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简讯:大全、通威承诺缩减多晶硅产量
中国两大多晶硅生产商已承诺削减产量,以缓解行业供过于求的局面。多晶硅是太阳能电池板生产的关键材料。据财经媒体《财新》报道,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DQ.US; 688303.SH)和通威股份(600438.SH)周二表示,将“有序减产”。 两家公司都承认,减产将在短期内影响其销售,但同时补充,这将有助于减少运营亏损。通威和大全分别为中国最大和第三大多晶硅制造商。随着太阳能需求的激增,两家公司及其竞争对手,在过去两年中新增了大量产能。但由此导致的供过于求,导致多晶硅价格暴跌,许多公司陷入亏损。 大全在10月底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时表示,已将产能利用率降至50%。公司还表示,该行业的主要行业组织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于10月14日召开会议,呼吁大家“加强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协鑫科技盈警料劲蚀 中东业务或成突破点
协鑫科技发盈警,料首三季亏近30亿元,但认为产能利用率已触底回升 重点: 协鑫科技预告今年第三季亏损近15亿,当中颗粒硅售价更低过成本价 公司与阿联酋主权基金合作,中东业务或成突破点 白芯蕊 美国商务部据报或撤销部分中国光伏电池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刺激中国光伏股急升,光伏龙头之一的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03800.HK),在传闻当周(10月21日至10月25日)更狂升五成,但之后却发盈警,预告第三季劲蚀14.92亿元。 根据协鑫科技通告,预期今年首三季亏损29.71亿元,第三季则蚀14.92亿元,集团解释下半年整个行业多晶硅价格跌破生产现金成本,行业维持低水平开工量。 协颗粒硅售价跌破成本 从通告看到协鑫科技颗粒硅业务有恶化迹象,第一季生产现金成本为每公斤37.84元,售价则为每公斤55.05元,售价仍高于成本价;但到第三季颗粒硅售价较第一季大跌40.5%至32.75元,成本则只降12.3%至33.18元,变成售价低于成本价。 颗粒硅为生产多晶硅技术之一,除了颗粒硅外,另一类是棒状硅,多晶硅则是生产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材料。目前棒状硅虽是多晶硅主要生产技术,但颗粒硅渗透率正逐渐提升,2022年占比便达7.5%。颗粒硅主要优势是生产成本降低及生产效益提高,协鑫科技曾称颗粒硅产能投资成本将可急降超过30%。 2007年11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的协鑫科技,为内地多晶硅龙头之一,在2011年多晶硅产能达6.5万吨,2012年实现颗粒硅试产,近年转用颗粒硅技术,同时全面退出棒状硅生产,2023年颗粒硅产能达42万吨,市占率超过15%。 尽管颗粒硅成本大幅下降有利多晶硅产业,但多晶硅行业面对供过于求问题,原因是2021年光伏需求的快速增长,多晶硅供应不足,刺激多晶硅价格持续攀升,也令多晶硅厂商利润率上升,多家企业开始加码布局,单是2023年内地多晶硅产量便达150.14万吨,按年增长约85%。 不过,内地下游光伏装机需求增长比多晶硅产能增长慢,加上下游光伏产品售价持续下滑,形成突然大幅增加的多晶硅产能未能消化,造成属上游的多晶硅行业面对产能过剩。 此外,中国出口太阳能产品需求仍弱。中国太阳能产品9月出口量为22.78GW,按年升3.2%,但出口额却只有20.2亿美元,按年大跌40.2%,明显是以降低售价换取出货量增加的造法。 尤其是欧洲当地因政策补贴未明确,市场对太阳能组件需求低迷,令光伏产品库存上升。为去库存,加剧了欧洲组件商的价格战,加上市场观望欧洲央行减息步伐,最终令中国9月出口至欧洲的光伏产品只有7.36GW,按年跌2%,按月更大跌11.6%。 美大选成光伏业关键 另一方面,美国总统大选对太阳能产业前景举足轻重。若果贺锦丽能够成为美国第一位女总统,市场相信由拜登政府订下支持绿色能源的政策会延续。 倘由共和党特朗普当选,情况将出现180度改变。特朗普曾在6月底接受《彭博商业周刊》访问时透露,太阳能占用太多空间,产生电力又不够稳定,只能在阳光充足的个别地区使用,故对光伏发电有很大戒心。 更大问题是特朗普是支持传统化石能源,多次赞扬利用天然气发电成本低兼环保,近期亦向选民承诺上任后会批准液化天然气项目。在现今人工智能缺电严重情况下,不单在美国本土加大兴建使用天然气设施,特朗普亦可能向欧洲盟友施压,由光伏及风力等新能源,转向天然气发电发展。 对于新能源企业,欧美市场未来不明朗因素多,中东市场或成突破点。其中阿联酋政府7月出台的《国家能源战略2050更新》,清洁能源在2030年份额将提高到30%,该国政府在能源领域的投资,未来7年将增加400亿至540亿美元,令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加超过两倍,达到14.2吉瓦。 至于协鑫科技于6月时便公布,旗下的协鑫苏州与阿联酋主权基金全资附属公司MDC POWER订立合作协议,探讨合作开发阿联酋首个多晶硅生产设施项目,一旦成功,意味协鑫科技颗粒硅技术出海,将成集团业务新增亮点。 整体来讲,协鑫科技在盈警中表示产能利用率触底回升,有望率先走出行业困境,但目前光伏供应需求仍失衡,市场预期协鑫科技今年见红机会大,估计2024年亏损会26亿元,未来能否止血,中东业务将十分关键,在业绩仍未能扭转前,相信股价难有突出表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多晶硅供应过剩 大全配合政府降产能
这家多晶硅生产商表示,目前其产能仅利用一半,这个利用率似乎是中央政府为稳定市场而设定的 重点: 为了应对多晶硅价格暴跌而下调产量,大全能源第三季度收入暴跌逾半 公司表示今年的多晶硅产量将在20.5万吨,远低于2月预测的28.5万吨 阳歌 中国经常因在新兴行业增加过多产能而受到西方指责,太阳能行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中国不仅迅速新增大量太阳能组件的产能,还增加生产太阳能组件用的主要原料多晶硅。 现在,北京方面似乎终于行动起来,试图纠正这情况。中国领先的多晶硅生产商之一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DQ.US; 688303.SH)的最新说辞显示,北京方面强烈“建议”多晶硅生产商将产能利用率控制在一半。在这里,我们需要做一些字里行间的解读,因为大全能源并没有直接说它被下令减产。 公司表示,由于“需求疲软”,第三季度将产能利用率降至50%,轻易证实了这一点。 这里的大背景是,过去两年大全能源及其同行一直在大举增加多晶硅产能,最初都是因为各国竞相新建太阳能发电场以减少碳足迹,导致多晶硅价格飙升。大全能源是它们中的典型代表,它计划在内蒙古新建一个大型生产中心,将年产能从2022年底的约10万吨,增加两倍达到30万吨。 新增产能如此之多,再加上新太阳能发电场的建设速度比预期的慢,尤其是在中国以外,导致多晶硅价格暴跌,结果大多数公司现在都在亏本生产。大全能源再次成为典范,报告称三季度平均每公斤多晶硅的生产成本为6.61美元——远高于期间向客户收取的每公斤4.69美元。 因此,公司称三季度毛损率为30.5%,去年同期毛利率达14%。这里,我们指出虽出现毛损,但仍比二季度的72.4%毛损率有所改善。 这让我们回到北京试图纠正这种情况的话题上,即通过我们上文提到的强烈建议削减产能。 大全能源表示,其所属的行业协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10月14日召开会议,呼吁大家“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它还表示,协会还宣布了太阳能组件的“参考价格”。听起来像是组件生产商面临严重的供应过剩和由此引发的价格战,由此而被限定了价格。 大全能源副首席执行官Anita Chu在公司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因此,关于将行业参与者的生产水平或利用率降到50%的讨论一直在进行。”她似乎指的是多晶硅生产商收到的类似“指导”。同样,尽管没有直接说,但她的发言,以及大全能源的最新产能利用率,都强烈表明所有生产商都被要求只使用一半的产能,直至价格稳定下来。 被分析机构抛弃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两名知名券商的分析师参加了大全能源的三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会上的许多问题都来自身份不明的投资者,他们似乎更关心自己持有的股票,而不是行业趋势。就连出席会议的两位分析师也来自较小的机构,即杰富瑞和罗仕。 现实情况是,由于中国生产商造成了严重的供过于求,分析机构对整个太阳能行业(包括多晶硅和组件生产商)的看法变得相当悲观。 事实上,中国政府正试图强制降低产能,和设定组件价格下限来介入,这可能有助在短期内稳定市场,由此可见中国政府能够采取在西方难以想象的措施。然而,从行业信誉的角度看,这种举措只会进一步吓跑投资者和分析师,因它们表明这个行业不仅受实际市场条件的影响,也受北京反复无常的政策决定的影响。 在雅虎财经10月份调查的12家分析机构中,只有7家将大全能源评为“买入”或“强力买入”,而其他5家则将其评为“持有”或“表现不佳”。这些分析机构预计,大全能源今明两年将出现亏损,由于多晶硅价格大幅下跌,今年的收入将下降50%以上。 今年第三季度,大全能源每公斤多晶硅的平均价格为4.69美元,较上年同期的7.68美元下降了近40%。价格的大幅下跌,导致大全三季度营收从去年同期的4.848亿美元降至1.985亿美元,降幅过半。 由于面临减产的压力,大全能源三季度仅生产了43,592吨多晶硅,低于上一季度的64,961吨。公司预计产量将进一步下降,称四季度产量将仅在3.1万吨至3.4万吨之间,因为公司遵守了中国政府的强制去产能要求,并试图控制亏损。因此,公司表示,今年的产量将只有20万吨至21万吨,远低于2月份给出的28万吨至29万吨的预测。 公司本季度录得净亏损6,070万美元,但它很快指出自己有大约24亿美元的现金,以及容易获取的银行存款,并且没有债务,这可以帮助它度过目前的困难。我们曾建议,公司可能会考虑使用其中的一部分现金将进行私有化,因目前它的市值只有15亿美元,西方投资者显然暂时放弃了该公司。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协鑫科技签订42.5万吨多晶硅销售合同
最新: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3800.HK)周四公布,旗下全资附属公司江苏中能与隆基绿能(601012.SH)签订长期采购合同,于2024年、2025年及2026年分别向隆基绿能销售12.5万吨、15万吨及15万吨多晶硅料(颗粒硅),截至2026年底的销售量共约42.5万吨。 利好:在产能严重过剩导致价格下滑的多晶硅市场,该供应协议将保证协鑫科技的主要长期买家,有助稳定销售表现。 值得关注:该宗交易的实际采购量允许10%浮动幅度,由买家隆基绿能厘定,意味三年的最终销售量可能低于42.5万吨。 深度:受到太阳能相关产品需求及价格波动影响,协鑫科技近年的业绩表现相当飘忽。由于多晶硅价格飙升,该公司于2021年及2022年收入飙升,并分别录得50.8亿元及160亿元净利润。不过由于行业于去年起供过于求,令多晶硅价格大挫,公司全年收入下降6.2%至337亿元,利润则大跌85%至25.1亿元,如果单计下半年,更录得30亿元亏损。 市场反应:协鑫科技周五股价向下,中午收盘软0.8%至1.22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下游水平。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市场要闻:多晶硅价格下跌 拖累协鑫科技利润跳水
这家生产太阳能电池板的关键原料制造商表示,去年收入下降了6.2%,下半年亏损30亿元 阳歌 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3800.HK)周五表示,虽然新建太阳能发电厂需求旺盛,但因主要产品多晶硅价格暴跌,不但影响公司去年收入,利润更大幅下滑。 公司全年收入下降6.2%至337亿,利润则大跌85%至25亿元。根据公司数据计算,下半年营收降至128亿元,较上半年下降39%。由于营收大幅下滑,公司下半年亏损30亿元。 协鑫科技股价周一在香港早盘上涨,午盘上涨 5.4%。 过去52周,该股仍下跌约28%。 过去两年,随着各国争相建设新太阳能发电厂以减少碳排放,对太阳能电池板的需求激增。 与此同时,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及其上游供应商增加了大量新产能,以满足蓬勃发展的需求。 结果是整个行业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跌,大多数公司的利润大幅下滑。 多晶硅价格在2022年飙升后,去年达到顶峰,此后一直在下跌。公司表示,去年多晶硅平均售价每公斤为76.8元,不到2022年每公斤228.5元的三分之一。协鑫科技竞争对手大全 (DQ.US) 上个月公布去年四季度多晶硅平均售价仅为每公斤7.97美元,不到2022年同期售价每公斤37.41美元的四分之一。 由于价格下降,协鑫科技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48.7%下降至去年的34.7%。 “2023年,多晶硅供需逆转,全年价格震荡下行,目前已位于底部运行,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光伏材料业务的利润贡献按年大幅減少。” 公司表示,去年底其产能几乎翻了一番,达到42万吨,自年初以来增加了20万吨。公司补充说,今年将继续增加产能,使总产能达到50万吨。随着产能的提高,公司去年的多晶硅产量增至232,256吨,是2022年104,723吨的一倍多。 全球新增太阳能电池板安装量在2019年至2023年间每年增长28%后,现已进入增长放缓的新阶段。Wood Mackenzie预测,2024年至2028年间,新的太阳能电池板安装量根本不会增长,其中一些年份的新安装量甚至可能会收缩。 需求放缓,加上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新增如此多的太阳能电池板产能,意味协鑫集团等公司的产品卖价至少在未来几年内不可能大幅反弹。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大全新能源应否考虑私有化?
这家多晶硅生产商拥有足够充裕的现金来回购所有流通股,因为该股长期被投资者低估 重点 随着产能的提高,大全新能源四季度产量增长80%,但因多晶硅价格暴跌,公司利润反而大幅下滑 据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称,经过几年的强劲扩张,全球太阳能行业可能会在2024年至2028年进入一个零增长的阶段 阳歌 如果把全球太阳能行业比作人,那他在经历了十年的青春期之后现在刚刚成年,这期间他既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也经历了一些成长的烦恼。在大全新能源公司(DQ.US)的最新财报中,有很多关于全球多晶硅行业“成长”时期的迹象,该行业是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的主要供应商,而太阳能电池板正在成为清洁能源的主要来源。 多年来,只有在政府补贴下生产才具商业可行性的电池板行业,在过去几年取得突破,将电池板效率提高到可与煤炭和其他传统能源竞争水平。据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称,这导致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2019年至2023年期间,新安装量平均每年增长约28%。 这种增长导致企业纷纷大幅新增多晶硅产能。以大全新能源为例,公司正在新建一处大型综合体,将产能增加两倍,该综合体位于内蒙古地区,正在逐步投产。但新增这么多产能,导致价格从之前的异常高位暴跌。 现在, Wood Mackenzie称该行业已进入新阶段,也就是我们前述比喻中的成人时期。虽然终于长大成人令人兴奋,但Mackenzie还预测,2024年至2028年间,太阳能电池板新安装量,将不会出现任何增长。更有甚者,在其中一些年份,新安装量甚至可能会收缩。 了解所有背景后,一个大问题就出现:还有什么能激发投资者对这个行业的兴趣?还有:是什么促使像大全新能源这样现金充裕的零负债公司,继续保持在美国的上市地位,特别是考虑到投资者对其缺乏兴趣? 自大全新能源2010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以来,投资者兴趣冷淡这一点一直很明显,在同一时间前后,很多中国太阳能公司在纽约上市。该股的市盈率(P/E)在大部分时间里都相当低,目前为2.4倍。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竞争对手协鑫科技(3800.HK)市盈率甚至更低,只有1.8倍。 在这里,我们应该指出,市盈率超低的部分原因是去年大部分时间,受益于多晶硅价格飙升,这些公司利润飙升,但现在多晶硅价格已大幅下跌。但即便是将今年利润下降这个因素考虑在内,大全新能源的预期市盈率也只有3.6倍,协鑫科技的预期市盈率也处于类似的3.1倍,依然处于很低水平。 与此同时,大全新能源一直在按照2022年底宣布的7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大举回购股票。公司在最新财报中表示,截至去年12月,已按计划回购约16%的流通股。根据我们的计算,这意味着该公司目前还有相当于约6,57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ADS)在流通,按最新股价计算,该公司的市值约为14亿美元。 现金多多 大全新能源的现金相当充裕,到去年底拥有30亿美元现金,是按当前价格回购所有流通股所需资金的两倍多。它也没有债务,这说明它与內蒙古政府的合作项目,有能力为当地的大型新厂支付大部分费用,并用强劲的现金流支付其余费用。 继续保持上市地位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通过发行新股进入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但很显然,大全新能源不需要,它甚至在回购股票。所有这些都促使我们指出,该公司确实没有理由继续保持上市状态,私有化可能对其更有利,尤其是考虑到投资者对其股票缺乏兴趣。 它并不是第一个得出这种结论的公司。光伏组件供应商天合光能(688599.SZ)和晶澳科技(002459.SZ)都曾在纽约上市,但在未能吸引太多投资者兴趣后进行了私有化。两家公司后来都在中国重新上市,并从对其故事更感兴趣的国内投资者那里获得了更高的估值。如果大全新能源决定离开纽约,这也不啻为一条可选之路。 大全新能源的最新财报进一步说明,在进入新的“成人”阶段后,它可能会考虑私有化。该公司去年第四季度的产量同比增长约80%,达到61公吨,实现了大幅增长。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内蒙古工厂的新增产能。 由于多晶硅的平均售价(ASP)从上年同期的每公斤37.41美元,暴跌至去年第四季度的7.97美元,公司的盈利能力出现了相反的走势。因此,公司第四季度的收入同比下降约45%至4.77亿美元。 一个稍许令人鼓舞的是,暴跌的价格似乎在前一季度触底,当时大全新能源的ASP甚至更低,每公斤为7.68美元。大全新能源称预计价格将在今年一季度“小幅反弹”,然后在第二季度企稳,但没有给出太多令人兴奋的理由 价格暴跌导致大全新能源第四季度的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77.4%跌至18.3%。因此,在最新报告期内,其净利润从上年同期的3.33亿美元,同比下降至4,490万美元。不过我们也应该指出,公司在第三季度出现了罕见的亏损,因此相比第四季度能取得净利,情况似乎正在企稳和改善。 总而言之,大全新能源是一家运营相对良好的企业,正在步入成熟期,而这个行业至少在未来十年内,都会有强劲而稳定的需求。但投资者对它的故事缺乏兴趣,加上其强大的现金持有量,表明这家公司确实不需要上市交易。其强劲的现金流也表明,如果将来需要融资,债券买家可能会非常乐意打开荷包埋单。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多晶硅价格暴跌 大全新能源焦头烂额
这家太阳能电池板生产的关键原料制造商报告二季度收入下降50%,并宣布两名高管离职 重点: 由于产量增加不足以抵消多晶硅价格下跌近三分之二,大全新能源二季度收入下降一半 该公司宣布两名高管离职,暗示可能即将发生重大变化,包括私有化 阳歌 山芋烫手? 这是多晶硅制造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DQ.US;688303.SS)宣布两名高管离职的一个可能的解释。而就在这之前的半个小时,该公司公布最新业绩,显示其所处的这个起伏不定的行业严重过热。高层的重大变动可能预示着该公司未来将发生更多变化,包括它在纽约上市的潜在私有化。 你永远猜不到这样的私有化可能正在进行中,至少从周四公布二季度业绩后大全的股价来看是这样。 该股当日跌幅高达7.4%,最终收跌4.7%。该公司在纽约上市的股票过去 52 周内损失了大约一半的价值,使得大全的往绩市盈率仅为1.8倍。 这种惨淡的景象与一年前形成鲜明对比。当时,由于多晶硅需求旺盛,大全及其同行纷纷报告收入和利润创历史新高。多晶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原料,后者正迅速成为主要电力来源。去年,旺盛的需求推动多晶硅价格创下历史新高,这看起来像是一个建立在可再生能源炒作基础上的典型泡沫。 这个泡沫在第二季度彻底破裂。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数据是大全的多晶硅平均售价,从去年同期的每公斤33.08美元(237元)下跌近三分之二至每公斤12.33美元。哎呦。 去年,随着多晶硅价格飙升,大全及其同行(大部分位于中国)开始大举增加产能,这是这种热门行业的典型做法。大全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计划在内蒙古地区建立一个新的大型生产中心,到2022年底将年产能从大约10万吨增加两倍以上,达到30万吨。 “二季度,多晶硅行业面临的挑战增多,价格波动幅度大,”大全首席执行官张龙根在离任告别讲话中说道,听起来像是对今年以来的轻描淡写。“随着多个多晶硅新项目和新进入者最终投产,其中一些项目在今年上半年达到满产,过去两年的多晶硅短缺局面结束了。” 这是张龙根担任首席执行官五年来的最后一次讲话,公司宣布他因“个人原因”辞职。与此同时,该公司称创始人徐广福也将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但仍将留在大全董事会。该公司任命徐广福的儿子徐翔为公司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这意味着徐广福很可能会继续在大全发挥作用。徐翔之前任大全的副董事长,并在公司担任过多个职务。 库存出清 多晶硅价格暴跌很好地概括了大全在二季度所感受到的痛苦。但为了想要了解更多信息的读者,我们来快速回顾一些其他数据,看看情况到底多糟糕。大全二季度营收较去年同期的12.4亿美元下降约一半,至6.367亿美元,因为价格大幅下跌完全抵消了新产能投产后多晶硅销量37%的增长。 大全的生产成本也下降了约 5%,但这仍然不足以抵消收入的暴跌。因此,该公司的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76.1%下降至40.7%。 该公司详细介绍了二季度多晶硅的价格走势,指出多晶硅价格在6月下半月触底,到7月中旬又从低点反弹了 15% 至 20%。 随着价格暴跌,大全称它开始收到“客户激进的定价要求”,导致买家在价格开始反弹前疯狂抢购多晶硅。 结果,大全成功出清了几乎所有库存,这些库存是在上个季度积累起来的,因为买家(主要是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等着泡沫破裂,并最终如愿。“由于客户订单和需求旺盛,我们进一步将多晶硅库存减少到非常健康的水平,大约相当于两家工厂一周的产量,” 张龙根称。 有人可能会说,这种放血是必要的,虽然很痛苦,而且大全及其同行在今年剩余时间里情况应该会开始好转。反映了这一点的是,大全年产19.3万吨至19.8万吨多晶硅的目标保持不变,这表明它对今年余下时间价格的上涨充满信心。 话虽如此,我们最后还是要回到之前的预测,即大全的最新变动可能预示着未来将发生更多重大变化,包括可能从纽约退市。大全是2010年左右在纽约上市的那批中国太阳能公司中,最后仍留在华尔街的几家公司之一。在历经了美国投资者多年兴趣低迷后,那些公司中大多数后来进行了私有化,并在中国重新上市。…