的市场。合作关系中的另一方,通常是中国本土公司,在大部分餐厅运营商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陌生的中国市场时,这种合作关系是常态。 彭博新闻社上周四报道,星巴克已对来自包括中国本土私募股权公司在内的潜在投资者进行了非正式评估。公司表示:“我们全力服务于我们的业务和合作伙伴,以及在中国的增长。”之后,星巴克在一份发送给众多媒体的声明中透露:“我们正努力寻找最佳增长途径,包括探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彭博新闻社报道称,除了全球私募股权,星巴克可能还会考虑将部分中国业务,出售给中国企业集团或其他具备行业经验的中国本土公司。 上周四公布这一消息后,星巴克的股价小幅上涨。过去12个月,该股基本持平,市盈率仍高达31倍,领先于麦当劳(MCD.US)的25倍和百胜中国(YUMC.US; 9987.HK)的21倍,后者是肯德基和必胜客餐厅在中国的运营商。 1999年在北京开设第一家门店时,星巴克不仅面临比以往更加严格的监管环境,还面临着一项同样巨大的挑战,即向饮茶文化销售咖啡产品,而雀巢速溶咖啡已经定义了这一文化中的大多数人,对其招牌产品的理解。为更好地在这个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出路,星巴克与中国本土合作伙伴成立了一系列合资企业,但后来又将合作伙伴的股权全部买断。 如今,在中国拥有7,500多家门店的星巴克,正努力应对更加节俭的消费者,和来自中国本土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这促使它考虑回归合作模式,以度过困难时期。这类合作伙伴不仅可提供更多资源,还能帮助分散数以十亿美元计的业务的风险。 如果觉得星巴克在中国的180度大转弯耳熟,那是因为它并不是第一家,在华发过程中改变策略的大型外国连锁店。2017年,麦当劳因销售额开始下滑,加上食品丑闻拖累全球销售额,在进入中国近三十年后,将中国内地和香港业务52%的多数股权,出售给了一个由国有企业集团中信和美国投资公司凯雷集团(CG.US)牵头的财团,。 咖啡绿洲 25年前,星巴克在北京国贸附近开设了首店,由于当时不允许外商独资经营餐厅,因此该店由它与北京美大咖啡合资经营。这家店的卡布奇诺咖啡售价约为19元,大致相当于当时人均月收入的5%。后来,它又成立了两家合资企业:与美心的合资企业取得星巴克在香港和华南省份广东的代理权,与台湾统一集团的合资企业取得上海及周边地区的代理权。 2004年底,中国开始允许外国餐饮运营商全资拥有在华业务,这是它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所作的承诺。星巴克开始收购中国本土合作伙伴的股份,到2017年,星巴克获得对在华业务的完全控制权。 到那年底,星巴克在中国拥有近3,000家门店,每15小时就有一家新店开业,为日益富裕和注重身份的中产阶级服务。2017年,该公司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收入增长了10%,前一年则增长了23%。 随后两年进展顺利,2018年,星巴克在华净收入增长38%,2019年增长19%,中国成为其第二大市场。2020年是艰难的一年,许多门店在疫情开始后被迫关闭。2021年,随着中国成功控制住新冠疫情,星巴克在中国强势回归,收入增长了42%。 但在过去的两年里,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全球范围,情况都变得艰难起来。受中国业务下滑14%的拖累,截至9月的最新季度全球同店销售额下降了7%。 截至9月的12个月里,星巴克的总收入为362亿美元,中国贡献了9%。在最新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尼科尔告诉投资者,他需要在中国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这个市场面临的种种挑战。 苦苦挣扎的行业 在中国,面临困难的当然不是只有星巴克和餐饮业。过去几年里,多个行业遭遇一连串监管打击,而经济放缓又伤害了消费者情绪,结果所有企业都深受影响。 但餐饮业受到的打击更大,在2023年初中国解除疫情防控措施后,外出就餐曾有一段繁荣期。据媒体报道援引的工商登记数据,2024年前六个月有100多万家餐厅关闭。 咖啡行业受到的打击比很多餐饮同行更加严重,因为瑞幸咖啡(LKNCY.US)和库迪咖啡打起了价格战,它们的很多优质咖啡一杯只卖9.9元,约合1.40美元。加入这场咖啡大战的还包括百胜中国,它旗下的肯德基连锁推出的肯悦咖啡,紧挨着肯德基门店销售。就连电子商务也在涉足优质速溶咖啡,比如三顿半,它们主要在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等平台上销售,价格甚至更低。 虽然中国现在的平均月收入是1999年的50多倍,但一杯售价30元左右的星巴克卡布奇诺,对消费者来说可能依然昂贵,因为他们只用花三分之一的钱就能买到瑞幸或库迪。随着消费者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变得更加节俭,这一现实变得越来越明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Luckin to enter U.S.

瑞幸出海库迪寸土不让 海外大战一触即发

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正加速进军海外,而成立两年的库迪咖啡也不甘人后要进军海外市场 重点: 由于国内竞争依然激烈,需求疲软,瑞幸咖啡在新加坡迈出海外扩张第一步后,计划向美国和其他市场扩张 在截至9月的三个月内,这家廉价咖啡连锁店的季度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41% 肖林 “走出去”过去是,现在也依然是中国企业在寻求新的增长机会、摆脱国内激烈竞争时的口头禅。但随着中国企业在海外也越多地碰到国内对手,这情况中的后半部分,即为了逃避竞争而走出去,正迅速成为明日黄花。 先是智能手机生产商,然后是珍珠奶茶和电动汽车制造商。现在,中国两家最具进取心的咖啡连锁企业瑞幸咖啡(LKNCY.US)和库迪咖啡准备在海外展开厮杀。库迪咖啡是瑞幸咖啡的克隆版,由瑞幸咖啡最初的两位创始人,在会计丑闻被扫出门后所创立。 库迪在中国发起一场残酷的价格战,它的大部分咖啡每杯只卖9.9元,约合1.26美元,促使瑞幸咖啡也加入战团,采取同样的价位。由此引发的咖啡大战伤害的不仅是瑞幸咖啡,也伤害了中国的整个咖啡行业,包括全球巨头星巴克(SBUX.US)。 上周公布的最新季度业绩显示,尽管在海外扩张的第一站新加坡(去年,瑞幸首家海外门店在新加坡开业)遭遇亏损,但它表示正在美国和其他市场探索机会。与此同时,公司还报告称,得益于大举开新店,收入增长强劲,而且在加入这场价格战一年多后,利润率趋于稳定。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郭谨一在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国际市场充满机遇,但也带来了严峻挑战。”《金融时报》报道称,瑞幸最早可能会在明年开出美国首店,目标是纽约等有大量中国留学生和游客的城市。咖啡中国售价在2美元或3美元,向星巴克和其他价格更高的连锁店发起挑战。据国内媒体报道,该公司还计划进中国香港,在那里开两家新店。 进军美国市场对瑞幸来说,是某种程度上的回归,因公司在2020年因涉及22亿元销售造假的丑闻而被纳斯达克摘牌,并被罚款1.8亿美元。 近五年后,瑞幸在新管理层的带领下似变得更强大。它已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店。但它仍然受到两位联合创始人陆正耀和钱治亚的困扰,他们在库迪大力复制瑞幸的策略。 中国初创公司对价格战并不陌生,自2010年代初以来,它们就利用这种烧钱的策略迅速扩张,打造出了滴滴和拼多多等科技巨头。凭借低价而声名鹊起的瑞幸,现在正从库迪那里品尝自己做成的苦果。这个更年轻的竞争对手,在福州开出首家门店仅几个月后,就于去年初开始了它的9.9元定价策略,迫使瑞幸加入战场。 闪电扩张 自那以来,库迪以闪电般的速度开设新店,上月门店数量突破1万家,并计划到明年底再增加4万家门店。据多家媒体报道,库迪采取了让瑞幸走到今天的那种激进策略,包括奖励在后者附近开设门店的特许经营商。 激烈的价格战正在挤压瑞幸的盈利能力,尤其是同店销售额,不过最新财报显示价格战的影响有所放缓。 瑞幸最近一个季度的收入总计102亿元,截至9月的三个月里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41.4%。尽管这个增长让人觉得很厉害,但仍落后于该公司同期门店扩张的速度——门店增长了61%,达到21,343家。 由于新店开张速度很快,瑞幸的运营费用也居高不下,占总收入的84.7%。这些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38.2%,与收入增长大致持平。 价格战和快速扩张的影响,在公司的同店销售额中表现最为明显,三季度同店销售额下降13.1%。尽管这一数据看似不佳,但实际上比前两个季度有所改善——前两季度均出现了逾20%的跌幅。去年同期同店销售额增长了19.9%。   星巴克在中国的同店销售额也受到影响,在截至9月的最近一个季度下降了14%。 一个积极的迹象是,瑞幸的门店利润率在三季度显示出企稳的迹象,经营利润率甚至从去年同期的13.4%提高到三季度的15.3%。帮助公司在本季度实现净收入13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9.88亿元。 瑞幸的股票仍在纽约场外交易,财报公布后,它的股价连续两天上涨,周五回吐了部分涨幅。尽管中国股市最近出现了一轮牛市,但瑞幸的股价仍较去年下跌了约25%。公司股票的市盈率为24倍,低于星巴克的30倍,但高于快餐运营商百胜中国(YUMC.US; 9987.HK)的22倍,后者也在大举进军咖啡领域。 瑞幸的海外扩张始于2023年3月,当时它在新加坡开设了两家门店。据媒体报道,仅过了九个月,库迪就出现了,开出了新加坡首店,一杯咖啡3.99新元,比瑞幸5新元的均价低20%。   瑞幸表示,截至三季度末,该公司在新加坡开设了45家门店,今年前九个月在新加坡录得约7,630万元的亏损。 库迪抢先进入美国市场,去年在夏威夷开设了第一家门店,今年初在洛杉矶开设了第二家门店,以2.99美元的价格售卖美式咖啡。 瑞幸预计短期不会从国际扩张中盈利,公司会遵循在中国市场采取的战略,首先争取显著的规模。公司表示,鉴于在美国将面临来自老牌企业的激烈竞争,将通过“审慎考虑和严格的执行计划”来进军当地市场。 董事长郭谨一表示:“需要耐心、时间和持续投入。”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otti Coffee opens 10,000th store

库迪门店达万间 不破瑞幸誓不还

这家成立两年的咖啡连锁店创始人,似要打败他之前创办的瑞幸咖啡,利用低价和新颖的融资模式来推动飞速扩张 重点: 尽管实现了门店破万的里程碑,但库迪对通过价格战打败瑞幸的执念,可能最终会威胁到它自身的可持续性 相比于在饱和的中国市场上的低价策略,国际扩张可能会为库迪提供一条更好的前进道路 陈竹 对陆正耀来说,因爆出销售数据造假的大丑闻而被自己一手打造的瑞幸咖啡(LKNCY.US)扫地出门后,几乎没有浪费时间为打翻的咖啡哭泣——而是迅速将精力投入到了库迪咖啡中,这是瑞幸的的克隆版,甚至比瑞幸更像瑞幸。外界普遍认为,这家新连锁店是陆正耀的复仇和回归,意欲证明自己仍是中国的咖啡之王。 现在,陆正耀还试图让自己的事业走上全球扩张之路,以图从过热的中国市场获得一些解脱。但这条路并非没有风险,因这家咖啡店将面对星巴克(SBUX.US)等全球公司的竞争,而由于国内大量门店倒闭,库迪新颖的融资模式可能会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 上周,在成立两周年之际,库迪咖啡第1万家门店在卡塔尔多哈开业,扩张计划迎来高潮,这种扩张甚至可能让中国一些最有进取心的咖啡连锁店都喘不过气来。在Instagram账号上宣布这一里程碑时,公司采用了标志性的价格促销的方式来庆祝这一时刻,所有饮品仅售10里亚尔,相当于2.75美元。 虽然瑞幸咖啡一度因快速发展而受到称赞——包括从成立到上市仅用了两年时间——但如今,库迪在扩张方面已经超越了瑞幸。相比下,瑞幸咖啡花了六年时间才在2023年门店破万。 但库迪的野心更大,目标是到明年底达到5万家门店。虽然新增门店中很多都将是设在便利店和加油站内的便捷摊位,但陆正耀超越瑞幸的决心显而易见。 库迪通过复制瑞幸咖啡取得成功的早期方法中的许多元素实现了快速崛起,尤其是疯狂补贴的策略。但这两家连锁店的融资模式也存在根本性的差异。瑞幸咖啡的快速扩张得益于投资者的资金支持,但库迪尚未宣布任何机构投资轮次,这似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陆正耀在之前的企业爆出作假丑闻后名声受损。 财经媒体晚点的一篇调查报告称,库迪采用了复杂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库迪与银行合作,银行作为担保人,确保其从供应商那里获得延长的付款期限,这实际上是用供应商信贷作为其快速扩张的营运资金来源。 超越竞争 库迪对与瑞幸竞争的执着在其战略决策中显而易见。多家中国媒体报道,库迪鼓励加盟商在瑞幸附近开店。据晚点报道,在瑞幸门店100米范围内开店的加盟商获得的补贴,是在200米到300米范围内开店的加盟商的两倍。 库迪也因低价策略成为中国咖啡界的传奇,因此受到打击的不仅是瑞幸,还有更高端的星巴克和几乎所有其他咖啡品牌。在低价的压力下,瑞幸报告其二季度自营门店同店销售额暴跌20.9%。星巴克上周也表示,在截至9月的最新财季其在华同店销售额下降14%。 咏竹坊查询后发现,从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到长沙这样小一些的城市,库迪在各电商平台上的几乎所有咖啡产品售价均为9.9元。 瑞幸开创了9.9元的定价模式,不过也有每周购买次数和数量上限。但库迪在2023年初将这种模式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所有产品均9.9元且无限次购买。据中国媒体《新消费日报》上周报道,库迪咖啡的首席策略官李颖波表示,公司计划将目前9.9元的定价策略再保持三年。 库迪发起的价格战已经对瑞幸的利润造成了影响,为了保持竞争力,瑞幸自去年初以来一直以降价作为回应。2024年一季度,瑞幸迎来两年来的首次季度亏损,原因包括产品价格下跌、竞争加剧和季节性影响等。 虽然库迪似有信心在这场价格战中取得胜利,但这样的策略可能是短视的。相反,它可能更应该关注建立一个更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而不是与瑞幸的恩怨之争,这可能对公司更有利。 尽管库迪决心在未来三年内坚持打价格战,但疲态已经显现。极低的价格往往使特许经营商面临风险,尤其是考虑到他们在设备租赁和其他启动成本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前期投资。 虽然在两年内达到1万家门店的数量令人印象深刻,但这种快速扩张不太为人所察觉的是,许多特许经营店开得快,关得也快。根据中国媒体《锌财经》引用的第三方研究数据,库迪在2024年初的90天内新开门店476家,但也在此期间闭店826家,净关闭门店超过300家。 更令人担忧的是,据报道,一些库迪门店在薄利中苦苦挣扎,为了降低成本跨越了食品安全界限,这种做法可能会引发食品安全丑闻。最近,一名库迪员工在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上曝光称,他所在的门店使用过期的牛奶和冷冻食品。 虽然价格战可能在短期内会让喝咖啡的人受益,但如果产品质量因此而恶化,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虽然库迪几乎没有披露过自己的财务状况,但没有迹象表明它拥有比瑞幸更雄厚的财力,或者一定会在当前的竞争中胜出。 不过,选择在海外开店庆祝其1万家门店的里程碑,可能标志着一种更具前景的战略转变。对国际扩张的关注可能表明,与瑞幸的竞争正变得不那么重要,不过库迪在这些市场仍将遇到星巴克和其他国际连锁店,以及本土竞争者的挑战。 虽然将重点放在国际市场只是一个不大的战略转向,但它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根据咨询公司Canyan的数据,截至10月7日,库迪在中国经营着7,412家门店,这表明其海外业务已经增长到2,000多家,占门店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 展望未来,库迪的成功可能取决于它是否能放下在国内市场通过价格战挑战瑞幸的执念。尽管竞争激烈,但中国的咖啡市场继续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尤其是在小城市,咖啡仍然是一种相对陌生且带有一丝异国情调的饮品。与此同时,如果许多加盟商倒闭,让银行合作伙伴担保人承担未偿债务,其融资模式也可能面临压力。 归根结底,陆正耀如果想让库迪咖啡取得成功,可能需要放下与自己之前的心血结晶之间的恩怨。因此,公司最好将目光放在建立一个更具有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上,而不仅仅是打价格战和以如此快的速度开设新门店。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咖啡业陷杀戳战场 星巴克中国急换帅

面对激烈竞争的内地咖啡市场,星巴克中国调整内地的领导层,中国联席首席执行官刘文娟,自9月30日起担任首席执行官,王静瑛将继续担任星巴克中国董事长。 事实上,近年星巴克(SBUX.US)高层变动频生,本月初集团才以布莱恩·尼科尔,接替纳思瀚担任董事长及全球首席执行官,而后者上任也只是仅仅一年。 星巴克中国面对瑞幸咖啡(LKNCY.US)及库迪咖啡的9.9元减价战影响,内地业务有下滑之势,加上内地遍地开花的茶饮店,一直处于王者地位的星巴克也要作出变动。现时星巴克在内地有7,300家门店,分布在900多个地方。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瑞幸咖啡的苦恼:竞争惨烈内卷严峻

这家中国领先的咖啡连锁店,二季度营收增长35.5%,期内开店速度大大加快,突破了2万家门店的里程碑 重点: 瑞幸咖啡第二季度收入增长35.5%,门店数量几乎翻了一番,但同店销售额暴跌,导致利润率大幅下降 随着中国经济放缓导致消费者日益谨慎,崭露头角的竞争对手库迪咖啡的竞争又加剧,公司面临双重挑战 阳歌 如今,中国的咖啡大战正折磨着许多公司。市场过热,各大公司纷纷降价,每杯优质咖啡仅售9.9元成为新常态,而这也成为市场领导者瑞幸咖啡有限公司(LKNCY.US)最新季度业绩中的焦点。公司报告利润下滑,同店销售额暴跌。 瑞幸咖啡当然不是唯一一家深受中国咖啡大战之苦的公司,因曾经的市场领导者星巴克(SBUX.US)也在本周发布了最新季报,披露其中国业务同样惨淡。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瑞幸咖啡和与它极其相似的库迪咖啡,是当前咖啡市场过热的主要原因,这两家公司你追我赶,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出最多的门店。仅这两家公司在二季度就新增近2,000家门店,其中瑞幸开了1,371家。 不到两年前,库迪开设了第一家门店。当时,瑞幸咖啡的两位联合创始人钱治亚和陆正耀,因2020年涉销售造假丑闻而被迫出局后,之后创办了库迪。据该公司网站称,两人现似有意再创造一家瑞幸,包括推动全球化,目前该连锁店已扩展到28个国家。 在追赶瑞幸的过程中,库迪在二季度正式超过星巴克,成为中国第二大咖啡连锁店,这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里程碑。但在全球拥有7,500多家门店,其中绝大部分门店位于中国的库迪,要想赶上瑞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后者在7月份突破了2万家门店的里程碑。 库迪尚未公布任何财务数据,而且考虑到创始人不光彩的过去,短期内它不太可能受到任何股票市场的欢迎。但几乎肯定公司是亏损严重,尽管目前尚不清楚究竟是谁在为其快速扩张提供资金。虽然竞争激烈,瑞幸咖啡依然有盈利,但如果目前的竞争形势不缓解,它陷入亏损似乎只是个时间问题。 从纳斯达克退市后仍在纽约场外交易的瑞幸咖啡股票,在财报公布当天下跌6.7%,并且在本周剩余时间继续走弱。截至周四收盘,该股下跌近10%,今年迄今已下跌25%。 尽管面临种种困境,但该股的市盈率仍出人意料地强劲,达到23倍,高于星巴克的21倍,远超不久前上市的中国茶饮茶百道(2555.HK)的9倍。估值溢价可能反映瑞幸咖啡作为中国市场领导者的地位。 作为一家平价优质咖啡供应商,瑞幸至少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占据优势,因为中国经济放缓,将导致消费者倾向于购买瑞幸更便宜的产品,而不是星巴克等公司的高价产品。 同店销售额暴跌 掌握这些背景知识后,我们将在本文的后半部分深入分析瑞幸咖啡的最新财报。报告显示,在排除快速扩张带来的增长后,瑞幸的大部分指标都处境艰难。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瑞幸咖啡的门店数量几乎翻了一番,从去年同期的10,836家增长了84%,达到6月底的19,961家。 尽管新开门店数量众多,但瑞幸咖啡本季度仅录得35.5%的营收增长,不到新开门店增长速度的一半。本季度营收为84亿元,而去年同期为62亿元。 门店增长速度和收入增长速度之间差异巨大,主要原因是同店销售额,本季度同比下降20.9%。这延续了一季度指标下降20.3%的趋势,扭转了去年随着疫情限制措施解除,中国民众生活恢复正常,瑞幸每个季度都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局面。 星巴克也报告了中国门店的同店销售额下滑,虽然本季度下降幅度较小,但也达到令人担忧的11%,尽管其门店数量增加了13%。星巴克报告称,在中国的平均客单价和总交易笔数同比均下降7%。瑞幸多次将价格下降列为其二季度业绩下滑背后的主要因素,不过它没有透露具体的降价幅度。 由于扩张速度过快,瑞幸咖啡的运营费用同比增长46%,远超收入增长速度,这也导致瑞幸盈利能力受创。因此,瑞幸运营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81.1%上升至87.5%。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瑞幸咖啡几乎肯定会在未来一两年内陷入亏损。 成本不但飙升、价格及同店销售额均下降,瑞幸的营业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18.9%,下降逾6个百分点至12.5%。净利润同比下降13%至8.71亿元,降幅较小。尽管业绩下滑,瑞幸并不需要动用其庞大的现金储备,截至6月底,瑞幸的现金储备为38亿元,与六个月前基本持平。 最重要的是,瑞幸目前还没有陷入困境,因它拥有充足的现金储备,虽然面临库迪激进扩张带来的激烈竞争,但仍能保持盈利。不过瑞幸之所以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联合创始人奠定的基础,而他们现在似乎有意重复最初的使命,把库迪咖啡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这意味着在中国咖啡市场,竞争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得到缓解。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H International dumps Popeyes

Tim天好中国放弃Popeyes 全力打好咖啡战

这家中国快餐运营商通向两家创始合作伙伴出售可转换债券,筹集5,000万美元 重点: Tims天好中国将把Popeyes在华经营权归还给品牌的所有者,专注在中国发展核心的Tims天好咖啡连锁店 公司同时宣布获得5,000万美元资金,为其在咖啡价格战,提供了重要的财务支援 阳歌 被抛弃一次已经够惨了。但在上周第三次被抛弃后,快餐品牌Popeyes在庞大的中国餐饮市场越来越像局外人。这一次,抛弃这家受欢迎的炸鸡连锁店的是Tims天好中国(THCH.US),该公司两年前才获得Popeyes的在华经营权。 在与Tims天好中国进行为期两年的试验前,Popeyes在中国与另一家特许经营合作伙伴也进行了时间长短相近的合作,但双方最终在2022年分道扬镳。Popeyes首次进入中国市场是在大约20年前,当时中国经济刚刚起步,但那次尝试也以失败告终。 这一次的失败与Popeyes关系不大,Popeyes所属的餐饮品牌国际(QSR.US,简称RBI)旗下的连锁店包括Tims天好咖啡和汉堡王。相反,这次更多的是因为中国最近爆发的咖啡大战,这场大战给咖啡整条产业链的公司都带来压力,从顶端的星巴克(SBUX.US)到更便宜的选择,如一杯优质咖啡只卖10块钱的瑞幸(LKNCY.US)和库迪。 在Popeyes一事中,故事围绕Tims天好中国展开,公司在2018年将RBI旗下的Tims天好咖啡连锁店引入中国时引发了轰动。Tims天好中国积极推广该品牌,旨在将其定位为星巴克的平替。 在此过程中,两年前与RBI关系交好时,该公司还购买了Popeyes在中国的经营权。Tims天好中国为这两家连锁店制定了宏伟的计划,目标是到2026年,Tims天好咖啡在中国的门店数量达到3,000家,未来十年Popeyes门店达到1,700家 。 去年9月,公司在中国大张旗鼓地重新推出Popeyes,不久后又开设了十几家门店。去年底Tims天好咖啡连锁店已拥有900多家门店,但卻突然按下了刹车键。 Tims天好中国今年一季度收入小幅增长,​​从去年同期的3.37亿元增长3.1%至3.47亿元。但增长完全归功于开新店,截至3月底,其门店总数较去年同期的648家增长42%,达到917家。餐厅运营商最关注的指标之一同店销售额,季度内实际上下降了13.6%。 幕后不和的迹象最早在2月份爆出,当时RBI首席执行官乔希·科布扎(Josh Kobza)指责Tims天好中国,没有对Tims天好咖啡在中国的扩张投入足够的资源。上周,僵局终于打破,Tims天好中国宣布从两个创始机构RBI和笛卡尔资本(Cartesian Capital )获得“重大投资”。作为交易的一部分,RBI同意从Tims天好中国手中收回Popeyes品牌,而Tims天好中国将专注于发展Tims天好咖啡业务。 适度融资 新的融资规模相对较小,但应有助于支撑Tims天好中国相对疲弱的财务状况。截至3月底,它的现金持有量仅为2.2亿元。随着它向RBI和笛卡尔资本出售价值4,000万美元的三年期可转换票据,现金得以增加。这两家公司还承诺在未来七个月内,再购买价值1,000万美元的可转换票据。 于此同时,根据一份证交所备案文件,RBI表示,将支付900万美元收回Popeyes中国业务,交易对该业务的估值为1,500万美元。“长期来说,RBI希望引入本地合作伙伴,形成类似Popeyes在其他国际市场的传统许经营商(针对Popeyes在华业务)。”RBI在关于新融资和终止Popeyes协议的声明中表示。 Tims天好中国和RBI可能预计在宣布新的融资后,该公司陷入困境的股票会出现缓解性反弹,但投资者给出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反应。公告发布当天,公司股价下跌2.8%,并在接下来的几个交易日继续下跌,跌幅高达17%。后来的股价倒是有所回升,但仍比公告前下跌了约10%。 公司现在的股价已比其2022年9月,通过与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完成上市时损失了超过90%的价值。它的市销率(P/S)为0.51倍,远低于百胜中国(YUMC.US;9987.HK)的1.17倍,后者是肯德基和必胜客在中国的运营商,也低于达美乐比萨在中国的运营商达势股份(1405.HK)的2.49倍。 对Tims天好中国来说,更合适的比较对象可能是瑞幸咖啡,后者的市销率也要高得多,为1.77倍,并且它已经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由于跟更年轻的库迪咖啡打起了价格战,瑞幸不仅让Tims天好中国头痛不已,也让中国的各咖啡连锁品牌叫苦不迭。库迪咖啡的创始人正是瑞幸咖啡的联合创始人,他们因为一场会计丑闻而被赶出了公司。 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咖啡行业,Tims天好中国处境尴尬,夹在星巴克等高端连锁店和瑞幸咖啡等低价运营商之间。随着中国经济放缓,很多人对未来没有安全感,曾经喜欢星巴克和Tims天好咖啡等高价品牌的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多地涌向低端品牌。 Tims天好中国尚未盈利,亏损仍继续,今年一季度亏损1.43亿元。不过,这较去年同期的1.75亿元亏损有所改善,并且尽管环境艰难,但公司的毛利率略有改善。似乎显示公司可能在财务方面有足够的智慧,能够度过当前的咖啡战。 新的资金注入和放弃Popeyes看起来都是积极的,因为它们让公司在财务上有了一些喘息的空间,并消除了干扰,使其能够专注于改善Tims天好咖啡业务。现在,它只需要等着咖啡战平息,同时谨慎行事,避免成为一场不可避免的行业整合的牺牲品。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Luckin reports fourth quarter results

市场要闻:瑞幸绝地翻身超越星巴克中国

这家曾饱受丑闻困扰的咖啡连锁店,去年新增 8,000 家门店,现时共有门店16,248 家,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店运营商       余特莉 卷入虚假销售丑闻并导致2020 年退市的平价咖啡连锁店瑞幸咖啡 (LKNCY.US) ,在新的商业管理团队带领,辅以新的商业模式,得以东山再起,并于上周五发布了最新财务报告。 公司2023年的收入按年增长87.3%,达到创纪录的249亿元(35.1亿美元),超过星巴克(SBUX.US)于中国的31亿美元销售额。尽管行业竞争激烈,瑞幸咖啡仍获强劲增长,全赖其借特许经营模式去大幅增加分店,以及将产品多样化。 瑞幸的门店数目几乎翻了一番,年内新增了 8,000 家新店,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在中国 300 多个城市共有16,248 家门店,当中包括目前唯一海外市场新加坡的 30 家分店。相比之下,截至去年12月,星巴克在中国有近7,000家门店。 瑞幸咖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郭谨一表示:“2023年对于瑞幸咖啡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他在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补充:“瑞幸咖啡凭借独特的商业模式、持续的产品创新和规模优势,再次实现破纪录的营收。” 公司2023年度净利润为28.5亿元,较2022年的4.48亿元大幅增长,去年净利润率为11.4%。 全年自营店收入达179亿元,同比增长82.7%,约占总收入的72%。 2023年其自营店同店销售增长上升21%。 瑞幸咖啡去年推出了 102 款新产品,包括中国最著名的茅台“酱香拿铁”,自 9 月推出以来,以 4, 580 万杯的成绩打破了去年单品的销售记录。 公司还公布了强劲的第四季度业绩,三个月内收入同比增长 91% 至 70.6 亿元。同期净利润增长四倍多,达到2.96亿元。 周五公告发布后,瑞幸咖啡的场外交易股价基本没有变动,收盘下跌 0.98%,至 23.76 美元。 过去十年,中国的咖啡消费量一直在增长,吸引了星巴克和 Tim Hortons 等国际品牌打入市场。与此同时,各运营商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瑞幸、Manner、库迪(Cotti)等本土品牌都在同一个市场上相互争逐。 网站World Coffee Portal的研究显示,2023 年中国咖啡店数量增长 58%,达到 49,691 家,超越美国市场。增长一方面是由小型门店业态推动,另外主要来自瑞幸和库迪等外卖运营商的快速扩张所致。 瑞幸咖啡将自己定位为平价连锁店,迎合年轻及科技通的顾客,其咖啡通常通过应用程序订购,以每杯约 10 元的价格出售。 2017年推出后,它在中国迅速崛起,与星巴克展开竞争,并于2019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但因虚假销售丑闻,导致其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双双辞职,并被处以巨额罚款,最终从纳斯达克退市。 其股票继续在场外市场交易。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